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中学高一生物5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中学高一生物5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中学高一生物5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中学高一生物5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中学高一生物5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襄阳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五月月考生物试题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神经传导和相关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上一个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兴奋与神经递质有关c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元的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元的末梢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觉2调节是生物体维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素从植物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需要能量b由于敏感性不同,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一定会抑制根的生长c垂体既能分泌激素,又与下丘脑相联系,所以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含有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后膜发生电位变化3下列关于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b促胰液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胰液的分泌c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对胰高血糖素的合成与分泌没有影响 d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糖原合成增加4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受神经体液调节5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共有( )个一个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一个吞噬细胞可吞噬多种抗原;机体自身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一个记忆细胞可识别多种抗原;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免疫功能过低会导致风湿性心脏病;a0个 b1个 c2个 d3个6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渗透压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b婴儿容易尿床是因为大脑皮层还没有发育完全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w区受损患者不能说话d维持躯体运动平衡的中枢位于脑干7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若干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如左图),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8右图是黄海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点时组成该种群的个体全为幼年个体bb点时的种群大小能够提供最大持续产量cc点时该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d点时该种群增长率最大9(2015秋惠州期末)以下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的对象是( )a某一池塘中的鲤鱼 b丹顶鹤c大象 d蒲公英10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1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因为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b注射“甲流”疫苗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手段c当结核杆菌再次入侵人体时,浆细胞可识别结核杆菌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t细胞,最终使人体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12调查山上野兔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 )a取样器取样法 b显微镜计数法c样方法 d标志重捕法13胰岛素分泌最直接的调节因素( )a血糖含量的升高b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增高c生长激素的含量增高d下丘脑的神经调节14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c.沙丘演替成小树林属于初生演替15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五点取样的方法,调查学校周围一片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表是所获得的一组数据,据此可估算出该片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是样方12345蒲公英密度3株/m25株/m24株/m26株/m23株/m2a.3株/m2 b4.2株/m2 c5株/m2 d6株/m216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ab期问,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17(2013秋花都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能不断增加b在环境条件没有剧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呈现s型c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直接明显降低种群数量d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而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关18下列有关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能直接参与代谢b产生激素的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c有的激素是蛋白质或rnad激素对生物的作用都表现两重性19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20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幼苗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不含脱落酸b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相同时,浓度也一定相同c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d玉米开花期如遇阴雨天,错过了最佳传粉时期,可以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2,4 d提高产量2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22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表示co2 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c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过程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23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a单侧光使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抑制细胞伸长b单侧光使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促进细胞伸长c生长素在向光侧分布多,加快了光合作用d生长素在向光侧分布多,抑制向光侧细胞伸长24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b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成塔形与激素有关c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d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25(2015秋惠州期末)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c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26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每隔10米种植一颗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 b.c. d.27如图表示连接电流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正确的是a.刺激a点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b.兴奋由a到b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刺激c点,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三次偏转d.兴奋从a点传至d点,电流表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数小时不进食时,胰岛b细胞就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b切除动物的甲状腺后,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c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29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图),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处给予恒定刺激,、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ch浓度(mmoll1)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0.15.005.560.25.005.480.35.005.310.45.005.24a.图中的、和共同构成一个突触b实验结果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c实验结果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影响d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消除相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0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b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d、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二、综合题(40分)31(16分)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相关信息分析回答:样地编号植物种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薇甘菊覆盖度(%)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引入前引入后122250.880.977265216210.710.869275320260.850.987562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1)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薇甘菊攀爬覆盖到其它植物上,抑制了植物的_,从而导致其它植物死亡。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_模型。(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_。请用表中数据分析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_。(3)田野菟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被称为_。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_。(4)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是防治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_信息。也可以将薇甘菊开发为饲料。用10kg薇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500g,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_。32(7分)南方某山坡先是麦田,后退耕还林。麦田中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麦田中常发生虫害。蚜虫吸食麦叶和嫩穗汁液,红蜘蛛吸食麦叶汁液,则麦田中蚜虫与红蜘蛛的种间关系是 ;某研究小组欲调査田鼠的种群密度,釆用标志重捕法而不用样方法的理由是 。(2)田鼠繁殖期间需要更多食物,联系此食物链,田鼠机体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主要包括_ _ 和_ 。(3)麦田退耕后,人们在其中种植了部分本地树种,这种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 (填“方向”、“速度”、“方向和速度”)。与麦田相比,树林中动物分层现象较复杂, 原因是 。33(每空 1分,共 8 分)图甲所示的调节过程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丙是图乙局部结构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中正常人血液中的含量变化对、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属于 调节。由图可知,直接影响甲状腺分泌的信号分子是 (填文字)。(2)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 。图甲中的胰岛 a细胞、胰岛 b细胞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它们的作用相互 ,共同维持血糖平衡。(3)若图乙中细胞 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 ;图丙中兴奋由1传递到3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功能某种麻醉剂能阻断兴奋在丙处的传递,同时检测到处的信号分子的含量正常,根据图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4)免疫系统在机体维持稳态的过程中具有 等功能。34(8分)图12示细胞内由被膜小泡运输物质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细胞内吞过程中,被吞入的物质要与细胞膜上的 蛋白结合,内陷形成内吞泡。内吞泡与内含多种水解酶的丙融合形成丁,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丙还能够分解 ,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2)在图中戊上所进行的过程称为 ,形成的产物在甲中加工成具有一定 的蛋白质,这是它们具有生物活性的前提。cop被膜小泡负责 方向的“货物”运输。在乙中,蛋白质被分拣,有目的地送往 。下列物质中,需要经过cop被膜小泡运输并经过a过程的是 。a.唾液淀粉酶 b.生长激素 c.抗体 d.细胞膜上载体(3)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偶然掺入乙,则图中 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的回收。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中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突触后膜上实现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选项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c选项中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选项中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解:a、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a错误;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b正确;c、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元的末梢以及附属结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元的末梢以及肌肉或腺体,c错误;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进行传递,d错误故选:b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解析】生长素极性运输且是主动运输过程;由于敏感性不同,促进芽生长的浓度也可能促进根的生长,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下丘脑而不是垂体;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所以a选项正确。3c【解析】激素都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合成与分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糖原合成增加,加速血糖分解。4d【解析】试题分析:炎热环境中要增加散热,所以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a项错误;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中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导致的,b项错误;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c项错误;寒冷环境中,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c【解析】试题分析:对,抗体具有特异性,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对,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一个吞噬细胞可吞噬多种抗原;错,机体自身组织或细胞一旦受损或异常,可成为抗原;错,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一个记忆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错,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错,风湿性心脏病是免疫功能过高引起的。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免疫调节的过程。6b【解析】试题分析: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温度感受器主要位于皮肤,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故a错误;婴儿尿床的原因与大脑发育不完全有关,故b正确;大脑皮层的w区是人体的书写中枢,受损后不能书写,能说话,故c错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是小脑,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人脑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b【解析】试题分析: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90,a错误;在最适浓度之前,随生长素浓度增加,弯曲度越大,越小,但是超过最适浓度,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弯曲度越小,值越大,b正确;超过最适浓度后,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弯曲度也越小,值越大,而不是不变,c错误;d曲线与高浓度时的抑制作用不相吻合,d错误。考点:本题结合实验过程图和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其次要求考生结合各曲线的走势,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8b【解析】该图是黄海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a点时,该种群属于增长型,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但不是全为幼年个体;b点(k/2)时,种群的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的种群大小能够提供最大持续产量;c点时种群增长率降低,但是仍然在增长,所以此时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点时,该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种群数量停止增长,此时增长率为0.故选b9d【解析】试题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解:a、池塘中的鲤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b、丹顶鹤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c、大象的活动能力弱,个体数量不是太多,一般采用逐个计数法,c错误;d、蒲公英是双子叶植物,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d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10a【解析】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语言文字,b错误;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或内脏器官表面,c错误;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故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错误。【考点定位】脑的高级功能【名师点睛】理清脉络,弄清大脑的高级功能相关知识点: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脊髓。11d【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因为自身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a错误;注射疫苗是免疫预防的一种措施,注射“甲流”疫苗是预防甲型流感的有效手段,并不是治疗h1n1禽流感的有效手段,b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结核杆菌,只能分泌特异性抗体,c错误;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d正确;答案是d。【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知识拓展:1、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2、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3、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4、自身免疫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12d【解析】试题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解:a、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强,不适宜采用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宜采用标记重捕法,因此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b、显微计数法用于肉眼看不见得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b错误;c、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错误;d、野兔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d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13a【解析】试题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影响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因素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条途径。直接途径为: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直接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间接途径为: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考点:本题考查胰岛素的分泌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对某些生物学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14b【解析】试题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故a正确;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b错;在没有生物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故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5b【解析】试题分析:该片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应该取5个样方密度的平均值,即(3+5+4+6+3) 5=4.2(株/m2)。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6b【解析】试题分析:在ab期问,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由于食物减少,蜘蛛的数量将减少,a错误;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b正确;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由于两者是捕食关系,相互制约的原因,c错误;害虫数量减少通过反馈调节导致蜘蛛数量减少,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7b【解析】试题分析:a、增长型属于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但还与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不一定增长,a错误;b、种群数量与环境容纳量有关,而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因此种群数量增长一般呈现s型曲线,b正确;c、性引诱剂能吸引同种的异性个体前来交尾,人工施放性引诱剂则引诱来大量的雄性害虫,通过性引诱剂的干扰,使其不能与雌性害虫完成正常的交尾,从而降低昆虫的出生率,使得种群密度降低,c错误;d、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与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d错误故选:b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18b【解析】试题分析:激素具有调节代谢,a错误;产生激素的细胞是活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比如酶,b正确;任何一种rna都不可能成为激素,激素常用的化学结构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固醇,如性激素;第二类为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第三类激素的结构为蛋白质,如生长激素;c错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9d【解析】试题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0c【解析】a项中,植物幼苗中也应该含有脱落酸,a错误。b项中,生长素具备双重性,可以在不同的浓度下,促进生长的效应相同,b错误。c项中,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c正确。d项中,玉米收获的是种子,不能用2,4d提高产量,d错误。【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植物激素的相关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对五种植物激素的产生、作用及联系都要识记。五种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细胞分裂素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3、乙烯的合成部位是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4、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5、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21d【解析】试题分析:图中ac之间为双箭头,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其中之一,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流向大气二氧化碳库,因此c是大气,a是生产者,则d、e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故a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故b错误;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图中b是分解者,故c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de,题中要求“至少需要”,因此用20%的能量传递率计算,则至少需要a=120%20%=25kg,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2d【解析】试题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a正确;表示甲、丙、乙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回归到大气中,b正确;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是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c错误;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流动,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3b【解析】单侧光使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多,促进了细胞伸长,a错误;单侧光使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促进细胞伸长,b正确;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在向光侧分布少,cd错误【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名师点睛】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在单侧光照射下,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因此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答案】【解析】植物激素具有调控生命活动的作用,a正确;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成塔形是顶端优势的结果,b正确;顶芽生长占优势时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使得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并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c错误;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正确。【考点定位】植物激素应用25ac【解析】试题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解: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如同一区域的大象和蚂蚁等,a正确;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的比例,b错误;c、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c正确;d、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d错误故选:ac考点:种群的特征26d【解析】试题分析: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才能称为种群,错误;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即可实现基因交流,正确;每隔10米种植一颗杨树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错误;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正确;性别比例通过改变出生率也可影响种群密度,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选出率都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概念及其特征。27bd【解析】试题分析:刺激a点时,膜外的电位变化由正变负,故a错误。兴奋由a到b是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故b正确。刺激c点,因为bc与cd距离相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的,电流表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故c错误。兴奋从a点传到d点,电流表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故d正确,因此b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兴奋的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