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钢材产量中重复统计钢材的产生及推算(doc 页1.doc_第1页
成品钢材产量中重复统计钢材的产生及推算(doc 页1.doc_第2页
成品钢材产量中重复统计钢材的产生及推算(doc 页1.doc_第3页
成品钢材产量中重复统计钢材的产生及推算(doc 页1.doc_第4页
成品钢材产量中重复统计钢材的产生及推算(doc 页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成品钢材产量中重复统计钢材的产生与推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 刘 玉摘要 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材钢比、钢的连铸比和钢材综合成材率等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及与日本13年间材钢比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近几年来,我国公布的全国成品钢材年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重复统计计算的钢材,认为全国成品钢材年产量中含有重复统计钢材约从1994年前后开始。认为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9738.7万吨成品钢材中约有4090.76万吨钢材被重复统计。提出了最接近正确值的全国成品钢材估算公式。关键词 钢铁工业 统计 材钢比 重复材我国2004年年产钢量27245.63万吨,产钢材量29738.7万吨,钢与钢材比例(本文以下简称材钢比)达到了109%;就是100吨钢可以生产109吨钢材,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中间就是有个钢材重复统计的问题,实际上也涉及到了对钢材的综合成材率的认同。本文企图利用一些统计数据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一、我国建国以来材钢比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国家领导人、钢铁行业的前辈们为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包括如何提高钢产量,如何把钢变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中急需的有用钢材,以及如何提高钢的成材率等等。我国年产钢量与年产钢材量比例从1960年最低的1:0.63上升到了2004年的1:1.09。尽管在近几年中有个钢材重复统计的问题。但是,钢铁工业总的发展是迅速的;钢铁工业的基础建设、生产工艺流程不断完善;钢铁工业不断采用新设备、新工艺,钢铁企业管理不断进步,不断提高钢材的综合成材率;这是我国年产钢材量占年产钢量比例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见图1。图1、我国建国以来钢产量与材钢比变化比较建国以来,我国材钢比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1年前后,主要为调整期;材钢比由1949年的1:0.89下降为1971年的1:0.68;年平均为1:0.7429。这一阶段主要是国民经济建设对钢材大量的需要,钢铁工业快速建设处在一个适应时期,主要表现为材钢比在波动中下降。第二阶段从1972年到1991年,主要为稳定上升期;材钢比由1972年的1:0.67上升为1991年的1:0.79;年平均为1:0.739。这一阶段主要反映出钢铁工业建设规模逐步形成,钢铁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内部管理逐步完善,造就了材钢比逐年稳步上升的环境。第三阶段从1991年到2003年,主要为快速上升期;材钢比由1991年的1:0.79快速上升为2004年的1:1.09;年平均为1:0.9447。这一阶段主要反映出在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钢铁工业快速发展;钢铁企业及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钢铁企业管理进一步改进;同时在钢材统计中“调出重复加工钢材”的统计难度加大。造就了材钢比逐年快速上升的环境,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钢材重复统计现象,见图2。图2、我国建国以来材钢比变化比较二、我国与日本材钢比变化比较本文选取我国与日本10年间材钢比变化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日本材钢比变化比较平稳,总体变化不大。我国材钢比变化较大。其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升阶段,由1991年的1:0.79上升到1995年的1:0.94;这一阶段是合理上升阶段。第二阶段是波动平稳阶段,由1995年的1:0.94波动平稳到1998年的1:0.94;这一阶段是波动平稳阶段;反映了统计管理者调整的因素。第三阶段是快速上升阶段,由1998年的1:0.94快速上升到2003年的1:1.08;这一阶段是不完全合理上升阶段;充分暴露出在钢材的统计过程中,统计工作者的无奈,解决不了重复加工钢材的统计问题,见图7。图3、我国与日本材钢比变化比较三、我国钢铁工业统计者在钢材统计中扣除重复统计的努力通过以上对于我国建国以来材钢比变化比较和我国与日本材钢比变化比较,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公布的成品钢材产量和钢产量的比例是不合理的。其中可能是产生了被重复统计的钢材,我国钢铁工业统计者在钢材统计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扣除重复统计作出了很大的努力。钢材是一个可以多次加工的金属材料,而且每一次加工后都有成为商品钢材直接使用的可能。如,热轧钢板带可以直接作为商品钢材使用,也可以作为冷轧钢板带的原料使用;冷轧钢板带可以直接作为商品钢材使用,也可以作为镀锌钢板等涂、镀层钢板带的原料使用;窄带钢可以直接作为商品钢材使用,也可以作为焊接钢管、冷弯型钢的原料使用;甚至作为生产无缝钢管用的管坯有时也可以代替钢棒直接使用等等。因此,就出现了钢材中的重复统计问题。我国钢铁战线上的统计工作者为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包括在钢材避免重复统计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上。今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执行新的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在新老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中对于钢材避免重复统计都做了相应的规定。1、老的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中对于钢材避免重复统计的相应规定由于原来的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钢材的再加工或使用都是由当时的主管部门冶金工业部直接管理的。因此,统计体系中提出了成品钢材和“调出重复加工钢材”的概念;冶金行业系统内和系统外的概念。成品钢材就是直接使用的商品钢材;“调出重复加工钢材”就是在由冶金工业部调拨的,在冶金行业系统内流通需要进一步加工的作为原料使用的钢材。钢铁企业在统计时,既要统计成品钢材,也要统计“调出重复加工钢材”。钢铁企业年产钢材量等于企业生产的成品钢材加“调出重复加工钢材”之和。而行业进行全国总数汇总时,只汇总企业报来的成品钢材数。全国年产钢材量是等于各个钢铁企业的成品钢材之和,但不等于各个钢铁企业的年产钢材量之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个体系是解决了钢材重复统计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每年、每月全国或各省市区的成品钢材数量中,不存在重复统计的钢材。因为,“调出重复加工钢材”是在冶金行业系统内流通的,由冶金工业部调拨的,钢铁企业在统计时很容易分清楚成品钢材和“调出重复加工钢材”。但是进入90年代后,国家放开了钢材计划和调拨;钢铁企业的钢材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一大批钢材经营销售商的崛起;使钢铁企业越来越无法知道钢材的去向和用途。钢铁企业在统计时越来越难分清楚成品钢材和“调出重复加工钢材”的区别。一大批钢铁企业统计工作者努力想按规定进行统计,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老的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中对于钢材避免重复统计的相应规定形同虚设。2、新的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中对于钢材避免重复统计的相应规定经过钢铁行业一大批统计工作者、研究工作者的许多年的努力,今年1月1日开始,钢铁行业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执行新的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为了避免钢材重复统计做了相应的规定;在新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中将过去由“调出方”统计重复量改为由“购入方”统计重复量的办法。即由再加工的企业统计“外购国产钢材中再加工成钢材的耗用量”,在汇总全国成品钢材总产量时,扣除各企业钢材生产中作为原料耗用的外购国产钢材量,并加上各企业的境内订货者来料加工钢材量,减去各企业的委外加工钢材量。要保证汇总全国成品钢材总产量,钢铁企业在按各种分类分别统计企业最终钢材产量的同时,还需要另行分品种统计“外购国产钢材中再加工成钢材的耗用量”、“境内订货者来料加工钢材量”、“委外加工钢材量”。为了解进口钢材在国内再加工生产中的耗量,企业还需要统计“外购进口钢材中再加工成钢材的耗用量”。新规定解决了统计者非常清楚钢材是否要再加工问题。但是,统计过程比较老体系复杂一些。尽管新规定提出了全国成品钢材总产量的汇总方法,也适用于各省市区成品钢材总量的汇总。但是,各种规定中没有明确钢材生产企业要统计“外购企业所在地省市区内钢材中再加工成钢材的耗用量”。因此,国家统计局每月统计的各省市区钢材产量合计中含有了重复统计的钢材。从一年来执行的情况看,由于种种原因,各钢铁企业上报“外购国产钢材中再加工成钢材的耗用量”非常不理想,无法扣除钢材总量中的重复统计量。也就是说,在现在每月统计局统计的全国及各省市区钢材汇总数量中有重复统计钢材量。这是不争的事实。四、我国钢铁行业生产钢材综合成材率分析1、我国产钢前10名钢铁企业2001年综合成材率比较2001年产钢前10名的钢铁企业为宝钢集团、鞍钢、首钢、武钢、本钢、马钢、攀钢、包钢、华菱集团、邯钢。由于华菱没有统计综合成材率,所以由第11名唐钢补进,见图8。图4、我国产钢前10名钢铁企业2001年综合成材率比较2、我国产钢前10名钢铁企业2002年综合成材率比较2002年产钢前10名的钢铁企业为宝钢集团、鞍钢、首钢、武钢、本钢、邯钢、马钢、唐钢、攀钢、华菱集团。由于华菱没有统计综合成材率,所以由第11名包钢补进,见图9。图5、我国产钢前10名钢铁企业2002年综合成材率比较3、我国产钢前10名钢铁企业2003年综合成材率比较2003年产钢前10名的钢铁企业为宝钢集团、鞍钢、武钢、首钢、本钢、唐钢、马钢、邯钢、攀钢、包钢,见图10。图6、我国产钢前10名钢铁企业2003年综合成材率比较三年来产钢前10名钢铁企业综合成材率平均都有所提高。从整个钢铁行业中钢铁企业综合成材率比较,可以得出的基本概念是,生产普通钢材品种的钢铁企业综合成材率高于生产特殊钢材品种的钢铁企业;生产钢材品种单一的钢铁企业综合成材率高于其它钢铁企业。4、我国钢材综合成材率变化比较分析我国钢材综合成材率逐年提高,由1995年的86.8%上升到2003年的94.9%,见图11。近几年的数据为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数据。图7、我国钢材综合成材率变化比较五、我国钢的连铸比变化比较及其对钢材综合成材率贡献的分析1、我国钢的连铸比变化比较分析随着钢铁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冶金工业部历届领导人在整个钢铁行业中,不间断的推进新技术和新工艺流程。其中,推进钢的连铸工艺水平,提高钢的连铸比是对钢铁工业有重大贡献的项目之一。钢铁企业实现钢水浇铸由传统模铸到连铸,对钢材综合成材率有很大地提高。我国连铸发展很快,从1975年到1984年10年间连铸比由3.9%增加到10.6%,增加了6.7个百分点;从1985年到1994年10年间连铸比由10.8%增加到39.5%,增加了28.9个百分点;从1994年到2003年10年间连铸比由39.5%增加到93.52%,增加了54个百分点;见图12。图8、我国钢连铸比变化比较2、我国钢材综合成材率与连铸比变化比较分析本文对1995年到2003年间的钢连铸比和钢材综合成材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钢的连铸比提高与钢材综合成材率的提高有正相关性,钢的连铸比由1995年的46.5%增加到2003年的93.5%,增加了47个百分点;钢材综合成材率由1995年的86.76%增加到2003年的94.88%,增加了8.12个百分点。通过比较分析,自1995年来钢的连铸比每增加10个百分点,钢材综合成材率就可以增加1.7个百分点;见图13。图9、我国钢材综合成材率与连铸比变化比较六、最接近正确值的全国成品钢材估算方法我国每年成品钢材数量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许多研究关心钢铁工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钢铁工业战线的工作者,为了对宏观形势有一个总趋势的把握,都希望知道或估算出最接近正确值的年产成品钢材数量,特别是自2000年我国公布的钢材年产量大于钢年产量之后。目前,对于钢材年产量中的重复钢材估算方式很多,数量也很不统一。大多数钢铁行业中的专家使用直接扣除法,即:将可能被进一步加工的钢材从总产量中扣除掉;这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对钢材加工过程的了解;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这需要了解钢材细品种的当年产量和对可能被进一步加工的钢材产量的了解。一些老专家学者在研究中用当年钢产量乘以85%来折算出年产成品钢材数量;这种方法简单,只要知道当年全国钢的年产量,就能推算出当年的全国成品钢材年产量。但是,需要正确了解钢材的综合成材率。沿用85%钢材综合成材率,是对于我国钢铁工业工艺流程变化不了解的结果。近10年来,我国钢的连铸比由40%增加到94%,对钢材综合成材率贡献很大。国际上的一些对中国钢铁形势分析专家更是采用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我们公布的钢材年产量打一个九折后,即认为是接近正确值的年产成品钢材数量。这种方式对于判断我国接近正确值的年产成品钢材数量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准确的(见图11);但是与2000年、2002年、20003年数据较为接近。本人估计是由于2000年我国公布的年产成品钢材数量第一次超过了年产钢数量,引起国际上研究中国钢铁形势专家的注意,而将中国专家研究发表的2000年年产成品钢材重复计算量,进行简单类推。本人2004年建议的估算公式为: 全国成品钢材量=(全国钢产量+进口钢坯锭量-出口钢坯锭量)钢材综合成材率其中:1)、全国钢产量除了加上进口钢坯锭量、减去出口钢坯锭量外,还应减去铸钢水量、加上进口再加工钢材量,考虑到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可以忽略不计;2)、钢材综合成材率应该使用当年全国钢材综合成材率,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统计全国钢材综合成材率,而且全国重点统计单位钢材综合成材率也要等到第二年的6月左右才能统计出来;因此,建议使用当年或前一年全国重点统计单位钢材综合成材率来替代。下面以2004年钢27278万吨,成品钢材29723万吨(国统计局公报数)为例,按建议公式进行估算:2004年全国成品钢材量=(27278+390-615)94.88%=25668 (万吨)29723-25668=4055(万吨) 即:通过估算,国家统计局公报公布的29723万吨成品钢材中有约4055万吨钢材被重复统计。通过计算估计的最接近正确值的2004年成品钢材数量应该是25668万吨。七、国家公布的我国成品钢材中产生重复统计钢材的时候及数量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我国近年来公布的成品钢材中肯定是产生了被重复统计的钢材。根据以上推荐的公式,来分析研究公布的成品钢材中产生重复统计钢材的时候及数量。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公布的成品钢材中含有重复统计钢材的,大约是从1994年前后开始的;其数量见图10;其所占公布的成品钢材比率和所占计算的成品钢材比率见图11。图10、我国成品钢材公布数据与计算数据变化比较图11、我国成品钢材重复统计钢材量所占的比率及其变化比较八、结语1、我国年产钢量与年产钢材量比例从1960年最低的1:0.63上升到了2004年的1:1.09;钢的连铸比从1975的3.9%增加到2003年的93.52%;钢材综合成材率由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