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探讨MRI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34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观察34例患者的MRI表现和诊断结果,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4例患者的1例患者为误诊为子宫肌瘤,MRI诊断准确率为97.1%,与临床病理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诊断发现34例患者的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弥漫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部分患者病灶内可见小囊状高信号。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宫体出现与结合带相似的低信号肿块,边界不清晰,信号欠均匀,部分患者病灶内可见点状高信号。结论:不同病理分型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子宫腺肌症;MRI;诊断价值子宫腺肌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其发病实质是由患者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进入子宫肌层形成的一种良性病变1。相关医学数据统计发现,近年来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发病数量不断增加,已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改善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早期临床多采用B超诊断子宫腺肌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MRI被逐渐应用各种于妇科疾病的临床诊断。我院本次针对MRI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表现进行了研究,现做出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3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许,所有患者临床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本组34例患者的年龄在28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8岁,均为育龄经产妇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痛经、月经失调、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流血和下腹部疼痛等,临床妇科检查触及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1.2诊断方法 34例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使用宫内节育器的患者须将宫内节育器取出,适当充盈膀胱,进行常规SET1WI序列及轴位、矢状为FSET2WI序列盆腔扫描,层后为5mm,层间距为0.5mm,视野范围在3033cm之间,矩阵为256256,扫描过程中使用脂肪抑制技术,造影剂为扎喷酸葡胺,给药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mmol。1.3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涉及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详见表1。表1 MRI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比较(n,%)诊断方法弥漫性子宫肌腺症局限性子宫肌腺症准确率MRI141997.1病理结果1420100.0注:与病理结果比较x2=0.061,P0.052.2 MRI表现MRI扫描发现本组患者的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弥漫性子宫肌腺症患者的T2加权成像显示结合带呈弥漫性增厚,且厚度均大于12mm,在12mm41mm之间,经计算得出患者结合带的平均厚度为18.1mm,边界模糊不清。其中11例患者的低信号病灶区域内可见点状、小囊状和条状T1和长T2高信号。局限性子宫肌腺症患者的子宫肌层可见局限性膨大,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与肌层无明显分界,在T1加权成像上呈等信号,在T2加权信号上呈稍低信号,且病灶区域边界模糊,信号不均匀,病灶中心区域可见多个点状高信号。3. 讨论3.1子宫肌腺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3.1.1子宫腺肌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症是患者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和间质侵向经脉管侵及外肌层所导致的一种子宫良性病变3。但有学者认为子宫肌腺症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的范围,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子宫内膜异位,因此也将子宫肌腺症称之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肌腺症是由患者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入侵肌层间质所导致的。因子宫肌腺症的发病群体主要为育龄期妇女,因此认为子宫肌腺症的发生与育龄期妇女妊娠、刮宫、人流和分娩等存在密切关系,其它导致育龄期妇女发生子宫肌腺症的相关因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高雌激素血症和病毒感染等。3.1.2子宫肌腺症的临床表现 临床观察发现子宫肌腺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下腹部疼痛:部分患者月经来临之前或月经周期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下腹部疼痛的症状,且疼痛感会逐加重。尿频、尿急:子宫肌腺症患者病情发展过程中子宫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增大的子宫会刺激和压迫患者膀胱,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流产:子宫肌腺症可导致妊娠早期患者发生流产。子宫病变:妇科临床检查子宫呈局限性增大,且子宫质地坚硬,按压有明显疼痛感。子宫肌腺症患者的CA125水平会明显升高。月经失调:超过50%的子宫肌腺症患者会出现痛经、经期延长、月经增多等症状。3.2子宫肌腺症患者的MRI表现临床实践发现局限性子宫肌腺症患者的病变部位可发生于患者子宫壁的任何部位,其中以子宫后壁的发生率最高4。MRI扫描T2加权成像上呈与结合带信号接近的低信号肿块影,边界模糊不清。我院本次研究所选患者中,1例局限性子宫肌腺症患者因肿块边界模糊不清被误诊为子宫肌瘤。弥漫性子宫腺肌症患者MRI扫描可见子宫体积均匀增大,结合带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厚,且厚度均大于12mm,T2加权成像呈点状或小囊状高信号。病理学证实子宫肌腺症患者T2加权成像上呈现出的斑点状高信号反应的是患者异位的内膜岛,当患者异位的内膜岛发生陈旧性出血时,子宫肌腺症患者的T1和T2加权成像会呈高信号,若未发生出血则只有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因此认为点状和囊状高信号是子宫肌腺症患者的重要MRI表现。临床诊断子宫肌腺症时多易将其误诊为子宫肌瘤,本文将子宫肌瘤和不同病理类型子宫肌腺症的MRI表现特点总结如下:弥漫性子宫肌腺症:子宫体积呈较均匀性增大,子宫轮廓较清晰,病灶范围弥漫分布,病灶边界模糊不清,T2加权成像显示结合带增厚超过12mm,点状和小囊状信号呈“飘雪征”。局限性子宫肌腺症:子宫体积呈不均匀增大,子轮廓较清晰,病灶多发生于基层,可发生于患者子宫内壁的任何部位,其中以后壁发生率最高,病灶边界模糊不清,T1和T2加权成像显示多有与结合带信号接近的低信号肿块影,点状和小囊状信号呈“飘雪征”。子宫肌瘤:子宫体积呈不均匀增大,子宫轮廓不清晰,位于黏膜下、肌壁间及浆膜下的局限性病灶显示较为清晰,T1和T2加权成像显示多样、复杂信号。3.3 MRI在子宫肌腺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早期子宫肌腺症的临床诊断多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但由于大部分子宫肌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5。MRI在子宫肌腺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34例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发现,MRI在子宫肌腺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准确的显示出子宫肌腺症患者的病变部位和范围,直接显示增厚结合带内的异位微小内膜岛和出血病灶,尤其是矢状面和子宫解剖周围的脂肪抑制FSET2WI成像,能够使患者的病灶更加清晰的显示出来,提高结合带厚度测量的准确度,有效减少局部病灶的遗漏,是临床诊断子宫肌腺症的有效影像学手段。参考文献:1徐忠飞,郑建萍,钟吉俊,吴玉林,张燕,胡明华.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02(6):314-315.2刘玉红.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07(3):1005.3阿格玛.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谁的本领大》说课稿课件
- 《诗经》二首课件
- 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查房
- 亮眼找秘密课件
- 逆向派遣相关条例解读
- 骨伤疼痛病人的护理
- 视传毕业设计中期汇报
- 《蒲公英旅行记》课件
- 《茅屋被大风所破歌》课件
- 钾代谢紊乱病人的护理
- 婴儿奶粉合同(标准版)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推拿知识点试题及答案
- 卓望公司安全风控培训课件
- 2025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第二批招聘7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情境卷A卷(含答案)
- 做更好的自己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3年贵州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移动照明车夜间施工租赁协议
- 重庆西南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2025年大宗商品贸易业务流程优化计划
- 情感表达+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