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部分类法由初创至成熟的发展史摘要: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主要以四部分类法为主,其从初创至完全成熟,大致经历了由七分法到四分法以至最终确立四部分类法的阶段。汉刘向父子的七略开我国图书七分法的先河;而唐初官修隋书经籍志以首次用经史子集四部命名分类的方式正式确立了四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直到清乾隆敕修四库全书总目,集四分法之大成,类目空前细密,分合也更趋合理,达到了我国古代四部分类法的高潮。关键词:四部分类;七略;隋志;四库全书总目我国古代盛行的图书分类法,叫做四部分类法,其四大基本部类为“经、史、子、集”。四分法发端于魏晋时期,至唐人编撰隋书经籍志才正式确定“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一、有关四部分类法的简介(一)含义:经、史、子、集是我国图书分类的名称,统称“四部”,又可分为甲部、乙部、丙部、丁部。“经部”指儒家的经典。经部之下又有小类。“史部”即历史,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部”包括政治、哲学、科技和艺术等类的书。“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著作等。 经部代表著: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史部代表著:史记、资治通鉴。子部代表著:老子、庄子。集部代表著:李太白集、杜工部集。这种四部分类法自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作为一种传统分法,它在类分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二)有关目录:四部分类法是目录学分类法中的一种,熟悉目录学的知识有助于对四部分类法的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有关目录学的知识。目录分“目”与“录”两部分。其中“目”指目次,为一书之篇名和次第,即汉志所谓“条其篇目”。目录之“录”即指将校雠整理情况、著者生平、内容大要撰成的一篇叙录,即汉志所谓“撮其旨意”。目次加叙录,构成一书之目录,而许多书的目录汇总在一起,便成为群书目录。但后来袭用,把录之名专属于目,于是有篇目而无叙的也称为目录。久而久之,连只记书名不载篇目的也冒称目录之名。刘向是我国目录学的创始人,他对西汉时国家保存的图书进行的分类整理工作,开创了我国目录学工作的范例。(三)图书分类的原因:1、查找方便。书籍种类的繁多导致查找的艰难,把相近的数目统一编排分类可以使读者按照学术门类探求所需之书。2、通过分门别类总结学术源流。分类能从一个角度体现学术的发展历史状况。清代学者章学诚所谓“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正是图书分类的目的。历代的目录学家对图书分类皆有着重研究,从而各有不同的分类体系,反映在各代公私目录中,成为目录学发展的推动力量。二、四部分类法由初创至成熟的发展过程: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沿袭着从“七分法”到“四分法”以至最终确立四部分类法的发展轨迹。七分法以刘歆的七略为开端,此后南北朝宋王俭的七志、梁阮孝绪的七录纷纷沿袭七分法,形成了目录学中七分法的一大系统。以隋书经籍志为开端,四库全书总目为高潮,“四分法”渐趋一统之势。1、汉刘向父子的七略开我国图书七分法的先河。此后汉书艺文志、七志、七录采用了七分法。2、魏晋时期,由郑默的魏中经簿到荀勖的晋中经簿,开始改六略为甲、乙、丙、丁四部,分别对应七略各部分,其内容则很像后世的经、史、子、集四部,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3、东晋李充编成四部书目,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按照经、史、子、集四部顺序的编排分类已略具雏形。4、唐初官修隋书经籍志首次以经史子集四部命名分类,正式确立了四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5、直到清乾隆敕修四库全书总目,集四分法之大成,类目空前细密,分合也更趋合理,达到了我国古代四部分类法的高潮。6、清同治年间,张之洞质疑四部分类法,编书目答问,另立丛书部,开创一种新的五部分类法。以七分法和四分法为两种主流分类法为依据,具体可以详细分为:(一)七分法1、别录和七略:西汉光禄大夫刘向受汉成帝之命校经传、诸子、诗赋三类图书,苦心孤诣近二十年为诸多整理成定本的图书撰写了目录。有人将这些目录汇编在一起,“别集众录”,即成一部提要书目总编别录。其内容包括书名篇目、叙述校勘经过、介绍著者生平思想、说明书名含义、著书原委与书的性质、辨别书的真伪、评论思想或史实的是非、剖析学术源流以及确定书的价值。刘歆在其父别录的基础上总群书而向哀帝进上七略。七略分群书为六大类三十八小类,详目如下: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诗赋略:屈赋之属,陆赋之属,荀赋之属,杂赋,歌诗; 兵书略: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方技略:医经,医方,房中,神仙。特点: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总目录,它比欧洲第一个正式的图书分类表,1545年瑞士人吉士纳(Konard Nesner)的万象图书分类法(Bibliotheca universals)要早一千五百余年。七略承袭了别录的分类法而更为严格。(1)其图书分类法实际是六分法。六略之前还有辑略,但因为其中辑略不是单独一类,不过是其他六类的总要,所以七略采用的是六分法。即梁阮孝绪七录序云:“其一篇即六篇之总要,故以辑略为名。”(2)史部书籍并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由七略的六大分类内容不难看出,后来成为图书类别中一大部类的史部书籍并没有单独给予列出分类,而仅仅是附在六艺略的春秋家后。原因:魏晋以前的史学并不发达,史籍的数量较少。所以说魏晋以前出现了有史籍、无史部的特殊情况。从魏晋时期开始,为适应实际的需要分类改革应运而生:一方面汉魏之际的动乱导致图书的散乱分离,从而产生重新整理和编目图书的需求;另一方面史学的发达和史学著作的增多与原来的附目地位不相适应,分类编目有重加调整均衡的必要。 七略奠定了我国图书馆目录的基础,开我国图书七分法的先河,对我国的目录学、图书分类法、图书编目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以后的公私藏书,都纷纷效法,编制藏书目录。2、汉书艺文志汉书东汉班固在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历时二十余年写成。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目录书,是班固依据七略编成的。它不仅著录了西汉官府的藏书,而且还分析了学术源流和派别,是我国目录学史上一篇杰出的代表作。全书分六大类,即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和方技六略。班固删取七略中原有的第一部分辑略改称为“序”,所以汉志虽无辑略之名,却存辑略之实。班固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开始了史书收入书目的办法,并创立了又一种目录类型史志目录。3、七志继承刘向父子七略分类体系而又有所发展的是刘宋时期王俭的七志。王俭仿七略体裁,分七志为七类和二附:经典志,记六艺、小学、史记等;诸子志,记古今诸子;文翰志,记诗赋;军书志,记兵书;阴阳志,记阴阳图纬;术艺志,记方技;图谱志,记地域及图书;道经,记道教经籍;佛经,记佛教经籍。七志相比较与七略增加图谱一类,成为七分法,又附道经佛经二录,实际为九类。4、七录七志之后有梁阮孝绪著七录,分为内外篇,以经典录、纪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合为内篇,佛法录、仙道录为外篇。七略、七录虽以“七”命名,实非七类,七录才是真正的“七分法”。(二)、四部分类法的演进过程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的年代,但图书事业则由于文化发展而有所发展。当时不仅有外来的佛经译书,在文史方面如五言诗、乐府诗、文学批评著作、起居注、地方志和氏族谱等等,在数量上都有所增多,需要搜集整理。同时,史部书籍数量的增多都对目录学分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一背景下,四部分类法逐渐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学术的发展,变化引起了目录学分类相应的改变,以七略为代表的汉代六分法逐步向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演变过渡,至唐代四部分类法才最终确定,此后一直在封建社会的图书分类法中居于正统地位。1、中经魏晋以来,典籍日众,七略所有各部难以尽收。于是另一种概括之法四部分类法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郑默所撰的中经很可能是第一部以四部分类法分类的国家图书目录。又有人认为四部分类方法创始于西晋荀勖的中经新簿,而中经新簿又是根据魏人郑默的中经编成的。据梁阮孝绪的七录序中所说:“荀勖因魏中经更著新簿。”总之,中经在我国古代四部分类方法初创及至最终确立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容小觑的地位和作用,对我国图书分类学作出了开创四分法的贡献。中经是国家内部藏书目录的意思。撰者郑默,字思元,开封人。在任魏秘书郎时,郑默主管图书工作,“考核旧文,删省浮秽”,撰成中经。可惜的是这部目录佚散,并且由于缺乏具体记载,使我们很难对其内容和成就作出评价。2、中经新簿四部分类法真正确立,始于西晋学者荀勖。荀勖因魏中经更籍新簿,叫做中经新簿。此书正文14卷,另附佛经2卷,共著录图书1885部,20935卷。是中国较早的一部以四部分类为主的书目。内容特点:(1)开创甲、乙、丙、丁四部分类。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书、术数;丙部记史记、旧事、杂事等;丁部为诗赋、图赞、汲冢书;四部之外,附佛经一部。一共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2)史籍已独立分为一部。(3)其甲、乙、丙、丁对应的次序分别为经、子、史、集,与后来经史子集的次序有差异。“晋荀勖撰中经簿,始分甲乙丙丁四部,而子犹先于史。”中经新簿的主要成就是开创了四部分类法,变革了图书分类的体系。它反映了七略以后由于学术发展,文化典籍增多的情况。缺点是只记书名、卷数与作者,没有提要或题解。3、晋元帝四部书目在目录学史上,正式确定将甲、乙、丙、丁的分类顺序分别对应经、史、子、集的,是东晋人李充。他主持编制了晋元帝四部书目。其四部分类与荀勖相同,但次序有所变更。清代学者钱大昕说:“至李充为著作郎,重分四部: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而经史子集之次始定。”李充虽然确定了经史子集的次序,但其并不用此名目,而仍称之为甲乙丙丁。李充这一四部分类编次方法,一直被后世所沿用。4、四部分类法正式确立隋书经籍志唐初官修的隋志由魏徵、李延寿和敬播等编著。隋志是继汉书艺文志后,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开中国古代图书著录四分法经史子集命名的先河,确定了四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隋志分类框架如下: 经: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纬书、小学; 史: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子: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 集:楚辞、别集、总集;(以上共四部四十类) 道经(附):经戒、饵服、房中、符箓;(均不列书目) 佛经(附):大乘经、小乘经、杂经、杂疑经、大乘律、小乘律、杂律、大乘论、小乘论、杂论、记。(道佛共十五类)特点:(1)附有道、佛两类,尚未像四库全书总目那样将佛道两类收入子部,并非严格的四分。(2)史部发达、史籍增多的盛况以至于史部最终取得独立地位。隋志中史部分十三细类,通计亡书有八百七十四部、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八卷,比汉志的二十三部、九百四十八篇增加了几十倍,由此我们可看出我国图书事业的发展流变。隋书经籍志采用四部分类法,首先以经、 史、子、集定部类之名,而此前以四部分类的著作,只称甲、乙、丙、丁,自隋志始有部类之名。隋志还附有儒道二家,所以也不是完全的四分法,确切说应该算是六分之法。它是四部分类法目录现存较早的一部,其分类框架是参照两晋南北朝各家目录拟定的。其后我国图书分类基本上沿袭四部分类体系。5、四库全书总目四部分类法发展至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成而渐趋成熟和完善,故可将四库总目视为四部分类法的代表。四库全书总目分四部四十四类,有些类下增析三级目录: 经部:易类,书类,诗类,礼类(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训诂,字书,韵书); 史部: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诏令,奏议),传记类(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纪),职官类(官制,官箴),政书类(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目录类(经籍,金石),史评类; 子部: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推步,算书),术数类(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艺术类(书画,琴谱,篆刻,杂技),谱录类(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杂家类(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类书类,小说家类(杂事,异闻,琐语),释家类,道家类; 集部: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四库全书总目其分类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将隋书经籍志以来书目的优劣同异进行斟酌删选,择其善者而从之。(2)是参考校正原书,改正前志分类中不当或失实的地方,使典籍与其隶属的类目名副其实。(3)根据一些类目的具体情况,在类目之下再分子目录。如经部的小学类,再分三子目等。(4)整个分类体系周密完整,条理分明,眉目清晰。全目著录古籍共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另有四百零一部无卷数。四库全书总目可说是一部篇帙巨大、体例较完备、内容丰富和具有一定学术价值而为前代所未有的目录学巨著,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也是规模最大的一部官修目录,是中国封建社会目录著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版)》全套教学课件
- 空气隔离面试高级职位实战模拟题集
- 影视制作人才招聘面试实战模拟题
- 语文教育面试题库:文学创作与编辑策略探讨
- 板式家居基础知识培训
- 杭州汽车安全知识培训班课件
- 杭州摄影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邢台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考试面试题库构建方法
- 从基层岗位面试题及答案看求职技巧
- 苏教版必修4高中数学1.3.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听评课记录3
- 氯甲烷泄露应急预案
- 2.PaleoScan详细操作流程
-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竞赛真题模拟汇编(共184题)
- PLC西门子S7-1200应用技术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苏州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招聘考试真题2022
- 铜陵横港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专升本数学教材(新)
- 安装电工电气调试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病三则
- GB/T 11547-2008塑料耐液体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
- (完整版)人工智能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