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系统规划.docx_第1页
弱电系统规划.docx_第2页
弱电系统规划.docx_第3页
弱电系统规划.docx_第4页
弱电系统规划.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1号楼商务酒店、SOHO公寓弱电系统规划一、 商务酒店、SOHO公寓概况根据项目规划,本项目首期首批规划在1号楼为本项目的商务酒店。酒店客房层设置在1号楼的3-6层,酒店客房数共96套。SOHO公寓设置在7层至14层,共96套SOHO公寓。1. 本项目酒店智能化系统的包括: 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条件、环境和优质服务设施的智能化系统 客房智能控制系统; 酒店电子锁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2. 为降低经营成本、确保营运安全、提高运营管理质量的智能化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电子巡更系统; 无线对讲系统; 可视对讲系统;3. 为管理者提高经营管理质量的智能化系统 酒店管理软件(酒店管理公司负责);4. 基础支撑平台 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 程控交换机系统;5. 1号楼机房规划序号机房名称位置及面积大小1酒店程控交换机及网络机房30平米,机房设置在酒店二层的酒店办公区内。2弱电竖井3平米二、 综合布线及网络系统 1. 综合布线系统1.1 方案概述本方案是针对酒店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电话系统的综合布线解决方案。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完整而标准的集成化、开放的传输分布系统,提供标准的信息插座和组合式卡接方式,以连接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终端。综合布线系统设计采用星型结构,共分二级,一级管理间为设在1号楼二层的酒店程控交换机及网络机房,三级管理间为楼层分配线间,水平线缆自每个信息点直接连至各楼层分配线间,通过数据语音主干线缆统一连至各楼配线间,最后通过大对数语音线缆和光纤连接电话网络机房。1.2 用户需求分析层数功能区设计指标点位设置要求一层首层酒店接待大堂-需要设置4个语音,4个数据点首层小商业-需要设置1个语音,1个数据点首层大商业-需要设置2个语音,2个数据点商务中心-需要设置3个语音,3个数据点美容-需要设置1个语音,1个数据点首层咖啡厅-需要设置2个语音,2个数据点公寓首层接待处-需要设置2个语音,2个数据点二层酒店办公区8平米/一对点需要设置42个语音,42个数据点娱乐室-需要设置5个语音,5个数据点茶馆-需要设置5个语音,5个数据点餐厅-需要设置5个语音,5个数据点三层酒店客房层1条电话,一条网络/每间客房;服务间需要设置1个电话点。在酒店客房书桌上,床头,卫生间设置电话电,电话线从书桌到床头到卫生间的电话连在一条回路。本层酒店需要设置73个语音点,24个数据点。四层至六层酒店客房层1条电话,一条网络/每间客房;服务间需要设置1个电话点。在酒店客房书桌上,床头,卫生间设置电话电,电话线从书桌到床头到卫生间的电话连在一条回路。每层酒店需要设置73个语音点,24个数据点。七层至十四层SOHO公寓1条电话进线,一条网络进线/每间公寓;在每户公寓内设置弱电箱,弱电箱内预留语音模块,数据模块及电视模块。在公寓客厅,卧室设置语音数据点。每层SOHO需要设置24个条语音进线及24个数据进线。1.3 系统主干设计在酒店二层设置酒店综合布线机房,从综合布线机房引大对数电缆及多模光纤引至楼层配线间。楼层配线间的设置在酒店二层、四层及五层的弱电竖井内。在SOHO公寓7层及十一层弱电竖井内设置公寓的楼层配线间。楼层配线架大对数电缆(对)光纤芯数(芯)光纤配线架(个)110楼层配线架RJ45配线架(24口)台酒店二层弱电竖井一根100对大对数电缆6芯多模光纤6口光纤配线架1个100对110配线架8酒店四层弱电竖井一根50对大对数电缆6芯多模光纤6口光纤配线架1个50对110配线架8酒店五层弱电竖井一根50对大对数电缆6芯多模光纤6口光纤配线架1个50对110配线架8SOHO公寓七层弱电竖井一根100对大对数电缆6芯多模光纤6口光纤配线架1个100对110配线架8SOHO公寓十一层弱电竖井一根100对大对数电缆6芯多模光纤6口光纤配线架1个100对110配线架81.4 带宽本项目由酒店,要求技术先进、灵活以及模块化的完整布线系统,要求综合各个子系统,统一规划布线,实现系统优化,节省费用,提高系统与成本的有效性。要求水平布线可传输语音及1000Mbps速率以下数据,数据的使用范围包括1000Base-T以太网,100Base-T以太网,16Mbps令牌环网,ATM155Mbps分布式数据接口。要求水平布线不会限制未来系统模式,能支持连接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电脑和电话通讯系统。要求主干电缆的传输速率达10Gbps。符合高速LAN、TCP/IP、FDDI和ATM高速数据传输介质标准。采用EIA/TIA568B标准规定的连接硬件,建立能支持1000Mbps的高速数据网络的系统。这样支持当前的Token-Ring、10Base-T和100Base-VG、100Base-T5、100base-TX、100Base-FX、ATM、1000BaseT及其它产品,也为未来的升级提供了方便。支持更高数据速率和完善的多媒体应用。1.5 设计依据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性能要符合国内、国际标准和规范,满足各个系统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综合布线系统应以电脑网络系统为服务对象。布线系统应采用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名牌布线产品,技术上要领先,同时要经过国内、国际广泛和较长期的使用,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语音、INTERNET高速接入、数据、安全等应用;符合最新的国际标准ISO/IEC11801及TIA/EIA568B标准,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能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所有超五类电缆插座端口都支持数据通讯、话音和图像传递;所有接插件都应是模块化的标准件,以方便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很容易地将设备扩展进去;数据点能够支持至少250MHz带宽的数据传输,可支持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令牌环网、ATM、FDDI、ISDN等网络及应用;保护投资。1.6 安装与设计标准规范 IEEE802.3Ethernet IEEE802.5TokenRing EIA/TIA568、EIA/TIA569-TSB36/50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EIA/TIA-TSB36/50 ITU-U ATM 155Mbps/622Mbps ITU-U ISDN ISO1180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J/T16-92)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52/81)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1.7 系统设计说明本项目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形的拓扑结构,由以下5个子系统组成: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1.8 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是由终端接线模块、面板及连接于办公设备与接线模块之间的各类跳线组成。工作区的六类信息出口遵循TIA 568的连线标准。整个布线工作区子系统由位于各工作区域等楼面的相应区域,在相应的墙面安装信息插座、地面安装地面插座。信息插座的安装信息插座安装在墙上,墙装信息插座距地面或地板300mm ,墙壁暗装。水平距离信息插座200mm处配置合适的220VAC交流电源插座。地面插座安装在地面上,暗装,水平距离信息插座200mm处配置合适的220VAC交流电源插座。1.9 水平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指从楼层配线间至工作区用户信息插座。由用户信息插座、水平电缆、配线设备等组成。综合布线中水平子系统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每个信息点均需连接到管理子系统,由UTP线缆构成,最大水平距离:90m(295ft),指从管理间子系统中的配线架端口至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电缆长度。工作区的patch cord、连接设备的patch cord、cross-connection线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0M。水平布线系统施工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最大量的工作,在建筑物施工完成后,不易变更。因此要施工严格,保证链路性能。本工程水平区全部采用6类UTP。水平布线示意图水平布线路由一般地,水平布线插座部分一般距地30cm摆放,最终通过水平垂直段线槽(管)、走廊主线槽等汇至相邻的FD。基本的水平布线走线方式有暗敷和明设两种。水平子系统示意图走廊的吊顶上应安装有金属线槽,进入房间时,从线槽引出金属管,以埋入方式沿墙壁而下(或上)到各个信息点。水平布线路由图水平布线设计吊顶棒巡棒棒水平线槽(内穿水平线)信息插座(包括面板、模块和铁盒)每个插孔功能可任意由电话、计算机引出的RJ45接头下图是水平部分电缆沿公共的水平线槽分支到工作区各个插座的针对本工程的直观示意图:RJ45埋入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水平布线器件根据招标文件有关信息点设置的要求,信息点统计和上述一致。水平布线给出选用的德特威勒产品的说明如下:水平线缆:数据选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语音选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德特维勒产品的系列线缆,具有极高的抗电磁干扰性(EMC),在线缆结构设计和原材料上都具有整个行业横向性价比的佼佼者。具备很高的备用冗余,使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及灵活性,任何系统的改变 (如增减用户、用户地址改变等)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管理者或用户只需在IDF(楼层分配线架)处或弱电接线箱处做必要的跳线即可,使系统具备了极强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为系统线路的故障检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安全性。1.10 垂直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管理间子系统的连接电缆和光缆组成。垂直干线子系统通常由大对数(25、50、100对)双绞线(用于语音)和室内多芯多模光缆(用于数据)组成。本次设计语音的主干系统采用的是三类25对/50对大对数电缆组合,大对数数量按照系统图进行配置;数据主干根据各配线间的规模配置室内8芯多模千兆光缆,光缆数量按照系统图进行配置。1.11 主干布线设计竖井中应立有金属线槽,且每隔两米焊一根粗钢筋,以安装和固定垂直子系统的电缆。竖井中的线槽应和各层配线室之间有金属线槽连通。干线区子系统示意图1.12 管理间子系统配线间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房间、是水平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由主配线架、楼层分配线架、跳线、转换插座等组成。用户可以在管理子系统中更改、增加、交接、扩展线缆。用于改变线缆路由。建议采用合适的线缆路由和调整件组成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提供了与其他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使整个布线系统与其连接的设备和器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调整管理子系统的交接则可安排或重新安排线路路由、因而传输线路能够延伸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工作区。是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的集中体现。管理子系统三种应用:水平/干线连接;主干线系统互相连接;入楼设备的连接。线路的色标标记管理可在管理子系统中实现。分配线间可位于大楼的某一层或以多层共用一个配线间的方式分布,用于将连接至工作区的水平线缆与自主配线间引出的垂直线缆相连接。对于信息点不是很多,使用功能又近似的楼层,为便于管理,可共用一个子配线间;对于信息点较多的楼层应在该层设立配线室。配线室的位置可选在距弱电竖井旁附近的房间内。配线室用于安装配线架和安装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管理子系统连接水平电缆和垂直干线。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关键的一环,常用设备包括快接式配线架、理线架、跳线和必要的网络设备。线缆路由各配线间线缆一般可从主干线槽经过防静电地板进入相应机柜,在完成分组、上架、理线、绑扎后进行最后的线缆卡接,具体情况应根据现场施工要求灵活处理,但总体须保证线缆的安全和理线的整齐美观。为了保持配线间的布局美观,引进的配线间垂直主干线槽应紧贴墙面,切忌矗立于房屋中间。要求施工时,处理好线槽入口处的切角,既不能成直角,也不可探出墙面。配线架打接表格配线架打接表格直接提供了各个配线间之配线架的线缆打接顺序,是工程施工安装和竣工维护必备文档,非常重要!一方面能指导正常的施工,协调任务分配,另一方面起到最终核对器件搭配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和日后管理维护的参考。布线管理信息点标号原则建议本布线工程中各座建筑物中的信息点按照如下规则统一标号,如:1. C1区一层数据点是C1CXX(C=Computer),2. C1区一层语音点是C1PXX(P=Phone),3. C1区一层数据主干是C1CBXX(B=Backbone),5. C1区一层语音主干是C1PBXX(B=Backbone)。6. 其它区、层类似上述标识,区别在属于哪一区的哪个楼层。7. 各信息点标号与相对应的配线架卡接位置标号相同,特殊标号另行注明。8. 标签颜色按照相应规范。在中心配线间需要区分各区分配线间的主干,需要在标识处填写详细的建筑物的名称,便于管理。标签安装按照要求,所有使用的标签皆为专用机器打印,标签都打印在永久性的标签上,并用永久性的防水薄膜覆盖。在穿线安装施工的过程中所有的线缆都单独标签,终端的配线架对应的给出标签,都使用标签给出标识,所有的插座端口也给出安全的固定的标签来标识,而且所有的插座面板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看标签就可以区分信息模块是数据、语音,还是光纤应用。所有的配线和跳线都给予标识并单独编号,使得最终用户的管理更为方便快捷。1.13 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是在建筑的适当地点设置建筑的进线、出线连接的设备间,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本项目的设备间在B1层弱电机房。通讯间及机房环境、电源及接地要求1.13.1 环境要求:将服务电梯安排在设备间附近,以便装运笨重的设备;室温应保持在18至27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0%-55%;保持室内无尘或少尘,通风良好,保证足够亮度;安装合适的消防系统(如采用湿型消防系统,不要把喷头直接对准电气设备);使用防火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和阻燃漆;提供合适的门锁,至少要有一扇窗口留作安全出口;尽量远离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和电磁干扰源(如发射机和电动机)设备间的地板负重能力至少应为500KG/平方米。根据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要求,在配线间安装布线硬件的墙壁上须覆盖涂有阻燃漆的3/4英寸(合1.9CM)厚的木板。系统中典型的接线间,其可以走进人的最小安全尺寸是120X150CM,标准的天花板高度为240CM,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M宽1M,向外开。在主、分配线间,最好有供放置设备的机柜,其大小可按设备的尺寸而定,一般采用木质或玻璃材料制成。在设备间尽量将设备柜放在靠近竖井的位置,在柜子上方应装有通风口用于设备通风。1.13.2 电源要求:在配线间内应至少留有二个为本系统专用的,符合和一般办公室照明要求的220V电压,电流10A单相三极电源插座。如果需要在配线间内放置网络设备,则还应根据配线间内放置设备的供电需求,配有另外的带4个AC双排插座的20A专用线路。此线路不应与其他大型设备并联,并且最好先连接到UPS,以确保对设备的供电及电源的质量。1.13.3 通讯间、机房接地应满足以下要求: 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干线电缆的位置应接近垂直的地导体(例如建筑物的钢结构)并尽可能位于建筑物的网络中心部分。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内部容易受到雷击电源碰地、电源感应电势或地电势上浮等外界影响时,必须采用保护器配设适量冗余的在线式UPS电源。在下述的任何一种情况下,线路均属于处在危险环境之中,均应对其进行过压过流保护。a. 雷击引起的危险影响;b. 工作电压超过250V的电源线路碰地;c. 地电势上升到250V以上而引起的电源故障;d. 交流50Hz感应电压超过250V6、综合布线系统的过压保护宜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7、过流保护宜选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8、在易燃的区域或大楼竖井内放的光缆或铜缆必须有阻燃护套;当这些缆线被布放在不可燃管道里,或者每层楼都采用了隔火措施时,则可以没有阻燃护套。测试1)铜缆信息点的测试及性能保证到目前为止,有关6类/class E的布线系统的北美标准TIA/EIA 568-B.2.4对100 6类布线传输特性规范已经正式出台,德特威勒作为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重要成员ISO/IEC 11801第二版的编辑时刻把握国际标准的最新动态。工程的验收将测试永久链路的性能如下图所示:本工程按TIA/EIA568-B.2版本进行检测。永久链路FD TEEQPTPCCCC90m maxAE图中:C 为信息点 EQP 为楼层配线设备FD 为楼层配线间 TE 为终端A+E=10m max永久链路测试内容包括:(1)接线图测试前,首先应明确本工程项目系统是按TIA/EIA568A端接,还是按TIA/EIA568B进行端接,在同一工程中必须统一选择一种端接方式。测试综合布线链路有无端接错误的一项基本检查,测试的接线图显示出所测每条线缆的8条芯线与接线端口的连接实际状态。正确的线对组合为:1/2,3/6,4/5,7/8(2)综合布线链路长度综合布线链路长度系指综合布线端到端之间电缆芯线的实际物理长度。由于各对芯线存在不同绞距,在综合布线链路长度测试时,要分别测试4对芯线的物理长度。表2-1列出通道链路方式、基本链路方式和永久链路方式所允许的综合布线极限长度。综合布线链路方式的允许极限长度 表2-1测试连接方式综合布线极限长度通道链路方式100m基本链路方式94m永久链路方式90m(3)特性阻抗综合布线链路在规定工作频率范围内呈现的电阻。综合布线用缆线的特性阻抗为100,无论3类、5类、5e类或6类线缆,其每对芯线的特性阻抗从1MHz到该链路级别规定的最高工作频率范围内应保持恒定、均匀。链路上任何点的阻抗不连续性将导致链路信号反射和信号畸变。链路特性阻抗与标称值之差15。(4)直流环路电阻无论3类、5类、5e类或6类在通道链路方式或基本链路方式下,线缆每个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在2030环境下的最大限值; 3类及以上链路不超过40。(5)衰减由于集肤效应,绝缘损耗,阻抗不匹配、连接电阻等因素,信号沿链路传输损失的能量称为衰减。衰减量由下述各部分构成: 每个连接器对信号的衰减量; 构成通道链路方式的10m跳线及工作区电缆构成基本链路方式的4m设备接线对信号的衰减量;(4m设备接线的衰减量应由测试仪表自动扣除) 综合布线电缆对信号的衰减量。表5-1列出不同类型线缆在不同频率、不同链路方式情况下每条链路最大允许衰减量。不同连接方式下允许最大衰减值表 表5-1频率MHZ5e类(dB)6类(dB)通道链路永久链路通道链路永久链路1.02.14.04.44.06.86.05.010.07.06.07.120.010.031.2512.610.911.7101002420.421.718.520031.726.425032.930.7(6)近端串扰损耗一条链路中,对于线缆一侧的某发送线对对于同侧的其他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所造成的信号耦合,即近端串扰。表6-1列出,不同类线缆在不同频率,不同链路方式下,允许最小的串扰损耗值。最小近端串扰损耗表 表6-1频率MHZ5e类(dB)6类(dB)通道链路永久链路通道链路永久链路1.063.364.265654.053.654.86364.18.048.65058.259.410.04748.556.657.816.043.620.042.043.751.653.125.040.442.15051.531.2538.740.648.45062.536.635.743.445.110030.132.339.941.820034.836.925033.135.3(7)远方近端串扰损耗(FEXT)与NEXT定义相对应,在一条链路的另一测,发送信号的线对向其同侧其他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耦合而造成的串扰与NEXT同理定义为串扰损耗。远方近端串扰损耗值技术指标见表6-3,对于一条链路来说NEXT值与FEXT值可能是有差别,测试需要分别进行。(8)相邻线对综合近端串扰(PSNEXT)在4对双绞线的一侧,3个发送信号的 线对向另一相邻接接收线对产生串扰的总和近似为:N4=(N12+N22+N32)1/2N1,N2,N3分别为线对1,线对2,线对3对,线对4的近端串扰值。相邻线对综合近端串扰限定值如表 8-1所示相邻线对综合近端串扰限定值表 表8-1频率MHZ5e类(dB)6类(dB)通道链路永久链路通道链路永久链路1.057.057.062.062.04.050.651.860.561.88.045.647.055.657.010.044.045.554.055.516.040.642.250.652.220.039.040.749.050.725.037.439.147.349.131.2535.737.645.747.562.530.632.740.642.710027.129.337.139.320031.934.325030.232.7(9)近端串扰与衰减比(ACR)串扰衰减比定义为:在受相邻的发送线对串扰的线对的串扰损耗(NEXT)与本线对传输信号衰减值A的差值(A的单位为dB),即:ACR(dB)=NEXT(dB)A(dB)ACR=3 dB时所对应的频率点,可以认为是综合布线链路的最高工作频率(即链路带宽)。串扰衰减比(ACR)最小限定值 表9-1频率MHZACR最小值(dB)5类6类1.070.44.04058.910.0355016.03044.920.028.042.331.252336.762.5131004.018.22003.0(10)等效远端串扰损耗(ELFEXT)等效远端串扰损耗是指某对芯线上远端串扰损耗与该线路传输信号衰减差,也称为远端ACR.等效远端串扰损耗最小限定值,如表10-1所示。等效远端串扰损耗(ELFEXT)最小限定值 表10-1频率5e类(dB)6类(dB)1.057.46063.364.24.045.34839.341.937.44043.344.216.033.335.931.43429.43235.336.231.2527.530.133.434.362.521.524.127.328.310017.420.023.324.220017.218.225015.316.2(11) 远端等效串扰损耗总和(PS ELFEXT)表11-1列出线缆远端受干扰的接受线对上所承受的相邻各线对对它的等效串扰损耗ELFEXT(dB)总和与该线对传输信号衰减值之差(dB)的限定值。远端等效串扰总和(PS ELFEXT)限定值 表11-1频率MHZ5e类(dB)6类(dB)通道链路永久链路通道链路永久链路1.054.455.060.361.24.042.445.036.338.934.437.040.341.216.030.332.928.431.026.429.032.333.231.2525.427.130.431.362.518.521.124.325.310014.417.020.321.220014.215.225012.313.2(12)传播时延(Delay)表12-1列出在通道链路方式下,时延在不同频率范围和特征频率点上的标准值。传输时延不同连接方式下特征点最大限定值 表12-1频率MHZ5类(ns)6类(ns)通道链路永久链路通道链路永久链路1.058052158052110.055555516.0553496553496100.0548491548491250.0546490(13)线对传播时延差(Delay skew)以同一缆线中信号传播时延最小的线对的时延值作为参考,其余线对与参考线对的时延差值称为线对传播时延差。在通道链路方式下规定极限为50ns。在永久链路下规定极限值为44ns。若线对间时延差超过该极限值,在链路高速传输数据下和在4个线对同时并行传输数据时,将有可能造成对所传输数据桢结构的严重破坏。(14)回波损耗(RL)回波损耗是由线缆与接插件构成链路时,由于特性阻抗偏离标准值导致功能反射而引起的。RL由输出线对的信号幅度和该线对所构成的链路上反射回来的信号幅度的差值导出,表6-9列出不同链接方式下回波损耗限定范围。(15)链路脉冲噪声电平由于大功率设备间断性启动,给布线链路带来了电冲击干扰,布线链路在不连接有源器件和设备情况下,高于200mV的脉冲噪声发生个数的统计。由于布线链路用户传输数字信号,为了保证数字脉冲信号可靠传输,根据局域网的安全,要求限制网上干扰脉冲的幅度和个数。测试2min,捕捉脉冲噪声个数不大于10。该参数在验收测试中,只在整个系统中抽样几条链路进行测试。(16)背景杂讯噪声由一般用电器工作带来的高频干扰、电磁干扰和杂散宽频低幅干扰。综合布线链路在不连接有源器件及设备情况杂讯噪声电平应30dB。该指标也应抽样测试。(17)综合布线系统接地测量综合布线接地系统安全检验。接地自成系统,与楼宇地线系统接触良好,并与楼内地线系统联成一体,构成等压接地网络。接地电阻1。(其中包括接地体和接地扁钢,在接地汇流排上测量)。(18)屏蔽线缆屏蔽层接地两端测量链路屏蔽线屏蔽层的两端接地电位差1Vr.m.s。2)光纤传输链路测试技术参数多模光纤主要的技术参数为:衰减、带宽。光纤工作在850nm,或1300nm波长窗口。在850 nm下满足工作带宽160MHZkm(62.5m),400MHZkm(50m);在1300nm下满足工作带宽500 MHZkm(62.5m或50m);在保证工作带宽下传输衰减是光纤链路最重要的技术参数。一般情况下,楼宇内光纤长度不超过500m时,在设定测试标准时,衰减A(总)应为850nm下 A 3.5dB1300nm下 A 2.2dB德特威勒公司产品能达到并超过上述各项指标要求,提供优质产品。测试方法及手段承担综合布线系统认证测试工作的是现场测试仪(FLUKE4300)。现场测试仪必须能够胜任7.1节所规定的电气特性指标的测试,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是在几十秒),测试完一条链路的全部指标,并且认证和判定该链路是否达到了技术指标规定,并给出明确判定结果。测试仪表的精度表示实际值与仪表测量值差异程度,测试仪的精度直接决定着测量数值的准确性,用于综合布线现场测试的仪表应满足二级精度。光纤测试仪测量信号动态范围60dB。测试环境要求为保证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数据准确可靠,对测试环境有严格规定。1)无环境干扰综合布线测试现场应无产生严重电火花的电焊、电钻和产生强磁干扰的设备作业,被测综合布线系统必须是无源网络,测试时应断开与之相连的有源、无源通信设备,以避免测试受到干扰或损坏仪表。2)测试环境综合布线测试现场的温度应在2030左右,湿度应在30%80%,由于衰减指标的测试受测试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当测试环境温湿度超出上述范围时,需要按有关规定对测试数据进行修正。3)防静电措施春、秋季气候干燥,湿度常在10%20%。验收测试经常需要照常进行,湿度在20%以下时,静电火花时有发生,不仅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可能使测试无法进行或损坏仪表;这种情况下一定注意测试者和持有仪表者采取防静电措施。如人身辅助接地手链等。测试报告测试报告是测试工作的总结,也是测试工作的成果,并作为工程定量的档案。在编制测试报告上应该精心、细致,保证其完整和准确性。本工程测试报告包括正文,数据副本(同时形成电子文件),发现问题副本等三部分。正文的内容和结论应包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工程名称,使用器材类别,工程规模,测试点数,合格、不合格等情况。统计合格率作出结论。正文还包括对整个工程测试生成的总结摘要报告(每条链路编号,通过未通过的结论),数据副本包括每一条链路的测试数据;发现问题副本上要反映全部不合格项目的内容,并附处理意见。三、 酒店计算机网络系统1. 计算机带宽需求层数功能区面积(平米)设计指标点位设置要求一层首层接待大堂-4个数据商务中心-4个数据,餐厅-4个数据二层茶馆-4个数据娱乐室-4个数据酒店办公-8平米/一对点42个数据3至6层酒店客房层每层24个数据点;小计158个数据点每台电脑带宽为100兆需要的带宽为15800兆同时上网的同时系数0.2计算需要的带宽为3160兆=3G单模光纤的带宽10G总计需要申请的光纤数量为一根2芯单模光纤2. 业务功能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总部办公各数据点相互通信的基础系统,同时也是与外界网络进行通信连接的基础系统。本系统在网络结构上采用二级星形结构,由于对办公楼层的使用功能尚不明确,本项目主要包括公共区域的接入层交换机,同时需要配置一台扩展能力较强,性能好的核心交换机。在广域网接入方面,配置一台路由器和防火墙。3. 设计原则3.1 先进性和实用性网络规划既要从现实需要为出发点,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尽可能采取先进并且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并要考虑潜在的扩充,使之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较先进的水平。为了适应业务迅速增长的需要,网络带宽性能不仅要适应现在的需要,还要满足未来几年的数据量的要求。在网络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实用性和易于操作性、易于管理和维护,易于用户掌握和学习使用。采用技术成熟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及通信技术,同时要考虑对现有设备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原有的投资。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的设备不断涌现并趋于成熟,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起点要高,尽量选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及通信设施,将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技术水平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应用的需要。网络必须保证高度的可靠性,能给用户提供强大的安全性,实用性,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广泛支持各种协议。目前基于网络的是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应用日益增加,对网络服务质量,如带宽,延迟,延迟的变化等有很高的要求。利用IP QoS、IP Multicast、MPLS等技术可以保证服务质量(QoS)满足用户要求。3.2 可靠性与安全性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基础。鉴于网中信息的重要性,要求网络系统要有较高的可靠性,各级网络应具有网络监督和管理能力,要适当考虑关键设备和线路的冗余,能够进行在线修复,更换和扩充。要确保系统的正确性,数据传输的正确性,以及为防止异常情况所必须的保护性设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VPN、在VPN之间的访问通过隧道、加密、访问控制列表、子网隔离和“防火墙”等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网络安全运行,拒绝未经授权的访问。不仅要求网络能够长时间的安全运转,同时要求网络设备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在系统设计上,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网络的可靠与容错。选用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在网络的关键部位采用冗余备份设计,避免单点故障,保证网络长期运行可靠性。采用优秀的网管系统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网络故障。采有可靠的备份系统,通过TFTP服务器定时备份网络设备配置。系统设计能对关键数据提供可靠的保护;系统安全等级达到C2级;对网络病毒的传播要提供防范措施;网络数据要有可靠的备份,备份系统要求读写速度快,保密性好,可靠性高。3.3 开放与标准化系统所采用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协议等符合开放系统的标准,并能够与其他系统实现互联,要采用大多数厂商支持的国际标准协议。具体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开放性和标准化;采用工业标准TCP/IP协议。网络互联设备(如路由器)应支持多种协议,能与其它厂家设备互操作。采用支持SNMP协议的网管软件。 在总体设计中,应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使网络易于扩充,使相对独立的分系统易于进行组合调整。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即在外界环境改变时,系统可以不作修改或仅作少量修改就能在新环境下运行。网络选用的通信协议和设备要符合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将不同应用环境和不同的网络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使网络的硬件环境、通讯环境、软件环境、操作平台之间的相互间依赖减至最小,发挥各自优势。同时,要保证网络的互联,为信息的互通和应用的互操作创造有利的条件。3.4 扩展和升级系统建设要考虑将来的扩展和升级,以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网络设计不仅要满足当前的需求,还要为将来的扩展留有余地,保护投资。网络设计采用国际标准的技术和符合标准的设备,系统软件或硬件升级都不应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系统上结点的增减也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建成的网络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升级能力,并且其扩充和升级必须要以最低成本花费为前提。3.5 易于管理和维护网络系统的所有设备都应是可管理的,应支持远程监控及故障的过程诊断和恢复。通过网络管理工具,可以方便地监控网络运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网络的优化通过依据。另外,网络的设计应采用简单易用的网络技术,降低运行维护的费用。经济性可以和现有网络无缝的连接,同时可以提升现有网络的性能。4. 网络总体构架本方案中,在大楼主网络机房內部署1台骨干路由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间采用多条千兆链路捆绑连接。各楼层的接入交换机通过万兆端口分别连接到两台核心交换机,采用10/100M连接到桌面5. 方案优势5.1 高可用性:核心交换机为全冗余设计,由于使用了先进的CLOS交换结构,4个交换矩阵中只要有1个工作,系统就可以工作。楼层交换机配置了冗余电源。楼层到核心单模光纤上连。5.2 高性能:可以提供高达32个线速的万兆端口或384个线速的千兆端口,包转发率达570Bpps。硬件路由查找,硬件路由条目达512万条。全系列产品的万兆及千兆端口均为全线速。5.3 网络可视化:核心交换机与楼层交换机均支持sFlow(RFC3176),可以实现万兆网络的全网流量监控,用于统计、故障诊断、入侵检测。5.4 高安全性:线速的ACL和MAC Filter基于sFlow的全网实时入侵防御系统,自动施加策略5.5 稳定性:核心交换机最大无故障时间(MTBF)达19万小时,故障率极低。硬件路由和实时入侵防御功能防止了蠕虫和攻击导致的系统不稳定。6. 系统设计方案此次方案设计考虑到用户的高安全等级,对数据的重视,同时考虑到节省建设成本,还要保证数据的绝对安全。6.1 硬件设置功能外部连接除了连接话机外,须支持下列接口:C-LAN接口提供到系统终端和打印机的接口。此外,这些接口还用来连接附属设备,如电话管理系统(TMS)和呼叫计费系统介面(CAI)。ISDN BRI接口支持计算机和电话综合应用的辅助交换应用接口。BRI链路使换机与计算机之间可交换信息,使计算机能够获取交换机的功能和信息,交换机可以请求计算机应用。联系接口它为本系统连接模拟装置(如广播寻呼,音乐保留及录音设备),提供模拟线路接口。网络接口它提供模拟接口或数字接口,如市话局(CO)接口,直接拔入(DID)接口,以及ISDN(PRI)接口,以便将本系统至公众网或专用网。5.IP接口(Internet Protocol)6.2 网络功能总部办公的局域网络为独立的网络,其上需要承载客房网络的HSIA流量和语音通话流量以及办公网络HSIA的流量和语音通话流量。采用两层结构:核心层和接入层,核心层位于的总部办公电话网络机房,接入层位于各楼层配线间。办公楼网络的核心采用两台高性能交换机,双机热备,通过万兆多模光纤链路连接接入层交换机。每个楼层接入层交换机使用双万兆分别连接两台核心交换机。6.3 核心交换机主要功能要求:所有关键硬件部件支持全冗余热备份,配置冗余交换机管理、交换引擎、电源和风扇。所有业务模块全分布式转发,系统交换能力不小于800Gbps整机最少支持120个万兆,至少保证一半端口线速转发支持Netflow/Sflow/Jflow等流量分析功能支持IEEE802.1ab LLDP链路层发现协议,方便第三方设备自动发现及VOIP终端自动配置支持基于物理端口/协议划分VLAN,支持802.1Q vlan标记协议支持IEEE 802.1D/IEEE 802.1w/PVST+/IEEE 802.1s生成树协议支持DHCP防欺骗功能支持arp防欺骗功能支持IPv4路由协议: Static、RIPv1/v2、OSPFv2、OSPF ECMP、Graceful OSPF restart、BGP4支持IPv6 unicast路由协议: Static、RIPng、OSPFv3支持多种管理方式, 包括串行口、Telnet、SSH-2和SNMPv1/v2/v3方式。支持基于IPv6协议的管理方式,包括Telnet、SSH-2方式接入交换机主要功能要求:支持24个或48个千兆RJ45接口,支持2端口万兆光纤上联。要求所有端口支持线速转发支持Netflow/Sflow/Jflow等流量分析功能。支持共享式1000BaseX MiniGBIC端口4。支持1000Base-SX光模块支持基于物理端口/协议划分VLAN,支持802.1Q vlan标记协议支持IEEE802.1ab LLDP链路层发现协议,方便第三方设备自动发现及VOIP终端自动配置支持VLAN数量4094支持Jumbo Frame超长帧9216bytes支持IEEE 802.1D/IEEE 802.1w/PVST+/IEEE 802.1s生成树保护协议支持多种管理方式, 包括串行口、Telnet、SSH-2和SNMPv1/v2/v3方式。支持基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