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2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2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2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2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2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题22种群和群落 高考生物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知识清单 一种群的特征 2 种群密度的调查 1 调查方法 2 实例 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 第一次捕获250尾 全部进行 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获150尾 其中带标记的鲫鱼有20尾 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约为 1875尾 若第一次标记的个体有个别标记脱落 则计算出的数值比实际值偏 高 多 3 年龄组成 1 甲 乙 丙分别属于 增长型 稳定型和衰退型 2 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特点是幼年个体多 老年个体少 其出生率 死亡率 所以该种群数量会增加 4 种群的空间特征 1 含义 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 类型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 曲线a j 型曲线 1 形成原因 食物和空间充裕 气候适宜 无敌害 2 数学模型 3 曲线特点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2 曲线b s 型曲线 1 形成原因 食物 空间有限 2 曲线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k 2时 增长速率最大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即k值 后 将停止增长 3 应用 3 图中阴影部分为环境阻力 按自然选择学说 就是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1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2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与判断 1 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的判断技巧 2 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的表示方法 知能拓展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的 3 种群数量变化特殊实例的分析 1 城市人口的剧增 迁入率 迁出率造成的 2 中国人口的增长 出生率 死亡率造成的 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 计划生育政策 控制出生率 使增长率下降 4 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 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 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 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 降低出生率 例1 2017山东济宁上学期期末 27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出生率越高 种群数量增长越快b 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c 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 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 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解析种群数量是由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等决定的 a错误 应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 b错误 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 可影响雌性个体的繁殖从而降低出生率 故可影响种群的密度 d错误 答案c 二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知能拓展样方法的计数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 应遵循 计上不计下 计左不计右 的原则 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顶点上的个体 如图实心圆表示需统计的个体 例2 2016课标全国 5 6分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 甲地 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 再除以甲地面积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 除以甲地面积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 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 再乘以甲地面积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析a项表述的是逐个计数法 不是样方法 a错误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 再除以甲地面积 求得的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较正常数值偏低 b错误 随机取样后 应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 再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 c正确 d选项得出的是甲地蒲公英的总数 不是种群密度 d错误 答案c 三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及在生产中的应用1 种群数量增长的 j 型曲线和 s 型曲线 思维点拨 值典型曲线解读 1 a段 1且恒定 种群数量呈 j 型增长 2 ab段 尽管 值减小 但仍大于1 种群数量一直增加 3 c段 1 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4 d段 1 种群数量逐年减少 5 e段 尽管 呈上升趋势 但仍未达到1 故种群数量逐年减少 至f点时种群数量达最少 2 s 型曲线中k 2值与k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知能拓展有关k值的2个可变性 1 k值是可变的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当环境遭到破坏时 k值会下降 达到一个新的k值 如图甲所示 2 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是可变的 会在k值附近波动 3 图乙模型中 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 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 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 则引起猎物数量减少 两者相互作用 使猎物和捕食 者的数量分别在n2和p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从而判断猎物和捕食者的k值分别为n2和p2 例3 2018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第一次大联考 15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 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 nt 1表示t 1年的种群数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种群在0 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乙种群在0 t1段的种群数量呈 j 型增长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 解析nt 1 nt 1时 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当nt 1 nt1时 种群数量在增加 甲种群在0 t3段 种群数量先减少再增加 a错误 乙种群在0 t1段 nt 1 nt 1且不变 种群数量呈 j 型增长 b正确 乙种群在t2之后的一段时间内 种群数量仍在减少 因此乙种群在t2时种群数量不是最少的 c错误 甲种群在t3后nt 1 nt 1 且不变 种群数量呈 j 型增长 d错误 答案b 四 探究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1 实验原理 1 用液体培养酵母菌 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 空间 ph 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在理想的环境中 酵母菌种群呈 j 型增长 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一定时期内 酵母菌种群呈 s 型增长 3 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显微计数法 2 探究步骤 1 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 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中 3 将试管放在25 条件下培养 4 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5 分析数据 画出曲线 3 实验结果 4 注意事项 1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 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减小误差 2 显微计数时 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 应只计相邻两个边及其顶点的酵母菌 3 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知能拓展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 1 血细胞计数板 如图所示 血细胞计数板由一块厚玻璃片特制而成 其中央有两个计数室 每个计 数室划分为9个大方格 如图a所示 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 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0 1mm 因此 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 1mm3 另外 中央大方格以双线等分为25个中方格 如图b所示 每个中方格又等分为16个小方格 供细胞计数用 2 计算公式 在计数时 先统计5个中方格 图b中深色区域所示 中的总菌数 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以25 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 然后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 菌液稀释倍数为b 则0 1mm3菌液中的总菌数为 a 5 25 b 已知1ml 1cm3 1000mm3 1ml菌液的总菌数 a 5 25 10000 b 50000a b 例4 2017江苏单科 5 2分 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 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初期 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 转速150r min时 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 s 型 c 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 培养后期 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解析本题考查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其数量及代谢等相关知识 在培养初期 酵母种群密度较小 其种内竞争较弱 生长缓慢是其为适应环境而调整的结果 a错误 由于是在摇瓶中培养 其环境资源条件有限 转速150r min时 种群增长曲线应呈 s 型 b正确 酵母计数应采用显微计数法 c错误 酵母的呼吸场所只在胞内 d错误 答案b 方法 变式法 解读 s 型曲线 三图对比分析解读 1 t1之前 种群数量小于k 2值 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 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当种群数量为k 2值时 此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方法技巧 2 t1 t2 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 种内斗争加剧 天敌数量增加 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3 t2时 种群数量达到k值 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种群增长速率为0 知能拓展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a b c 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 a c d 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 2值 例5 2017辽宁葫芦岛六校期初联考 34 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 e段鼠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 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 c 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d 图甲中e点对应图乙中t1 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由图甲可知 该鼠的种群数量呈现 s 型增长 因此 a e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年龄结构是增长型 a错误 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在c点之前 b错误 k值受到空间和资源条件的影响 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 c正确 图乙的t2表示k值时 对应图甲的e点 t1表示k 2值时 对应图甲的c点 c点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 d错误 答案c 考点二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一群落的结构1 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 生物群落物种组成 1 丰富度 群落中 物种数目的多少 2 探究实验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常用 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 调查 3 群落的种间关系 连线 4 群落的空间结构 二群落演替1 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 类型 3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 生物的种间关系及判断 说明 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 一方可能会因竞争力弱而灭绝 而寄生关系中 一般不会有物种淘汰 例6 2014课标全国 6 6分 某种植物病毒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 病毒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 水稻和病毒 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 青蛙以稻飞虱为食 二者属于捕食关系 a正确 水稻和青蛙不是竞争关系 b错误 植物病毒v与水稻是寄生关系 c d错误 答案a 2 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有关的4个易错点 1 垂直分布与垂直结构 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 随海拔升高 温度下降明显 从而导致不同海拔植被 群落 分布不同 如 高山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为阔叶林 针叶林 高原草甸 苔原 这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 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的配置情况 包括植物的分层现象 2 演替的结果 并不是所有的群落都能演替成森林 3 演替并不是 取而代之 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是一种 优势取代 而非 取而代之 4 演替是 不可逆 的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 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但人类活动可使其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 群落演替的趋势分析 思维点拨 两看法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例7 广西南宁二中联考 6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b 在无人为破坏的情况下 群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c 弃耕后的稻田先发生初生演替 后发生次生演替d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 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解析动物的分层主要取决于植物为其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场所 所以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 a正确 在气候适宜 雨水充沛的环境中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 若气候干旱缺水 则只能形成草本或灌木 b错误 弃耕后的稻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c错误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都存在竞争现象 d错误 答案a 4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方法总结 1 取样方法 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 调查 2 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 简易采集法 用解剖针拨找同时用放大镜观察 发现小动物后进行采集 诱虫器采集 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 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 趋湿 避高温的习性 使土壤小动物远离光源 热源 吸虫器采集 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说明 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 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3 丰富度的两种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例8 2017广西桂林中学段考 36 如列关于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 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 不可忽略 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解析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作为对照实验 a正确 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 活动能力强 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 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b错误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 避热性 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c正确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 不可忽略 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d正确 答案b 方法 对比法 判断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的曲线 1 捕食坐标曲线的判断 如图a 从最高点判断 一般情况下 被捕食者 甲 数量多 捕食者 乙 数量少 从变化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