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 一、看标题判断诗词主题。 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看作者及年代判断思想感情、特色等。 如: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的失意、陶潜隐居后的淡泊名利、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晚唐与盛唐诗歌的主题不一样。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也不一样三、看注释,注意相关信息。 (贬谪时的作品通常有怀才不遇之感)四、读诗词对诗歌进行分类。 诗词分类 :山水田园:诗中的思想情感类型:对现实不满,寄情山水。流露隐逸避世之情。寄寓诗人生活的感悟。表明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表达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惜别送别 内容一般表现朋友之间的挚爱深情,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感,有期待等。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但也例外)。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羁旅行役诗内容: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表达对亲人、家乡的思念,表达游子异地生活的美梦与辛酸。边塞军旅诗 思想内容分类: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和豪情。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默武的统治者。怀古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A借古伤己,感慨个人遭遇,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B 借古讽今,抨击社会现实。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C 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盛唐时期,边塞诗大都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时期,国势渐衰,诗中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类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闺怨诗: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五、结合主题,再看诗词,明确思想感情。(1)结合意象,分析意境或思想感情; (2)直看诗词中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 如诗词中出现了“喜”、“愁”、“忧”、“愤”、“怅”、“哀”等词。 诗歌鉴赏类型:一、炼字类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者:这首诗中的某个词很有表现力,请加以分析。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如下回答:某个字的表面意思是言外之意是,运用了手法(修辞手法等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字义手法感情或表达作用)(没手法就不用答手法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是“回头望”的意思(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愿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规范格式 根据上述 给大家一个规范格式,在考试时按这个规范格式答题,就可以避免挂一漏万的现象,更不会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 格式:该词采用修辞手法,化为,写出了情形,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目:该诗第二句中的“挂”字用的很传神,请说出它的妙处。 答案:“挂”字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和远看时的特有形态,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喜爱之情。(没有结构上的特点)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人月圆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题目:“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的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倦”字既写出作者对朝代更替、兴亡交现的倦怠和厌倦,也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田园、过着“酿酒煎茶”闲淡日子的内心情怀,从结构上看,它还有为下文“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埋下伏笔(呼应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的作用。(没有修辞手法和转化) 二、品味语言 这种题型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明白如话 考查形式: 1)请分析这首诗(词、曲)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诗(词、曲)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请具体分析。 3)请自选角度对本诗(词、曲)的语言特点进行赏析。 规范格式: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 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例证分析(结合具体诗句)表达了什么感情。语言特点具体分析表达感情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题目:上面这首词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称为“绝佳”,请赏析其语言特色。 答案:这三句话的语言特色是含蓄蕴藉。作者借“帘卷西风”营造悲伤的氛围,并且用“黄花”与自己相比,突出自己因相思而憔悴的特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恨与相思之情。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题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案:这首诗的特色是口语化。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借一个女子询问同行者是否是同乡的语言描写,既写出女子的直爽:“妾住在横塘”;又写出女子说话时的动作:“停舟暂借问”;还写出女子的心理推测“或恐是同乡”。生动地写出了乡间女子的纯朴和可爱。 春怨 盖嘉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一般是评价诗词中的词语用的好不好、妙不妙(请作肯定回答)或是给出一段后人对此诗词的评价,问你这个评价对不对、正不正确(大部分情况下作肯定回答),如果是问将诗词中的“XX”词改成“XX”合不合适,那么请作否定回答。 然后再按“写了什么(主要对象)怎么写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等)什么表达效果”思路来回答理由。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三、归纳形象:形象鉴赏题考查方式:请分析诗中某一物象(人物)的特点。诗中的形象具有哪些特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刻画形象的?诗中的句(联)勾勒出什么人(事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规范格式 诗人通过对(物象)(神情诗歌原词、动作诗歌原词、心理诗歌原词、衣着诗歌原词,或者“所见、所闻、所感”等)的描写,采用(修辞手法)手法刻画了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形象特点感情说明:“诗歌原词”指的是诗中所采用的具体词语;“修辞手法”指的是如果诗人采用了修辞手法则需要点明,没有则采用常规修饰性词语。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题目:诗中刻画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诗人通过对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和敬亭山默默慰藉作者的描写,采用拟人和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自己孤独无依的情貌,表达了作者渴望知音而不得的苦闷情怀。全诗含蓄蕴藉,独具魅力。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题目:绝句最后两句刻画了“幽竹”形象,请对形象作具体分析。 答案:诗人通过对谷口“春残”、黄鸟“稀”少、辛夷“花尽”、杏花“飞”去和幽竹在山窗之下“不改清阴”的景物描写,借助拟人和对比手法刻画了与作者相知相亲、情深意长的幽竹形象,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情怀和对始终相伴、情谊不减的幽竹的喜爱。 四、意境分析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结合意象分析意境和思想感情)常见意象所含意义: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芳草: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凄苦之音。 梅花:初用于赠别,后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芦花:顠零之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莲: 喻高洁,或表达爱情。 杜鹃鸟:为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 鹧鸪鸟: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联系起来。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悲伤的感情。 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比喻垂老之年。 成熟的梅子:少女怀春。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白云、明月: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常用手法。 水: 常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考查方式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规范格式 该诗抓住(采用)(意象列举)等意象,给我们描绘了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公式化:(描绘画面营造的氛围特点感情)描绘画面营造的氛围特点感情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目: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该诗抓住了新雨、明月、松、清泉、竹、莲、渔舟等物象,为我们描绘了月照松林。泉流石上、浣女夜归、渔舟返航等画面,营造了清新淡雅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享受田园秋色、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题目:请分析这首诗表达情感的方式。或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抓住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沙上静睡的物象特点,给我们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营造了明净绚丽的暖春氛围,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的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读后令人禁不住为作者感到欣慰。 五、手法分析(技巧)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感情所使用的各种手法。大致包括:行文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行文结构:铺垫 伏笔 过渡 照应 抑扬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 卒章显志等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表现手法:联想 想象 象征 衬托 对比 用典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动静虚实 白描等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借代 夸张 对偶 对比 双关 互文等 常见题型: 1、请分析这首诗(词、曲)的艺术手法。(题目要点:手法) 2、请从思想艺术的角度分析这首诗。(题目要点:思想内容和手法) 3、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技巧。(题目要点:手法) 4、该诗(某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内容?(题目要点:手法和内容) 5、简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题目要点:这其实是一个意境鉴赏题) 6、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要点:手法和情感) 规范格式:首先明确几个相同或相近的概念: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写作艺术=写作技巧=表现手法=艺术特色。这些概念都是从整首诗的角度考虑的。然后明确思路 1、整体把握(针对诗歌整体):首先考虑诗歌题材,是叙事诗、抒情诗还是说理诗?因为大多考查抒情诗,所以接下来应该思考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诗占多数,那就要思考间接抒情艺术(抒情技巧),是借景抒情还是借典抒情?是托物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因为大多是借景抒情诗,那么必须思考写景角度,是定点观察还是移步换景?是静景还是动景?是什么样的感觉体验(视觉、听觉)?是虚景还是实景?是近景还是远景?是乐景还是哀景?是正面写景还是侧面写景?是面上之景还是点上之景如果是说理诗,那就要分析是直接说理还是间接说理?间接说理,是借事说理还是记游说理? 2、 局部揣摩(针对诗歌局部,即某一句或某几句):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渲染、衬托、对比、烘托、主宾移位、点染等表现手法。各种修辞手法。答题规范格式:手法认定+结合诗歌原句分析或分类分析+诗人情感(或这种写法的效果) 表现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题目: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写景的特点在于:写景角度缤纷多姿。从色彩搭配上看,画面和谐明丽,既有红色桃花,又有绿色杨柳,既有蒙蒙烟雨,又有黄莺清啼;从动静结合上看,画面富有生机,既有静景描写“桃红”、“柳绿,又有动景描绘“莺啼”声声;从感觉捕捉上看,既有视觉形象“桃”、“柳,又有听觉形象”莺啼“。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 例: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 答: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诗歌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借古喻今 直抒胸臆 烘托对比 象征比喻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诗歌中写景一定是为写情,咏物一定为言志(抒情),咏古一定为喻今。诗中的景物一定要蕴含作者的情与志,只要从诗人所咏的“古”联系到诗人所处的“今”,便可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分析主旨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4、答题模式: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解析】考查的是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如果能读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二,本题的解答应该不是很难。 六、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的好,有人认为某字用的不好,你认为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 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即可。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塌,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七、比较鉴赏 能够构成比较鉴赏的诗词往往具有下列因素: 1、几个诗人同时就一件事共赋一题。 2、不同时期的诗人同咏一事获一景。 3、二人及多人的唱和诗。 4、艺术手法相类似的诗。 考察方式: 1、这两首诗的题目相同,他们的主旨(表达的感情、渲染的氛围等)有什么不同? 2、这两首都是送别诗,请问他们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差异? 3、给出某评论家评价这两首同体诗的评论,问,你同意其观点吗? 4、同一首诗(词曲)与一副同题材的对联相比,问,对联中丢份儿联语与诗中哪一句是说的是同一件事? 5、版本差异对比,一个版本与另一个版本上存在着词语方面的差异,问,你认为哪一个词更好?为什么? 6、请比较这两首同题诗内容和艺术上的异同。 比较角度 1、比较诗歌体裁:是近体诗(律诗、绝句)还是古体诗? 2、比较表达方式:叙事、抒情还是说理? 3、比较抒情方式(整体):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典言志抒情、借古讽今)。 4、比较写景角度: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上下、动静、远近、哀乐、虚实、感官特点) 5、比较表现形式(局部):意象设置、渲染、点染、对比衬托、照应、主宾移位等。 6、比较修辞手法。 规范格式 这种题型的答题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有明确指向的比较即题目直接点明比较什么(写景角度、抒情方式、所表达的情感等) 格式比较点+简单叙述+表达效果。 第二类:范围比较大的题目内容和艺术上的差异。 格式分条列举+简单叙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题目:请比较两首诗抒情方式上的差异。 答案:这两首诗抒情方式上的差异是,前者是间接抒情,后者是直接抒情。李诗先写送别场面,然后借景(“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王诗先写景,然后用送别宴会上的赠言表达对友人的劝勉(“更尽一杯酒“)和挂念(简单叙述)。两者尽管写法不同,但是都表达了浓浓的别情和友情(表达效果)。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关山:乐曲关山月。梅花:乐曲梅花落。 题目:请说出这两首抒情诗的共同点。 答案:他们的相同点有: 1、都是盛唐边塞诗,都展示了边关特有的风情。前者有“琵琶起舞”,“秋月照长城”,后者有“雪净胡天”和“月明羌笛”。 2、都借月亮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前者描绘了“高高秋月”朗照长城之雄奇,后者描绘了“月明戍楼”、“羌笛声声”的清丽。 3、都运用了语义双关的修辞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前者的“关山”既是乐曲名,又是西北边关的实写;后者的“梅花”既是乐曲梅花落之名,又是冬天开放的花卉,语意双关,自然天成。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词中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本词句抒发不被理解的感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陆游诗则表达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暮春之景,表现情感是否相同?并请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 大型设备安装合同范本与条款
- 医院感染防控与管理措施
- 财务部门月度报表编制与核对流程
- 2025年床边医学临床医师综合能力评估答案及解析
- 班主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幼儿园保育员操作技能实训题库
- 2025年放射科放射影像解读与报告撰写技能检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药物治疗副作用应对方案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基础医学疾病病因发病机制解释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设备对中培训
- 2025年新版汉字听写大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路基分层自动版
- 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试题与参考答案
- 20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 新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方案
- 内蒙古建筑图集 DBJ-T 03-76-2018 自保温砌块建筑构造图集
- 食品仓储业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培训
- 教育强国建设的意义与路径探索
- 关于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通知(模板)
- 食品添加剂欧盟编码纯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