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第周(月日)主备人: 审核人: 课时:第五单元 课文1721课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位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本组教材有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阿累写的一面,臧克家写的有的人,以及鲁迅自己的作品少年闰土。在语文园地中“趣味语文”讲的是鲁迅12岁时候的故事。而“交流平台”中则是要交流“自己心目中的鲁迅”以及交流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方法。而“口语交际*习作”则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写一个人。由以上的介绍来看,这是一个在文化上以“认识鲁迅”,在知识体系上以掌握描写人物方法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为主题的典型的“主题单元”。本单元语言训练点:通过此次的主题教学,意在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 案复 备 栏17.少年闰土一、教学目标: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2.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二)感知闰土形象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阅读链接:故乡中又是如何描写成年的闰土的?(三)小组合作: 1、快速默读课文,做到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 2、边读边想:闰土给我讲了哪些事?把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事画一画,品味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3、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加以体会(四)汇报交流:(五)板书设计:17.少年闰土:外貌特点活泼可爱在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详写管西瓜刺猹机智勇敢品质特点海边捡贝壳略写见多识广沙地有跳鱼(六)丛书链接:故乡1、画出描写中年闰土外貌的句子2、为什么说我和闰土之间隔着一道厚壁障?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教学目标: 1学会“唁、浒、囫、囵、佣”5个会认字和“鲁、悼、浒、囫、囵、搞、摊”7个会写字;学握“追悼、水浒传、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并拟定小标题,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1. 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2. 淡“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写。复 备 栏三、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导语: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5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四)、小组合作,讨论:1、课文中的“我”指的是谁?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那几件事?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体会,读不懂时与同桌讨论。(五)反馈交流:教师指导拟定小标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和词语作小标题;二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拟定小标题必须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一、深切的怀念 二、谈水浒传 三、讲“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或:一、沉痛悼念 二、谈读“水浒” 三、笑谈“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六)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与爱戴。) 2交流: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来吊唁的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来吊唁的人悲痛失声痛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4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的悲痛心情。 了解“我”对伯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原来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参加追悼活动后,觉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样,而是受人民崇敬与爱戴的伯父。)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的悲痛之情。(七)课堂小结 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 学生自由发言。 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八)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九)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关心晚辈 谈“碰壁” 敢于斗争 救助车夫 女佣回忆 关心劳动人民抓住人物言行举止表现人物高尚品质(十)丛书链接:箫红回忆鲁迅先生悼念鲁迅先生19.一面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幻灯片。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揭题导学1、出示鲁迅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过渡语:鲁迅先生出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距今年已经有73年了,他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我们通过文字资料、电视、电影能知道一些关于鲁迅的事。谈谈你认识的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鲁迅有关的略读课文。(板书课题:一面)我们已经学过很多略读课文,谁能来说说略读课文可以怎么学?学生反馈交流:鲁迅的资料。2、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反馈: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再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过渡语:我们这节课围绕前2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因为我们今天刚学习第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等把前2篇关于鲁迅的文章都学完后,再来交流这个问题。1、请看学习提示一(幻灯片):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提示:我们都学过哪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回忆方法,并根据适合的方式完成提示一。交流反馈: 2、是呀,作者只见了鲁迅先生一面,但是这一面却对作者的影响很大。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来的?反馈:课文的第30、31自然段。齐读,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反馈:咬紧了牙 哼都不哼一声 总是昂着头 反馈:坚强不屈,坚定不移好,请你把作者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读出来。(板书: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三、深入感知 体会写法过渡语:鲁迅到底有什么力量,使得阿累一直用他作榜样激励着自己呢?在作者的眼中,鲁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1、(幻灯片)默读课文3-29自然段,找到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并在句子边写写自己的想法。 板书:外貌反馈: 齐读3个句子 2、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比较异同,体会写法。 (1)比较一下这3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反馈:都写了他很瘦。A.从哪些词看出来?反馈:瘦瘦的、大病新愈-B.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他平时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可以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还可以是自己的想象。(多追问:他平时吃的是什么,他每天工作几个小时,他都写了些什么书,他在给青年回信时会说些什么-)反馈:生说过渡语:是呀,鲁迅的工作很忙碌,而生活很艰苦,所以他瘦的叫人担心。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幻灯片)这些话正是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态度的写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读第2句,看看除了“瘦”,鲁迅先生还留给作者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反馈:很有精神 (头发 胡子)相机指导朗读:是的,尽管繁重的工作、艰辛的生活毁坏了鲁迅的健康,但击不垮他的精神和意志,请你朗读第二句,把虽身体瘦弱但是仍精神抖擞的鲁迅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个人读齐读(3) 再读读这3次外貌描写,说说有什么不同。(3分)反馈:(板书:远看、近看)A.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第三次比第二次看的更仔细? 反馈:B.追问:第二次外貌描写和第三次是差不多的,有必要写第三次吗?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到课文中去找答案。交流:(板书:特写)C.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6 28自然段,想想作者还从鲁迅身上感受到什么?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5分)交流:(继续补充)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言行)并说说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那么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呢?)小结:通过外貌描写和言行描写来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四、总结课文 感悟提升1、作者对鲁迅的认识仅仅是从这一面开始的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5分)反馈交流: 相机出示幻灯片:这几句话是对鲁迅一生最好的写照。大家一起读。过渡语:阿累早在和鲁迅见面之前就非常熟悉鲁迅的事,熟悉鲁迅的书了,这一次见面只是更拉近了他和鲁迅的距离,使他更坚定地沿着鲁迅的足迹前进。再读最后2段,让我们再次把鲁迅和阿累的形象印在脑中。2、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板书设计: 一面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外貌 远看 近看 特写 言行20.有的人 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二、教学难点:理解两种人的含义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了解鲁迅入手1、出示有关鲁迅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鲁迅)2、讲讲你知道的鲁迅的小故事。师述: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用手中的笔跟敌人战斗。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出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3、(介绍背景)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3周年,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板书:有的人)(二)初读,整体感知(三)读悟结合,深刻领会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第一小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出示填空问题: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该怎么读这两句?第一句:轻蔑地、鄙夷地读厌恶地、痛恨地读第二句:庄重地、惋惜地读肯定地、赞颂地读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来谈。2、你还有哪些发现?交流,引导感悟。A、发现两处化用鲁迅作品的诗句(如果没有发现则点拨:诗歌是为纪念鲁迅而写,却好象一次没提鲁迅啊?)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学生说后,幻灯出示自嘲)导读: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地工作。人民感激他,人民爱戴他,齐读第二小节。(幻灯补充野草题辞)自读:“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导读: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人民怀着深深地敬意赞颂他:齐读第三小节。B、发现对比、反复的表达方法。C、诗人的语言通俗易懂,却又形象生动,你觉得这首诗用得最生动形象的一个字是什么?(在学生赏析的字当中,挑出一个“摔”来重点赏析:“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想象人民怎么“摔”。指导带着仇恨读3、导读57小节: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当年,臧克家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指名三个同学分别读5、6、7小节,读中访问、指导。 4、“赶快收殓,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鲁迅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回忆他:齐声朗诵这首诗。(四)拓展练习1、说: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会想道什么样的人? 2、写:模仿这首诗对比的写法,写两句诗。3、交流,点评。(五)总结教学:学了这首诗歌,你有些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1、把感受特别深的诗句抄写下来。2、学习对比、排比的方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板书设计:有 的 人 对比活着死了(七)丛书链接:自嘲七绝。自题小像口语交际习作五一、教学目标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2、指导学生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明确目的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二)联系实际,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2、指名回答: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三)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四)汇报交流,集体评议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五)全课总结。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二)各抒己见,发散思维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三)回顾课文,自然衔接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四)出示选题,选择习作课件出示:习作一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习作二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以上这段话很简略地讲了“我”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事情,没有详细地讲述事情后来怎样了,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从以上内容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学生习作,教师指导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明确要求1.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2.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