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易的基本質性 近年中國湧現周易熱,始源無非與現代化有關。要談中國現代化,必須對中國文化有所反思了解。 中國文化可用近人兩字概括。孔子說仁者,人也。他的繫傳對周易這部古老巨著有極精辟入微見解。 周易內容充滿神祕色彩,但理念卻精深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萬事萬物之生減規律,皆解釋得頭頭是道。 正因其有上觀天文,下達地理,中通人事之能,幾千年,更就成為中國諸子百家的學說樞紐,經典中的經典,天下的第一奇書。 周易之結構 從周易形成的歷史看,先有筮後有卦,沒有筮也就沒有卦,換言之,二者有著等同的意義。所謂卦,就是卦的卦。譬如首卦乾乾,符號是 (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曰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乾下乾上是後人為了用以說明卦畫內外卦之構成,其他全是乾卦經文。乾卦由六個 符號組成,即是一爻,共六爻。其他的卦也一樣。每一確定的爻含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卦中的位次,一是它本身的一定質性。 一卦之中有六個位次,自下而上,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卦畫符號有 和 兩種, 長叫陽,兩短曰陰。 陽符號用數字九表示,兩短陰符號用六表示,當一個陽符號或一個陰符號在卦中位次示現時,我們可以稱之為爻了。既然每卦有六爻,卦自然共有三百八十四爻了,亦即爻題。爻題下的說明文字如初九,潛龍勿用。通稱爻辭。這卦祇有乾卦與坤卦比較特殊,在六爻之外多出一個用九、用六。卦而用象,表達思想,表達義理的信息就有無限靈活性與通應性。換言之,卦三百八十四爻,要說盡天下後世無窮無盡的道理,要通應一切人等,一切時變,非用最抽象之象來表達不可。 至於筮,筮是數,卦是象。筮是卦的前提,卦是筮的結果。我們所見的三畫卦,即八卦的卦,雖然也叫卦,但顯然是伏羲的先天八卦,跟周易的文王後天八卦是不同的。前者把世上一切事物劃定了八種性質。這八種性質兩兩交錯起來,構成後者卦卦體千變萬化的基礎。易經的筮與法 周易一書既由筮與卦結構而成,二者形成的過程,自然先有筮後有卦。無他,物生之後先有象,滋長而後有數;卜用象,筮用數,筮之前有卜,顯然卜比筮的歷史更為久遠。這個過程上的轉折,無疑是人們認知上的一大飛躍。因為一陰一陽兩個符號,不足以表達萬事萬物的千差萬別的特殊性,惟此,人們的思維由抽象進一步上升到具體,而四象、八卦、卦正是這次飛躍的結果。結果,筮的數轉化為卦畫,用卦畫告吉凶。卦畫也是象,而且是比卜的象要複雜得多的象。筮的重要性依然存在,周易作為一部哲學著作,離不開筮,正因為筮有豐富的哲學內容。義理派的易學大家程頤、王弼之流,正因祇講卦不講筮,也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姑且显粍談有關筮的幾個基本問題。(一)筮是甚麼?筮和卜一樣,同樣是初民社會的一種宗教活動。人們占卜吉凶,以定行止。發展到後來,卜筮更加專業化,不是任誰都可以做這種既神且聖的事情。我們從禮記曲禮、說文竹部、老子二十七章、呂氏春秋勿躬、論衡卜筮篇看得很清楚。如曲禮曰龜為卜,筴為筮。卜筮者,先聖王之所以使民信時曰,敬鬼神,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故曰,疑而筮之,則弗非也。曰而行事,則必踐之。這段話,在在表明筮或蓍是一種以籌碼為工具,以數學計算為內容的古老宗教活動。用今人的眼光看,這說法當然不夠全面,但早期是正確的。我們可以這樣說,這是從無知到有知發展的必然。(二)筮法的具體內容請先看孔子的繫辭傳怎麼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數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曰,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孔子繫辭傳這三段文字,可以分作三個層次看。第一個層次講大衍之數,是筮法的數學基礎。第二個層次講筮的具體方法,即怎樣揲蓍求卦的問題。第三個層次講乾坤兩卦以及全部卦都與策數無不有關。乾坤兩卦代表天地,其策數之合相當於天旋地轉一週年之曰數。卦代表萬物,總策數相當於萬物之數。(三) 象數易應用的全盛期周易發展至漢代,出現了重大的突破-從樸素的處世哲學,一變而為靈活的應用哲學,也就是所謂的象數易學。當時的易學專才,覺悟到周易不應再局限於處世哲學的範疇,應該還有更多的探討空間,就開始朝著孔子所謂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的思路,嘗試以象數的角度,重新闡明周易;重新探討宇宙規律、天文地理、國運興衰、醫學原理、工程法則,乃至個人命運等等一切與生存條件息息相關的切身問題,從而提供種種可行之道-易學至此,總算得到較全面的演繹,亦大大提升了易學的應用價值,正合乎孔子所謂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的理想追求!其實,以當時易學界的意識形態來分析,象數易學已經是一場周易現代化和周易科學化的革命!祇是今時今曰的學者,往往以現時的價值觀,來評介當時的革命性,才會有象數易學充滿迷信色彩的錯誤解讀!當然,漢代研究象數易學者多,難免有部份學者會過度引伸,過度觸類,而致偏離正道;但整體的治學精神,仍不失聖人設卦觀象的本旨。筮卦中的哲學我們知道,周易具有雙重性,始於卜筮,然後化而為哲。換言之,是卜筮之書又是哲學之書。殷周之際,基本大成。待到孔子易傳一出,把卜筮中隱晦的哲學內涵具體表達出來,可就更富魅力,中國人那種既富理性但又非理性的思維模式的哲學體系,慨然有致。使我們今曰研究起來,極之便當。無論如何,我們從筮法、卦爻、卦序三方面研究周易,離開了易傳,有而且祇有絕路一條而已。(一) 筮與神明筮又叫蓍。靜在那裏不動,叫筮;鼓之舞之,進行數學的計算,就叫筮法。孔子繫辭傳說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蓍的特點是圓是神。蓍有不確定性,揲蓍出陰爻陽爻靈活不定,不像卦那樣歷歷可見,這就是圓。筮得的六爻孰陰孰陽,如何交錯,形成卦中的哪一卦,卦中孰為變爻九、六,孰為不變爻七、八,人完全不能事先主觀決定。筮得一個甚麼結果,全由另一種力量左右。初,人們當然沒有這個認知,那個看不見的力量就是神。繫辭傳另一句話陰陽不測之謂神,很清楚地表達了神概念的變化。(二) 卦中的哲學我們不妨從四個角度來考察。(甲)冒天下之道的意思孔子繫辭傳說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標明了周易有承先啟後的作用,肯定周易是部講哲學的書。祇是古人沒有今人摩登,他們找不著哲學這個通切的詞語。透過孔子的話,冒天下之道,即是說周易把天下一切的客觀規律、客觀道理,以及天下一切人的主觀知識、主觀思想,全然包括無遺。(乙)八卦與卦周易的卦有兩種,一種是三畫卦,即八卦;一種是六畫卦,即卦。八卦反映世界的靜態,這靜態世界萬物分為八大類。它由太極、陰陽、四象發展出來,但不是卦,到了八卦才叫卦。八卦重成卦,反映世界的動態,把大千表現得生動透徹、淋漓盡致。(三) 對立統一規律的特點周易卦所反映的,不僅是個品類萬殊,卻又和諧統一的物質世界,而且是個萬物生生不息,在時間流程表裏永遠變化的世界。變化的形式和動因是分陰分陽,剛柔迭用,一分而為二,合二而為一。經由的是二,追求的是一。現代哲學的對立統一命題雖可解釋其變化原因的觀點,但不能說這就是全部,周易自有其作為周易的特點。第一,在萬物發展變化的問題,特別重視天地的作用。天地不但是太極生兩儀,是世間最大的一分為二,而且是天地間萬物之所由生始;天地創生,化育萬物。第二,由第一點化生出來的對立面的鬥爭和統一,誰主浮沉,應無異議。可是在周易裏卻不是這回事,乾坤兩卦在創生化育萬物的過程中,乾永遠居於主導方面,坤永遠處在配合乾的次要地位,而且要在承乾的時候才有存在的意義,作用才有價值。你說,妙不妙?卦的排列 根據孔子的十篇易傳,我們不難發現周易的思想精華,全在卦的排列結構中示現。我們試從下列幾個方面探討。(甲) 從殷道親親到周道尊尊與首乾次坤的內在關聯。歸藏易與易,是坤乾首坤次乾的,而周易則顛倒過來,一變而為首乾次坤。這一社會意識形態的重大轉變,反映殷易坤乾以坤為首的殷道親親;周易一反以乾為首,反映周道尊尊。在史籍史記梁孝王世家、春秋隱公七年、以及中庸,都有明文記載。親親,自是指涉血緣關係,而且知道尊尊,也是從血緣關係中發生。前者以血緣關係中的自然因素為重;是說氏族社會母親比父親更重要,同母所生兄弟,親於異母同父兄弟。及至父親的一尊地位確立,男尊女卑,夫尊妻卑,父尊母卑,遂成無可逆轉的歷史結局。換言之,殷周之際,周之代殷,實際上就是周道尊尊取代殷道親親。這一歷史性變化,在周易卦的排列結構上,明顯地表現出來。是故繫辭傳開篇第一句就明確指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卦無一不貫穿著這一思想。(乙) 為甚麼乾坤居卦之首?根據孔子易傳所言,乾坤為首卦,含義深遠,實非偶然。乾坤是怎麼來的?繫辭傳說得很清楚,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就是乾坤。在易作者的思維中,太極從來就有,沒有開始;由太極而天地,由天地而萬物,也是由有到有的變化過程,這種宇宙觀其實就是近世的唯物論。周易卦每相比鄰之兩卦都是一個矛盾統一體,都是一個對子,可是乾坤兩對作用特殊,其他的矛盾統一體全是由乾坤的作用而生發,也就是所謂萬物生焉。(丙) 為甚麼既濟未濟居後?既然我們知道,易之卦排列,反映世間萬事萬物的一個大的發展過程。乾坤代表這個過程的開始,中間六十卦自是這個過程的展開,既濟未濟兩卦是這個過程的結束。雜卦傳說,既濟定也,即是說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一種形態,暫時或者表面上不再變動,這就是定。然而,我們知道,萬事萬物都是變動不居的;乾坤不能息,物不可窮,息的祇是舊物舊過程。舊物之後是新物,舊過程之後是新過程,舊過程的終結便是新過程的開始,所以既濟之後還有未濟。未濟六爻皆應但不當位,於是矛盾又發生。因此,未濟是終結卻不似終結,既濟似終結卻不是終結。說來真是妙不可醬油,既濟恰巧處在新舊過程的聯結點上,它不是新過程的開始,卻聯結著新過程的開始,它不是未濟卻孕育著未濟。可以大膽地說,易的作者是馬列的老祖宗。(丁)下經自咸恆始,反映些甚麼?卦分上下二經,上經三十卦至離止,下經自咸卦始。下經第一卦咸卦不是接著離卦而來,祇是一個新的開始。孔子序卦傳說,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把周易蘊含的宇宙觀明確地揭示了出來,把世界看成是人類意識之外的存在。下經以咸恆二卦排列在三十四卦之首,即人類是萬物的一部分而已,是萬物發展變化的必然結果,不是甚麼超自然的力量所造。孔子序卦傳把男女、夫婦喻咸恆,父子、君臣、上下、禮儀等比喻咸恆之後諸卦,顯然是說,人本來是自然的一部分,分離出來成為具有獨立、自覺意識的生物是以後的事情,即是人類文明時代的來臨。今人所謂歷史唯物觀,能離得開這個範疇麼?天、地、人的角色與地位在周易中,天、地、人是三個重要概念。周易的哲學思想無不通過由天、地、人三個概念構成的命題表達出來。說卦傳更確切表明天、地、人合稱三才。三才是最重要的存在,離開此三者則無易可言。引言之,三才構成客觀世界的實在內容,人作為認識的主體所能涉及的一切問題,都在三才及其相互關係的包容之中。就這個意義來說,周易是一部講天、地、人及其相互關係的書。當然,天是自然之天,不是滿天神佛的天神;地是自然之地,不是幽幽的地祇;人是社會的人,不是抽象的人,是上智的人,不是下愚的人。(甲)噢,天!周易裏的概念,天是至關重要的。天是怎樣形成的?解決了,才能探討周易之天人關係諸問題。天之概念是歷史的產物。在初民眼中,只感到它的巨大威力,和自己由它那裏獲得的恩惠,而不知道它的實質是甚麼,我們又應把它叫做甚麼。及後,人以農耕為求生的主要方式了,自然界的作用就更加成為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了。由此,人們開始追尋它的某些規律,最早的天文乃至曆法活動從此開始。夏民族把一年分為三百六十曰,餘下五曰叫過年曰,否則讀詩(詩經)就會讀出一個大頭佛了。在遙遠的古代,天文與曆法總是緊密經合為一,不能分開。我們最先見到火曆,次及唐堯的陰陽曰曆,最後是戰國的四分曆,而天的概念於焉產生了。有了天的概念然後有易,這是可以肯定的。天的主體是甚麼?當然太陽便是隨之而來的答案了。所以我們亦可以肯定地說,易出不會早於堯,伏羲畫八卦只是後人的附麗。在伏羲時代,初民天概念尚未成形;沒有天概念,八卦及封也就無從談起。(乙)六晝卦為甚麼六畫?說卦傳說,是以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曰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繫辭傳又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這兩段話說得很明白,指明六畫卦之所以為六畫的特定意義。(丙)天人關係與天地關係天人關係是古代哲學中的大問題,但還有一個極重要的問題,就是天地關係,普遍未受注意。在周易裏,天尊地卑的樸素思想,對後世中國的思想文化影響特深,以至於時至今曰尚不能在生活實踐上完全擺脫。宋儒理學家張載第一次提出天人合一,這個觀點早在周易便有了。孔子的觀點與周易是一致的,重天的同時更重人,人是認識的對象,更是認識的主體。周易看天與人的聯繫,著眼在客觀規律上。認為天的運動有一定的規律性,人的活動也要有一定的規律性;天不是任意而為的,人也不可任意而為。這樣子的天人合一,可真是天衣無縫。彖傳豫卦所言天地之順動,就是說天地的運動是有一定規律的,永遠如此,絕不違背規律而亂動,所以曰月交替,旦暮晦朔,總是準確無誤。人的活動也是有一定規律的,順著規律活動,就會取得成功之鑰。正因人之動是有意識的,不像天地之來得自然,所以有違背與不違背規律的問題。正是為了解決主觀意識和行動如何符合客觀規律的問題,我們才有周易這部書。彖傳益卦說,天旋地生,跟繫辭傳上的天尊地卑理念是一樣的,指明了天地在生成化育萬物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天起決定性作用,而地祇是配合而已。天尊地卑及天旋地生的自然觀,直接導致乾健坤順和乾始坤成的思想模式,這一模式是周易理論思維的重要基點。易經的作者 周易經與傳是甚麼人作的,是研究周易事關緊要而又十分複雜的一個大問題。經的作者問題不大,古人沒講明白,就讓它成為懸案好了,反正公認是中華民族的國寶了。至於傳,事涉孔子。司馬遷說易傳是孔子所作,而歐陽修認為不。曰後形成口同鼻拗兩種觀點,反覆糾纏多時。如果歐陽修對的,那麼孔夫子的思想我們只能在論語裏找尋;若是司馬遷才是對的,那麼孔子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益形重要。好在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易傳十篇基本上是孔子所作,絕無註冊商標,提防假冒之虞。(甲)易傳說些甚麼?易傳內容不單一,很複雜。古書寫在竹簡上,所以一部書成往往要經過很長時間和很多人手,通常以一位老師為主,由他的弟子參與完成。莊子、孟子莫不如是。說易傳是孔子所作,情況也是如此。從易傳的內容考察,有些是孔子記述的前言舊聞,有的是孔子講話經門下弟子記錄,有的是後人竄入,有的是孔聖人自己寫下來對易經的解釋和學易的體會。除竄入與孔子無關外,其他三部分自是孔子的思想,因此,我們說易傳是孔子作,易傳的思想屬於孔子。文言傳、繫辭傳以及說卦傳,很多地方可歸入前言舊聞,孔子採用過來,也就反映孔子的思想。基本上易傳大部分是孔子作,其中最為突出的如繫辭傳上一段話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人聰明叡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這一段話講明了易經的性質、功用、特點是甚麼以及作易者的高明偉大。在先秦,除了孔子以外,再找不著第二個人了。因為前人只把易經視作卜筮之書,經孔子畫龍點睛後,透過現象看本質,明確指出周易所以能夠通應天下一切人的思想,成就天下一切人的事業,決斷天下一切人的疑問,奧秘不在其神靈之一面,僅僅在於冒天下之道。卜筮是形式,內容是哲學。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恰巧可以用來以神道設教,孔子看穿了,在易傳加以辯證。(乙)易傳為孔子作之真憑實據、思想方面的證據。大家把論語、春秋與易傳思想比較一下,二者了無二致,甚至可謂無隙可乘。我們的反證是,把易傳思想扣到春秋以至戰國時代任何一位思想家的頭上,並不周延;有而且祇有孔子,孔冠孔戴!易傳對易經的基本看法與孔子同。、歷史文獻方面的證據。論語述而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晚而喜易,彖、繫、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漢書儒林傳說,孔子蓋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絕,而為之傳。漢書藝文志說,孔氏為之彖、象、繫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考古文獻方面的證據一九七三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就有一部手抄於漢文帝初年的周易,經傳俱全。傳的內容,與今本繫辭大體一致。象數與義理周易面世後,長年累月經過千萬人的玩索,在這不斷深化的過程中發生裂變,自是自然不過的事。當前代人的認識水準和知識不足以打開先民社會之謎,而給後代人猜透了謎底時,這就是學問的深化;但是當前代學問與後來出現的文化因素發生聯繫和交織的時候,這就是學問的變異。周易這門子古老的學問,充滿了神秘的色彩,也沒有逃脫這個命中的劫數,最終分裂為象數派與義理派。象數原是周易裏就有的東西。繫辭傳說,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說卦傳說,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換言之,卦、象、辭就是周易可被感知的三個組成部分。卦是由三畫組成的八卦以及此後八卦相重由六畫組成的卦。象指卦象與爻象,當然是作易者於宇宙萬物中為卦爻所取的法象,因為祇有通過取象,那些處於卦不同位置上的卦爻,才能借助所取法象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秦皇岛市中医院社区健康诊断能力考核
- 秦皇岛市中医院疼痛医学科主任医师资格认证
- 2025中心医院脊柱半椎体切除技术资格认证
- 2025内蒙古土地资源收储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常态化招聘50名急需紧缺专业人员的(第十二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张家口市中医院数据统计与医疗报表制作基础技能考核
- 2025年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聘博士研究生6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医学院招聘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13人(第一批)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吉林农业大学招聘博士及急需紧缺人才80人(1号)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邢台市中医院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准入考核
- 上海市中医院甲状腺日间手术管理能力考核
- 黑布林英语阅读初一年级16《柳林风声》译文和答案
-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档案
- 各种汉服款式剪裁图大全
- GB/T 6391-2003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和额定寿命
- GB/T 36112-2018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现场管理规范
- GB/T 28733-2012固体生物质燃料全水分测定方法
- GB/T 18591-2001焊接预热温度、道间温度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量指南
- 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课件
-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申报培训课件
- 血管活性药物课件
-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全册教案 通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