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1 第6章 第1节(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科学家用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 hb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第19.3 h第21.3 h中活动旺盛c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第0 h第2 hd基因重组发生在第19.3 h第21.3 h答案:a2(2012雅礼中学月考)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c该细胞图中有中心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d该细胞图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图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解析:图示仅为植物细胞分裂时期,不包括分裂间期,不能代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故a错误;为分裂前期、为分裂末期、为分裂后期、为分裂中期,则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为,故b正确;该细胞图中无中心体参与,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故c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配对、基因重组,故d错误。答案:b3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图),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pcna经核糖体合成,可能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b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的复制c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d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可能较正常人高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pcna的浓度在dna复制过程中含量最高,pcna可能辅助dna的复制,故b正确;pcna为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故pcna可能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故a正确。癌细胞分裂能力强,单位时间内dna复制次数多,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可能较正常人高,故d正确。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发生在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pcna浓度很低,故c错误。答案:c4(2012山东省德州市第二次模拟)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阶段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图1中oa段是分裂间期,d、e和f点是辐射敏感点,图2是细胞受到辐射后产生的染色体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d点时受到辐射可能会阻止dna 合成be点时受到辐射可能会形成异常配子c图2中所示变异属染色体缺失d图2中的变化发生在f点时解析:oa段是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d点受到辐射可能会阻止dna 合成;e点时受到辐射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会形成异常配子;由图2可以看出染色体缺失了一段;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分裂的任何时期。答案:d5(2012安师大附中第三次模拟)右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某种化合物前和加入5小时后,含不同量的dna的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据图推测,该化合物的生理作用最可能是()a抑制dna复制的起始 b刺激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c抑制细胞质分裂 d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6(2012烟台模拟)甲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cd区间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de区间c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可重建与消失的结构应为3,其重建时间为ob或fh,其余时间消失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解析:乙图包含两个细胞周期,其中(ob和fg表示分裂间期,bf和gk表示分裂期。甲图细胞核里有核仁,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对应乙图的ob,和fg。核膜、核仁和染色质在分裂的前期(对应乙图bc和gh)消失,在分裂的末期(对应乙图cf和jk)重新出现。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具有裸露的dna分子,且该分子也能复制。答案:d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某同学观察到一个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在该细胞中会观察到的结构包括()细胞壁染色体四分体中心体细胞核赤道板abc d解析: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的细胞核消失,能观察到细胞壁和染色体;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四分体是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出现;细胞中的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平面,不是一个真实的结构。答案:b8图示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种数量关系,其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分子,那么数量关系正确的个数有()a0个 b1个c2个 d3个答案:c9如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段形成的原因是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分裂过程中处于bc段的时期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dbc段中染色体都含有染色单体解析:从坐标曲线的纵坐标可以看出,它表示的是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而不是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分析图形:ab段表示细胞分裂间期,此时dna进行复制,使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个dna分子,所以包括前期、中期,但是不包括后期;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但不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答案:d10(2012西安质检)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a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b染色体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c细胞板出现和纺锤体出现d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解析: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的复制也主要发生在此时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板的出现为末期,纺锤体出现为前期,着丝点分裂为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答案:a11(2012淮北一中模拟)图甲为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图乙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在de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b图乙有8个dna分子、8条染色体c图乙细胞在图甲的对应位置是ef段d图乙细胞可能在图甲细胞的bc段发生了突变解析:坐标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既可代表有丝分裂也可代表减数分裂。ac段代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de段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图乙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加倍,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与图乙对应;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间期。答案:a12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一分裂时期示意图。据图推断正确的是()a该时期细胞核糖体功能最为活跃b此时细胞中有四个中心粒c该图反映细胞进行基因重组d只要不发生基因突变,就可判断4上相应位置的基因是b解析:由图看出,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核糖体功能在间期最为活跃,2个中心粒在间期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故此时细胞中就有四个中心粒;4上相应位置的基因是b或b;基因重组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答案:b二、非选择题13下图中,甲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乙图是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图中的曲线abcd表示_数量变化。(2)甲图中的ab段相当于乙图的_时期(写编号),其主要变化是_。(3)甲图曲线abcd中的bc段加倍的原因是_,该段相当于乙图中的_时期(写编号)。(4)若要辨认该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观察的最佳时期是乙图中的_时期(写编号)。(5)乙图中,按细胞分裂进行的先后排序为_。答案:(1)dna(2)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或染色体复制)(3)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4)(5)14如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据图回答:(1)图甲中有_对同源染色体,_个染色体组。(2)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_,此时细胞处于图乙中_段,若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图乙中_段的某一时期,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3)图丙对应图乙中_段的某一时期,处于此分裂时期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主要是_形成的方式不同。(4)若图甲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a、b、a和b四个基因,则图甲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分裂后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_。(不考虑基因突变)解析:(1)图甲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图,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均加倍,图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dna的复制,此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对应图乙中bc段。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对应图乙中cd段。(3)图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之比为122,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对应图乙中的cd段。此时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4)图甲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a、b、a和b四个基因,移向另一极的染色体上也有a、b、a和b四个基因,因而图甲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aabbbb。如不考虑基因突变,分裂后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基因型相同,因而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00%。答案:(1)44(2)dna的复制bccd(3)cd纺锤体(4)aaaabbbb100%15(实验探究)(2011福建南平市检测)胭脂红是最常见的合成色素。某研究小组以蚕豆根尖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胭脂红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选取发芽程度相同的蚕豆种子若干,分为两等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然后用不同浓度的胭脂红a、b溶液分别处理萌发的蚕豆种子根尖,处理24小时,洗净,培养到根尖约5 cm长;然后用卡诺氏液固定,并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成临时装片,每个剂量组观察300个细胞,观察记录发生染色体畸变的细胞个数,计算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结果如下表。组别胭脂红处理浓度(g/ l)胭脂红a处理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胭脂红b处理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103.503.5020.025.305.0030.049.609.3040.0613.0012.2050.0813.9013.7060.1014.6014.50注: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染色体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