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中高三历史补习班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1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中高三历史补习班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2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中高三历史补习班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3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中高三历史补习班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4页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中高三历史补习班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2.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 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3.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 王位世袭制度 b. 中央集权制度 c. 选官制度 d. 监察制度4.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5.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6.在托克维尔看来,英国的地方自治传统是在英国特有的一种长期宗教纷争中形成的。他这样指出:英裔美国人不得不把自己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在移民初期,自由制度的茁壮萌芽,即地方自治,已经深深扎根于英国人的习惯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英国民主思想来自宗教改革 b.地方自治是英国政体重要特点 c.美国民主思想深受英国影响 d.美国政体学习借鉴了英国政体7.美国1787年宪法起草人之一麦迪逊认为:“如果多数人由一种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少数人的权利就没有保障我们所要探究的重大题目是,维护公益和私人权利免受这种党争的侵害,同时保持民众政府的精神和形式。”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根本目的在于 a.维护政局的稳定b.保证富人的统治 c.实现真正的民主 d.体现权力的制衡8.关于德意志帝国的成立,著名的美籍奥地利国民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帝国成立本身意味着德国经济从某种桎梏中的“继续解放”和投资风险中政治因素的“继续变小”,从而促使德国企业主的投资热情和较前更大的努力生产。与材料观点不符的是 a.是德国工业革命的政治保障 b.推动德国工业革命快速发展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减少了投资的政治风险9.梯也尔在1871年8月就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之后,与君主派及共和派辩论时说:“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其中“最可怕的革命”指的是 a.各种政治派别间激烈的斗争 b.农民阶级的暴动与起义 c.无产阶级建立新政权的斗争 d.封建顽固势力的复辟10.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人目睹了清政府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2.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1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14.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使用否决权最少的国家,但“在必须使用否决权时,中国当然要使用,该出手时,中国一定会出手”。2012年2月4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涉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表决时投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涉及民族尊严、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处理国际问题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与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结盟 a. b. c. d.15.二战后,“冷战”局面在欧洲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西方势力在远东的阵线却被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所打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诞生 c.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d.万隆会议的召开a.美国建立起了单极世界霸权b.欧洲各国开始联合抵制美国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美欧建立起了反伊拉克同盟16.下面漫画反映了2003年3月美国开始宣布对伊拉克作战时其欧洲盟国所持的态度。此漫画实际上反映了 17.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在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而多元的地区实现了区域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是欧亚地缘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下列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 a.以经济先行、全面合作为特征 b.是以中俄两国为主导的区域同盟 c.成员之间是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 d.是一个封闭性的军事合作组织18.河北一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4%。这些资料说明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c.铁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19.明朝浙江湖州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经营项目数量产量收入(白银)稻30亩90石90两桑10亩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125两家畜58头(略)55两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湖州地区丝织业发达20.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21.18世纪之前,木材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居首位,从18世纪后期开始,煤炭使用不断增长,到19世纪70年代,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4%。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22.关于中国近代某企业,有人这样评价:“由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符合这类性质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矿务局 d.天津机器织布局23.造成下表银行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25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简表(单位:家)时间北京(北平)天津上海全国1925年231433841934年2105993 朱荫贵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d.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24.“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25.下表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政策因素是项目年份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产值(亿元)结构(%)产值(亿元)结构(%)1978年3 59599.1300.91997年56 67675.818 09624.2 创办经济特区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扩大企业自主权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26.民国乌青镇志卷19风俗载:“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这说明当时乌青镇 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 b.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 c.市民生活新旧交织 d.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27.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 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 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28.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9.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表明,近50年全球财富增加了6倍。19801990年,发达国家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gnp总量的67%,上升了73.2%;发展中国家的gnp只占19.3%,下降了17.7%。这一材料最能说明 a.美国开始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 b.经济全球化增强了发达国家的综合实力 c.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的扩大30.“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31.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其中体现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32.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 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 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 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33.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成就只有“写经体”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34.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35.“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36.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各项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37.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38.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这里反映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是 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创建优美的社会环境 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39.有人说:“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b.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 c.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40.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41题14分,42题14分,43题12分,共40分)41.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观念。 阅读下表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以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材料序号名称颁行时间基本内容(摘要整理)材料一奏定中学堂章程1903年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外国史当“示以今日西方东侵危局”“注意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材料二中学校课程标准1913年侧重“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与重要事迹”。材料三高级中学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大纲(草案)1956年“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必然死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苏联是人类解放道路上的灯塔”“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新的反动的侵略的中心”。材料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国史教学的核心宗旨。归纳当时外国史教学中注重培养什么意识?结合背景说明当时强调培养这种意识的主要原因。(4分)(2)材料二特别注重对“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的学习,其教育意义何在?结合史实分析这种教育对历史发展的潜在影响。(4分)(3)材料三与材料四在世界史教学的目标上有何差异?结合中国当时的外部环境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4)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不同的史观。根据材料内容,将与下列史观相对应的材料序号填入表格中。(2分)史观进化史观文明史观帝王史观阶级斗争史观材料序号42.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由于普遍推广了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在这种繁荣下也潜伏着危机。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材料三凡是为了满足你个人和你家庭的切实需要所必须做的,不论什么,都应当尽力去做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要多买一些东西。凯恩斯预言与劝说(1931年初版于英国)材料四城市和农村的粮食消费量(19521961)(人均千克)年份全国城市农村1952197.5-1957203.0196.0204.51961-180.8153.5 据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考尔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整理(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3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关,简要说明它们与经济危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是否形成悖论,简要说明理由。(5分)(3)材料四中,19521957年和19571961年中国的粮食消费量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43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具有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看法与理由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情心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