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12.doc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12.doc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12.doc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1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题12 (十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文时,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 垣。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太史公曰: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注绌:不足,此处指不满。埂垣:宫外的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偏爱。 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d晁错为内史,责幸用事 用事:凭感情做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申屠嘉“刚毅守节”的一组是( )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嘉)责曰:“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 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屠嘉早年随高帝征战,孝文帝时,旧大臣多已过世,余下的没有合适人选,孝文帝又不愿因任用窦广国而招来非议,才让申屠嘉当了丞相。 44 b申屠嘉为人廉直,不畏权贵。邓通在朝廷上傲慢无礼,皇上对他宠爱有加,申屠嘉不顾皇上袒护和求情,发文叫来邓通,严加斥责,并依法斩首。 c皇上重用晁错,而申屠嘉提出的意见却不被采用。申屠嘉就抓住晁错过失,奏请皇上惩处,皇上不同意诛杀晁错,申屠嘉后悔没有先斩了晁错,回家后吐血而死。 d司马迁对申屠嘉做了评玠,肯定了申屠嘉的刚毅守节,但又认为申屠嘉缺乏韬略学识,因此难与萧何、曹参、陈平齐名。5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曰,董祁想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 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纺:系。 (1)范氏富,盍已乎? 译文:_ (2)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译文:_ (3)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译文:_答案与精析1答案为d。“用事”,当权,执掌朝政。 2答案为c。a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他。b项,两个“且”都作“将、将要”讲。d项,两个“乃”都作“竟”讲。c项,“所”,与动词“言”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与“为”组合表示被动。 3答案为a。均为申屠嘉与晁错的矛盾,表现出来的是申屠嘉的心胸狭窄。 4答案为b。“依法斩首”与原文不符。 5(1)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盍”,何不。“已”,停止,取消。(2)范献之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执”,捉拿,拘捕。“纺”,绑。(3)(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十九)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曰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憬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憬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曰附昌宗立取台衡,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曰,更引问,说对如前。 (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 注对仗:当廷奏事。:从前。承乏:充任(谦辞)。戬:高戬,时任司礼丞。台衡:指宰相。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a张易之奴暴乱都市 暴乱:发动叛乱。 b朕欲别除一官 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空闲。 d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是( ) 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 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45 将使与昌宗廷辨之 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 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 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 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元忠曾杖杀张易之的家奴,又曾阻止张易之的弟弟为雍州长史,二张因此恨之入骨。 b太后生病,张昌宗担心太后一旦去世,失去靠山,被魏元忠诛戮,因而设计陷害元忠。 c凤阁舍人宋璟劝勉张说伸张正义,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即便因此获罪,也是光荣的。 d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参与了对魏元忠的陷害;后来由于宋璟的劝导,转变了立场,没有按张昌宗的意愿加害元忠。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译文:_ (2)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译文:_ (3)附元忠立致族灭。 译文:_答案与精析 1答案为d。a项,“暴”,残暴,凶恶。“乱”,扰乱,破坏。b项,“除”,拜官授职。c项,“闲”,熟悉。 2答案为c。a项,“以为”:以(之)为,让他担任;“以为”:认为。b项,“且”:将要;“且”:苟且。d项,“也”:表判断;“也”:句中提顿。c项,两个“乃”均作“于是”讲。 3答案为b。是太后所为。是凤阁舍人南和宋璟对张说讲的话。是张说对元忠说的话。 4答案为d。张说事先并未参与对魏元忠的陷害。 5(1)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易”,替换,译为“取代”。(2)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党”,同伙,与邪恶结为同伙。“苟”,暂且,表示时间短暂。(3)站在元忠一边会立即招致灭族之祸。“附”,依附。“致”,招致。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放鹤亭记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愫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会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曰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曰子洞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6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伺、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_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_ (3)独终曰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_答案与精析1答案为b。“和”,应读h,应和,跟着唱的意思。 2答案为a。a项,两个“以”均为介词,作“拿,用”讲,后省略“之”。b项,“其”:代词,代鹤;“其”:副词,放在句首,表反诘语气,译为“难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