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读本整合.doc_第1页
五年级读本整合.doc_第2页
五年级读本整合.doc_第3页
五年级读本整合.doc_第4页
五年级读本整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村小学明德教育系列之经典诵读读本(第五册)诗经节选诗经共305篇,古人又称诗三百。汉代的官学把它列为必读的经典,是“五经”之一,后世习惯称它为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民歌民谣,“雅”指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节选(一)【经典原文】【经典注释】凯风:南风。棘:酸枣树。心:树木的嫩芽。夭夭:繁盛的样子。劬:辛苦。棘薪:已长成可以做柴烧的酸枣树。令:善。爰:何处,哪里。寒泉:因泉水冬夏常冷而得名。浚:卫国的地名。睆:美丽的样子。载:则。【经典链接】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 这组诗歌的创作来源于凯风。凯风中记载了母亲有外心,七个孩子就自责,希望母亲能回心转意的故事。当时我国大量土地租让给外国,这些土地上的人民被迫离开祖国,他们的悲哀之情,要比凯风中的七子还要多。因此,闻一多就选择了和中华民族关系最亲切的七块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各写了一首诗歌,借此来替他们抒发离开祖国的哀痛,也以此来激励全国人民。节选(二)【经典原文】【经典注释】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萧:艾蒿,有香气,古人用它祭祀。艾: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全草都能做药用。【经典链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三秋”在古诗文中常常出现,但在每一处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古人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三秋桂子”中的“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三秋”等。又因为古人有“一秋三月”之说,故“三秋”即为“九个月“。所以在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又是指“九个月”。还因为“秋”有时也被当做年的代替,一秋为一年,所以“三秋”有时又指“三年”。节选(三)【经典原文】【经典注释】僚:美好。窈纠:苗条有曲线。悄:忧愁的样子。懰:美好。懮受:同“窈纠”。慅:忧愁的样子。夭绍:义同“窈纠”。惨:忧愁不安的样子。【经典链接】月亮的别称因初月如钩,所以月亮又称:银钩、玉钩。因弦月如弓,所以月亮又称:玉弓、弓月。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所以月亮又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所以月亮又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因传说月亮上有桂树,所以月亮又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所以月亮又称:广寒、清虚。因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名叫望舒,所以月亮又称:望舒。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所以称月亮为嫦娥。又因为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所以称月亮为婵娟。节选(四)【经典原文】 【经典注释】薇:野豌豆。【经典链接】折柳送别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于是“折柳”一词便寓含“惜别”之意。“折柳送行”的习俗源于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达挽留之意。由此离别赠柳便成为古人抒发离愁别苦的著名意象了。唐朝这种风俗尤其盛行。如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节选(五)【经典原文】 xio mn 小 旻(经典名句)B gn b h b gn pn h不 敢 暴 虎,不 敢 冯 河。Rn zh q y m zh q t 人 知 其 一,莫 知 其 他。Zhn zhn jng jng r ln shn yun r l b bng 战 战 兢 兢, 如 临 深 渊, 如 履 薄 冰。【经典注释】旻:秋天,此指苍天、皇天。履:踩踏。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渡河。其他:指种种丧国亡家的祸患。【经典链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这篇小旻。后来又出现于东汉典籍:东汉马援的小女儿是明帝的皇后,章帝时又成为太后。虽然她反对亲属因自己的关系加官晋爵,但大哥马廖还是被提为主管宫廷门禁的卫尉。马廖的儿子马豫身为步兵校尉,却不肯好学,只想靠父亲及太后关系飞黄腾达。好友杨终劝马廖要面临深渊,脚踏薄冰,不能放纵儿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原意指身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做事非常谨慎小心。现在人们常简化为“临渊履薄”。道德经节选道德经文简意丰,博大精深。主张人类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均衡发展等闪光思想和智慧,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道德经是中华古老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共同的智慧财富。三十八章(砭石)【经典原文】shng d b d sh y yu d xi d b sh d sh y w d 上 德 不 德 ,是 以 有 德 ;下 德 不 失 德 ,是 以 无 德 。shng d w wi r w y wi xi d w wi r yu y wi shng rn上德 无 为 而 无 以 为 ;下 德 无 为而 有以 为。上 仁wi zh r w y wi shng y wi zh r yu y wi shng l wi zh r为 之 而 无 以 为;上 义 为 之 而 有以 为。 上 礼 为 之 而m zh yng z rng b r rng zh g sh do r hu d sh d莫 之应,则攘臂 而扔之。 故 失道而 后 德 ,失 德r hu rn sh rn r hu y sh y r hu l而 后 仁,失 仁 而 后 义 ,失 义 而 后 礼 。【经典注释】1. 攘臂:用臂推搡。2. 扔之:引之,拽之,即强迫人服从。【经典链接】虞舜孝行舜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号有虞氏,史称虞舜。舜的母亲得病很早离开了人世。舜的父亲又聋又瞎,,且是非不分,品性固执。继母为人刻薄,弟弟更是桀骜不驯。继母和弟弟经常在父亲面前搬弄是非,说舜的坏话,二人串通一气,时常欺负舜,甚至要害死舜。舜只有设法时时躲避他们,但却毫不怨恨。他依然对父母百般孝顺,对弟弟保持友善,并承担全家的劳动工作,。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又有处理政事的才能,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又经过多年的观察和考验,最后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四十章(论道)【经典原文】fn zh do zh dng ru zh do zh yng tin xi wn w shng 反 者, 道 之 动;弱者 , 道 之 用。天 下 万 物 生 y yu yu shng y w 于“有”,“有”生 于“无”。 【经典注释】1.反:同“返”,复,循环。2.弱:柔弱,柔和。【经典链接】塞翁失马古时候,在我国北方的边城住着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欢叫他“塞翁”。塞翁饲养了一匹壮马。一天,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宽慰他。他笑着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几个月后,走失的马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祝贺。塞翁说:“怎么知道不能成为祸呢?”果然,他的儿子骑马时跌断了一条腿。邻居们又来劝慰他。塞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一年后,打仗了。村里的青年人都被强征入伍,十个有九个死在战场上。只有他跛脚的儿子留在了家里,保住了一条命。四十二章(论道)【经典原文】do shng y y shng r r shng sn sn shng wn w wn w道 生 一 ,一 生 二 ,二 生 三 ,三 生 万 物。万 物f yn r bo yng chng q y wi h 负 阴 而 抱 阳 ,冲 气 以 为 和 。【经典注释】1.一:指道。道,浑沌而成,独立无偶,故为“一”。2.二:指天地。天为阳,地为阴。3.三:指阳气,阴气,和气。4.负阴而抱阳:背阴而向阳。5.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相交冲而形成和气。【经典链接】趾高气扬遭灭亡战国时,楚国有位大将叫屈瑕。他是个骄傲自大的人。楚武王派屈瑕带兵攻打罗国。出师之前,楚国大夫斗伯比为他送行。屈瑕说:“你看我们的军队多么强盛啊,罗国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家,我一定会顺利地打败他。”斗伯比回来时说:“屈瑕这次是打败了,你看他走路把脚抬得高高的,多神气。他目空一切,骄傲自大,怎能不打败仗啊!” 屈瑕率领军队来到罗国边境,他没有认真组织作战,而罗国早就订下夹击楚军的计划。屈瑕因轻敌而没有防备,结果楚军大败。屈瑕一个人跑到山谷里自杀了。四十三章(治国)【经典原文】tin xi zh zh ru ch chng tin xi zh zh jin w yu r w 天 下 之 至 柔 ,驰 骋 天 下 之 至 坚 。无 有 入 无jin w sh y zh w wi zh yu y b yn zh jio w wi zhy 间 , 吾 是 以 知 无 为 之 有 益 。 不 言 之 教, 无 为之益 ,tin xi x j zh天下希 及 之。【经典注释】1.驰骋:使奔驰,驱使。2.无有入无间:无有之形可以进入无间隙之中。3.希:少。及:至,到达。【经典链接】老子问教一天,老子的老师常枞病了,老子去看望他。站在常枞的床前,老子问:“师父您还有什么要告知的吗?”常枞说:“牙齿和舌头,哪个刚强,哪个柔弱?”他张开嘴巴问道:“我的牙齿在吗?”老子说:“都掉光了。”“那舌头呢?”“舌头还在。”常枞接着问道:“明白我的意思了吗?”老子说:“学生懂了。柔弱的东西比刚强的东西更长久,生命力更强大。”常枞说:“这就是我为你上最后的一课了。今后你应该以水作为老师。上善若水,水最柔弱,但是水对人生都有最丰富的启示。”四十五章(修身)【经典原文】d chng ru qu q yng b b 。d yng ru chng q yng b大 成 若 缺, 其用不 弊 。大 盈若冲,其 用 不qing d zh ru q d qio ru zhu d bin ru n d yng ru ch穷 。 大 直 若 屈 , 大 巧 若 拙 , 大 辩 若 讷 。 大 赢若 绌。jng shng zo hn shng r qng jng wi tin xi zhng静 胜 躁 ,寒 胜热 。清 静 为 天下 正。【经典注释】1.成:善。2.弊:停止。3.冲:本为“蛊”,空虚。4.穷:穷尽。5.屈:弯曲。6.讷:语言困难,口吃。7.绌:通“黜”。8.正:长,君。【经典链接】纪渻(shng)子斗鸡从前,有个叫纪渻子的人为国王驯养斗鸡。十天后,国王问鸡是否已经驯养好。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现在它还表现得虚浮、骄傲、矜持、自恃。”又过了十天,国王又催问。纪渻子回答:“还没有。现在它听到别的鸡的叫声,看到别的鸡的影子还有反应。”到了第三十天,国王再催问。纪渻子回答:“现在它看东西依然迅速,意气仍然强盛,还没驯好。”到第四十天国王问的时候。纪渻子说:“差不多了,鸡现在虽然还鸣叫,但已经没有什么反应和变化,好像木鸡一样了,斗鸡的品质已经具备。别的鸡见到它肯定不敢应战了。”四十七章(修身)【经典原文】b ch h zh tin xi b ku yu jin tin do q ch m yun不 出 户 ,知 天 下 ; 不 窥 牖,见天道 。其 出 弥 远,q zh m sho sh y shng rn b xng r zh b jin r mng b wi其 知 弥 少。是 以 圣人不 行而 知 ,不 见 而明 ,不 为 r chng 而 成 。【经典注释】1.户:单扇门。2.窥:窃视,看。牖:窗子。3.弥:愈,更加。【经典链接】未出茅庐知天下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辅佐刘备之前,在隆中耕田种地。他常把自己跟管仲、乐毅相比,虽身处田园,然而心怀天下大事。在他好友徐庶的极力推荐下,刘备前后三次去隆中拜访他,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就在自己居住的草屋里与刘备详谈。诸葛亮出语惊人,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各诸侯的情况,针对刘备的志向进行谋划和建议,竟然未出茅庐,已经三分天下。让刘备暗自惊叹:诸葛亮实在是个奇才!后来,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而这段“隆中对策”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四十九章(治国)【经典原文】shng rn chng w xn y bi xng wi xn 圣人常无 心,以 百姓为心。shn zh w shn zh b shn zh w y shn zh d shn 善者 ,吾 善 之;不 善者 ,吾 亦 善之,德 善。xn zh w xn zh b xn zh w y xn zh d xn信 者 ,吾 信之 ;不 信者 ,吾 亦 信之 ,德 信 。shng rn zi tin xi x x yn wi tin xi hn q xn bi xng 圣人在天 下 ,歙 歙 焉, 为 天 下浑 其 心 。 百 姓ji zh q r m shng rn ji hi zh 皆 住 其 耳 目 ,圣人皆孩之。【经典注释】常无心:永远没有私心。2德:通“得”。3歙歙:收敛,谨慎。4浑:浑浊。5注:专注。6孩:婴孩,儿童。【经典链接】七擒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得知刘备病死,便造起反来。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兵分两路讨伐孟获,一举活捉孟获。孟获不服,诸葛亮传令放回孟获,再决胜负。许多将领不解。诸葛亮说:“孟获是个人才,只有他才能安抚南中的百姓,如他归附蜀汉,那么南中也就归顺我们了。”就这样,诸葛亮一连七次活捉孟获,又一连七次释放孟获。最后孟获被诸葛亮宽广的胸怀和卓越的才干所折服,满面羞愧,跪倒在地,真心臣服,归附蜀汉。五十七章(治国)【经典原文】y zhng zh gu y q yng bng y w sh q tin xi w h y以 正治国 ,以 奇 用 兵 ,以 无 事 取 天 下。 吾 何 以zh q rn zi y c tin xi du j hu r mn m pn rn du l知 其 然 哉?以 此 :天 下 多 忌 讳,而 民 弥 贫 ;人 多 利q gu ji z hn rn du j qio q w z q f lng z zhng器 ,国 家 滋 昏 ;人 多 伎 巧 , 奇 物 滋 起 ;法 令 滋 彰 ,do zi du yu盗 贼 多 有。g shng rn yn w w wi r mn z hu w ho jng r mn z 故 圣 人 云 :“我 无 为 ,而 民 自 化 ;我 好 静 ,而 民 自 zhng w w sh r mn z f w w y r mn z pio正 ;我 无 事 ,而 民 自 富 ;我 无 欲 ,而 民 自 朴。”【经典注释】1正:正道。2奇:奇谋。3忌讳:禁忌,指戒律禁令。【经典链接】郄雍视盗春秋乱世,盗贼横行,晋国国君很担忧。有一个叫郄(qi)雍的人善于因貌识贼,一百个盗贼中没有一个能逃过他的双眼。晋君很高兴,对大臣赵文子说:我得到了郄雍,一国的盗贼都跑不了,平息盗贼何必多人呢?文子回答说:君王用识盗的方法安民,盗贼永远灭不尽,而且郄雍的性命也会不保。不久,群盗都嫌郄雍砸了他们的饭碗,便合伙把他谋杀了。晋君闻报大惊,立即召见文子说:果如先生所言,郄雍被暗杀了,这该怎么办呢?文子说:最好的办法是举贤任能,使其教化百姓,人民有了羞耻感,谁还做盗贼呢?孟子节选孟子,集中收录了孟子的言论和学说,为儒家经典中的“四书”之一。孟子名轲,战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 历史上将孔子、孟子并称,即所谓“孔孟”之道。三字经的开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孟子说的!节 选 (一)【经典原文】。【经典注释】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幼”都作动词用,老:尊敬;幼:爱护。 运于掌:在手心里运转,比喻治理天下很容易。【经典链接】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敬老爱幼,是最好的美德。人之一生,谁也不能避免这两个时期,在年老时需要人的扶助,正如在年幼时需要人的照管。当年岁大了,无人加以诚恳的扶助,必不能得到安闲。幼小时,无人加以慈爱的照管,必容易趋于坠落。若讲人道主义,须先对于老幼这两项人,施行亲切的爱护。“尊老爱幼”有着她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项传统美德一定会被我们永远的继承下去。节 选 (二)【经典原文】【经典注释】亦:也忧:忧愁【经典链接】孟子这句话是对齐宣王说的。一天,齐宣王在他的离宫接见孟子,问他说:你这位贤人也有游玩的兴致吗?孟子回答说:当然有的。但作为君主,要与民同乐。然后说了上面这句话。意思是说,圣明的君主总是与民众同甘苦共呼吸,心中装着天下百姓。这样,他们就会受到民众的拥护,成为英明君主。喜欢人民所喜欢的,人民也会喜欢他所喜欢的,担忧人民所担忧的,人民也会担忧他的忧愁。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做到这样却不称王,是从来没有的事。节选(三)【经典原文】【经典注释】赡:充足。诚,真心实意。服:制服。用强力使人服从。【经典链接】心悦诚服战国时期,孟子到各地去游说他的仁道,有人说靠武力照样可以称霸,根本用不上讲仁道。孟子说:“人心不可欺。谁若以强力征服,那么虽然因一时力量不足,慑于威力被迫身服,但不会心服。只有以德待人,尊重人,人才会身服心服。成语“心悦诚服”来源于此。节 选(四)【经 典 原 文】【经典注释】“天时”则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则 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经典链接】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三者到底谁最重要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时”又次之。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 国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闭关锁国是没有出 路的。要改革,要开放,要提高自己的国力,让老百姓安居炙业。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极点,全天下的老百姓都会顺从归服。现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商业竞争、体育比赛尤其是足球比赛的狂热之中。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谁说“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财富呢?节选(五)【经典原文】,。【经典注释】畔:同“叛”。有:或,要么。【经典链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对如何治国提出的重要原则。然而这句话名言至今还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实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那么我们就能够实现结果的双赢。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里,所以在社会生活中正义行为必会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高度赞扬。我们如果能在做事之前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则和程序,日久天长,强烈的规则意识就会建立起来,也就会养成一个正义的行为。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则已,战无不胜的了。”节选六【经典原文】【经典注释】劳心:脑力劳动,劳力:体力劳动;治:统治【经典链接】孟子说的这句话,我们都会把它当作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别。另外,还把它看成是社会分工出来。劳心者少流汗,却并不意味着不辛苦,做一个劳心者是很多人的愿望,却不一定都能达到。这里面固然有天资方面的原因,认识也是个问题。真正有见识的人是不会放弃学习的,对他们来说,读书更多是一种精神活动,其次才是谋生手段。学习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性格中的天然成份,那种欲望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更多的鞭策。有些人家中虽然豪华装修,却找不到一个书柜,见不到一本书,甚至没有一份报纸杂志,阅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辛苦而生疏的事,也许在外力的强制下他会去学习,但压力一旦消失,他又和书本生疏起来。一个人需要学习,首先因为他从学习中得到力量和乐趣,一切从实用目的出发去学习的人,都不可能持续下去,因为他缺少原动力。我们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经济价值是无限的,聪明智慧往往是和知识共生。所以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智慧高于体力。节选(七)【经典原文】【经典注释】放:放任,失去。放其心 :指丧失了他的本心。放,散失,走失。心,指善良的本性。 无他: 没有别的。 求其放心: 找回他的失去的本心。其,他的。【经典链接】 这一段话,核心在于“求其放心”,也就是挽救丧失的本心、本性。孟子认为,人出生以后本性都是善良的,犹如天下之水总是向着低处流淌一样。但是因为接受了外界的不良影响,人往往丧失了善良的本心、本性,这就需要借助道德的力量,去找回所“放”(失)之心,也就是“求其放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习与求教,为的是什么呢?要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呢?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惟一要做的,只是“求其放心而已”,要求我们寻找自己失去的灵魂(本心)-仁爱之心、正义之道了。礼记节选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战国至秦汉年间的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全书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节选(一)【经典原文】 shn xu zh sh y r gng bi yu cng r yng zh b善 学 者, 师 逸 而 功 倍,又 从 而 庸 之; 不xu zh sh qn r gng bn yu cng r yun zh shn wn学 者, 师 勤 而 功 半, 又 从 而 怨 之。 善 问zh r gng jin m xin q y zh hu q ji m j q ji 者 如 攻 坚 木,先 其 易 者, 后 其 节 目,及 其 久y xing tu y ji b shn wn zh fn c shn di wn 也, 相 说 以 解;不 善 问 者 反 此。 善 待 问zh r zhung zhng ku zh y xio zh z xio mng ku zh者 如 撞 钟, 叩 之 以 小 者 则 小 鸣, 叩 之y d zh z d mng di q cng rng rn hu jn q shng以 大 者 则 大 鸣, 待 其 从 容, 然 后 尽 其 声;b shn d wn zh fn c c ji jn xu zh do y 不 善 答 问 者 反 此。 此 皆 进 学 之 道 也。【经典注释】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庸:功劳。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节:树的枝于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说:同“脱”。从容:同“舂容”,即撞钟。【经典链接】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说,也同敲钟一样,倘若是好钟,用不着重重地敲和反复地敲。常言道,响鼓不用重捶敲。就人而言,有两方面的因素影响到接受老师的指点:一是本身的悟性,一是已掌握的知识水平。这两个方面总是相互关联的。光有悟性,缺乏必要的知识作支撑,便找不到立足之处;只有满肚子书本知识,不能将它们融会贯通,知识就成了摆设和点缀。节选(二)【经典原文】b nin r xu zhng nin ko jio y nin sh l jng bin比 年 入 学,中 年 考 校。一 年 视 离 经 zh sn nin sh jng y l qn w nin sh b x qn sh q 志,三 年 视 敬 业 乐 群,五 年 视 博 习 亲 师,七nin sh ln xn q yu wi zh xio chng ji nin zh li tng年 视 论 学 取 友,谓 之 小 成。 九 年 知 类 通d qing l r b fn wi zh d chng f rn hu z y hu达,强 立 而 不 反,谓 之 大 成。 夫 然 后 足 以 化mn y s jn zh yu f r yun zh hui zh c d xu zh民 易 俗, 近 者 说 服,而 远 者 怀 之,此 大 学 之 do y j yu zi sh sh zh q c zh wi h 道 也。记 曰:“蛾 子 时 术 之。” 其 此 之 谓 乎!【经典注释】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比年:每年。中:间,隔。离经辨志:能断句和辨别经文的主旨。敬业乐群:敬业,专心致志。乐群,乐于使别人得益。论学:谈论学术上的是非得失。知类通达: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强立,临事不惑;不反,不违反师道。说:同“悦”。怀:来,来归附。蛾子时术之:小蚂蚁时时像大蚂蚁学习衔泥。【经典链接】学习是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这是一个时间过程,古代也设置了一整套的制度和措施,比如课程安排,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等,这是完全必要的。由此我们看到,这些东西在先秦时代已发展的比较完整了,也可算作是咱们这个文明古国值得炫耀的成就吧。但是我们发现,儒家讲教育,处处不忘一个“用”字。很难笼统地说“用”是好还是不好,因为“用”(实用)有不同的层面。比如科技就很注重实用,但咱们的古代教育似乎从未把这方面的内容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之中。直截了当地说,儒家教育所看重的“用”,是统治国家和民众能够的统治术。在他们看来,与统治术无关的东西,都算不得知识和学问,都没有学习和传授的必要。在这一上来看,儒家的教育思想就该大大折扣了。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照这套思路做下去,全国的学校都该办成政治学校了,学校的目标全变成了培养政府官员和政治家。一个国家满是政府官员和政治家,可是一桩匪夷所思的事,也是有些可怕的。节选(三)【经典原文】 su yu ji yo f sh b zh q zh y su yu zh do “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虽 有 至 道,f xu b zh q shn y sh g xu rn hu zh b z jio弗 学,不 知 其 善 也。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教 rn hu zh kn zh b z rn hu nng z fn y zh kn rn然 后 知 困。知 不 足,然 后 能 自 反 也。知 困, 然hu nng z qing y g yu jio xu xing zhng y yu mng 后 能 自 强 也。故 曰: 教 学 相 长 也。兑 命yu xio xu bn q c zh wi h曰: “学 学 半。”其 此 之 谓 乎!【经典注释】本文选自礼记学记。 虽:虽然。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 食:吃。其:指代“食”的对象。旨: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善:良好。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清。 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强”,竭力,尽力。 故:所以。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学学半:教别人,一半也是增加自己的知识。【经典链接】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互相促进。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其指的是师生关系所表现出的互惠的崭新特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也是受益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生态系统中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充分发掘各自的生命潜能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生长、共同进步。节选(四)【经典原文】q d j qin o wi sh y l y di zh r s zh 齐 大 饥,黔 敖 为 食 于 路,以 待 饿 者 而 食 之。yu zh mng mi j j mu mu rn li qin o zu fng 有 饿 者 蒙 袂 辑 屦,贸 贸 然 来。 黔 敖 左 奉 s yu zh yn yu ji li sh yng q m r sh zh食,右 执 饮, 曰:“嗟! 来 食!” 扬 其 目 而 视 之,yu y wi b sh ji li zh sh y zhi yu si ye cng r曰:“予 唯 不 食 嗟 来 之 食,以 至 于 斯 也!” 从 而xi yn zhng b sh r s cng z wn zhi yu wi y q 谢 焉, 终 不 食 而 死。 曾 子 闻 之, 曰:“ 微 与 !其ji y k q q xi y k sh 嗟 也 可 去, 其 谢 也 可 食。”【经典注释】 本文选自礼记檀弓。 大饥:打饥荒,严重的饥荒。 为食:制作饭食。 食之:给他们吃。 蒙袂:用袖子遮着脸。辑屦:无力地拖着鞋子。 贸贸然:目光呆滞的样子。 奉:捧;食:饭。 饮:泛指饮料、浆汤。 嗟:叹词,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 扬:抬起。 嗟来:表示怜悯。 斯:此。 从:指黔敖跟随其后。谢:表示歉意,道歉。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经典链接】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地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那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是因为黔敖一副傲气,视穷人为猪狗,他的施舍中带有侮辱性。中国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这个故事流传千百年,有着积极的意义。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如“人穷志不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人的精神的重视。范晔乐羊子妻中的乐羊子之妻以这个典故奉劝丈夫,要他做一个品行廉洁而有志气的人。即使是在今天,这一传统观念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在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之间,在人的尊严和卑躬屈膝之间,前者高于、重于后者。在二者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宁可舍弃后者,牺牲后者。节选(五)【经典原文】 d do zh xng y tin xi wi gng xun xin j nng jing“ 大 道 之 行 也, 天 下 为 公, 选 贤 与 能, 讲xn xi m g rn b d qn q qn b d z q z sh lo 信 修 睦。 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不 独 子 其 子;使 老yu su zhng zhung yu su yng yu yu su zhng gun gu g有 所 终, 壮 有 所 用, 幼 有 所 长, 矜 寡 、孤d fi j zh ji yu su yng nn yu fn n yu gu hu 独 、废 疾 者 皆 有 所 养;男 有 分,女 有 归。 货,w q q y d y b b cng y j l w q b ch y shn 恶 其 弃 于 地 也, 不 必 藏 于 己; 力, 恶 其 不 出 于 身 y b b wi j sh g mu b r b xng do qi lun z 也,不 必 为 己。 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盗 窃 乱 贼 r b zu g wi h r b b sh wi d tong而 不 作。 故 外 户 而 不 闭。 是 谓 大 同。”【经典注释】本文选自礼记礼运。公:犹共。与:通“举”,推举。前一个“亲”为亲近;后一个“亲”为亲人。前一个“子”为动词,抚爱;后一个“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