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小石潭记_第1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小石潭记_第2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小石潭记_第3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小石潭记_第4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小石潭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小石潭记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小石潭记 语文八下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 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 1、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 (今山西省永济市 ),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 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2、“记”是古代一种不定文体,一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记下来,都可以称“记”。记可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用于说明,如核舟记 ;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如岳阳楼记。本文以描写为主。 二、文言词语 (一 )常规实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水尤清冽尤:格外 ,尤其。清冽:清澈。 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下:向下。 全石以为底以为:把作为 卷石底以出以:相当于“而” 为坻,为屿,为嵁为:成为。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覆盖 ;络:缠绕 ;摇:摇动 ;缀:连接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表约数,相当于“来” 皆若空游无所依若:好像 ;空:在空中。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彻:通 ;布:映 ;佁然:愣住的样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俶尔:忽然 ;远:向远处 ;翕忽:轻快敏捷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以:因为 ;清:凄清。居:停留。 隶而从者隶:随从。 斗 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明灭:或现或隐。 其岸势犬牙差互其:那。势:形状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差互:互相交错。 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怆:悲伤 ;邃:深。 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 )虚词 1、以: A、以其境过清 (因为 )B、全石以为底 (用 )C、卷石底以出 (不译或而 ) 2、而: A、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 )B、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C、隶而从者 (表并列 ) (三 )一词多义 1、清: A、水尤清冽 (清澈 )B、以其境过清 (清净,冷清 ) 2、见: A、下见小潭 (通现,现出 )B、明灭可见 (看见 ) 3、从: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 )B、隶而从者 (跟随,随从 ) 4、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约摸 )B、明灭可见 (能够,可以 ) 5、差: A、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 )B、其岸势犬牙差互 (交错 ) 6、环: A、如鸣佩环 (玉环 )B、四面竹树环合 (环绕 ) 7、道: A、伐竹取道 (道路 )B、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 8、居: A、不可久居 (停留 )B、居十日 (过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 ) (四 )词类活用 1、如鸣佩环,心乐 之 (形容词“乐”用作动词,“喜欢”的意思 ) 2、近岸,卷石底以出 (形容词“近”用作动词,“靠近,接近”的意思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次作状语,“在空中”的意思 ) 4、凄神寒骨 (“凄、寒”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的意思 ) 三、内容概括 本文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作者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四、文章结构 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 楚。 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 (闻声见形 )潭中景物 (水石树鱼 )小潭源流 (溪身岸势 )潭中气氛 (气氛感受 ) 五、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2.映衬手法:如写潭中游鱼,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潭水和鱼互相映衬,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3.动静结合。如:写潭中小鱼“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佁然不动”。这是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 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但水中之鱼不能不动。短暂的静止过后,便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一动态把鱼写得富有人情味,这因此触动了作者情怀。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 ?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4、多处照应。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正面进行了描写:“全石以为底为、为岩。”还通过“ 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等在前后加以照应。小石潭的环境幽静、优美显示出自然的原始风貌,作者也在多处照应以突出这一特征。 六、典型题解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全石以为底 ;皆若空游无所依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 知其源。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5.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6.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 四个方面: (1)水特别清澈 ;(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 ;(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7.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 法 ;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 ;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修辞:比喻。 8.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然后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再寻到小谭。 9.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 ?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 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 ;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10.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 答:因为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1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 ,小潭以全石为底 12.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一句的妙处 ?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13.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 ? 答:文中第二段。把鱼儿的自由自在,活泼天真和“我”的物我合一。乐而忘形,乐而忘我境界,结合得天衣无缝 ;鱼儿的自由自在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了又充满酸楚。 14.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 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15.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 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 ;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 ? 答: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其源”的源头实在是茫然、遥远。 17.从 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 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 18.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 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1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 ?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 ? 答: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心境,是点睛之笔 ;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造成的 ;我会以观赏时的心情决定感想,或喜或悲。 20.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 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2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2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23.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其境过清,作者记之而去。这种以实景抒凄情的写法和陶渊明借桃花源抒自己政治理想的写法谁更能打动你 ?说说你的看法。 答:二者都可,言之成理即可。如桃花源记更能打动我。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意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否定。而柳宗元只是述己之情而已。 2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 ?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一乐 一忧怎么解释 ?)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 ;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25.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 120 步,这里石奇水清,游 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26.作者通过描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七、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象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 (我的 )心情高兴起来。砍了竹子,开出一条道路 (走过去 ),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来 的石头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