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向经验人事和生活世界的皈依.doc_第1页
论《周易》向经验人事和生活世界的皈依.doc_第2页
论《周易》向经验人事和生活世界的皈依.doc_第3页
论《周易》向经验人事和生活世界的皈依.doc_第4页
论《周易》向经验人事和生活世界的皈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周易向经验人事和生活世界的皈依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典之一,曾经一度被当做占筮之书亦或是卜问鬼神、决疑定谋的记录。直到今天,这种看法还普遍在民间流行,人们期许通过周易的吉凶断语来获得人事的安慰。然而通观周易的六十四个卦辞三百八十四个爻辞以及两个用九用六辞,无不透漏着“天人合一”的痕迹,自然现象和人伦日用密切关联,精妙的哲思中隐含着对经验人事和生活世界的指导和劝诫,而绝非单单的是占筮记录和卜问吉凶的根据。人们视周易为占筮之书由来已久。早在汉书的艺文志和儒林传中就曾从书籍传世的角度阐明周易为占筮之书,“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也”。由此可见,秦汉时史家就认定周易只具有占筮的功效,而其思想不足以影响人事之变动,故不在秦焚书之列。即便早在庄子天运中就有“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这样的论述,说明当时周易已被归为六经之一,同时汉代设五经博士易也列为其一。但这多赖于孔子和后之成书的易传对其进行的生发阐释,其哲理意蕴和说理意味才渐渐彰显。而左传、国语中有二十多处用易进行筮占和论事理的地方,由此可见,当时用周易进行筮占相当普遍甚至已经成风,这种现象应该是根植于殷周先秦时期巫卜占筮的文化土壤的,具有浓烈的时代色彩,但以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周易,跳出巫卜占筮的时代窠臼,周易处处皆散发着向经验人事和生活世界靠拢的气息。宋时朱子也将周易视作一部卜筮之书,“ 易只是为卜筮而作,故周礼分明言太卜掌三易:连山、归藏、周易。古人于卜筮之官立之,凡数人。秦去古未远,故周易亦以卜筮得不焚。今人才说易是卜筮之书,便以为辱累了易;见夫子说许多道理,便以为易只是说道理。殊不知其言吉凶悔吝皆有理,而其教人之意无不在也。”由是观之,朱子认为周易自古就是一部卜筮之书,人们之所以认为其为说理之书,在于夫子从中生发阐释了太多的道理,而人们却忽略了其中最为明显的吉凶断语乃为卜筮之兆。但恰如上文所论述周易六十四个卦辞三百八十四个爻辞以及两个用九用六辞,皆带有经验人事和生活世界的指向,这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只是被殷周先秦的时代语境所掩盖,而孔夫子恰是以“说许多道理”的方式将时代语境的遮蔽褪去,还其以本来面目。而朱子却从夫子“说许多道理”出发,认定后世之儒正是受了夫子的影响,才忽略了周易本为占筮之书的事实,朱子这样的论证怕是入了歧途。朱子还从“吉凶悔吝”的吉凶断语来判定周易为占筮之书,其实也不太妥帖。王弼曾言“得意忘言”,而之于周易的象和卦爻辞的关系则是“得象忘言”,也即“以言明象”,用卦爻辞来澄清卦象所蕴含的义理,如履卦辞“履虎尾,不咥人”;噬磕卦辞“利用狱”;渐卦辞“女归吉”等,恰恰是在用自然或人事的事例来说明其中的义理。而置于卦爻辞中事例之后的吉凶断语,其实是对事例所述内容的一种肯定或否定,是一种带有褒贬色彩的价值判断,即是对经验人事和生活世界中的真善美的赞扬和肯定,对其中的假丑恶的摒弃和否定。如,益卦辞:“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其中“利有攸往,利涉大川”是以经验的生活世界的事例来阐明助益别人的善举会得到“利”的回报,而连用两个“利”也是对这种善举的肯定和赞扬。屯九五爻辞:“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吉”与“凶”是其中进行价值判断的断语,它们分别对积累人力物力之后采取的不同行为进行肯定和否定,做改善人民生活的善事则是“吉”,做攻伐他国、侵害他人的恶事就是“凶”。谦初九爻辞:“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爻辞:“鸣谦,贞吉。”九三爻辞:“劳谦,君子有终,吉。”用“吉”这一断语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谦虚都做了肯定,表达了对美德的赞赏。因此,“吉凶悔吝”这样的吉凶断语绝不像朱子认为的那样,只是单纯的卜筮之兆,而是向经验人事和生活世界的价值回归,也即是通过对卦爻辞中由人事经验阐发的义理的肯定和否定,来凸显对健康积极精神和美德的赞赏,由此引导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但朱子还说过:“易本为卜筮设后世儒者鄙卜筮之说以为不足言,而所见太卑者,又泥于此而不通。故曰:易者,难读之书也。”同时,圣人倘若以易说理,“当时自可别作一书,明言义理,以诏后世,何用假托卦象,为此艰深隐晦之辞乎?”由上观之,朱子认为倘若周易为说理明义之书,完全不必“假托卦象,为此艰深晦涩之辞”,因此周易根本就是一部卜筮之书,只是因其难于理解,世人拘泥其中而无所通达,才将其视为神圣的义理之书。但朱子的分析论述还是存在问题的,周易的特色和独创之处恰恰在于它将义理奥妙和哲学意蕴杂糅进卦象之中,并且“以言明象”,将天下的繁杂事理收入书中,自成一套自洽圆融的模式和体例,故“托卦象”言义理正如诗经的“诗言志”和尚书的“典、谟、训、诰、誓、命”一样,是一种独特的体例,而倘若如朱子所言,“别作一书,明言义理”与“卦象”分开,那周易也就不为周易了。至于“艰深晦涩之辞”,是因为周易之成书时间去朱子所处年代甚远,概念术语几经流转,艰深晦涩在所难免,何况与周易时代相近的尚书、春秋也曾被后人称为“佶屈聱牙”、“断烂朝报”。 综上,朱子认定周易为卜筮之书的理由均不十分妥帖,而周易重八卦为六十四卦,深谙“天人合一”之道,以化代自然天象的易象符号为表征,融合镶嵌人事经验的各色行为于其中,微妙通达地阐发深刻隽永的义理,且“以上下下”,将高高在上和异己的所谓“神之天命”消解融化于亲切朴实的经验世界之中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伦日用之中,由“敬神”的卜筮占问转向“明德”的礼俗实践,可谓正是向经验人事和生活世界的皈依。试举二例以论证之:先以乾卦为例,乾卦描述了君子发于微末,自强不息,进德修业最终功成身退的过程,可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修身”。从天地人“三才”的角度可将乾卦分为三个阶段:初九、九二为地爻,是积聚力量的基础阶段。故而初九“潜龙勿用”,要积蓄力量避免消耗,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即是要通过“大人”来利用一切可以壮大自身的条件和资源;九三、九四为人爻,是积极进取的发展阶段。故而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经历过地爻阶段的积聚,以崭露头角,故成“君子”,然还要“终日乾乾”,勤奋做事,以巩固既得成就,晚上则要自省慎独,怀有忧患意识,小心谨慎为上。九四“或跃在渊,无咎”,经过朝乾夕惕的努力,君子平步青云,地位直线上升,如同登山跋涉之人,已处于山峰之巅,距离如日中天已然只剩咫尺,然而山巅需要面对的还有万丈深渊,如能如临深渊般地小心谨慎,摒除飘飘然不知所以之状,就会避免功亏一篑的危险,即君子居高位,常怀“或跃在渊”之心态,当“无咎”;九五、上九为天爻,是事业如日中天进而功成身退的阶段。故而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君子此时事业达到最盛,如腾云于天际的飞龙,在“大人”那里可以尽可能地施展才能,实现人生之价值。上九“亢龙有悔”言君子已跃居九五“飞龙”之上,事业已经穷极,不可再过招摇,此时如若不及时功成身退,必定“有悔”。综上,乾卦其实是在营造一种经验人事的情境,于此情境之中,每一个于人生事业中挣扎奋斗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并能从中确定自己是处于何种状态,还能以之为参考,化险为夷,确定人生的正确坐标。再以家人卦为例,家人卦以社会的细胞家庭为对象,从不同家庭成员的角度,蕴藉地阐明治家之道,可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一环“齐家”。家人卦卦辞言:“家人,利女贞。”即女正则家道正。初九“闲有家,悔亡”,初九以阳爻居刚位,有刚明之才,勇于任事,敢于治家,且处于有家之初,必然要强调“闲”,即防范、戒备,设家法,避免家中一开始受不良风气浸染。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六二以柔顺之才,处内卦之中,履得其正,是女正之象。“遂”即自专,处于内而无所自专。“馈”即饮食之事,妇人正则饮食馈,乃“贞吉”之兆。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九三以阳爻居刚位,治家易严不易宽,家人犯错,爱之深而责之切,故有“嗃嗃”训斥之声。但治家过严,不能无伤,故而悔于严厉。然而家道齐严,实为居家之吉,倘若“嘻嘻”笑乐无节,终致败家,不免内生羞悋。六四“富家,大吉”,六四入上卦“巽”中,“近利市三倍”故家富,且六四上承九五之君,能以自家之正而佐君实现天下之家齐正,进而爵禄亨通,又能富家,总之皆为“大吉”。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九五以阳爻居刚位,为居中守正的贤君,下有六二与之相应,修身齐家之道兼而有之,倘推而广之,化民成俗,勿悋其他,必得吉。上九“有孚,威如,终吉”,上九为一卦之终,为家道之成,“有孚威如”皆备,既有诚信又有威严,故“终吉”。总之,家人卦处处在言治家之道,初爻言有家之始在“防闲”;二爻讲妇人要担好“馈食”之责;三爻为一家之主,严于治家;四爻讲富家之道;五爻言君子以治家之道治天下;上爻讲家道终成,强调家道之本在诚信和威严。家人卦与上例乾卦一样,也是在营造一种经验人事的意境,所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