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监理监控要点.doc_第1页
施工测量监理监控要点.doc_第2页
施工测量监理监控要点.doc_第3页
施工测量监理监控要点.doc_第4页
施工测量监理监控要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测量监理监控要点专业特点1)地铁工程建于城市环境中,隧道贯通,精度要求高,地面、地下控制测量难度大。测量人员应有足够的认识,做到精心施测,确保优质的测量成果。2)地铁工程设计采用三维坐标解析法,其测量方法亦应根据设计资料采用三维坐标放样。3)地铁工程建设分标段,在不同时期,由不同施工单位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每标段不但要完成本标段的测量任务,保证隧道贯通,还要考虑与邻接标段工程的衔接。4)地铁工程有严格的限界规定,所以对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施工时应尽量减小结构轮廓的放样误差,以满足设计要求和节约成本,净空断面测量须用解析法。5)地铁施工易造成工程周边及邻近地表、建筑物的沉降,倾斜或位移变形,因此在施工的同时还须及时进行地上、地下的沉降变形监控测量。 测量作业依据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7)。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7、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施工技术规程(STB/DQ-010001-2007)。8、本工程的设计文件和轨道公司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施工测量管理办法(暂行)2012年9月。9、由本公司编写经业主批准的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土建8标监理规划。10、施工单位施工测量方案。施工测量监理工作流程图GPS点精密导线点水准点业主测量队交桩(业主主持) 交桩点复测(施工单位) 有误重测 有误提请业主测量队复核复查核对(监理工程师) 有问题 接桩(施工单位)书面接受桩点建立施工控制网点审核复测 (监理工程师、业主测量队) 有误重测施工控制测量(施工单位) 合格施工定位放样测量(施工单位) 按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管理办法检测内容要求报业主测量队复测 有误重测 合格开始施工(施工单位)审核复测(监理工程师、业主测量队)新一轮施工控制测量新一轮施工放样测量测量监理工作的监控要点及目标值 1、测量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1)测量监理工程师务必熟悉工程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规程规范。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资料进行施工测量全过程监理工作。(2)审核施工单位申报的施工测量方案,并上报业主测量队审批备案。编写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报业主及业主测量队审批备案。(3)审核施工单位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应按规范要求,送国家计量局授权的测量仪器检定单位定期(一年)检定,检定合格有效期内的测量仪器才能用于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仪器配置应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的相关测量工作精度要求。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须定期自检,以确保地铁施工测量的精度。施工单位担任施工测量的技术人员资质及使用的仪器设备,在开工之前均必须报监理及业主测量队审批。(4)参与由业主测量队向施工单位交接桩事宜。监督施工单位对交接桩点进行复测和落实对交接桩点的保护措施。施工单位接桩后15天以内上报复测报告,报监理部审核无误后报送业主测量队和轨道公司审核备案。(5)交桩复测报告经业主测量队审核备案后,施工单位应在地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根据施工需要,完成施工加密控制测量,趋近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导线、水准测量工作。并将完成的每项测量成果报监理,监理对其成果进行复核后, 报送业主测量队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6)监督、检查和验收施工单位的施工放样测量工作。当发现错误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复查。主要放样工作监理实施旁站或复测检查。(7)监督施工单位对交接桩点及施工加密控制桩点按二个月一次定期进行复测检查。地下控制网复测;在隧道掘进至100M、3 00处、距贯通面150200M处 时各进行一次联系测量。若单向掘进长度超过1500M时,掘进至600M后每500M增加一次联系测量。按规范要求进行独立重复测量,提高地下控制测量精度。(8)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建全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执行仪器保养定期校验、测量放样三级(至少二级)复测、测量控制点定期复测及先检测后使用等规章制度。2、监理工作的目标值(1)确保建成后的地铁路线平面,纵断面符合设计要求。地下结构,建筑群体准确的高质量,高标准的地铁线路。(2)盾构管片姿态的成形误差技术要求为:平面偏差值50mm,高程偏差值50mm。(3)隧道贯通偏差:横向50mm,竖向50mm。测量内容监控及技术指标要求1、施工控制测量(1)地面平面控制点复测和加密测量交桩控制点复测a、按交桩控制点同等级精度技术指标要求复测。b、复测时执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采用GPS时执行表3.2.2、表3.2.8技术指标要求;采用全站仪时执行表3.3.1、表3.3.7、表3.3.10技术指标要求;表3.2.2 卫星定位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平均边长(KM)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mm)相邻点的点位中误差(mm)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与现有城市控制点的坐标较差(mm)不同线路控制网重合点坐标较差(mm)212101/1000005025表3.2.8 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要求项 目要 求接收机类型双频或单频观测量截波相位接收机标称精度(10mm210-6D(D为相邻点间的距离)卫星高度角()15同步观测接收机(台)3有效观测卫星数(颗)4平均重复设站数(次)2观测时段长度(min)60数据采样间隔(s)10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0P0)6表3.3.1 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平均边长(M)每边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水平角测回数边长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级全站仪级全站仪级全站仪35041/600002.546往返测距各2测回5n1/350008注: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表3.3.7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全站仪的等级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较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级696级8139表3.3.10距离测量限差技术要求(mm)全站仪的等级一测回中读数间较差单程各测回间较差往返测或不同时段结果较差级34级46为满足施工的需要,需在业主测量队移交的控制点基准上采用导线法或边角三角形法加密施工控制点,控制点的选点埋设和测量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要求。加密导线的测量技术标准应执行表3.3.1、表3.3.7、表3.3.10的要求。加密导线应采用严密平差。(2)水准复测、加密控制测量水准复测、加密的测量应执行表4.1.4技术标准要求。表4.1.4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二等242-4DS1铟钢尺或条码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8L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 观测方法应符合;往测 奇数站上:后-前-前-后 偶数站上:前-后-后-前返测 奇数站上:前-后-后-前 偶数站上:后-前-前-后由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水准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表4.2.3的规定。表4.2.3 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M)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距视线长度20M以上视线长度20M以下二DS1602.04.00.40.3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应符合表4.2.4的规定。表4.2.4 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mm)等级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二3.00.50.72.02、明挖车站、区间施工测量(1)施工场地平整后在合适位置建立可永久保存加密控制点。按精密导线测量和精密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要求建立强制性对中的固定观测平台。(2)对车站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中心轴线)、主体结构的角点、折点、直线段超过100M的中间点进行检测。(3)车站、区间联系测量;地下导线及水准测量在基坑施工至基底、第一块底板后,站厅层施工前,在底板施工至车站、区间长度的1/4、2/4、3/4长度处和底板完工时进行联系测量和检测。车站平面控制点左右线各不应少于3个,每个车站高程控制点不应少于3个。(4)对盾构始发、收接井预留洞门钢环安装完毕后的钢环中心三维坐标进行检测后报业主测量队复测。(5)车站、区间结构施工放样检测。检测限差执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限差标准。3、盾构施工测量 (1) 趋近测量 平面控制点至洞口的平面过渡点应尽量少,采用导线时导线边数不应超过5条并要形成符合或闭合导线,过渡点必须为固定观测平台,相邻点间垂直角30,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技术标准和方法进行测量;平面过渡点测量的要求为:测角中误差2.5;测距:一测回读数间较差3mm;单程各测回间较差4mm。其近井点点位中误差应10mm。地面高程测量按精密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 (2)联系测量 通过端头井并将已知地面平面、高程点成果传递至井下,作为地下控制网的起始点,视需要确定起始点个数。传递到井下的平面控制点设置固定观测平台, 高程点设置标准水准点。方向传递中误差8,坐标传递精度2mm。 平面控制点传递 a. 采用导线法、联系三角形法、投点定向或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定向等方法; b. 选定长期稳定的起始点位置; c. 导线法传递应尽量减少短边数; d. 校正测量附件和测量仪器的各项指标; e. 导线法采用左右角观测和往、返测距取平均进行计算; f. 保证地下起始点满足贯通的要求; g. 地下起始点须经常检查; 高程传递 a. 可采用两台精密水准仪加钢尺同步观测,钢尺必须施加鉴定时拉力,并进行温度改正。高程传递应独立观测四组数据,四组高程传递数据较差3mm; b. 也可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法,精密三角高程必须采用 1”级以上全站仪,前后视采用同一规格的小棱镜。观测四测回,二测回后上、下观测目标互换,测回间传递数据较差3mm。c. 选定较为稳定和便于保护起始点位置;d. 保证地下起始点满足贯通的要求;e. 地下起始点须经常检查。 趋近测量、联系测量成果报监理、业主测量队复测确认后才可以使用。(3)地下控制测量 由施工单位建立地下平面、高程控制网。在盾构推进一段距离后开始设置地下平面、高程控制点,整个区间中尽可能减少控制点数量,平面控制点平均边长宜为150m,地下高程控制点宜每 200m 设一点。 传递至地下的起始点坐标、起始方位和高程,是地下控制测量的基准。 平面控制网测量、复测和平面点放样必须使用(2mm+2PPM,2”)级以上的全站仪,左右角观测各二测回,取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4;边长往返观测各二测回,往返平均值较差应小于4mm。测角中误差为2.5,测距中误差为3mm。前后视边长相差较大时,可采用同一方向正倒镜同时观测法,可减少因调焦误差对测角的影响。当贯通面一侧的隧道长度大于1500M时,应在隧道合适部位通过投测坐标点或加测陀螺方位角提高控制导线精度。高程控制网测量、复测必须使用S1级以上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按精密二等水准技术要求测量。盾构法施工测量的重点是控制地下平面、高程控制网中最远点误差,其中最远处平面控制点沿轴线横向误差50mm,最远处高程控制网误差25mm。控制盾构推进中的轴线三维偏差50mm。 施工测量方案中应有;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导线测量误差等对贯通误差影响的预计、及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等内容。施工单位应为其他复测单位提供复测条件。 测量的过程资料和成果必须由专人保管。 地下平面控制网: a. 地下平面控制网为支导线,支导线随盾构的推进而延伸,网中控制点的可靠性用相对关系和重复传递的方法检查。 b. 当两车站暗挖地段超过 1000m 时,地下导线分两级布设,即施工导线(平均边长 3050m)和地下控制导线(平均边长 150m 以上);当开挖地段不超过 1000m 时亦可二者合一,布成一条地下导线,直线段边长 150m,曲线段边长不小于60m。c. 在施工盾构隧道顶部或腰部设置固定观测平台,布设位置应安全、不影响盾构施工。 d. 施工导线设置必须遵循“长边定短边”的原则,测量工作必须在检查控制点可靠后进行。 e. 根据贯通精度要求决定支导线网的测量要求,根据贯通要求确定合理的观测方法和测回数。开挖至隧道长的 100M、3 00处、距贯通面150200M 时各进行一次联系测量。若单向掘进长度超过1500M时,掘进至600M后每500M增加一次联系测量。施工单位对地下导线各点与地面控制点进行同精度复测,完成后填写测量报验单,经监理、业主测量队复测后确认成果正确或采用新成果。 f、花园大道站锦绣大道站盾构区间长1942.450M。建议在盾构掘进过中间风井后,通过中间风井处做平面、高程联系测量或增测陀螺定向,形成交叉导线结点,拟提高地下控制导线精度。地下高程控制网 a. 地下高程控制网为支水准路线,沿隧道一侧布设,支水准路线随盾构的推进而延伸,采用二等水准要求进行测量,往返差限差满足8Lmm。 b. 地下水准点由施工单位布设,点位设在施工盾构隧道易寻找和不易被破坏位置,水准点密度宜200米一个。 c. 开挖至隧道长的100M、3 00处、距贯通面150200M 时各进行一次联系测量。若单向掘进长度超过1500M时,掘进至600M后每500M增加一次联系测量。施工单位对地下水准各点与地面控制点进行复测,按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完成后填写测量报验单,经监理、业主测量队复测后确认成果正确或采用新成果。 d. 水准路线上各点必须经常与地面已知点联测,并及时修正各水准高程。 地下控制网向前延伸的各控制点,须由监理、业主测量队复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4)盾构推进施工测量 对盾构推进的隧道中心线资料进行复核计算,计算结果(含电子版)由监理、业主测量队确认后,才可进行盾构始发 。盾构机下井安装前 对盾构始发井预留洞门中心和贯通前2 00m 对接收井预留洞门中心三维坐标进行测量后报监理、业主测量队确认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图在实地放样盾构基座(托架)的平面和高程位置。基座就位后立即测定与设计的偏差报监理复核。放样基座、反力架的隧道中心线上的放样控制点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较差3mm 。 施工总体布置必须考虑隧道施工测量的要求。按测量方案在盾构内留出合适位置供安装测量标志,并保证测量时通视。利用地下控制点测定盾构机测量标志点的测量误差3mm。 盾构机就位调试完成后要精确测定相对于盾构推进设计轴线的初始位置和姿态。安装在盾构内的专用测量设备就位后,施工单位要立即进行测量,测量成果应与盾构的初始位置和姿态相符,并报监理复核。未配置自动姿态测量仪器的盾构机,在推进 过程中每日人工检测一次盾构姿态并形成记录,监理旁站,送业主测量队及业主备案。盾构姿态测量 a.盾构姿态测量包括纵向坡度、方位角、横向旋转角、平面偏离值、高程偏离值及切口里程; b.各项测量误差为:纵向坡度1%,横向旋转角3,平面、高程偏离值5mm;切口里程 10mm。c.施工单位对每环推进结束后的盾构姿态及时提供报表,视施工需要也可在推进前和推进过程中增加观测报表次数,并及时将结果资料报监理备查;d.配备自动姿态测量仪器的盾构机提供姿态测量数据时,施工单位应定期用人工测量方法对自动测量成果的正确性进行检测和校正。盾构机始发10环内,到达接收井前50环内应增加人工测量频率,并及时将结果资料报监理备查;e.盾构推进过程中监理每日跟踪导向系统数据,当导向数据显示实际隧道中心线偏离值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要求施工单位停工并通知建设单位和业主测量队。管片成环现状测量 a.环片成环现状测量主要内容包括:管片拼装的水平和竖直直径、计算椭圆度、环片中心的平面和高程偏离、盾尾间隙和环片前沿里程等,并增测盾后20环每环的轴线偏差,指导盾构掘进施工。b.每环管片拼装完毕,应立即进行观测,并用报表形式及时向监理提供测量成果,供其核查; 施工单位每推进80环应对成形管片中心线进行测量。每5环一点,作好标记,监理每10环一点复测,用地下控制网结合几何分中的方法计算该处的实际轴线三维坐标,根据实测位置里程计算隧道中某处的轴线设计三维坐标,并计算偏离量,保证盾构沿设计轴线推进。完成后填写测量报验单报监理单位复核。 隧道拱顶施工控制导线(吊篮点)每向前推进一点,应报监理复核合格后才能使用。盾构始发前控制点(吊篮点)应经业主测量队复测合格后才可使用。隧道沉降监测:隧道沉降监测包括隧道结构及联络通道结构监测。a、隧道沉降监测点每5环一个布置在拱底块管片上,联络通道沉降监测点设置在喇叭口、集水井、结构底板处。约78个点。b、监测频率a)隧道结构沉降监测;管环脱出台车后开始,在贯通前每掘进100环递增测一次。贯通后每月一次,诺沉降速率2mm/周期,可调整为3个月、6个月直至竣工验收。b)联络通道结构沉降监测在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先按每周测一次,诺沉降速率2mm/周期,则调整为3个月、6个月直至竣工验收。c)监测相关技术要求;隧道及联络通道结构沉降测量,以本标段地面交桩控制水准点作为测量基点,隧道沉降监测按二等水准标准施测,将左、右线隧道、联络通道监测点连接形成闭合水准测量线路,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取二次连续测量平均值。(5)贯通误差测量隧道贯通后进行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内容包括隧道的纵向、横向和方位角贯通误差测量及高程的贯通误差测量。贯通后导线测量平差的新成果作为净空断面测量、调整中线、测设铺轨基标的起始数据。导线测量成果应经监理、业主测量队检测合格后才可使用。(6)盾构隧道、明挖区间、车站断面测量 区间贯通后,施工单位引用隧道导线新成果按要求进行隧道断面测量,每5环一个断面;明挖区间、车站每6M一个断面并做好测点标记,断面测量成果经监理(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