




免费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幼儿说谎行为的发展及其与说谎认知的关系幼儿说谎行为的发展及其与说谎认知的关系1 张文静 徐芬 张瑞平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摘摘 要 要 该研究考察了 3 5 岁幼儿违规后说谎的人数及其年龄特征 同时探讨了说谎行为与 说谎概念理解 道德评价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即使是 3 岁儿童 违规后出现说谎的 人数至少在一半以上 但 4 5 岁儿童在说谎的人数上要显著地多于 3 岁儿童 在说谎 说真 话概念理解与道德评价的发展上 年龄间差异显著 从 3 岁至 5 岁逐渐达到成熟水平 研究 结果没有发现是否说谎与说谎认知之间的关系 即在说谎 说真话的概念理解与道德评价上 说谎组儿童与没有说谎组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关键词 幼儿 说谎行为 说谎认知 1 引言引言 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当的研究探讨了小学及幼儿园儿童说谎概念的理解与道德评价的发 展 也有少量的研究考察了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率与年龄特征 从研究结果看 比较一致的 结论是 儿童在4岁以后就能够明确地理解说谎 并对说谎进行消极的道德评价 1 2 3 4 5 至 于儿童说谎行为的实证性研究 以说谎为主题的研究虽然不多见 但目前研究普遍发现 自 3岁起 至少有一半儿童有说谎的现象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稳定地提高 6 7 8 因此 可见 不仅是说谎概念理解及其道德评价的能力 就是说谎行为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 地提高的 9 10 2 11 但至今为止仍没有研究直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说谎行为与认知之间关系的探讨 从理论上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 为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一主题一直以来都是认知发展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主要的讨论集中 在道德认知的发展如何作用于道德行为 12 在理论上 目前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观点 13 社 会学习理论认为 道德判断或评价与道德行为的出现与否没有直接的关系 而认知理论认为 道德判断调节着道德行为 即道德判断 即对 好或坏 行为的信念 可以防止或引发道德行 为的发生 体现在认知发展上 认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 道德认知的发展与行为之间存在着 密切的相关 例如 Kohlberg认为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无论在实验或是现实生活中是道德行 为很好的预测源 他们的研究发现 青少年犯罪者在道德认知发展上主要处于前习俗阶段 而非犯罪的青少年的发展阶段主要在习俗水平上 14 另一些研究者也发现 DIT Defining Issues Test 的得分与亲社会行为之间有显著的相关 15 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得到类似的 结果 一些研究者并没有发现道德发展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16 也没有发现公平行为与 公平认知之间的直接关系 17 研究结果之间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道德行为本身的性质或结构有关 具体地说 道德认 知与道德行为的关系在不同类型或性质的道德行为上会表现出不同 或者说 道德发展并不 必然以相同的方式影响道德行为 18 13 但从目前的研究看 并没有太多的研究来验证这些观 点 本研究拟从发展的角度 以说谎行为为切入点 考察说谎认知发展 从说谎概念理解与 道德评价的角度 与说谎行为发生之间的关系 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2 1 被试被试 1本课题得到教育部重点项目 青年和儿童的欺骗行为与道德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 106025 与教育部高 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20040027023 的资助 2 从三所幼儿园共选取幼儿238名 其中3岁组儿童80名 M 42 2 SD 2 89 男孩48名 4岁组儿童71名 M 54 4 SD 3 29 男孩32名 5岁组儿童87名 M 66 6 SD 3 34 男 孩44名 2 2 实验方法与程序实验方法与程序 实验由两个部分组成 即说谎行为与说谎认知 为了消除顺序效应 一半儿童先进行故 事任务 后进行说谎行为测试 另一半儿童则相反 2 2 1 说谎行为实验说谎行为实验 我们创设了一个 抵制诱惑的情境 即在说明游戏的规则是不能偷看的前提下 进行猜 东西的游戏 在游戏期间 主试借故出去一分半钟 主试回来后 问被试以下的问题 Q1 我出去的时候 你有没有动 碰 杯子 Q2 你有没有把杯子拿起来 如果被试答 是 则问Q3 如果被试答 没有 则提问Q4 Q3 你看到里面是什么东西了吗 Q4 你知不知道花生 因为被试偷看就有无法复原的物证出来 怎么从杯子里出来的 2 2 2 说谎认知测试说谎认知测试 由两个说真话故事及两个说谎故事组成 配以两张彩图说明 这四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家 里及幼儿园 故事内容都为儿童熟悉的生活事件 讲故事后向被试询问的问题 主试的第一 个问题是要确认儿童对故事的理解 然后问 XX这样说有没有说谎啊 无论儿童是否回 答说谎 接下来都问 XX有没有说真话 上面两个问题是有关说谎概念的理解的 只有 两个问题都回答正确 才能算是理解了说谎 说真话 记为1分 每个故事 接下来是有关说 谎 说真话道德评价的问题 问被试 XX这样说好不好 正确回答记1分 每个故事 3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 3 1 幼儿说谎行为的发展特征幼儿说谎行为的发展特征 表1为儿童违规 偷看 的人数以及违规后说谎的人数 经3 年龄 2 是否违规 的 2检验表明 在是否违规上没有年龄间的差异 2 3 19 p 0 20 但经3 年龄 2 是否说 谎 的 2检验表明 在是否说谎上的年龄差异显著 2 10 54 p 0 01 进一步的检验发现 3 4岁间在是否说谎上的年龄差异显著 2 4 12 p 0 04 4 5岁儿童之间不显著 2 0 84 p 0 36 相关分析也进一步证明 年龄 以月为单位的连续变量 与是否说谎之间相关显 著 r 0 28 p 0 00 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违规后说谎的儿童增加 表1 3 5岁儿童违规人数以及违规后说谎的人数 百分比 违规儿童中说谎 没说谎人数 百分比 年龄 违规 没有违规儿童人 数 没说谎 说谎 3岁 44 55 0 36 20 45 5 24 54 5 4岁 41 57 7 30 10 24 4 31 75 6 5岁 59 67 8 28 10 16 9 49 83 1 总计 162 61 4 102 47 29 0 115 71 0 3 3 2 幼儿说谎行为与说谎认知的关系幼儿说谎行为与说谎认知的关系 3 2 1 幼儿说谎行为与说谎概念理解水平之间的关系幼儿说谎行为与说谎概念理解水平之间的关系 首先 我们统计了三个年龄组儿童对每个故事中主人公是否说谎 说真话进行正确判断 的百分比 见表2 结果发现 在四个故事上年龄间的差异都显著 见表中的 2检验 3 岁幼儿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说谎 说真话 但到5岁时 对于说谎 说真话的概念理解已经达到成 熟水平 表2 不同年龄组儿童说谎 说真话概念理解的正确率 故事类型 故事 3 岁 4 岁 5 岁 2 故事 1 51 3 85 9 98 9 59 83 说谎 故事 4 50 0 90 1 98 9 53 86 故事 2 33 8 64 8 95 4 70 17 说真话 故事 3 31 3 63 4 92 0 65 91 然后 我们以儿童是否说谎与年龄为自变量 把他们在两个说谎与说真话故事上的成绩 进行全并 见表3 经3 年龄 2 是否说谎 2 概念理解 真话与说谎 的方差分 析发现 年龄主效应显著 F 2 139 36 66 p 0 00 后继检验表明 在概念理解上 三个年 龄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是否说谎的主效应不显著 F 1 139 1 39 p 0 24 也没有发现年 龄与是否说谎之间的交互作用 另外 儿童在说真话与说谎的理解上也有差异 F 1 139 23 56 p 0 00 但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在临界水平 F 2 139 2 72 p 0 07 与是否说谎之间 没有交互作用 F 2 139 0 48 p 0 49 表中可以看到 3岁与4岁儿童对真话的理解要差于 说谎 但5岁时已没有明显的差异 另外无论是说谎组还是没有说谎组 对于说谎的理解要 好于说真话 表3 有说谎或没有说谎行为的两组儿童在说谎概念理解上的平均数 标准差 行为 故事 3 岁 4 岁 5 岁 说真话 0 88 0 95 1 19 0 98 1 92 0 27 说谎组 说谎 1 21 0 93 1 77 0 56 1 98 0 14 说真话 0 45 0 83 1 20 1 03 1 80 0 42 没有说谎组 说谎 0 95 0 94 1 80 0 42 2 00 0 00 3 2 2 幼儿说谎行为与说谎道德评价之间的关系幼儿说谎行为与说谎道德评价之间的关系 表4为不同年龄儿童对于说谎 说真话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的百分比 2检验表明 除了 说谎故事1之外 在其他三个故事上 年龄差异均显著 但故事4的差异主要在3岁与5岁之间 2 8 26 p 0 00 3岁与4岁以及4岁与5岁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表4 不同年龄组儿童对说谎 说真话进行道德评价的正确率 故事类型 故事 3 岁 4 岁 5 岁 2 故事 1 92 5 94 4 98 9 4 05 说谎 故事 4 88 8 95 8 100 11 16 故事 2 28 8 56 3 86 2 56 59 说真话 故事 3 31 3 54 9 83 9 47 60 4 表5 说谎与没有说谎行为组儿童在说谎道德评价上的平均数 标准差 行为 故事 3 岁 4 岁 5 岁 说真话 0 79 0 98 0 97 1 01 1 72 0 67 说谎组 说谎 1 88 0 45 2 00 0 00 2 00 0 00 说真话 0 20 0 62 1 00 1 05 1 80 0 63 没有说谎组 说谎 2 00 0 00 1 90 0 32 2 00 0 00 为了比较说谎与没有说谎组儿童在说谎道德评价上的差异 我们对两个说真话及两个说 谎故事的结果进行了合并 见表5 经3 年龄 2 是否说谎 2 道德评价 真话与 说谎 的方差分析 发现年龄的主效应显著 F 2 139 23 65 p 0 00 后继检验表明 三个年龄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是否说谎的主效应不显著 F 1 139 0 85 p 0 36 也没 有发现年龄与是否说谎之间的交互作用 F 2 139 1 10 p 0 34 另外 儿童在说真话与 说谎的道德评价判断有显著差异 F 1 139 108 38 p 0 00 且与年龄间存在交互作用 F 2 139 18 16 p 0 00 年龄 是否说谎以及道德判断的三维交互处于临界水平 F 2 139 2 91 p 0 06 进一步的检验发现 在3岁儿童中 说谎组在说真话的道德判断上显著地好于没 有说谎组 见表5 4 讨论讨论 4 1 幼儿时期说谎行为与说谎认知的发展幼儿时期说谎行为与说谎认知的发展 从研究结果看 由于年龄与说谎行为之间的相关 因此可以认为从3岁到5岁 儿童的说 谎行为随着年龄而增加 但只有3岁与4岁之间有显著的差异 3岁儿童违规后说谎的人数约 为违规人数的一半 但到4岁时就占了大多数 这一结果表明 即使3岁的儿童已经开始出现 说谎行为 与此相同的是 从3岁到5岁 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与道德评价也在不断地发展 着 到5岁时儿童在概念理解与道德评价上已基本达到成熟水平 这两个结果与其他研究结 果相似 1 6 8 11 另外 本研究还进一步证实并补充了目前研究的结果 在说谎认知的发展过 程中 3岁儿童还不能很好地区别行为与言语表述 1 11 在本研究中 3岁儿童对说谎的判断 与道德评价要好于真话 但这并不是3岁儿童对说谎的理解与道德评价更成熟 而是由于故 事中主人公做了件 坏事 导致大部分3岁 一部分4岁 儿童把言语表述都判断为说谎 并 且被评价为是 不好 的 而不管言语是说谎或是说真话 这种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 少 4 2 从说谎行为与认知的角度看道德认知与行为的关系从说谎行为与认知的角度看道德认知与行为的关系 Blasi对相关的认知发展理论 如皮亚杰与柯尔伯格 进行分析后 认为有关道德发展的 一般假设就是道德认知 如道德推理 越成熟 违反道德的行为也就越少 18 但Blasi发现 实证研究并没有完全证实这个假设 例如 他对道德推理与 抵制诱惑情景 下诚实行为 即 是否会出现各种违反规定的行为 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发现17个研究中 只有7个 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是有相关的 但这些研究中对道德推理的测量都是在皮亚杰或柯尔伯格的 理论框架下进行的 其测量内容与诚实行为本身有一定的差距 本研究对于说谎认知的测量 与说谎行为是直接相关的 但仍然没有得出肯定的结论 从本研究结果看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对说谎 说真话进行正确理解及其道德评价的人数 也在不断地增加 与此同时违规后儿童说谎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长 在控制年龄后的偏相关 5 分析发现 说谎行为与说谎认知间没有显著的相关 概念理解 r 说谎 0 07 p 0 41 r 真话 0 11 p 0 20 道德评价 r 说谎 0 05 p 0 55 r 真话 0 09 p 0 29 而且说谎行为与对说谎理解及道 德评价的相关系数几乎是0 即无相关 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是否说谎与说谎认知没有任何 关系 即儿童对说谎理解以及积极或消极的道德评价并不能影响到儿童说谎的行为 或者说 儿童即使已经说谎是不好的 说真话才是好的 但在违规后 仍然会选择说谎 而且年龄越 大 这种趋势越明显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如一些研究者认为的 说谎行为可能是一种反射性 行为 即儿童在做出不良行为后首先倾向于否认以期躲避惩罚或批评 19 也可能是先前这 种情境下已经经历的一种行为经验或情景 如涉及到的奖励 人等 16 正是先前的经历 使 儿童发现可以通过说谎来避免由违规而来的惩罚 并把这种说谎行为保留下来 但我们的研 究并没有发现那些说谎的儿童比不说谎的儿童对说谎有更积极的评价 而且在3岁儿童中 似乎前者对说真话有更积极的评价 因此说谎行为也不可能影响说谎的认知 由此可见 说谎行为与说谎概念理解及道德评价之间的关系 就像是其他道德行为与认 知之间的关系一样 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儿童积极或高水平的道德认知并不必然产生 积极的道德行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就像是持社会学习观点的研究者所假定的 道 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产生与发展没有特定的关系 道德行为可以被视作是非理性的 即对行 为的界定 情感和好或坏的判断与道德行为本身并没有关系 相反 社会学习过程 情景因 素或无意识的行为倾向可能是决定行为是否表现的决定因素 13 5 结论结论 从本研究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 在 3 5 岁期间 儿童违规后说谎的人数逐步增加 特别是 4 岁儿童说谎的人数显著地 高于 3 岁儿童 2 幼儿时期对于说谎概念的理解与道德评价也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表现为 3 岁时还 不能很好地对说谎进行理解与道德评价 对说谎 说真话的判断与道德评价均受行为的干扰 到 5 岁时已经基本达到成熟水平 3 儿童是否说谎与儿童对说谎 真话概念的理解没有相关 与对说谎 说真话的道德评价也 没有相关 具体地说 有说谎行为的儿童 无论在说谎 说真话概念的理解上 还是道德评 价上 与没有说谎行为的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 这两组儿童在概念理解与道德评价的水平上 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Bussey K Children s catego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lies and truths Child Development 1999 70 6 1338 1347 2 Lee K Cameron C A Xu F et al Chinese and Canadian Children s Evaluations of Lying and Truth Tell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xt of Pro and Antisocial Behaviors Child Development 1997 Vol 64 5 924 934 3 Lee K Xu F Fu G Cameron C A Chen S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ese and Canadian children s catego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lie and truth telling A modesty effect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1 19 525 542 4 徐芬 傅根跃 小学儿童对说谎与说真话的评价 心理学报 1998 Vol 30 4 452 459 5 徐芬 荆春燕 刘英等 交往情景下个体对说谎的理解及其道德评价 心理学报 2002 34 1 74 80 6 Lewis M Stanger C Sullivan M W Deception in three year old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9 25 3 439 443 7 Lewis M Saarni C Lying and deception in everyday life The Guilford Press 1993 1 29 6 8 徐芬 王卫星 张文静 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 心理学报 2005 37 1 73 78 9 Siegal M Peterson C Breaking the mold A fresh look at children s understanding of Questions about lies and mistak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6 32 2 322 334 10 Strichartz A F Burton R V Lies and truth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Child Development 1990 61 1 211 220 11 张文静 徐 芬 王卫星 幼儿说谎认知的年龄特征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 心理科学 2005 28 3 606 610 12 Bergman R Why Be Moral A Conceptual Model from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Human Developmen 2002 45 104 124 13 Raaijmakers Q W Engels R E Hoof A V Delinquency and moral reasoning in adolescence and young adultho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005 29 3 247 258 249 14 Kohlberg L Moral stage and moralization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approach In Lickona T Ed Moral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New York Holt Rinehart Winston 1976 31 53 15 Rest J Narvaez D Thoma S J et al A neo Kohlbergian approach to morality research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2000 29 381 395 16 Derryberry W P Thoma S J Moral Judgment Self Understanding and Moral Actions The Role of Multiple Constructs Merrill Palmer Quarterly 2005 51 1 67 92 17 Batson C D Kobrynowicz D Dinnerstein J L et al In a very different voice unmasking moral hypocris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7 72 6 1335 1348 18 Blasi A Bridging moral cognition and moral action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0 88 1 44 19 Lee K Lying as doing deceptive things with words A speech ac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In Astington J W Ed Mind in the making Oxford Blackwell 2000 177 196 Development of Lie telling behaviors in Kindergarten and its Relation with lying Cognition Zhang Wenjing Xu Fen Zhang Ruip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Learn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T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办园与公办园竞争格局的变化与机遇分析
-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模式探索
- 公司报销合同(标准版)
- 玉米购种合同(标准版)
- 更改买房合同(标准版)
- 龙村建房申请报告(3篇)
- 芝华士合同(标准版)
- Dimethyl-tetrasulfide-1-4-Dimethyltetrasulfa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Decloxizine-dihydrochlorid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临湖区域安全培训心得课件
- 耕地占用税培训课件
-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详1系统课件
- 组织行为学核心主题全系列(MBA研修班学生版4日)课件
- 局部解剖学绪论课件
- 可持续发展旅游课件
- 桥梁基础工程施工
- 非常实用的鸡的解剖课件
- 始祖鸟新员工基础知识考试(NEW)试题含答案
- 渣浆泵基础知识课件
- 上海印象上海介绍课件PPT模板
- 布赫液压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