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题.doc8K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doc8K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doc8K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doc8K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题 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 分评卷人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0分)一、按要求完成19题。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秋风掠过天际的一个瞬间,鼓动起云彩的翻涌,四周围,却仍是静m( )。转瞬即逝的华彩,总教人念恋fi( )红的曙光。遐想蔓延过无际的长空叹息、吟唱,最后又归于灵魂的皎洁。也许,这只是皓( )月的传说,只能留给永远的执拗( )者。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过来。(2分)A莫哀一是 胸有成竹 慷慨大方 一视同仁B高深莫测 不可思异 相辅相成 沧海桑田C海誓山盟 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冥思暇想D盛气凌人 期期艾艾 截然不同 无可致疑A B C D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 工作需要数年时间。 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 。 我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峰回路转,景象时刻变换,让你 。 A筹备 调配 美不胜收 B筹备 调度 目不暇接C筹办 调度 美不胜收 D筹办 调配 目不暇接 4与下面的这段文字连接得最为顺畅的一个句子是 (2分)( ) 对中学生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是否可以放松思 想品德的教育呢?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师重纪、热爱 劳动的教育呢? 。 A从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为了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C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做出错误的解答 D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培养目标,我们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5胡适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请说说“诸葛亮、刘备”是 (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并写出有关他们的两个成语或典故: 。(2分)6古诗文默写。(10分)_ ,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过零丁洋中诗人以比喻表达对国家与个人命运感慨的诗句是 , 。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抽刀断水水流, 。 ,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苏轼水调歌头中表现作者豁达胸襟,并且很有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 。7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2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海底两万里,我们可以领略到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读名人传,我们可以感受到与残酷命运执着抗争的英雄气概; _; 8(2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所讲述的许多科学幻想都变成了现实,你能举出两种吗? ()( )9.综合性学习。光明中学八年级将于本周五下午4:30在教学楼前举办“中华经典诗词朗诵会”,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由你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有激情和感召力的开场白。(2分) (2)班级要朗诵的主题是“春天的足迹”,请你拟定两首参加朗诵的古诗词篇目。(2分) 篇目: 作者: 篇目: 作者: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40分)二、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0、11两小题。(4分)白 莲 陆龟蒙素葩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注解:陆龟蒙生于官僚世家,虽以隐土自诩,却怀儒家之志,鲁迅先生说,他 “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10一、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2分) 11“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2分) 三、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文后各题。完成1217题。(13分)甲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乙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别的饮料。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 鲁迅先生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一种便宜的,便宜的是绿听子的,我不认识那是什么牌子,只记得烟头上带着黄纸的嘴,每五十支的价钱大概是四角到五角,是鲁迅先生自己平日用的。另一种是白听子的,是前门烟,用来招待客人的,白烟听放在鲁迅先生书桌的抽屉里。来客人鲁迅先生下楼,把它带到楼下去,客人走了,又带回楼上照样放在抽屉里。而绿听子的永远放在书桌上,是鲁迅先生随时吸着的。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有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大阳就高起来了。大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是整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黑龙江呼兰人,现代作家。鲁迅曾给予她生活上的扶助和创作上的指导。12.乙文划横线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1分)13下列选项对甲乙两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文都是回忆性散文,都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怀念、崇敬和感激之情。B.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真实反映人物性格。C.甲乙两文题材相同,都是写自己的良师益友。D.甲乙两文描写角度基本相同,都是正面描写。14阅读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说说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具有什么共同的性格特征?(2分) 15甲文是藤野先生选段,请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其中的主要事件。(3分) 添改讲义 16甲文中划横线的段落反复出现“一”字,请品味加点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2分) 17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乙文的部分事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请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一例分析。(3分) 四、阅读怒 绿刘心武,回答1821小题。(12分) 那绿令我震惊。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 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30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大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他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那绿令我景仰。 18.文章最后说:“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这棵槐树的绿的“非同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19.文章写槐树和古柳,为什么要引入丰子恺的画和诗?(3分) 20.下列加点的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那一天很冷,我走拢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 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 21.“我”对那棵槐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五、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2-25题。(11分)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勉勤勉,努力。22.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无车马之资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A或遇其叱咄 ( )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D若既不出户 ( )2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