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的经济分析.doc_第1页
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的经济分析.doc_第2页
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的经济分析.doc_第3页
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的经济分析.doc_第4页
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的经济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的经济分析 内 容 摘 要 全球铁矿石价格主要是根据国际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主要钢铁 生产商商定的合同价格确定的 中国是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 但在 国际定价中仍处于弱势 本文主要通过对世界铁矿石定价机制模型 及买卖双方纳什博弈均衡的过程分析来研究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 制 得出如何改变其单边垄断的现状 本文共分为五章 首先是导 论和文献综述 其次通过对国际铁矿石的储量 生产 贸易结构 消费结构方面分析其国家层面及微观层面的市场结构 第四章 通过 对铁矿石长期合约价格及其在现货市场价格的研究进行铁矿石的买 方寡头垄断特征经济分析 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和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全球铁矿石的三大巨头市 场控制力仍大大强于钢厂 国际铁矿石贸易结构不平衡 第二 国 际铁矿石市场供求关系仍没有明显改观 单边垄断的现象仍然很严 重 第三 中国是铁矿石需求大国 在铁矿石贸易谈判中仍处于劣 势 没有掌握定价权 关键词关键词 铁矿石 期货市场 市场结构 中国 ABSTRACT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The global iron ore price is according to the price for the contract which is agreed by the international three major iron ore miners and major steel producers China is the largest iron ore demand country but the demand for iron ore in the international price remains in the vulnerable This paper concludes some beneficial strategies for buyer to become alli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Nush Equilibrium and educes how to change the international iron ore market from unilateral monopol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In chapter 3 the national level and micro level iron market structure is analyzed by the reserves production trade structure and consumption In chapter 4 we study the long term contract prices of iron ore and what in the spot market price to analyze the buyer of iron ore of oligopoly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5 is this paper s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Through analysis we find several conclusions as follows First The control of the market by the three global iron ore giants is still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steel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iron ore trade is unbalanced Seco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iron ore market is no significant change unilateral monopoly is still very serious Third China is the largest iron ore demand country but steel in a week line in the international pricing do not have pricing power KEYWORDS Iron ore Forward market Market Structure China 正文目录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长期合约谈判 1 第三节 本文主要思路及基本框架 2 第二章 文献综述 4 第一节 市场结构理论 4 一 哈佛学派市场的市场结构理论 4 二 新产业组织学派的市场结构理论 5 三 芝加哥学派的市场结构理论 5 四 国内相关产业市场结构的研究 6 第二节 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 6 一 对铁矿石进行期货交易的分析 7 二 对铁矿石进行现货交易的分析 8 三 关于铁矿石国际定价的研究 8 第三节 小结 9 第三章 国际铁矿石市场结构分析 10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铁矿石市场结构 10 一 储量结构和生产结构 10 二 贸易结构和消费结构 12 第二节 微观层面的铁矿石市场结构 15 一 储量结构和生产结构 15 二 贸易结构和消费结构 16 第三节 小结 18 第四章 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及理论分析 19 第一节 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现状 19 第二节 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的成因 20 第三节 长期和约价格与现货市场共存下的铁矿石定价机理 22 一 铁矿石定价模型 22 二 铁矿石合约谈判的博弈 23 第四节 小结 24 第五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26 第一节 文章的主要结论 26 第二节 中国提高铁矿石国际定价影响力的对策 26 参考文献 28 致 谢 29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全球铁矿石价格是根据国际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主要钢铁生产商商定的合 同价格确定的 中国是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 但在国际定价中仍处于弱势 本 文主要采用产业经济学的市场结构理论及通过分析买卖双方纳什博弈均衡的过 程研究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 得出如何改变其单边垄断的现状 最后 在 此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提升中国在国际铁矿石定价中的优势 铁矿石仍是一种尚未受到广泛认可的期货品种 所以其价格形成基本上由 市场上的主要买方和主要卖方每年谈判达成长期合约制度 从国际铁矿石贸易 上看 全球铁矿石生产已形成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CVRD 力拓矿业公司 Rio Tinto 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 BHP LLITON 主宰着全球铁矿石贸易供给 这 三大矿业集团铁矿石年产量占全球的 2 3 可以看出国际铁矿石 贸易结构不均 衡 以三大铁矿生产商为代表的卖方市场在价格谈判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形成垄 断 本文通过寡头垄断的经济模型及产业结构理论的分析得出国际铁矿石价格 是如何形成 通过对铁矿石出口国的研究 判定铁矿石市场为典型的卖方寡头市场 定 价方式为长期合约制度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 国内的铁矿石市 场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长期的合约制度中中国处于定价劣势 最 后 就如何提高我国铁矿石国际定价影响力提出以下对策 买方联合形成一定 价格联盟 组建国内外铁矿石企业联合采购机制 提高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合理 利用率 推动相关产业 走出去 加强信息服务 制定相应法规完善国内铁 矿石市场 基于此 本文通过对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的经济分析 从根本上找 出我国在国际铁矿石定价中处于劣势的原因 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中国在铁 矿石的进口中改变处于劣势的现状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长期合约谈判 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的买卖对象或标的物 是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 规定了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长期合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约价格是指通过公开竞价而达成的长期合约的定价方式 由于市场行情瞬息万 变 商品市场价格经常变动 而期货交易是按事先约定的价格进行清算的 交 割时的市场价格常常与成交价格不一致 从而使买卖双方一方受益一方受损 期货合约规定了商品的品种 数量 质量 等级 交货时间 交货地点等 条款 这些条款都是标准化的 唯一的变量是价格 期货价格多采用公开竞价 方式 铁矿石是一种尚未受到广泛认可的期货品种 其价格基本上是由市场上的 主要买方和卖方每年谈判达成 全球铁矿石是基于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其 购买方之间商定的合约价格确定的铁矿石谈判始于 2005 年底 在供方三代表巴 西淡水河谷 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和力拓与需方三代表欧洲阿赛洛 日本新日铁 和中国宝钢之间展开 第三节 本文主要思路及基本框架 本文以国际铁矿石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的经济分析为主线 采用寡头垄断 的经济分析 并结合国内外铁矿石产业的市场结构特点与贸易现状 系统地研 究其定价机制的深层次影响因素 分析以中国为代表的买方市场如何改善贸易 条件以及提高铁矿石的国际定价影响力 对此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第二章是本文的文献综述 本章通过对市场结构理论发展演变的时间为脉 络重点系统地研究产业经济学领域中关于市场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同时对 铁矿石的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进行研究比较 最后对国内铁矿石定价机制的相 关文献进行整理 第三章 通过对国家层面的铁矿石市场结构和微观层面的国家铁矿石市场 研究来研究世界铁矿石的储量 生产 贸易 消费结构 第四章 通过对铁矿石长期合约价格的分析以及现货价格的分析 比较数 据得出铁矿石的定价现状 最后通过卖方寡头垄断特征的经济分析及寡头博弈 模型的运用对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第五章 根据第三章铁矿石贸易现状分析和第四章的结论 提出本文的主 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市场结构理论 国际铁矿石结 构分析 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生产结构储量结构 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 机制 长期合约价格现货市场价格 寡头垄断性 结论对策建议 图 1 1 本文的主要分析思路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全球铁矿石价格是根据国际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与主要钢铁生产商商定的合 同价格确定的 中国是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 但在国际定价中仍处于弱势 本 文主通过对铁矿石定价机制模型及买卖双方纳什博弈均衡的过程的分析来研究 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 得出如何改变其单边垄断的现状 最后 在此分析 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提升中国在国际铁矿石定价中的优势 基于此 本章将系统地研究产业经济学领域中关于市场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同时对 铁矿石的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进行研究比较 最后对国内铁矿石定价机制的相 关文献进行整理 第一节 市场结构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的基石是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一般将市场结构分为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竞争 寡头垄断型和垄断型市场结构四大主要类型 现代市场结构理论是现代产业组织学中的最重要的研究领域 西方现代市场结 构理论的形成源于 30 年代张伯伦 1933 等人的垄断竞争理论 由此往上可以 追溯到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 新古典学派学家马歇尔 1890 在他的名著 经济学原理 中在分析规模经济成因时发现了后人称之为 马歇尔冲突 的 矛盾 对后来的学派产生了具大的影响 而西方现代市场结构理论的真正确立 是以哈佛学派的贝恩 1959 所著的 产业组织 中一书出版为标志的 按其 发展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哈佛学派的市场结构理论 新产业组织学派的市场结构 理论和芝加哥学派的市场结构理论 其中 新产业组织学派不断丰富和完善以 哈佛学派为代表的正统产业组织学的市场结构理论 同时 在对正统学派的各 种批判过程中 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市场结构理论也应运而生 他们从不同 的角度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现代市场结构理论 本章按市场结构理论的先后顺 序进行概要总结希望对优化铁矿石市场的结构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 哈佛学派市场的市场结构理论 现代市场结构理论的建立 是与哈佛学派的代表人梅森 贝恩和席勒共同 创立的 结构 行为 绩效 即 SCP 分析范式直接相关的 梅森和贝恩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在 1959 年正式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本框 架 之后 席勒 1970 更明确界定了它们的涵义和范畴 他们指出 某一个 产业的效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该产业中的企业行为方式 而企业的行为方式又 取决于该产业的市场结构理论 其中 市场结构的特征是外生的 由市场供给 和需求的基本条件所决定 贝恩还专门对卖方集中程度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作了 深入研究后提出了企业的应对方式 哈佛学派虽然开创了产业组织学的市场结构理论的系统研究 并由此奠定 了现代市场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 然而 这一学派的理论也存在着缺陷 其理 论仍是新古典主义的范畴 其分析方法基本上是静态和单向的 研究内容偏重 于市场结构本身因素及其对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二 新产业组织学派的市场结构理论 由于哈佛学派存在着上述局限性 从 70 年代开始 形成了鲍莫尔 1970 等人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学派的市场结构理论 该学派对 SCP 范式进行了补充 和完善 突破了原有的静态和单向分析框架 建立起双向和动态分析框架 与 此同时 强调对企业行为因素及其作用的研究 并将 70 年代以来微观经济学领 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尤其是博弈论引入 SCP 范式之中 从而促使这一理论研 究在分析工具上的更新和分析内容的拓展 总之 新产业组织学派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哈佛学派的市场结构理论 新 产业组织学派则主要是以理论分析的结论来完善和丰富了现代市场结构理论的 内容 但是 新产业组织学派自身还是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它过于注重 结构及行为研究而忽视效率因素的作用 强调实证经验和量化分析 缺乏应有 的规范研究和理论推导等等 所以该学派的理论一直受到其他学派的批判和抨 击 其中以芝加哥学派为典型代表 三 芝加哥学派的市场结构理论 来自芝加哥的经济学者对新产业组织学派理论提出了质疑 斯蒂格勒 1968 指出高度集中产业中高利润率源于生产效率和创新行为 而不是哈佛 学派所认为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结果 1968 年 斯蒂格勒所著的 产业组织 一书出版 标志芝加哥学派关于市场结构理论思想趋于成熟 他们对主流派市 场结构理论的批判和发展包括 第一 反对垄断竞争理论基础 强调新古典主 义价格理论 第二 在研究内容上 认为效率因素比结构因素更加重要 第三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在研究方法上 采用更多的数据 更先进的统计技术和更科学的分类方法来考 察和分析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 加强理论研究规范分析 第四 威廉姆逊提出 企业目标是从管理者目标那里派生 而管理者的目标是力求效用最大化 此外 该学派还对有关产业组织存在及其规模扩张的动因问题进行研究并给予科学的 解释 四 国内相关产业市场结构的研究 国内外运用相似方法对其他产业进行分析研究 国外多运用实证研究分析 发展的比较成熟 而国内的研究是定性的方式 少用模型的方法 黄春铃 2007 引入了经济学中关于市场结构的分析范式探讨了我国农民 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不利地位 指出流通组织创新是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奏效的 前提和基础 并基于我国流通组织创新的成本 收益分析 探讨了我国流通组 织创新的途径和对策 刘亢法 2006 通过考察市场结构理论的行业集中度和对赫芬达尔 赫尔 希曼指数 的分析对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市场结构进行测度 之后提出了对中 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看法 指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竞争者 实行不对称管制 实施全业务经营 谭立新 2001 通过市场结构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及均衡价格理论模型 简要分析了电力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性 并对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 些适合我国现阶段电力市场结构发展的主张 第二节 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 国际上大宗商品定价模式包括两种 一是以期货交易所标准期货合同的价 格进行交易 一是由市场上的主要买方和主要卖方每年谈判达成 本节按照铁 矿石定价模式的不同来研究铁矿石交易模式的不同 主要包括期货交易和现货 交易 即铁矿石的定价方法是按照长期合约价格的方式还是现买现卖的方式来 进行概要总结 与国外相比 我国关于铁矿石行业的定价机制分析的研究较为 落后 对期货领域和现货领域的涉足不够深入 赫芬达尔 赫尔希曼指数 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 用 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 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一 对铁矿石进行期货交易的分析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厉无畏 2006 就过高的铁矿石价格在两 会上提交一份议案 呼吁尽快在上海推出钢材期货交易来规避过高的国际铁矿 石价格风险 他指出 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 不仅是我国最大的钢材生产 地 而且是最大的消费与集散地 该地区拥有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等十多 家大型钢铁生产企业 目前上海已成为全国钢材现货市场的定价中心 因此在 上海上市钢材期货符合钢材生产 消费和流通规律 钢铁期货市场的建立可以 为钢铁消费方面提供规避价格变动风险的重要途径 为钢铁生产厂提供一个新 的融资通道 厉无畏在他的 创意改变中国 一书中对此也有深刻讨论 李小弥 1994 深入研究了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后在 中国物资经济 中 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不开设钢材品种期货交易的主要原因及提出了我国开展钢 材品种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 他指出对照外国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情况不同 并且具有自身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 第一 我国钢材价格波动很大 需求弹性 低而供给弹性高 第二 我国是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大国 建筑用钢材的 产量和用量都非常可观 不仅生产企业较多 而且有众多经营性公司参与钢材 品种的流通 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钢材现货市场 第三 我国现货市场 发展现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合同的履约率低 劣质产品容易进入市场 交 易谈判过程附带各种条件乃至不正之风 地区分割和部门分割 信息分散和滞 后等等 第四 开设钢材品种期货交易 在价格导向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童宛生 1997 对当时的线材现货价格与远期合约的相关性与因果性实证 分析得出 远期价格变化对现货价格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 线材现货价格在很 大程度上带动远期价格的涨跌 线材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不是市场行为的结果 而是市场的不规范 不完善以及盲目追求差价 过度投机所致 而国际铁矿石 市场正暴露着这种种弊端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肖辉 2005 分析了影响钢材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电子市场的线 材和螺纹钢市场交易数据分析电子交易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 通过相关 性分析得出了电子交易市场引导现货市场 且电子交易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的结论 此后 在其对北京 天津 以及东北 华北的钢材市场进行全面调查 后陆续完成了 关于恢复线材期货交易的研究报告 等各种报告 表示推出钢 材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 这对铁矿石价格导向方面也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二 对铁矿石进行现货交易的分析 李拥军 2006 对我国的期货市场的研究表明其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存在着经验不足 体制不健全 基础管理不规范 与期货市场配套的其它相关 市场发展不均衡等多种制约因素 他指出现货市场才是期货市场发展的基础 钢铁现货市场的风险特性决定了现阶段钢铁市场不宜创立钢铁期货市场 通过 对期货市场的深入调查发现中国现有期货市场不具备开办钢铁期货交易的成熟 条件 另一方面 也从钢铁产品的特性方面决定了钢铁市场在现阶段不宜推出 钢铁期货市场 而仍应采用 谈判 方式 李革生 1997 对铁矿石进行现货销售研究发现其最具有生命力的销售方 式就是现货交易 在目前生产竞争激烈 资金匮乏 顾客需求批量减少 钢材 消耗部门任务不足的情况下 现货销售为开辟新的销售领域提供了有力保证 据统计 1997 年鞍钢共实现现货产品销售量 260000 余吨 月均销售 28800 余 吨 这是鞍钢销售历史上未曾有过的记录 所以他认为铁矿石定价问题不应该 放到期货市场去讨论 而应该在现货市场进行贸易 三 关于铁矿石国际定价的研究 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原料性商品的价格生成机制并不完全一样 像原油 谷物 有色金属等商品的价格是经过许多卖家和买家在交易所集中竞价瞬间生 成的 像黄麻等商品的价格是一个卖家面对众多买家进行拍卖而生成的 杜传忠 2002 分析了寡头市场时指出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相对应 的主导型市场结构是生产集中度较高 企业规模较大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王腊芳 2006 提出国际铁矿石贸易具有垄断性 全球铁矿石海上贸易主要 由 CVRD 澳大利亚 BHP 和 Rio Tinto 三家国际巨头供应商控制 他们控制了铁 矿石海上贸易量的 78 印度等其它国家仅占较小的份额 例如 2003 年 CVRD 约占铁矿石全球海上贸易量的 36 澳大利亚 Rio Tinto 紧随其后约占 25 澳大利亚 BHP 居第三位 约占全球铁矿石海上贸易量的 17 印度和其他国家 占全球铁矿石海上贸易量的 21 贸易量实际数据定性铁矿石贸易市场的卖方 垄断性 白明 2006 认为铁矿石的价格则依靠买卖双方议价来生成 像 2006 年铁 矿石谈判从 2005 年 10 月就开始了 谈判时间跨度长达 8 个月 双方不断试探 对方的态度 既要加大自身谈判砝码 又要找对方的破绽 还要防止对方找到 自己的破绽 因而议价双方各自付出的议价成本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的问题在 于谁的底气足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邬沛民 2006 认为 铁矿石市场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 这些矿业的大 型跨国公司 寡头 具有相互依存关系 在进行其产量和价格的决策时 都会因 为影响到整个市场而使其他生产者的利益也受到影响 利益受到影响的其他生 产者就会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容易造成两败俱伤 的情况 因此 矿业巨头们必须协调行动 也就是典型的合作博弈 铁矿石市 场的寡头实际上都采取了价格领导和准协议式的合作方式 几十年来 铁矿石 的定价方式一直采用价格领导制 即买方推举若干代表与三大铁矿生产商谈判 一旦某一家达成协议 其它买卖各方均跟随该协议确定相应的价格 褚永 2007 通过对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机制和铁矿石贸易结构分析 国 际铁矿石的供求存在矛盾 贸易结构不均衡 受以强劲需求为内容的 中国因 素 的影响 以三大铁矿生产商为代表的卖方的市场控制力大大强于钢厂 在 国际铁矿石市场上是垄断者 在价格谈判中处于主导地位 世行国际金融公司高级投资官员 Karsten Fuelster 关于铁矿石价格认为 钢铁价格下跌及需求减弱使全球铁矿石市场面临压力 预计 2009 下半年之前不 会复苏 他表示 全球金融危机将把高成本 低效率的采矿企业淘汰出局 因 为这类企业难以筹得项目资金 第三节 小结 我国关于市场结构理论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较为少数 国内多采用定性的研 究方式 对铁矿石国际市场的结构探究还不够深入 对铁矿石定价机制的问题 更是没有积极的去深入研究探讨 因而在价格谈判中国内钢厂代表也少有掌握 主动权 的 国外的研究方式比较成熟 多采用模型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 国内外对于钢铁行业在期货市场中的利弊分析研究还不够深入和透彻 总结相关学者对铁矿石价格机制的研究发现其共同点是认为铁矿石为寡头 垄断形态 采取协议领导价格机制 价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虽然价格 采取谈判定价 但是买方的市场力相对较弱 对铁矿石价格影响不大 目前国 际铁矿石市场卖方寡头垄断操纵价格的情况 使我国蒙受了很大损失 本文可 以对国际市场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探究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三章 国际铁矿石市场结构分析 世界铁矿石资源丰富 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 巴西 印度 俄罗斯 南非 等国 近年来 全球经济的长期增势拉动了世界对钢铁的巨大需求 带动了对 铁矿石的大量现实和预期需求 铁矿石消费增长的大部分来自亚洲 从世界范 围来看 未来铁矿石的需求仍会缓慢增长 从多年的进出口趋势分析 全世界 铁矿石供需基本平衡并略有富余 尚有一定的出口潜力 基于此 本章将分别 从国家层面的铁矿石市场结构和微观层面的铁矿石市场结构来分析国际铁矿石 的储量 生产 贸易 消费结构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铁矿石市场结构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最基本 也是需求量最大的原料 本节将通过赫芬达尔 赫希曼指数 HHI 和产业集中率指标 CR 来分析铁矿石的市场结构 从国家 层面来剖析其市场结构 这对铁矿石行业的市场行为及产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 影响 一 储量结构和生产结构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最基本 也是需求量最大的原料 世界铁矿石储量主要 集中在乌克兰 俄罗斯 巴西 中国和澳大利亚 储量分别为 300 亿吨 250 亿吨 210 亿吨 210 亿吨和 180 亿吨 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 18 8 15 6 13 1 13 1 和工 1 3 五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 的 71 9 另外 印度 美国等地也含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 全球铁矿石 生产已形成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CVRD 力拓矿业公司 Rio Tinto 和澳大利亚 必和必拓公司 BHP BILLITON 的 三分天下 之势 这三大矿业集团铁矿石年 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 居于垄断地位 巴西 俄罗斯 澳大利亚三国储量之 和占世界总储量的 48 8 矿山铁储量和基础储量最能代表一国铁矿资源的 丰富程度 因此 巴西 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是世界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但我们应该看到 储量是个动态概念 市场价格的提高会使本来开采无利 可图的矿石变得有利可图 这部分储量基础会自动升级为储量 价格的提高还 会使勘探投人不断增加 从而发现新的矿山 增加储量基础乃至储量 此外 依靠科技进步可以发现新的成矿带 提高低品位 难处理矿石的处理能力 从 而增加铁矿石的储量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 未来绝大多数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仍然将高于这些矿产的开采速度 因为从世界范围看 发现新矿床的潜力还是 很大的 许多地区的地质研究和地球物理研究程度还不够 目前 勘探储量与 开采量相比的静态保证年限 今后 10 年至 20 年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铁矿石储 量可保证生产 128 年 长期供应有保证 为了更准确地考察世界铁矿石的储量结构 本节引入赫芬达尔 赫希曼指数 HHI 及产业集中度 CR 这两个能准确反应行业的市场结构和势力状况 本 节首先以年份储量为基准 表 3 1 计算出 HHI 指标 该指标是衡量产业集中状 况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 产百分比的平方和 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 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 从 1988 年到 2007 年间 通过观察 HHI 指标发现其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 1130 上 升到 1470 充分说明了铁矿石的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产业集中度上升 CR 产业集中度 2 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结构状况 判断市场垄断与竞争 程度 区分市场结构类型的主要指标 本节以国别为单位选取了世界上四个主 要铁矿石生产国作为考察对象 它们分别是澳大利亚 巴西 南非和印度 通 过对这四个铁矿石主要生产国的产量计算发现 表 3 1 从 1988 年到 2007 年 产业集中度 CR4 也越来越高 到 2007 年 CR4 已经达到 78 5 属于贝恩市场 结构分类的高寡占卖方垄断型 表 3 1 世界铁矿石的储量及基础储量 1988 2007 铁矿石储量 亿吨 铁矿石基础储 量 亿吨 HHI产量集中度 CR4 澳 巴 印 非 198813001780113057 7 199515002300127062 3 199814003000125067 5 200214003100125072 4 200416003700131074 4 200717004100147078 5 数据来源 中国国家海关总署统计数据库 中国是铁矿石含铁品位较低的一个国家 近几年 我国铁矿勘查进展明显 截止 2007 年底 中国目前已探明铁矿石资源储量 680 亿吨 而我国也正加快铁 矿石储量的勘察速度 这与日益攀升的国际铁矿石价格有关 目前我国铁矿的 勘查深度仍然较浅 不论是已开发利用的铁矿还是未开发利用的铁矿 其主要 矿体最大埋藏深度 1000 米以内主要集中在 600 米以浅 峰值在 50 200 米范围 这说明我国铁矿资源深部找矿潜力还很大 2产业集中率 CR 用最大四家企业的产量或销售量占整个产业产量的百分比系数来衡量 年 份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图 3 1 表明了 2003 2006 年是我国铁矿石的基础储量 按照 2007 年铁矿查 明资源储量统计 从铁矿资源在东中西部经济区分布看 东部地区合计铁矿查 明资源储量 256 52 亿吨 占我国铁矿查明资源储量总量的 41 8 中部地区合计 铁矿查明资源储量 144 48 亿吨 占我国铁矿查明资源储量总量的 23 6 西部地 区合计铁矿查明资源储量 212 35 亿吨 占我国铁矿查明资源储量总量的 34 6 我国铁矿资源东部地区分布的最多 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2007 年我国铁矿石产量达到 70707 万吨 比 2006 年增加 18 0 我国铁矿 石生产集中在河北 辽宁 内蒙古 四川 山西 安徽 山东 北京 8 个省市 自治区 铁矿石生产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 仅河北 辽宁两省的铁矿石产量 就占全国铁矿石总产量的 59 0 我国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形成一批铁矿石 生产基地 鞍山 本溪 西昌 攀枝花 冀东 密云 五台 岚县 包头 白云鄂博 鄂东 宁芜 酒泉 海南石碌 邯郸 邢台 承德等地区 目前我国具有年产近 6 亿吨铁矿石原矿的生产能力 居世界首位 0 1 86 6 78 5 17 110 112 114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128 2003200420052006 0 06 0 04 0 02 0 0 02 0 04 0 06 0 08 铁矿石保有储量同比增长率 图 3 1 2003 2006 年我国铁矿石基础储量及同比增长率 单位 亿吨 数据来源 中国国家海关总署统计数据库 二 贸易结构和消费结构 在国际铁矿石进口贸易中 进口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 15 国 中国 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 对铁矿石需求巨大 进口量十分旺盛 2005 年中国进口铁矿石 2 75 亿吨 占铁矿石国际海运贸易量的 43 同比 增加 6700 万吨以上 增长幅度超过 40 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增量主要流向 了中国 欧盟 日本 美国 韩国等主要进口铁矿石的国家和地区 总体上进 口数量基本稳定 据统计 2005 年全球生铁产量达到 10 34 亿吨 需消耗铁矿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石 16 亿吨 中国生铁产量达到 3 2 亿吨 共需消耗成品铁矿石 4 8 亿吨 约占 全球的 30 中国成为铁矿石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 从铁矿石出口来看 巴西 澳大利亚 印度等国主宰着全球铁矿石贸易 从铁矿石贸易上看 根据 2002 2006 年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中 相关数据资料显示 2005 年全球海运铁矿石贸易量达到 6 45 亿吨 比上年 增加 4800 万吨 增长 8 0 2006 年增长为 5 8 达到 6 82 亿吨 表 3 2 是近几年主要出口国的铁矿石海上贸易量 由表可见 在 1998 2006 年期间前 3 个出口大国 巴 澳 印 在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总量中所占 比重约为 80 表 3 2 近几年主要出口国铁矿石海上贸易量 199819992006 Mt Mt Mt 巴西 143351403418035 澳大利亚 136341403415735 印度 318318368 南非 225205184 加拿大 225205184 瑞典 164144164 毛里塔尼亚 113113112 委内瑞拉 927272 智利 726261 数据来源 郝秀强 世界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与世界铁矿石 供需分析 D 东北大学 我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是国是澳大利亚 巴西 印度 从 2001 2006 年的 统计数据来看 图 3 2 印度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量不断增长 而且在中国总 进口量中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而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货以长期合同货 居多 并且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但占中国总进口量的比重有所下降 与 2001 年相比较分别同比下降了 2 28 和 3 33 个百分点 这说明近年中国钢铁业的高速 发展 迅速拉动进口的增长 从而促进了印度铁矿石以现货的形式大批量进入 中国市场 而澳大利亚和巴西对中国的输出量虽然也明显增加 但增速相对下 滑 年 份 国别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1 1 23 23 40 7 4 1 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秘鲁哈萨克加拿大其他 图 3 2 2001 2006 各国进口量的比重 数据来源 世界钢铁数据 在铁矿石生产中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 2002 年 全国铁矿 企业达到 3867 个 其中大型 34 个 中型 43 个 小型 1407 个 群采小矿 2383 个 2003 年规模以上铁矿企业生产铁矿石 26108 万吨 加上群采小矿的产量 全国铁矿石产量达到 32000 万吨 我国年产铁矿石 2 4 亿吨左右 巴西和澳大 利亚仅次于中国 铁矿石年产量均在 1 5 亿吨以上 但是中国铁矿砂分散而且 开发难度大 开发成本高 没办法满足国内建设的需要 所以需要大量进口 图 3 3 反应了中国铁矿石的消费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 虽然国内铁矿石产量很 高 但仍需要进口大量的铁矿石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量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图 3 3 国内铁矿石供应状况 百万吨 数据来源 世界钢铁数据 第二节 微观层面的铁矿石市场结构 全球遍布着许多铁矿石生产商 著名的有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CVRD 力拓 矿业公司 Rio Tinto 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 BHP BILLITON 这三大矿业集 团铁矿石年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 本节将从微观层面剖析铁矿石的市场结构 一 储量结构和生产结构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CVRD 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 也是美洲大 陆最大的采矿业公司 产量占巴西全国总产量的 80 其铁矿资源集中在 铁 四角 地区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 拥有挺博佩贝铁矿 卡潘尼马铁矿 卡拉加 斯铁矿等 保有铁矿储量约 40 亿吨 其主要矿产可维持开采近 400 年 巴西力拓矿业集团 RioTinto 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资源开采和矿产品供应商 之一 而且也是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 力拓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源开 采和矿产品供应商 向全球大量提供铁矿石 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 BHP BILLITON 的矿山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皮尔巴拉 地区 分别是纽曼 扬迪和戈德沃斯 这三个矿区的总探明储量约为 29 亿吨 铁矿年产量总和超过 7000 万吨 在亚里南部 还有未开发的 C 采区 保有储 量 45 亿吨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此外 还有印度的库德雷美克铁矿有限公司 可年产 66 5 67 的铁精矿 南非的锡兴铁矿 年生产能力达到 2000 万吨 产品出口 80 90 中国的中小型矿多 大型超大型矿床少 矿山规模偏小 大型矿床不多 主要有宝钢 鞍钢等 二 贸易结构和消费结构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CVRD 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出口商 表 3 3 是 2000 年世 界主要铁矿石出口商的出口量及所占比例 从图中可以看出 巴西的 CVRD 公司 的出口量占所有出口公司的首位 其次还有澳大利亚的 Hammersley 公司 BHPBilliton 公司等 表 3 3 2000 年世界主要铁矿石出口商出口额所占比重 国家公司名称出口量 t 所占比重 巴 西CVRD9100万20 3 澳大利亚Hammersley6710万15 澳大利亚BHPBilliton6680万14 9 澳大利亚RobeRiver3370万7 5 巴西MBR2270万5 1 巴西Ferteco2020万4 5 印度果阿1780万4 0 南非Iscor1770万3 9 瑞典LKAB1600万3 6 巴西Samarco1460万3 3 数据来源 郝秀强 世界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与世界铁矿石供 需分析 D 东北大学 2003 另外 现有的世界主要的铁矿石供应商都能按照客户要求的数量和质量条 件供应铁矿石 由于采用了大型运矿船和改善了码头及装卸设施 大大降低了 海运费 使海运成为大宗铁矿石贸易的首选形式 表 3 4 是 1997 年 2007 年中国某些企业的铁矿石进口贸易数据 从这些数 据中能看出 中国虽然是铁矿石第一生产大国 但仍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铁 矿石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铁矿石需求 从 1997 年到 2007 年 铁矿石的进口 需求量提高了 6 倍 从 5510 万吨到大约 38000 万吨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表 3 4 1997 2007 中国钢企铁矿石进口量 亿吨 199719992001200320052007 宝钢141816121762285516673982 首钢347 53774857439641821 鞍钢251112 5234314480502 武钢39735049262211701639 其他3096 53075 56258102782324130354 总计551055279231148122752238298 数据来源 中国国家海关总署统计数据库 而我国过度依赖国外铁矿资源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不利的影 响 我国进口铁矿石的成本从 2000 年的 26 6 美元 吨上涨到 2008 年 131 1 美元 吨 国际市场铁矿石的合同价格 2003 年上涨 10 0 2004 年上涨 18 62 2005 年上涨 71 5 2006 年上涨 19 2007 年上涨 9 5 2008 年上 涨 65 已经连续 6 年大幅上涨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利用国外铁矿资源的成 本在不断的惊人的大幅度上升 铁矿资源的供求矛盾是当前我国铁矿资源开发 利用所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 从图 3 4 也可以看出 2001 2003 年上半年 国内铁矿石价格基本处于平稳 运行状态 价格一直徘徊在 24 28 美元 吨之间 从 2003 年下半年开始 铁矿石 市场价格打破长期的稳定态势 开始一路飞涨 2004 年上冲至最高点 月均价 在 73 美元 吨 随后的 2005 2006 年铁矿石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 2005 年铁矿 石进口均价在 66 74 美元 吨 是年进口均价最高的一年 2004 年和 2006 年进 口均价分别在 61 09 美元 吨和 64 12 美元 吨 而进入 2007 年 铁矿石价格再创 新高 其中 4 月份均价最高 为 75 美元 吨 图 3 4 2001 2006 年我国铁矿石进口价 数据来源 世界钢铁数据 年 份 单 位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三节 小结 世界铁矿石资源丰富 全球经济的长期增势拉动了世界对钢铁的巨大需求 带动了对铁矿石的大量现实和预期需求 铁矿石消费增长的大部分来自亚洲 从世界范围来看 未来铁矿石的需求仍会缓慢增长 从多年的进出口趋势分析 全世界铁矿石供需基本平衡并略有富余 尚有一定的出口潜力 本节运用 HHI 指数和 CR4 指标以及一系列数据图表分别从国家层面的铁矿石市场结构和微观 层面的铁矿石市场结构来分析国际铁矿石的储量 生产 贸易 消费结构 得 出如下结论 第一 一个国家的铁矿石集中程度虽然很高 但从微观的企业角度来看 集中程度并不高 呈分散状态居多 铁矿石生产商遍布全球各地 第二 本文通过对铁矿石出口 CR4 HHI 指标值的计算结果得出铁矿石产 品出口市场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 但 HHI 指数对数据的要求较高 而且 含义不直观 CR 反映集中度的全面性不够 不能完全反映行业所有企业的情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四章 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及理论分析 随着近年来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不断上涨 铁矿石已经成为生铁最主要的 成本构成 铁矿石的稳定供给直接影响到钢铁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而铁 矿石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 当前 期货贸易 定价方式和现货贸易定价方式是铁矿石进口中的两种贸易方式 恰当把握两种 贸易方式的关系 对于钢铁行业掌握国际铁矿石贸易价格的定价权具有相当重 要的意义 第一节 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现状 鉴于钢铁产品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和价格波动幅的增加 一些国际期货交 易所已经推出或正准备推出钢材期货 如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在 2004 年 3 月推 出了钢材期货合约 而我国的上海期货交易所也推出了钢材期货 此外 迪拜 黄金与商品交易所 伦敦金属交易所 纽约商品交易所也在积极筹备推出钢材 期货 我们看到 期货贸易的代表品种为三巨头控制下的巴西 澳大利亚等地 出产的铁矿 这些矿种品质优良 货源稳定 认可度高 颇受全世界用户的欢 迎 供应方与需求方就货物价格采取一年一议的谈判机制 由此达成年度供货 协议 采用长期合约的铁矿石定价模式 籍此供方可以均衡长期占领市场 需 方则获得稳定的供货渠道 但是也应看到 铁矿石谈判机制的定价模式受益者 永远是三大矿商 虽然中国早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 中国钢铁业占据了全 球粗钢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但中国钢铁业几年来在铁矿石谈判中的结果表明 中国仍然未能获得与之相对应的定价话语权 所以探索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铁矿 石定价的方式迫在眉睫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 金融 30 条 明确提出要推 动钢材 稻谷等商品期货新品种的上市 表明了政府对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的功能的肯定 在全球经济日趋融合的形势下 金融市场对商品定价权的控制不断强化 目前 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 力拓矿业公司 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控制了 全球近 75 的铁矿石供应量 与欧佩克利用组织形式对国际市场油价施加影响 力不同 由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垄断程度更高 卖方更多采用无固定组织的 串谋手段在国际市场上影响铁矿石价格 而进口方中国 日本 韩国 欧盟 印度经济利益不同 特别是日本 韩国 欧盟持有三家铁矿石供应巨头或其他 国外铁矿石生产企业的股份 可以在铁矿石价格上涨中获得利益 国际铁矿石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贸易在卖方高度垄断 买方各自为政的背景下 卖方在铁矿石长期协议谈判中 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 为争夺定价权 许多国家都迫切需要商品期货等金融市场的大力发展 因 此 钢材期货市场的推出与发展 不仅仅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