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课外教学.docx_第1页
建筑机械课外教学.docx_第2页
建筑机械课外教学.docx_第3页
建筑机械课外教学.docx_第4页
建筑机械课外教学.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程 设 计课程名称: 水电工程机械案例分析及实训 专业班级: 2011级水利水电工程2班 姓 名: 裘海鹏 学 号: 1115030150 指导教师 : 熊梅 2014年4月26日一、某年某月一天的20:25分在某地郊区的一处建筑施工工地上发生了一起由施工升降机下行过程伤人致死的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过程:事故发生当天的18:00时,劳务队通知施工升降机司机业某夜间加班,业某说有事不能加班。劳务队在晚上加班时便采取了谁使用施工升降机谁开的方式。20:25时王某开施工升降机上二层送料后下行时将推一小车砂浆不慎跌入升降机底部的李某脑部砸伤致死。经过事故调查了解到有下列因素和该起事故有着联系: 1、开施工升降机的王某是劳务队的一名普通杂工;2、施工升降机的运行关门、开门断电停运的联锁安全保险装置不起作用;3、死亡的李某51岁才上班7天;4、施工升降机进、出料口防护棚内照明灯不亮(损坏)。要求:(一)对整个安全事故进行事故原因分析从事故过程和有关联的几个因素来看,首先分析人的不安全因素:1、开施工升降机的王某不具备操作施工升降机的能力,属于违章操作。根据规定其操作者必须持特种作业资格证才能上岗。劳务队及施工升降机司机业某对于施工升降机的安全保险装置不起作用不清楚,对机器的日常检修维护缺乏安全防护。夜晚施工照明不足,施工方对于施工条件准备不充分,不应在夜间施工。4、李某年龄偏大且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夜间作业是应更加注意自身安全。(2) 分析事故责任主要原因是施工升降机防护门和梯笼运行联锁安全装置失灵,施工升降机司机业某是这起事故的主要责任者。直接责任者为非司机王某,他擅自操作施工升降机运行造成了李某的死亡。从这起事故的过程和原因分析来看明显存在着领导责任,主要责任者业某的单位也就是施工升降机的产权单位有对特种设备检查、监督管理不到位的责任,有对所属职工教育管理不到位的责任。直接责任者王某和死者李某所属的劳务队有对职工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的管理责任。而这项工程的施工总承包方某建筑工程公司要承担对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监管不力的管理责任。(3) 根据法律法规提出事故处理建议此事故构成国务院令第493号第三条规定的一般事故。因此应该施工方停工整顿,防止安全事故再度发生。暂扣施工方安全生产许可证,暂扣事故工程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逝者家庭做出相应的经济补偿,并对施工单位员工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四)总结本事故教训和整改措施事故教训:1、 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的缺失是罪魁祸首。2、 施工方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缺乏责任心。3、 作为劳务队的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整改措施:1、对施工升降机进行一次重新检测;2、改善施工升降机进、出料口防护棚的照明达到满足作业要求需要;3、施工总承包方指定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的监督检查;4、劳务队进行停产整顿,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加强对班前安全技术交底的严格管理;5、租赁公司对此次事件进行全体员工通报,加强对月检的严格要求并加强对员工遵章守纪的管理。二、2012年5月8日,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搅拌机机械伤人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经过:2012年5月8日,在某中建局总包、广东某建筑公司分包的动力中心及主厂房工程工地上,动力中心厂房正在进行抹灰施工,现场使用一台JGZ350型混凝土搅拌机用来拌制抹灰砂浆。上午9时30分左右,由于从搅拌机出料口到动力中心厂房西北侧现场抹灰施工点约有200米左右的距离,两台翻斗车进行水平运输,加上抹灰工人较多,造成砂浆供应不上,工人在现场停工待料。身为抹灰工长的文某非常着急,到砂浆搅拌机边督促拌料。因文某本人安全意识不强,趁搅拌机操作工去备料而不在搅拌机旁的情况下,私自违章开启搅拌机,且在搅拌机运行过程中,将头伸进料口边查看搅拌机内的情况,被正在爬升的料斗夹到其头部后,人跌落在料斗下,料斗下落后又压在文某的胸部,造成头部大量出血。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立即将文某急送医院,经抢救无效,于当日上午10时左右死亡。要求:(1) 、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1直接原因:文某违章作业,在搅拌机操作工不在场的情况下,擅自开启搅拌机,且在搅拌机运行过程中将头伸进料斗内,导致料斗夹到其头部并压其胸部致其死亡。2间接原因:1) 总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督促不力。2) 分包单位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到位,未告知工人违章操作的危害。3) 施工现场劳动组织不合理,作业混乱。(2) 、作出事故责任认定1、本次事故属责任事故。产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文某违章作业。擅自操作搅拌机,负主要责任,因其已死亡,故不予追究。2、分包单位和总包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施工现场监管不力,应负领导责任。(三)事故的预防对策1、工程施工必须建立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施工现场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都应按照各自职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杜绝违章作业的情况发生。2、加强安全教育,要让每个从业人员都知道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纪律和各自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3、强化现场的安全检查力度,加强对施工危险源作业的监控,完善有关的安全防护设施。4、 施工现场应合理组织劳动,根据现场实际工作量的情况配置和安排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5、 施工作业人员也应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明确自己的岗位和职责,不能擅自操作自己不熟悉或与自己工种无关的设备设施。三、在一建筑工地,操作工王某发现潜水泵开动后漏电开关动作,便要求电工把潜水泵电源线不经漏电开关接上电源。起初电工不肯,但在王某的多次要求下照办了。潜水泵再次启动后,王某拿一条钢筋欲挑起潜水泵检查是否沉入泥里,当王某挑起潜水泵时,即触电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要求:(一)分析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操作工王某由于不懂电气安全知识,在电工劝阻的情况下仍要求将潜水泵电源线直接接到电源上,同时,在明知漏电的情况下用钢筋挑动潜水泵,违章作业。 2、主要原因:电工在王某的多次要求下违章接线,明知故犯,留下严重的事故隐患。 (2) 总结,通过该事故,主要有哪些教训?1、必须让职工知道工作过程及工作范围内有哪些有害因素和危险,其危险程度及安全防护措施。王某认为漏电开关动作,影响了工作,但显然不懂得漏电会危及人身安全,不知道在漏电的情况下用钢筋挑动潜水泵会导致其丧命。 2、必须明确规定并落实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因为特种作业的危险因素多,危险程度大。本案电工虽有一定的安全知识,开始时不肯违章接线,但经不起同事的多次要求,明知故犯,违章作业,就是因为没有落实应有的安全责任。3、应该建立事故隐患的报告和处理制度。漏电开关动作,表明事故隐患存在,操作人应该报告电工,而不应要求电工将电源线不经漏电开关接到电源上。电工知道漏电,就应检查原因,消除隐患,而不能贪图方便,随意处理。 (三)通过本事故,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1、工程施工必须建立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施工现场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都应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杜绝违章作业的情况发生。2、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应落实到实处,要让每个施工从业人员都知道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纪律和各自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3、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强化现场的安全检查力度,加强对施工危险源作业的监控,完善有关的安全防护设施。4、施工现场应该合理组织劳动,根据现场实际工作量的情况配置和安排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5、施工人员应该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明确自己的岗位和职责,不能擅自操作自己不熟悉或与自己工种无关的设备设施。四、某大酒店工程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事故概况某大酒店工程地下1层、地上20层,为现浇框筒结构,建筑面积3.6万m2,事故发生时已完成9层结构施工。2003年11月20日6时05分,该工程发生1起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死亡3人,这是一起典型的人为责任事故。事故经过:因施工需要,该大酒店工程项目部向某建筑总公司建筑机械租赁公司租赁了1台SCD200/200A型双笼施工升降机,由具有安装资质的租赁公司(下称安装单位)自行安装。2003年9月20日,租赁公司、设备生产厂家派出技术人员、安装工人到场安装。至11月15日,该施工升降机导轨架安装到28.8m(19节标准节)高度,并在建筑结构2层、5层楼板面分别设置两道附着装置,但上行程开关曲臂未固定,上极限限位撞块、天轮架、天轮、对重均未安装,安装单位未对施工升降机进行全面检查,亦未办理验收手续,即于11月16日向工程项目部出具了工作联系单,申明“安装验收完毕,交付贵项目使用,并于即日起开始收取租赁费”。11月20日6时,由无证上岗操作的女司机开动该施工升降机的一个吊笼载2名工人驶向6楼,吊笼运行超出导轨架顶后从高空倾翻坠落,吊笼内3人当场死亡。要求:(1) 、分析事故发生的事故原因。1、 事故直接原因 使用时施工升降机上极限开关曲臂未固定,使高度电气限位功能失效,上极限限位撞块、天轮架未安装,使高度机械限位功能失效;无证上岗司机违章操作,将吊笼开出导轨架,此时无任何安全保护装置对吊笼起限位保护作用,导致吊笼冒顶倾翻坠落,笼内人员当场死亡。 2、事故主要原因: 1)管理混乱: 安装单位未制定施工升降机安装的技术监管措施和组织措施,未落实严格的安装验收手续,施工升降机尚未安装结束就交付使用。安排无证人员安装设备、无证人员担任司机。2)设备使用单位未履行施工升降机交接验收手续,就安排工人搭乘施工升降机,默许无证人员操作施工升降机。3)施工升降机生产厂家未按订货合同完全履行相应的安装技术指导、设备调试职责,技术人员在施工升降机未安装结束的情况下就撤离现场。 4)监理单位对尚未安装结束的施工升降机投入使用的情况失察。 (2) 事故的教训。1、设备安装、使用单位内部管理混乱,企业领导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导致事故发生。 l)安装单位未制定详细的施工升降机安装方案、安全技术监管措施和验收方案,也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排无证人员安装起重机械,导致上行程开关、上极限限位撞块、天轮架、天轮、对重均未安装;设备安装后,也未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查、验收,就将设备交付给使用单位,并出具书面通知自称己安装验收完毕。安装单位的行为违反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七条“施工起重机械安装完毕后,安装单位应当自检,出具自检合格证明,并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办理验收手续并签字”的规定。 2) 设备使用单位未组织有关单位(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出租单位和安装单位)共同进行验收即启用设备,违反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施工单位在使用施工起重机械前,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在验收前应当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的规定。 3) 设备使用单位安排无证(特种作业人员证书)人员操作施工升降机,并默许工人搭乘吊笼登高,违反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九条: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的规定。 2、 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未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不但在设备安装时未到场监督设备安装过程,设备投入使用前也未过问设备的安全技术状况,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疏于管理。 3、 设备生产厂家未能全面履行合同 本次事故的施工升降机是使用单位租赁的新设备。按合同规定,该设备第一次安装时,厂家技术人员有义务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直至全面检查,调试、验收合格后方可离开现场。但该厂技术人员在设备尚未安装结束,设备未进行试运转、验收合格后就匆匆离开现场,生产厂家存在失职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