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培养孩子的诚信和感恩家长学校教案王少梅濮阳市油田第十三小学二零一零年二月课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诚信和感恩时间:2010年10月29日授课人:王少梅授课地点:五(一)班当今社会,诚信所表现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了。是否拥有良好诚信,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是一个人能否正常社交,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因素。诚信对一个人在社会上发展的作用绝对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让孩子学会诚信,对孩子今后的成长的作用不言而喻。孩子是否能够拥有良好的诚信,除去先天的品质之外,还与所处的环境以及受到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所以,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对孩子进行后天的培养以及引导。(一)诚信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诚信呢?我觉得应该首先让孩子明白诚信的重要性,讲诚信的好处,以及不讲诚信的后果。让孩子从根本上认识理解到这一点。家长可以用实例来讲解说明诚信的重要性,给孩子加深印象,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观点以及是非观念。如果孩子形成了正确的诚信观念,那以后教育起来就容易的多。 首先家长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孩子从出生开始,模仿的天性是很强的,而因为与家长接触最多,很多行为正是从家长那里模仿来的。一个家长能否给孩子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对孩子今后是否能够学会诚信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在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行为,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渐的引导孩子去学习好的东西。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良好的榜样。 另外还要多表扬孩子。孩子在有诚信行为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并加以表扬。让孩子能体会到得到表扬的快乐,从而今后有更多的诚信行为,继而形成习惯。而在孩子有撒谎行为的时候,家长也应该及时的指出来,进行适度的批评,与孩子多沟通,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这一点上,家长对孩子表现的反映应该是快速准确的。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也很重要,让孩子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做错的时候应该首先想到诚信诚实,而不能通过撒谎来逃避责任。在发现孩子在通过撒谎来逃避责任的时候,应该鼓励孩子能够勇于承认错误,接着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意识到撒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避免孩子撒谎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应该本着耐心的态度,用多引导,多沟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诚信,立足于社会。(二)感恩佛山电台就报道过这样的一件事:当记者就课本费用是否过高的问题采访一些小学生时,竟然有学生作出这样回答:多少钱无所谓,反正都是父母给的。好多人都感慨,现在的小孩太不懂得感恩,有些简直是令人心寒。经过众多媒体的报道,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好人丛飞的故事。他是深圳的一位歌手,靠着演出收入,他从1994续捐出300多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上学,还经常抽时间去看望这些学生,而他自己和家人却过着十分朴素甚至是艰苦的生活。凭着他的资助,很多人考上了大学,有的还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丛飞的无私奉献让很多人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于这样的好人,很多受他资助的孩子都亲切地叫他“爸爸”,对他感激不尽。但是有些人却令他精神大受打击。为了筹钱助学,丛飞经常超负荷工作,饮食十分不正常,结果得了胃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还一度没钱医治。在他住院期间,一些受他资助完成学业并在深圳找到工作的人不但没有帮助他,没去探望他,有的甚至怀疑他的动机;有一个在深圳高校做老师的更是要求记者不要提他的名、他的事,因为他怕学生知道自己曾受资助没面子。俗话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好多人已经将这一传统美德扔进垃圾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家长都将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前途上,却往往忽略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在教育中也多有偏颇。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就算知识文化水平再高,也难免成为一个自私、冷漠,没人情味的人。好似节目一开始提到的小学生,就完全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艰辛,当然也都不会对父母怀有感激之情。受资助完成学业而丝毫不懂得感恩的那些人,很明显,他们的教育也是有问题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朋友的友情,陌生人的无私帮助,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有些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感恩意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是不够的。在社会上感恩情怀越来越淡薄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据报道,为了培养孩子养成感恩这一良好的思想品德,上海市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长春的104中学在上学期末开展了“感恩班会”活动,以“父母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为发起问题,让同学们各自发言,并让学生写感恩留言,班会邀请了学生家长一齐参与。在“感恩班会”中出现很多感人的画面,收到很好的效果。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很多人就是怀着所有人都欠他这样的心态走向极端,最终走向毁灭的。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课题。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们丧失了这最根本的感恩之心呢? 首先,父母无微不至的爱,是感恩之心丧失的主要原因。感恩之心是建立在对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劳苦的认同的基础上的。只有了解父母的辛劳的孩子,才会理解父母为了自己成长所付出的一切的价值,也才会用感激之心来看待父母,并在心中装着一颗随时准备回报父母的愿望。然而,随了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广泛提高,相当多的家庭用来支付孩子学习生活的费用,已无须通过含辛茹苦地奋斗甚至挣扎才能够获得。并且,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父母对孩子的各样要求也多能轻易地予以满足。如此,就养成了一种错误的观点,相当多的孩子错误地认为家庭条件很好,自己的要求都是家庭可以承受的正常开销。于是也就出现了孩子永也无法满足的现象。其次,沟通的缺失,是孩子感恩之心丧失的重要外因。相当多的孩子不了解父母的工作。他们的生活,都是在学校和家庭间循环着。父母工作中的辛苦,他们不了解;父母面对生活所承受的压力,他们不知晓。而父母为了让子女集中精神学习文化课,也不愿意让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的压力和艰难。 第二,价值取向的双向误解,是感恩之心丧失的内在必然。相当多的父母会用这样的话教育孩子:你好好读书,家里的事情不要你操心;你把书读好了,就是对我们的最好报答了。就是在这样的道德价值要求下,父母和孩子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双向的误解。父母给孩子从小开始就确立了“读好书”就是最好报答的价值观,而潜移默化中,孩子也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当他真的开始长大,到了应该懂事时,他依旧用如此的价值取向来作为家庭道德评判的标准。因此,尽管进了大学,他也依旧会提出各样的要求,并希望父母能无条件的满足。但和不断长大的孩子相比,父母的价值观此刻却已经改变了,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懂事了,能够体谅自己的辛苦了。这样就产生了矛盾,产生了父母对孩子不懂孝道的埋怨。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呢?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所谓言教不如身教。说到这,不由想起那个古老的故事:一对夫妻嫌弃年迈的父母,他们做了一副箩筐,在一个深夜把父母放在箩筐里,挑到深山中,把父母丢弃。不料他们的小儿子偷偷地跟在他们身后,悄悄捡回了箩筐。夫妻发现后,问儿子这样做的缘由,儿子理直气壮地说:“留着给你们年老的时候用呀!”我想,这个故事大概许多人都听过,这样老掉牙的故事,却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是个礼义之邦,尊敬长辈、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失去了这种美德,失去了做人的起码条件。这种行为对孩子美好心灵的建立无疑会起到破坏作用。只有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这是感恩之心形成的感情基础和重要保证。其次,就是教孩子学会感激。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如何接受别人的善意是一种智能,也是一种风度。如何优雅地接受别人的美意,诚挚的道谢,在这人情淡泊的社会中是很重要的。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的确是一种美德,对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孩子尤为重要。至少,我们得教会孩子从小就学会真诚地说声“谢谢”。国外的小孩从小就被教导“接受”的礼节,不管喜不喜欢别人的礼物,都必须得甜蜜蜜地道谢,因为要谢的是礼物背后的心意,不是礼物本身,更不是礼物的价值。不管多小的礼物都要写谢卡,不管多小的服务都要道谢,这种已经养成的习惯,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向服务自己的人说谢谢。这种口头的赞美冲淡了生活的压力,美化了人生。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种很好的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再者,就是掌握好沟通与交流的方法。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并营造温馨、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爱父母、爱家庭,并通过父母的“榜样”,促发其感恩之心。听过一位母亲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世界,大门为你们敞开,你们不想进来;你们的世界,我们想进去,你们又不肯。可见,不能良好地沟通,就无法让孩子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无法让孩子了解我们的付出与辛苦,就很难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说到这,又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篇短文-小强的父亲是某商店的经理。小强常去父亲商店里,父亲也经常让他把一些收款单送到邮局去。一天,他写了一张纸条,放在妈妈的床边,晚上,妈妈看到这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欠小强如下款项:把信送到邮局5元;在家里浇花5元;他一直很听话10元,共20元。小强的妈妈把帐单仔细看了一遍,什么也没说。晚上,小强在自己的床边看到了20元人民币,同时他又发现在床边上还放着一张帐单。他一看:小强欠妈妈如下款项:他在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元;他十年的吃喝0元;他生病时得到护理0元;她一直是个慈爱的妈妈0元 共0元。每每看到这我总会会心地一笑,这是一个多么睿智的母亲,她用一种富有幽默感而且让孩子易于了解和接受的类似于游戏的方式告诉了孩子父母长期以来的无悔付出,这真的是一种对我们很有启发性的方式。爱子心切的我们,常常是把他们“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总是把所有的辛苦和困难藏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而不知就里的孩子们也就慢慢地习惯成自然,顺理成章地接受着一切父母的付出,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慢慢地只知索取,不知付出,慢慢地在我们深深浓浓的爱中麻木不仁,逐步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其实,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最需要的是一种心灵沟通和内心的理解,需要亲人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共享内心的欢乐和忧伤。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跟子女做心灵的沟通,也不需要让孩子了解成人世界的艰辛,“我的孩子心里想什么我还不知道?给他吃好穿好不就得了吗?”这些或许是孩子一部分想法,而不是他的全部想法;这或许是估计的,而不是他真实的想法;这或许是表面的而不是深层的想法。其实孩子最喜欢、也最需要与人沟通。孩子心理的闭锁只是现象的一半,现象的另一半就是希望有一个“重要他人”,一个能理解他的人来打开这种闭锁。他们关住的这扇心灵的门,只是虚掩的,父母只要耐心地、平等地推开这扇门,子女是很愿意与家长沟通的。作为父母,我想对天下的父母们说: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用一种平等的沟通方式告诉孩子,让他了解父母的疾苦,让他分担父母的重担。我们得让他做事,让他在做事中明白责任;让他受苦,让他在受苦中懂得珍惜;让他失败,让他在失败中获得对失败的免疫力;让他流泪,让他在流泪中体会泪水铸造的坚强;甚至可以让他受点伤,让他学会体悟舔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重庆市荣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瑞昌国际控股校园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6中铁北京局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基于知识图谱的问答-洞察及研究
- 哲学光芒专业引领
- 赞颂母爱之光
- 资本逻辑与性别差异-洞察及研究
- 人工智能导论第4版-课件 第8章-进化计算
- 手指谣大西瓜课件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新课标情境式命题真题卷(二)(含答案)
- 《归园田居(其一)》《登高》《梦游天姥吟留别》联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语法】形容词的最高级-完整版课件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申报表
- 幼儿园大班数学:《层级分类》 课件
-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情况报告
- 涉河建设项目审查管理体会及探讨课件-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及建设方案审查技术标准课件
- DB44∕T 1168-2013 轮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
- 世界汽车工业课件
- 单层工业厂房设计(全部)PPT课件.ppt
- 第二章_平面机构的平衡
- elements-of-communication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