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栽培(谭陆森).doc_第1页
杂交稻栽培(谭陆森).doc_第2页
杂交稻栽培(谭陆森).doc_第3页
杂交稻栽培(谭陆森).doc_第4页
杂交稻栽培(谭陆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杂 交 稻 栽 培杂交稻,是我国农业上一项重大发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已蜚声海内外。杂交稻的发明曾获得国家科委的“特等发明奖”。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并先后荣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金质奖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科学奖和英国郎克基金奖。 杂交稻是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杂交稻不是一个单一的品种,而是几个品种杂交的杂种后代。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三系杂交稻,是由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个亲本的杂交后代。不育系(A) 本身的雌花可育,雄花不育,自交不能结实。用它的雄花花粉与不育系的雌花正常可育,自交能结实。用它有雄花花粉与不育系雌花授粉,能生产可自交结实的后代,即杂种第一代。三系的关系是不育系保持系(:杂交符号)不育系 恢复系 杂交一代用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的过程,叫不育系繁殖;用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的过程,叫制种,杂交种,杂交种叫组合,如生产上推广的“威优6号”是“威20A(V20A)国际26(IR26)的杂交种第一代。杂交种的杂种优势,主要来自于亲本,这种优势表现在生长势、适应性、抗逆力、丰产性等方面都超过父、母本,所以叫杂种优势。与常规稻比较表现为: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生长势旺,适于多种田地栽培,并能高产。但杂种优势,通常只表现在第一代,杂种一代生产的杂种二代,会出现性状分享而表现为生长不整齐,产量下降,故生产上所用的杂交种,只是杂种第一代。从杂交稻育成至今,还只有十七年,栽培已遍及全国,尤以南方稻产区广泛种植,科研和实践都充分证明,用杂交稻不论作早、中晚稻栽培,亩产比常规良种可增产50-150公斤不等。因此,杂交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促使我国水稻单产有了很大提高。湖南全省种植面积近3000万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46。当前杂交委正在由三系杂交稻向两系杂交稻发展,即不需要保持系,而只用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组杂交制种,获得杂种第一代。两系杂种正在生产上试种,并开展了全国性协作研究。两系杂交种的成功,将使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再一次突破,也将使我国水稻单产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杂交稻栽培技术特点杂交稻可作双季稻、中稻、一季晚稻栽培。与常规稻比较,栽培技术上同样需要一套完整和科学水平高的技术措施。既有相同之外,又有某些不同特点。1、合理搭配组合。杂交稻栽培,应以充分发挥杂种优势为前提,不论是两委杂交的双季稻,或常规稻与杂交稻配套的双季稻,或两熟制的一季杂交中稻,都必须根据这个前提安排组合。双季杂交,冬用绿肥或冬闲田,可以迟配早,如威优49威优35;或迟配中,如威优48-威优64.这样基本上可以作到7月底插好晚季,10月底到11月初晚季成熟,两季可以稳产高产。早常规、晚杂交,既要早季高产,又要晚季高产。早稻应选中熟品种,晚季配迟熟组合,如湘早籼7号籼优63.2、透期播种。杂交稻苗期耐低温能力弱于常规稻,通常要求比常规稻高1-2即12-13;抽穗扬花期怕高温,不超过30;后期抗低温也较差,其安全齐穗期比常规稻严格。根据这些特点,早季稻采取薄膜保温育秧,3月下旬到4月上旬早播;中稻,在平原、丘陵区,看羊作收获迟早,控制秧龄30-35天,考虑抽穗扬花期能避开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最高温季节,一般应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播种;高山区没有穗期高温,要考虑避开穗期可能遭遇的“倒秋雨“,播种期可安排在4月中旬。二晚,要控制在安全齐穗期齐穗,看组合决定播期,如威优64,可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威优35可在7月上旬;威优6号,可在6月中旬播种。3、壮秧插足。杂交稻本田用种量少,每亩秧田播种15-20公斤,一亩秧田插6-8亩大田,本田亩用种2-2.5公斤。秧田稀播,有利于发挥发蘖优势争取秧田分蘖,这些秧田分蘖的经济性状比本田分蘖优越;同时带蘖插秧,成活快,分蘖早,由分蘖再发的二次分蘖,成穗率也较高。要利用这种优势培育带蘖壮秧,达到每株带蘖1-3个、或更多。可以以蘖代苗。本田既靠发,首先还是靠插。要插足基本苗,早稻插足8万;晚稻插足10万;中稻和一晚要插足5-6万。4、重视中、后期水肥管理。杂交稻对水肥要求比常规稻要高,一般需肥高峰,是在抽穗前20天左右,约在幼穗分化的三期,除提高基肥水平外,要注意这一时期的追肥,看长势长相决定轻重,一般较重的每亩用尿素8-10公斤。但要防止过头。齐穗期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作顺面喷射,效果很好。杂交稻茎叶繁茂,需水较多,又要特别注意晒田复水后直到收期割期不断水。特别是晚稻季节。水 稻 病 虫 防 治水稻病虫、虫害种类多,危害严重时,造成减产,甚或失收,应高度重视。就湖南常年病、虫发生情况看,常见的而严重的病害有稻瘟、纹枯病、白叶病,常见而又严重的虫害有螟虫、纵卷叶虫、稻飞虱等。 常见病害的简易识别1、稻瘟病 属真菌病害。有: 苗稻瘟 幼苗2-3叶期发生,无明显病斑,严重时禾苗呈火烧状,成团枯死。三叶以后发病,可见到叶稻瘟同样病斑。 叶稻瘟 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两种。急性型病斑呈现暗绿色,椭圆形,两端稍尖,病斑上密生着青灰色霉状物,慢性型病斑呈梭形,两端尖、边缘褐色,有时成一条褐线(坏死线)贯穿在病斑中间,病斑背面生青灰色霉状物。 节稻瘟 发生在茎节上,初生时为黑褐色略凹陷的小斑,后扩展到全节变黑,节部收缩,易折断。 颈稻瘟 穗颈、枝梗、穗轴上发生,围绕穗颈和小枝梗产生黑褐色的变色部。发病早的,整穗枯死。 谷稻瘟 谷粒上发生梭形病斑和褐点形病斑。2、纹枯病(花脚病) 属真菌性病害。从秧苗到抽穗均可危害稻穗。发病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象开水烫过一样,以后扩大到云纹状。中央灰绿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逐渐向上蔓延。潮湿时病斑上长出蛛丝状白色,后变褐色。3、白叶枯病(茅草瘟) 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病斑初时暗绿色。短线状,以后向上下扩展成圈套的长形条斑,可以顺叶脉扩展到叶鞘部分,最后整叶枯死。在阴雨或雾温天气,病叶上有淡黄色珠状的菌浓溢出,干燥后成黄色鱼子小颗粒。 常见虫害和禾苗被害状1、螟虫(钻心虫) 螟虫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以二、三化螟危害严重。螟虫都要经过幼虫一蛹一成虫一卵的变化过程,以幼虫在禾蔸中或杂草根部越冬,3-4月化蛹变成虫,成虫再产卵在禾苗的叶和叶鞘上,(大螟往往产卵在多块,每块卵粒数少则几十粒,多则面几十粒,卵白色转淡黄色,排列整齐。卵又孵化幼虫一蛹一成虫,成虫(即蛾子)有趋光性。如此反复,一年可发生3-4代。主要以幼虫侵入主茎或分蘖茎,因咬断心叶,造成枯鞘枯心苗,田间出现枯心苗往往形成枯心团。到水稻孕穗期侵入茎杆,能造成白穗。除危害水稻外,可以危害玉米、交白、甘蔗等。2、稻纵卷叶虫(纵卷叶螟) 和螟虫一样,也要经过幼虫一蛹一成虫一卵的变化过程。以幼在水圳、田埂、或沟边游草等杂草上越冬,或以蛹在稻草上越冬,4月下旬化蛹成成虫,侵入早、中稻秧田或早稻大田产卵繁殖后代,以幼虫啃食叶片,被害叶片残留白色皮层,并叶丝将叶片纵卷成圆筒,将叶尖倒转卷折,躲在里面日夜啃食,造成一片枯白,一条幼虫能危害5-9个叶片。幼虫老熟悉时,大都潜到禾丛下部叶鞘、或枯叶和无效蘖的小叶中结薄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和群集性,白天躲在禾丛或杂草中,受惊则群起飞动。幼虫很活泼,受惊就滚落水面,又重上稻株结新苞。一年可发生四代。3、稻飞虱(溶虫、火蜢子) 种类多,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十多种。稻飞虱要经过卵一幼虫一成虫的变化过程。以卵在游草及其它禾本科杂草茎内越冬,3-5月上旬从越杂草中迁入稻田繁殖为害,一是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生长茂密的稻基部,用针一样的咀巴插入叶鞘和茎杆内吸食营养液。二是雌虫把尖锐的产卵管插入叶鞘内产卵。被害禾苗,茎上出现许多褐色长条班点,严重时,茎杆变黑枯死、腐烂。发病初期,常在禾苗生长繁茂的一块开始,并迅速蔓延到全田,稍不注意,可造成暴发性灾害。 常见病虫的防治措施病虫的防治,应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农业防治 这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冬季清除杂草,消灭病、虫源;处理稻草、残株,春耕时打捞田间菌核,消灭传染源;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搞好肥、水管理,预防病、虫的发生。 选用抗性强的品种 特别是一些老病区,应有针对性地选用高抗品种。 生物防治 对螟虫等防治,可以用杀螟杆菌,以及保护青蛙、蟾蜍等捕捉害虫。 人工防治 对趋光性强的害虫,可以人工点灯诱镣成虫,如黑光灯,或煤油灯等。 药剂防治 要随时掌握病、虫情,适时施药。正面以双季稻为主对上述几种常见病虫的药剂防治简单列表,中稻和一晚也可以参考应用。早、晚稻几种常见病虫的药剂防治简表防治时期防治对象防治指标防治药剂和方法早稻插秧前2-3天螟虫、叶瘟预防25“杀虫双”200克加“克瘟散”100克,兑水40公斤喷雾5月下旬螟虫、叶瘟(虫)田间枯鞘率5-8(病)发病中心出现“杀虫双”200克,“克瘟散”或“富士一号”100克兑水40公斤喷雾6月上、中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