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仕女图的形成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是仕女画的早期发展阶段。描绘的女子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这类形象的原型一般来自于诗、赋等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画家在表现这些远离现实生活、带有理想化色彩的女性时,最为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对女性外在形体的表现,张扬出其内在的精神气质。从目前存世最早的卷轴仕女画,东晋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诗意创作的洛神赋图(宋人摹本)中对洛水女神的描绘,可见典型的魏晋美女瘦骨清象,气度高古的风姿。 洛神面型椭圆,眉目清秀,体态纤丽淑婉,轻盈修长。她没有因在洛水边与曹植巧遇而显现出欣喜欲狂的神态,也没有因与曹植离别而流露出伤感悲愤的情绪,她绐终以淡泊平和的表情面对事态的发展,从而成功地昭示出洛神超凡脱俗的高逸美,这种美与魏晋时期人们崇尚玄学、关注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追求超脱的时代特征相吻合。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画家们以积极入世的行乐观密切地关注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尤其热衷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张萱、周昉是这一时期著名的仕女画家。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代表了唐代宫苑仕女画在形神兼备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画家在造型上注重写实求真,女子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健壮,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 这种美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而备受瞩目,并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继唐代之后的五代是个政权交替频繁的时代,画家们在仕女画的创作上,即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又有所变革。如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笔下的女伎与唐代的仕女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歌伎丰腴的肌肤因缺少唐代宫女臃懒的体态,而更具健康之美。阮郜阆苑女仙图中仙女们修长的身材更是越出了唐代仕女丰满肥胖的造型程式,一改唐代即使画仙女,也始注重表现女性身段线条的曲线美及娇媚之姿。 宋代作为政权相对稳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时代。在仕女画的创作上承袭了唐、五代兴盛之势而又有所创新,尤其是在题材方面,其表现范围已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宽泛地步。除宫廷贵族妇女、神话传说中的女子仍被描绘外,生活中最低层的贫寒女子也开始为画家们所关注,如王居正纺车图中的女性,她们与晋代顾恺之、唐代周昉笔下的仕女相比,没有娇美的相貌、诱人的身材、华丽的服饰及尊贵的地位,她们仅是生活中最为普通的农村妇女。衣裤迭经补缀的老妇面容憔悴动作迟缓,艰辛的生活令其相貌充满沧桑感。作者以写实的艺术手法不加美化地表现她们,意在赞扬她们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及朴实无华的个性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她们贫苦生活的同情。图中反映了宋代仕女画的艺术特点,人物造型严谨,形体比例准确,体态生动自然。 元代作为蒙古贵族统治时期,特殊的社会现状和民族冲突,令画家们避居山野,倾心于抒发隐居情怀的山水画创作,由此而导致元代仕女画呈衰退之势。画家们在题材的选取上,没有继承宋代积极地表现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各样处境下诸多女子的传统,而是,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在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寻找表现题材,人物造型上则继承了盛唐人物“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遗风,如周朗所绘杜秋图中的杜秋,她与周昉挥扇仕女图中的人物形象相仿,既圆形脸丹凤眼,高鼻梁,嘴唇小而丰满,面部没有过多的表情。躯体丰腴肥胖并着以直筒形长裙,遮掩住了女性腰身的曲线美。 明代是封建社会的政权稳定时期,仕女画在文人画家的积极参与下获得极大的发展。在题材上,除肖像外,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则成为画家们最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人物的造型由宋代的具象写实逐渐趋于带有一定唯美主义色彩的写意。仕女身材婀娜匀称,面容端庄清丽,举止间流露着女性文雅恬静之美,尤其她们怡情于亭台之间,身着贴体紧身的明服,更增强她们体姿的修长与典雅的风致。明代作为仕女画的艺术成熟阶段,这时期,不仅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仕女画家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而且在表现技法上亦丰富多彩,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如吴伟的武陵春图代表了明前期白描仕女画的最高水平。 武陵春以细匀的淡墨线绘成,画面清雅、秀润,更贴切地表现出女主人的纤弱文静之气。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图代表了淡彩仕女画的最高境界。人物以朱砂白粉为主调的浅彩设色,表现出女神温柔娟秀的美感。仇英的仕女画有“周昉复起,亦未能过”之评。其贵妃晓妆图,充分地展示了他工笔重彩仕女画的深厚功底。图中所塑造的杨贵妃及宫女虽然是唐代宫苑仕女,但实际上她们已完全是明代文人心目中理想美女的形象。她们修颈、削肩、柳腰与周昉笔下曲眉丰颊、短颈宽胸的宫女有着全然不同的审美意趣。 清代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仕女画发展至此,被抬高到居山水、花鸟诸表现题材之上的至尊地位,正如,清代高崇瑞松下清斋集所言“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鸟,惟美人一身可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崔、艾挥毫,不若士女之集大成也。”这时期的仕女画在创作上日益脱离生活,成为一种概念化,程式化的表现题材,画作中的女子无论是贤妇、贵妇、仙女或从军习武的花木兰、梁红玉等皆拥有着修颈、削肩、柳腰的体貌,长脸、细目、樱唇的容颜,“风露清愁”、黯然神伤的小家碧玉般韵致等。 这一时期,不论是宫廷画家焦秉贞、冷枚,还是文人画家改琦、费丹旭等,均以表现女性“倚风娇无力”的仪态为他们的审美追求。这种程式化“病态美人”状,直至海派画家任颐等人的出现,才有所改观。画家们热衷于女性形象的创作并不表明对她们人格的尊重,女性只不过是被用来展示的艺术观赏品而已。因此,女性题材画在清代画坛中的地位的提高,折射出来的却是女性社会形象的日益低落。清代仕女画的风格虽然失去了唐、宋时代仕女画健康舒展的画风,但在表现技巧上却吸取了文人画的一些积极因素,造型强调姿态优美风格崇尚淡雅飘逸,并把西方绘画的优点融合到作品之中,给后来人物画技未能的革新开辟了道路。纵观历史,仕女画从起源、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二千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为我们今天的绘画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转自百度百科2.授徒图 陈洪绶 立轴绢本设色 纵90.4厘米 横46厘米 (美)加州大学美术馆藏 图中画一位学士据案而坐,石案为太湖石制成,案上置有书画、茶壶、杯等物。学士手执如意,前视二位女弟子。二位弟子坐于圆凳,一位低头凝视案上的画(竹石图),另一位正往瓶中插花。此图表现的是学士向女弟子传授技艺的情景,或许是陈洪绶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画面用细笔勾线,造型严谨,真实自然。3. 寇湄像图 樊圻 吴宏 立轴 纸木纵79.3厘米 横60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作于清顺治八年(1651),樊圻白描肖像,吴宏补景。寇湄,宇白门,为明末清初金陵秦淮名妓,善鼓琴,能度曲,工画兰竹。此肖像画其浓妆安坐,娟娟秀美,穆然恬静。细草参差,绿水无波,一派幽逸景致,静穆中又寓勃勃生机,与人物的处境、身份、仪表密相呼应,是中国传统肖像的佳作。4. 千秋绝艳图 佚名长卷绢本设色 纵29.5厘米 横667.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多用铁线描钩勒衣纹。服饰敷彩妍丽鲜明。每个人物都手持或配有最能代表和体现她们身份的配物,或琵琶,或花蓝,或笔硕纸墨,或书卷,或铜镜等,并在右上方,各题有七言绝句一首。画中人物相对独立,或坐或立,神态万千,通过飘逸的裙摆,招展的披帛,将人物统一联系在一起。但人物面部略显雷同,皆为鹅蛋圆脸,长眉细眼,个性不强。5. 仕女图仕女图 之一陈字屏风绢本设色 纵158厘米 横4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陈字,生于1634年,卒年不详。初名儒祯,宇无名,又字“三白”号小莲,又号酒道人,小名鹿头,浙江诸暨人。擅书人物、花卉。画承家学,亦擅书。传世作品有雪景人物图仕女图。这套仕女屏风共十二开,皆以贵族妇女闲适安逸的生活为题材。在此选其中四开:之一为梧叶惊秋、之二为竹荫铅椠、之三为阆苑采芳、之四为玉局敲闲。画中人物神态舒雅娟秀,画风承袭老莲,有奇傲古拙的意味,造型夸张,但较其父略有收敛,颇具情趣。6. 历朝贤后故事图 焦秉贞册页纸本设色纵30.6厘米 横37.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册共十二开,取材于古代贤后顺妃故事。此选二开,之一为孝事周姜、之二为麟趾贻休。图中作者参酌西法,注重明暗晕染和远近透视,使人物富有立体感,环境有纵深感,形成别具一格的工笔重彩画风。仕女形象多纤弱瘦削,已呈现清代仕女画的主要特色。笔法工整细腻,气息华贵。7. 仕女图焦秉贞册页绢本设色 纵30.2厘米 横21.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焦秉贞以擅画供奉内廷,花卉、山水、人物、界画楼观,不论位置远近,人物大小,不爽毫发,都能采用西法入画。此仕女画册共二十页,现选二开。之一为仕女开轩卷帘,薰沐春光,观赏垂柳新绿,少女拂袖起舞,女主人怡情自得;之二为梧桐树下,芙蕖出水,绿叶如盖,湖山春色中,美女乘船悠游,良辰美景,其乐融融。此图册均为工笔重彩,勾绘精微,兼用西笔,十分华丽,但脂粉气较重且人物面目雷同。8. 朝妆缓步图王树毂立轴绢本设色 纵83.8厘米 横30.1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王树毂,生于1649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字原串,号无我、鹿公,一作丽公,又号方外布衣,一作文外布衣,晚号栗园叟、慈竹君、一笑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工写人物,笔法出陈洪绶,所作衣纹秀劲,设色古雅。传世作品有学士校书图弄胡琴图煮茶图人物图。此图中一名仕女身裹披风,一手支颐,一手执扇,婷婷娜娜,缓步而行,一边回头观看,似被什么所吸引。背景不置一物,却通过人物的装束和动态,体现出早晨清露未退、凉风微动之感。用笔圆润细劲,得陈老莲之笔意。图上方有另一名清代画家张庚所题诗跋。9. 李清照像崔错 轴绢本设色 纵56.7厘米 横5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崔错,生卒年不详,字象九,一作象州,三韩(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曾官同知。工人物、仕女,擅写真,宗法焦秉贞,受宫廷西法影响,描染净丽,格调婉约。亦能画梅。与黄鼎友善,时常合作。此图画的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像。画中描写李清照淡妆素服,斜倚奇石而坐,右手托腮,左手抚膝,默默无声作沉思状。人物神情刻画入微,衣纹体态,平缓自然,线条流畅工细;奇石勾染皴斫,用笔粗简。背景不落一墨,大片空白烘托出一种虚空渺茫、寂寞无主的情绪,可谓简洁素净,主体鲜明突出。作者师承焦秉贞画法,擅写真,格调婉约,在人物立意传神上有独到之处。此画是其一幅佳作10.孝庄文皇后朝服像 佚名立轴绢本设色 纵155.5厘米 横11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孝庄文皇后,姓博玺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后金天命十(1625)二月,被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聘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改元,五宫并建,被册封为永福宫庄妃。顺治元年尊为圣母太后,在清初顺治、康熙两朝曾参与政事多年。图中孝庄文皇后身着华丽的服装,坐在宝座上,庄重威严。面部吸收西洋画技法,立体感较强,凤椅及地毯尚无采用焦点透视。笔法精工,设色富丽,是一幅肖像画佳作。11. 豳bn风图豳风图 吴求 册页绢本设色 纵26.5厘米 横23.6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豳风”是指今陕西及邻近地区的民风民俗,作者据此画出了很多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在此选其中二帧,之一为八月剥枣,写几位农妇正在打枣的情景,人物有老有少,姿势有动有静,情趣盎然。之二为缝衣图,几位仕女凭案围坐,手中飞针走线,正在缝制衣服,人物装束华丽,环境幽雅,当是富贵人家的场景。二幅图中人物姿态自然,用线轻细,设色淡雅,背景用笔较为粗放。12. 月漫清游图 陈枚绢本设色 纵37厘米 横3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枚,生卒年不详。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康熙、雍正时供奉内廷,官内务府员外郎。工山水、人物,追宗宋元,具有传统功力,并参用西法,所作山水、人物形色俱备,用笔精妙。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鸦飞马健图月漫清游图等。此图册共十二幅,描绘宫廷仕女寻梅、赏花、吟诗、玩月的深闺享乐生活。每对开均有梁诗正七言诗,更臻诗情画意。笔法精工,仕女秀雅,面部刻画皆参用西方晕染,设色妍丽,是陈氏人物画代表作。此选四幅,之一为月下赏梅,之二为秋庭观绣,之三为青桐聚戏,之四为游湖赏荷。画中人物比例匀称,动态自然,衣纹线条流畅。不同的场所,布景皆不一样,山石多以方带折笔写出,界画技法精良。13. 双英图双英图禹之鼎立轴绢本设色 纵136厘米 横56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禹之鼎(16471716),字尚(上)吉,一字尚其,号慎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康熙间供奉内廷。擅画小像,亦能山水、花鸟,幼师蓝瑛,后出入宋、元。其写真多白描,秀媚古雅,一时名人小像,多出其手。传世作品有王原祁艺菊图王世祯放鹇图乔元之三好图女乐图等。此图以工笔重彩描绘两位仙女飘逸脱俗之姿。图中人物用线多为铁线描,细劲有力。细节的刻画非常精细,敷色沉稳清丽,没有沉重之感。笔法细腻,人物栩栩如生。14. 乔元之三好图禹之鼎卷纸本设色 纵36.5厘米 横107.1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主要表现学者乔元之的生活意趣。画中乔元之踞榻而坐,后面的案几上书卷堆积如山;左边三个女乐人正吹拉弹唱,而右侧他的妻子和女仆抬出一瓮新酒。书籍、酒坛、女乐寓意着书、酒、音律“三好”,充分展示出主人公豪宕放纵,不拘一格的性格特征。乔元之的面部用写真法绘出,勾染细腻,具肖像效果。仕女用笔也较工整,设色清丽,反映出作者另一种秀媚古雅的风貌。15. 华清出浴图华清出浴图 康涛立轴 绢本 设色 纵120厘米 横66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此图以杨贵妃出浴为题。图中杨贵妃的云鬓松挽,身披罗纱。两个小宫女端着香露,跟随其后。人物用笔工整细致,有院体之风。线条多用铁线描,流畅圆润,飘逸不凡。敷色十分讲究,体现出不同衣料的质感。人物造型准确,虽用笔细致,却无媚俗之感。16. 三娘子图 康涛立轴绢本没色 尺寸不详首都博物馆藏三娘子为蒙古鞑靼部的女首领,于万历十五年,受明政府加封为忠顺夫人。一生历配三代首领,掌握部族军政大权二十余年,积极与明政府修好,使两族最终停止战争,互开贡市,促进蒙汉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受明政府的器重。图中三娘子容貌娟秀,体态端庄,身着汉人服饰,似是大家闺秀。眉宇间略带惆怅,眼神却果断、坚定。画面不着背景,使人物更有呼之欲出之感。线条流畅不滞,笔简意足,造型生动传神,是一幅优秀的人物画作品。17. 贤母图 康涛 立轴绢本设色 纵136.7厘米 横67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从此图的题款“临民听狱,以庄以公。哀矜勿喜,孝慈则忠”,可以推知此为贤母向即将离家仆任的儿子所作的教诲。画家以高超的笔法将贤母严肃训诫却又暗含离别伤感之态、儿媳恭顺侍立而又对丈夫依恋不舍之情、儿子恭敬聆听却踌躇难离之意,刻画得极其生动传神。人物在构图上呈一斜线排列,目光或低垂,或凝望,各自不同,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配景的案几、床榻、屏风形成由近及远的层次感。画风严谨,设色清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8. 婕妤挡熊图 金廷标立轴纸本设色 纵150厘米 横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取材于汉刘向列女传,表现冯婕妤挡熊的历史故事。冯婕妤是汉元帝的妃子,一次随帝观看斗兽,熊从兽圈跳出,左右侍从皆惊走,冯婕妤临危不惧,以身挡熊。图中以工笔设色为主。笔法流利劲健,人物动作、神态描绘细腻,衣纹细致飘洒。刻画了当熊出兽栏的一刹那,在场的人均惊惶躲闪,只有婕妤毫不犹豫走下平台前去挡熊的情景,十分生动逼真。平台、坡石、草坪、柳树,用笔挺健劲秀,树叶点染精细,敷以花青色。结构严谨,具有生活气息。19. 莲塘纳凉图 金廷标轴绢本设色 纵56.9厘米 横65.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写唐杜甫五律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之一的诗意。原诗中有“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两联句,图中景物与诗意相吻合。笔墨工细,人物动态悠闲自在,衣褶用浓墨钩勒,略似折芦描法,笔势流畅;布景简洁,设色雅淡。山石用小斧劈皴,锋楞多姿,墨色富有层次,别具一格。20.连生贵子图 冷枚立轴绢本没色 纵95.5厘米 横43.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冷枚,生卒年不详。字吉臣,号金门外史,胶州(今山东胶县)人。画学焦秉贞,康熙后期进入宫廷供职。擅长画人物、仕女及山水楼阁。画风工细,色彩浓丽。传世作品有万寿圣典图连生贵子图。这是一幅寓意画,以桂树、妇人手中的莲花、芦笙以及膝下的幼儿,组成“连生贵子”的吉祥含义。人物刻画十分工细,勾线填彩,设色浓丽。妇人的疼爱愉悦之情与小儿活泼可爱之态,刻画得十分准确。21. 纨扇仕女图 闵 贞立轴纸本墨笔 纵113.8厘米 横45.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闵贞,生于l730年,卒年不详。字正斋,江西南昌人,侨寓汉口,一作汉阳人。擅山水,工写意人物,兼精写真。所作山水,运笔沉雄,颇得巨然神趣。所画人物,笔墨奇纵,衣纹流畅,顿挫有法。亦工篆刻。传世作品有纨扇仕士图八子观灯图蛤蟆仙人图等。此图仕女神态娇弱,流露出一种夏日疲困的气息。树干的苍老虬蟠与女子的妩媚身姿,曲线交叉,相映相称,构成新颖别致的格局,着意刻画仕女轻挥纨扇,脉脉含情之态。从图中可以窥见当时人对于仕女的审美情趣。闵贞传世的人物画以粗放写意者居多,此幅用笔严谨,人物线条的钩勒较为流畅自如,是风格清丽的上细之作,为作者五十岁时的作品。22. 落花独立图余集立轴绢本设色纵93.1厘米 横34.1厘米南京博物院藏画中雨意朦朦,桃花嫣红,点点飘落,帘栊高卷的檐下,一位少妇正依门而立,注视着细雨中匆匆归来的双燕,神态凄清孤寂。画面用笔疏简,设色清淡,烘托出“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归”的诗意。23. 弄莺图王学浩立轴绢本设色 纵100.3厘米 横39.4厘米无锡市博物馆藏王学浩(17541832),字孟养,号椒畦,江苏昆山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山水得王原祁正传,结构整密,笔力苍劲。初受业于李豫德,中年兼涉写生,敷色淡雅,自言能得元人逸趣。论者谓:“深得画禅精蕴,所嫌用力太猛,未免失之霸悍。”传世作品有嘉庆七年(1802)作溪山野屋图文选楼图山南老屋图弄茑图。此图写古诗之意境。春天柳树新绿、黄莺双鸣,一位正思念远方丈夫的闺中少妇,因恐莺啼挠乱她与丈夫梦中的相会,拿着枝条去驱赶黄莺。神情凄婉含愁。画面构图疏朗,用线简洁松秀,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十分到位。24. 小青小影图顾洛立轴绢本设色 纵99厘米 横39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顾洛(1763约1837),字西梅,号禹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擅书画。画工人物、山水、人物古雅,山水苍润;花卉、翎毛亦见生动。仕女工致妍丽,尤为著名。生平作画未尝重稿,亦未授一弟子。传世作品有仿元人仕女图抚琴图美人春愁图等。此画以淡墨写意绘庭院中的树木竹石,点撇随意,韵味清冷。圆月窗内,一女子瘦影独坐,正在阅览案几上的一纸薄笺。面容略带惆怅,似有万般心事。此画以景衬人,以景托情,将主人公的孤单、寂寞的心境表露无遗。25. 梅边吟思图 梅边吟思图 顾洛立轴纸本没色 纵134.3厘米 横33.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此图湖石奇立,梅枝虬曲盘折,小枝纵横,枝头冰葩寒蕊,缤纷似雪。一位女子立于梅树下,正在看一卷素笺,若有所思。作者以工整细致的笔法写人物,设色素雅,与环境的清寒冷艳协调一致,又能从笔法简逸的背景中衬现出来。26. 李清照小像 姜埂立轴纸本设色 纵115.8厘米 横26.7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此图李清照云鬓蓬松,身着绮服,手持花枝,正陶醉于花香之中。构图上以上方大面积的空白来衬托下方人物主体,营造出一种意味深长的境界。此图与清代另一画家改琦的惜花图,从构图到人物姿态上,都极其相似,只是此图用笔工整,刻画精细,晕染更富有质感,两画是否有同一范本尚待查实。作者生平不详。27. 摹方椿年松下仕女图 汤杼木名立轴纸本水墨 淡没色纵98.4厘米 横29.4厘米 (日)私人藏 汤杼木名,生卒年不详。活动于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字右民。江苏武进人,汤贻汾次子。曾官广西巡检。幼承家学,擅长工笔淡彩之花卉、仕女,笔调清雅秀逸。与其弟汤禄名齐名。图中岩畔水际,有松树三株,清矍高朗。一仕女坐于石上,怀抱一琴,手执团扇,回眸左盼;另一仕女倚松而立,目光仰视。二人皆若有所思,仕女气质高雅,面貌清秀,身姿纤弱,与作为背景之松石完美融合。画风明朗峻洁,幽雅清逸。28. 梧桐仕女图王素立轴纸本设色 纵134.6厘米 横30.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此图写李清照词意。画中以粗笔大写山石及梧桐树叶,点叶勾花写秋菊数丛,笔法纵逸,意境冷峭。倚窗而立的女子纤弱秀美,用线细劲。以人物之实与景色之虚相映衬,烘托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意境。29. 湔裙图王素扇面纸本设色 纵18.7厘米 横5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写意笔法绘远近树丛抽条返青,溪水宛转之景,一女子正在溪畔洗衣。画面只施淡彩,以水墨展现空间的延伸和空寥幽远的意境。人物以细秀的线条描出,造型准确,富有生活气息。30. 听阮图刘彦冲卷纸本设色 纵207厘米子 横78.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刘彦冲(18071847),初名荣,字咏之,四川铜梁人,侨寓江苏苏州。朱昂之弟子。工诗文,擅绘事,山水、人物花卉师古有深造。泼墨作小米云山,苍郁可观。传世作品有柳燕图群峰秋翠图松阴高士图听阮图图中款识可知此画是刘彦冲以其八兄为描绘对象绘出的。图中文人身着高冕宽服,抱膝而坐,正听一位歌女弹奏阮琴。阮音清扬,四处芳草如茵,梧桐枝叶繁茂,又配以湖石、芭蕉、翠竹,清幽异常。图中人物用线细劲圆润,颇有古意,设色妍丽明快。草地以大面积花青渲染,以重色细笔根根绘出,间以浓淡的变化,形成雾动云涌之感。梧桐近乎淡墨白描,更有幽深清丽之意。整个背景有一种缥缈空灵的虚幻意味,衬托出人物笔墨的写实生动;画中人物的表情动态,又反衬阮音的悠扬动听。虚实相辅,以有写无,形成脱俗越尘的艺术效果。31. 元机诗意图 改琦立轴绢本设色 纵99厘米 横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改琦(17731828),字伯蕴,号香白,又号七芗,别号玉壶外史。其祖先西域人,家松江(今属上海市)。工人物、佛像、仕女,笔意秀逸。山水、花草、兰竹小品,师前人而又独具面貌。传世作品有钱东像元机诗意图宫娥梳髻图靓妆倚石图等。这幅作品画的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像。鱼玄机是个很有才华,而遭遇却很不幸的人,她大约生于844年,卒子871年,字幼微、蕙兰,清代时因避康熙玄烨的讳改称为鱼元机。嫁给李忆为妾,因受李妻的妒忌,被迫出家,在长安咸宜观做了女道士。由于喜读书,有才思,擅作诗,受到当时文人们的重视,温庭筠等名家常与她作诗唱和。后因忌妒笞杀侍婢绿翘,被判死刑,其时年仅二十多岁。留有诗文一卷。此图设色古雅,衣纹秀劲,玄机倚坐展卷。姿容秀美,含蓄深思,刻画传神。32. 宫娥梳髻图改琦立轴纸本设色 纵88.2厘米 横2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改琦的仕女画形象纤细俊秀,用笔轻柔流畅,落墨洁净,敷色清雅,创造了清代后期仕女画的典型风貌。此图就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特点。画中写清晨晓妆的情景,一个宫娥披发而坐,另一宫娥正帮她梳头,从自题中可知是坐者尝试新的发式,正让别的宫娥帮忙。人物的造型、神态活灵活现,富有生活情趣。设色素净,虽有红、绿、黑等重色,却更添清丽,是一幅意境醇美的仕女佳作。33. 靓妆倚石图 改琦立轴绢本设色 纵83.2厘米 横27.1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图中奇石厚重、翠竹青郁,一个面容姣好的少女,手里持着玉箫却无心吹奏,心事重重的倚在石上出神。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少女的云鬓姿容。线条流畅圆润,设色清雅。构图简洁,意境空远优美。34. 仕女图仕女图此仕女图册共十二开,每开俱有题名,图中以简逸的初石为背景,只写片花数蜂,人物造型纤弱秀美,衣纹细柔,设色清雅,具典型“改派”的仕女风格。此选二开,之一为晓寒图之二为桃林伴鹿图,均以点笔写意绘花草,意境优雅,云雾或虚写,或实描,各得天趣。35. 出浴图李育 扇面纸本设色 纵17.8厘米 横5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是以杨贵妃出浴为画题,取:白居易长恨歌的诗意,表现杨贵妃娇美、动人的体态,画中人物有聚有散,姿态刻画准确到位。线条近兰叶描,宛转曲折。敷色讲究,以艳丽的色彩突出主要人物。36. 李香君小像李香君小像 陈清远立轴绢本设色 纵115.5厘米 横35.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李香君是明末秦淮名妓,才学卓然,同时又是怀有强烈爱国之心的一代奇女子。本图旨在突出李香君的才华与气质。画中李香君绣衣缃裙,正专心致志的捧读书卷。衣纹多用钉头鼠尾描,画风近似改琦。37. 仕女图仕女图 张淇 立轴纸本设色 纵104厘米 横48.1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作者在自题中称此画是仿改琦笔意,画中仕女宽袖长服,手持帛巾,正回头顾望。人物的刻画虽近似改琦,但却少了几分灵润和变化,略显呆板,尤其头部。衣纹用笔粗放,以淡墨渲染,形成质理的变化。38. 罗浮梦景图 费丹旭立轴纸本设色 纵143.5厘米 横47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费丹旭(18011850),字子苕,号晓楼,晚号偶翁,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擅画人物、花卉,尤精仕女。其山水画,清灵雅淡。所作肖像,“如镜取影,无不曲肖”。传世作品有东轩吟社图纨扇倚秋图仕女图姚燮忏绮图月下吹箫图等。此图写梦境,万玉竞艳之中,美女睇盼有情。作者以纵放的笔意写梅,枝条纷披,曲折纵横,冷葩寒萼,暗香浮动。仕女面容娇俏,具典型的费氏风格,柳眉细眼,脸庞长圆。梅花纯以水墨写成,仕女却设色妍丽,二者相为映衬,产生玄虚梦幻的效果。39. 仕女图 费丹旭 屏风绢本设色 纵133.5厘米 横30.3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此四幅仕女图为条屏。分别为吟诗图游春图采梅图濯衣图。以四时不同之景来映衬烘托人物。作者的仕女形象多为典型的鹅蛋脸、柳眉细眼、身材修长,是当时文人理想中的美女形象。作者的补景仕女图,被认为是潇洒至致,极其自然。此四屏补景清雅疏秀,梅、桃、桐、柳,各取其姿,摇曳生辉;小桥流水、青石响泉,顾盼含情,与人物的举止心绪融为一体40. 月下吹箫图费丹旭立轴纸本设色 纵136厘米 横56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此图疏梅朗月,青竹秀石,烟笼水面。茵茵芳草之上,雍容典雅的仕女正在吹奏洞箫。美奂美仑的意境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来。画面工写结合,疏密并存,浓淡相宜,人物神态形象的刻画是作者一贯画风的体现。41.姚燮忏绮图 费丹旭卷纸本设色 纵31厘米 横128.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姚燮,是清代后期的诗人和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图是描绘姚燮与家中诸侍姬真实的生活情景。画中姚燮端坐于蒲团之上,怡然微笑似有所悟,身边诸姬环绕,或解书囊,或铺帛纸,或轻声对语,或倚树观望,或正结伴赶来,神形各异,仪态万千。加之空中明月高悬,夜色如水,桃林烟弥雾漫,竹林枝叶萧萧,构成一幅清逸出尘的画面。作者对姚燮面部细加渲染,有肖像写实效果,而其他人物则是以作者一贯的纤弱美女的形象写出,设色清淡,面目雷同,只在衣着发饰之上有所变化。此图名为“忏绮”,是指姚燮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虚度年华的忏悔之意,旨在刻画“罗绮丛中悟此身”的禅学意境以及“鬓丝禅榻心暗伤,年华似水不可恃”的感触。但从画面来讲,不过是士大夫阶层一个生活场景的描绘而已。42. 十二金钗图十二金钗图 费丹旭册页绢本设色 纵203厘米 横27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册共十二页,分画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现选其中两页,之一为黛玉葬花,之二为史湘云醉卧芍药圃,画面人物纤细娇弱,娟秀清丽,刻画细致工整,具典型的费氏风格。环境则以逸笔写出,淡彩晕染,墨笔勾皴,空灵秀润,以衬托出中心人物。43. 仕女图包栋 屏绢本设色 纵90厘米 横21.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包栋,生卒年不详。字子梁,子良,号近三、苕华馆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刘咏弟子,工画人物。衣折古雅,神态生动,在改琦、费丹旭两家外,独树一帜。兼擅山水、花卉,笔意秀丽,苏、浙诗笺,多出其手。传世作品有人物仕女图理鬓图采菱图此为仕女图四条屏。以湖光山色、亭台楼阁与纤秀动人的仕女形象组合在一起,形成清丽的视觉效果。图之一为投壶图,两个女子正在亭院之中投壶取乐。之二为寻梅图,写月光如水,梅花似雪,几个未能入眠的女子正结伴前去撷取梅枝。之三为鼓瑟图,古藤飞花,松泉相映,一女子临水鼓瑟,引起旁人无限暇思。之四为箫韵图,烟波江上,柳色青翠,小船之上,一女正吹箫抒怀,惊起一行白鹭疾飞而去。四个画面,人物各异,背景不同,但绘景多用写意笔法,勾染点皴,隽永秀丽。人物则刻画工整,线条宛转飘逸,有“吴带”之风。44. 雍正妃行乐图佚名立轴绢本 设色尺寸不详 私人藏宫廷生活即森严又枯燥,所以上至皇帝下至嫔妃,都想方设法取乐解闷。清庭之内不仅雍正帝或扮高人雅士、或作山林野夫以取乐,嫔妃也纷纷效仿,多扮成才女仙人,并由画家作画写之,雍正妃行乐图正是由此而来。画中女子皆以明清美女模式绘出面容,但在晕染上加入明暗的肌理变化,质感及立体感突出,配景描绘十分详尽写实,是一种中西合璧的画法。但由于画家拘于院画体制,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画中人物多娇柔造作,表情呆板雷同。浓艳工整之中,少了一些精神及气质上的表现。在此选其中二幅。45送子得魁图任淇立轴绢本设色 纵97.6厘米 横42.6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任淇,生年不详,卒于1861年。字竹君,号建斋,浙江萧山人,任熊族叔。工书法,精篆刻,擅画花鸟、人物、界画。画风工细。这是一件临摹之作。图中仕女孩童面部造型、衣纹线条、甚至右上角“老莲洪绶画于狮子林”九字,都仿陈洪绶的艺术风貌。从自题中可知此画是作者的早期作品,虽神不足而貌尚在,可以看出他的临摹态度还是比较认真的。从中国近代绘画史的角度来看,这件摹本自有其特定的艺术研究价值。46. 瑶宫秋扇图任熊立轴绢本设色 纵85.2厘米 横33.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任熊(18231857),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曾至上海卖画。工人物、山水和花鸟。人物学陈洪绶,风格有所变化。笔力雄厚,气韵静穆,富有装饰趣味。传世作品瑶宫秋扇图于越先贤传四红图高士传人物图等。此图工笔写一仕女手执鹦鹉纨扇,姿容秀丽。衣纹线条刚劲、飘洒,时出方折之笔,笔致细腻,设色浓丽,有更多世俗趣味。人物描写着重刻画动态。造型略带夸张,风格近似陈洪绶,是任熊传世杰作之一。47. 麻姑献寿图任薰立轴纸本没色 纵172厘米 横81.5厘米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任薰(18351893)字阜长,又字舜举,浙江萧山人,任熊之弟。长期在苏州、上海等地卖画为生。擅画人物,尤工花鸟。人物取法陈洪绶,具有独创一格的精神,在用色方面尤见浓淡相间的匠心。传世人物作品有瑶池霓裳图人物图麻姑献寿图等。此幅为工笔重彩佛道人物画。据葛洪神仙传,麻姑修道于牟州姑余山,姿容美妙,成仙后居蓬莱仙岛。三月三日,王母寿辰,麻姑用灵芝酿酒作寿礼,后来民间多画此以贺女寿。此画仿陈洪绶笔意,用铁线描,却又多方折之笔,笔意新颖。仙女造型皆作凡人,富有天上人间的变幻,引人入胜。48. 瑶池霓裳图 任薰立轴纸本设色 纵243.5厘米 横122.2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中瑶池之上云雾弥漫,众仙女正吹奏各种乐器,仙乐袅袅中,王母乘着彩凤,从云端徐徐降落。画中人物造型各异,设色十分清淡,人物的面部略加晕染。线条多为宛转回旋的行云流水描及飘逸的兰叶描,画风独特。构图以下方之密相对于上方之疏,从而突出整幅画的中心人物王母。画面淡雅空灵,隽永秀美。49. 芭蕉美人图沙馥立轴纸本设色 尺寸不详 徐悲鸿纪念馆藏 此图虽以诗意入画,却更接近于人物肖像画。画中女子发髻高盘,面部五官比例恰当准确,有写生的效果。不着痕迹的淡彩晕染,突出人物肌肤的质感和结构的明暗变化。蕉叶及衣纹皆以墨笔勾画,运笔迅疾,顿挫宛转,流畅自如。此图虽未脱离美女细眼长眉的标准,但仍有别于当时面目千篇一律的仕女画风潮。50.扑蝶图 费以耕 立轴绢本设色 纵91厘米 横38.9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费以耕,生卒年不详。费丹旭长子,画承家传,工仕女画。风格清丽。春柳新绿,已有双蝶翩跹;石桥回折,浮萍点点,一位女子正执团扇去扑捕双蝶。背景以水墨疏笔简写,调以汁绿写出柳技垂曳之态;几笔朱砂勾出桥栏;人物近似白描,线条细柔秀逸,飘舞轻灵,只在扇柄垂缨及耳后发髻敷以淡彩设色,更将人物衬托的素雅清秀,妩媚动人。51. 柳下晓妆图 陈崇光立轴纸本设色 纵127厘米 横43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陈崇光(18381896),原名熠,字若木、栎生,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初为雕花工人,后拜虞蟾为师。二十岁前曾参加太平天国革命,随虞蟾同在天京(今南京)从事绘制壁画。太平天国失败后回扬州,从洪福祥至各地画土地庙。山水、花卉、人物俱能,尤擅双钩花卉。吴昌硕评其“笔古法严,妙意从草篆中流出”。传世作品有麦间野雉图柳下晓妆图。图中杨柳低垂,桃红点点,清寒未退。一位仕女手持铜镜,正整理晨妆。作者以小写意花鸟画法写景,点叶皴干,勾草染石。人物则笔法细致,注意设色的搭配协调。整幅画面清新动人,婉约脱俗。52. 松溪吹箫图松溪吹箫图任颐立轴纸本水墨淡设色 尺十不详(新加坡)私人藏 本图是写诗意之画。诗意委婉清幽,含几分伤感,画亦随之同调。任氏作画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桉树砍伐及生物质能利用合同约定书
- 2025版企业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服务合同010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健身中心租赁合作协议
- 2025版个人工作室店铺转让合同模板全新版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置换地基转让协议
- 2025年非热杀菌先进设备项目发展计划
- 二零二五年度粮食产业链金融服务合同规范
- 心理健康网课件
- 2025年EMI屏蔽材料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吊装运输设备租赁与维修合同
- 门诊护理培训内容
- 2025-2030中国煤炭机械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宠物公司创业路演
- 2024年随州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试卷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 DB42T413-2009 餐饮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 范文酒店客房服务外包合同年
- 2025机器设备买卖合同模板
- 河北2024年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选聘工作人员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版
- 药事质控报告
- 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条文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