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重点难点1. 理解母亲在肝病已很严重的情况下,仍强打精神鼓励“我”,并以自身为榜样坚强地生活。2. 感悟母爱的无私、伟大。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tn hun)后, 第一句是全文的总起句,开门见山地介绍了自己脾气不好的原因。第二句是“我”暴怒无常的表现。“突然”“猛地”形象地写出了“我”情绪的不稳定,也为下文写母亲照顾“我”很困难作了铺垫。雁的自由飞行,反衬“我”失去自由的痛苦;甜美的歌声,反衬“我”内心的痛苦。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两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这两个句子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以及对“我”的理解和无私的爱。“悄悄地躲出去”,并且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chu)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是怕被“我”发现而刺激“我”的情绪,虽然躲出去了,但仍不放心。因为“我”,母亲虽然爱花,却没有精力、时间、心思去养花而将全部精力放在“我”身上了。“扑”字蕴涵着母亲对儿子的深爱,以及对儿子的满腔希望,希望他坚强地活下去。“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从“扑”字可以看出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我”由于双腿瘫痪而常发脾气,母亲很关心地抚慰“我”。 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xi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母亲病得很重,却不让儿子知道,充分表明母亲的坚强与无私,关心自己的儿子胜过关心自己,为了不让已瘫痪的儿子伤心,甘愿默默地忍受痛苦。这里写母亲整宿整宿睡不了觉是为了说明母亲的病情很重。为什么母亲有病却不告诉“我”?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母亲重病在身却不让儿子知道,不愿再给儿子增烦恼。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通过描写母亲的神态,准确地表达出母亲想让儿子开心的心情。喜出望外:指遇上出乎意料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这里形容母亲看到“我”的变化后的愉快心情。“央求”一词用在这里能够表明什么?“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好吧,就明天。”我说。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对比,母亲因“我”同意去看花而十分高兴,足见她对“我”的重视;而“我”却不理解母亲,心生厌烦。通过对比,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这几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shn),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因为母亲怕“我”由此想到双腿瘫痪而难过,说明她为“我”想得很周到,更说明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所不在,竟然连在说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正所谓“爱之深”。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为什么母亲说到“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就不说了?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段导读:第3自然段详细叙述了母亲为了让“我”开心些是如何处处为“我”着想的。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段导读:第4自然段简明地写出母亲最后的心愿未了。 吐,这里读t。血,这里读xu。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愧疚。母亲掩饰病态,连儿子也没看出来,不但反映了母亲怕增加儿女压力的心理,也反映了母亲在对待儿女时的无私、忘我。段导读:第5自然段讲“我”没想到那竟是诀别,体现了“我”心中无限的悔恨。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临终前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女,体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句末的省略号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无限牵挂。这一句将母亲的良苦用心及对儿女深深的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这句话能够表现什么?段导读:第6自然段通过对母亲临终前样子和遗言的描写,让我们感到母亲对儿女无限的关爱。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深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母亲为了不让“我”伤心,要带“我”去看菊花,结果却因病重离开了人世,令“我”遗憾终生。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 说明母亲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以及母亲对“我”的期盼,“我”要用实际行动实现母亲的心愿,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最后一句话说明了什么?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秋天到了,“我”和妹妹去看菊花,怀念母亲。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生字、新词卡片;作者相关资料。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秋天是硕果累累、金风送爽的季节。文中的“我”为什么一到秋天就会怀念母亲呢?2.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3.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初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2.学生交流汇报学习情况。3.老师提示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注意“痪、侍、捶、豌”的读音和“痪、捶、絮”的写法。4.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瘫痪:由于神经机能的障碍,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丧失活动功能。暴怒:暴躁;凶暴。侍弄:侍候奉养。翻来覆去:来回翻身。憔悴:形容人十分瘦弱,面色不好看。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十分啰唆。敏感:本文指心理上对某些事情反应特别强烈。高洁:高尚纯洁。 三了解作者,感悟亲情1.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了吗?本文讲述了一个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2.你了解文章的作者吗?教师出示作者的资料。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北京人。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西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曾是北京作家协会的合同制作家、副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3.现在再读课文,理解是不是更深了一层?你认为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我”由于双腿瘫痪而常发脾气,母亲很关心地抚慰“我”。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母亲为了不让“我”伤心,要带“我”去看菊花,结果却因病重离开了人世,令“我”遗憾终生。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秋天到了,“我”和妹妹去看菊花,怀念母亲。4.再读课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学生:可亲、可敬的母亲。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学生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我”的自责) 四小结1.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烂漫之花。所以,经过时间的洗礼,他懂得了母亲的话的含意,懂得了自己该用怎样的生活印证“好好儿活”。你读懂了吗?让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这个话题。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是语文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说一说。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感人之处有许多,教师可让学生说自己最喜欢之处。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都可以说出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2.学习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重点语句投影。一启发质疑围绕“秋天的怀念”你想知道哪些问题?怀念谁?为什么怀念?二抓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情1.文章中的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评读、谈体会,小组学习后展示)(1)“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为了“我”能很好地活下去,时时鼓励“我”,给“我”信心。母亲能够忍住内心的悲痛,时刻激励“我”要战胜病痛,好好儿地生活下去。(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怕“我”由“跑、踩”联想到自己的双腿,又陷入难过的境地,于是尽量不提与腿有关的字眼儿,她是多么爱护“我”呀!(3)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临死也不忘关心“我们”,这就是母亲对儿女博大无私的爱。2.面对母亲的这些举动,“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后悔、心疼、崇敬。3.如果是你,你想对母亲说什么?(训练口语)投影出示:亲爱的妈妈,当我知道您身患重病时,我的心里是多么难过啊!我多想对您说,原谅我吧,我愿在您生病的时候多为您做些事情。您不要总惦记着我,我一定会坚强地活下去。三体会母亲的教诲,悟出互相关怀的母子情“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的意思是,要坚强地生活下去,要做生活的强者,做身残志坚的人。四清明节就要到了,想象一下,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1.学生多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2.展开自己的想象谈,也可以续写本课。1.学习本文,教师可着重让学生感受母亲无私奉献、无微不至、坚韧执著的爱,从中明白“好好儿活”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做生活的强者”的人生思考。2.文中的史铁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绝望、怨恨、自暴自弃转变为一个热爱生活、充满希望与努力拼搏的人,教师可设计如下提问: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产生如此大的转变?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分析感受母亲给予儿子的爱。实践下来效果不错,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若能恰当、自然,就能使课堂教学自然、流畅。3.当然,在教学中某些地方还存有不足,如对母爱的感受,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却不能概括时,教师的引导还不够,没能通过捕捉学生的语言来追问,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循循善诱,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选词填空。沉寂寂静(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2)教室里(寂静)无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看书。2.给多音字组词。3.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4.写一写自己的妈妈,表达一下你对她的爱。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作家史铁生著。文章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作者娓娓叙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北京人。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招聘市容协管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招聘28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火原木火木柴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广东深圳市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招录紧缺专业公务员48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工作人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哈尔滨“丁香人才周”(春季)引才现场招聘活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化妆品级颜料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贵州罗甸县第一医共体沫阳分院招聘合同制专业技术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广东江门开平市公安局第一批警务辅助人员招聘5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绥化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5年度“市委书记进校园”引才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规培教学小组会议记录
- 收费站应急管理办法
- 教师竞聘报告模板
- 仪表联锁培训课件
- 妇女主任考试题及答案
- 体育课急救知识
- 脑梗死恢复期护理查房范文讲课件
- 热食类制售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S9联盟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制造业: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发展报告
- 物业日常巡检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