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讲稿PPT课件.ppt_第1页
手足口病讲稿PPT课件.ppt_第2页
手足口病讲稿PPT课件.ppt_第3页
手足口病讲稿PPT课件.ppt_第4页
手足口病讲稿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足口病 Handfoodmouthdisease HFMD 概述 手足口病 Hand footandmouth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型 主要病源为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71 EV71型 肠道病毒属 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 ECHO 新型肠道病毒 68 69 70 71 72 概述 多发生5岁以下婴幼儿 尤以3岁以下多发 临床以发热 手 足 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为特征 少数患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 脑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和心肌炎等 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 易发生死亡 病原体 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 CoxA 16 4 5 7 9 10型 CoxB 2 5 13埃可病毒 新型肠道病毒 EV68 69 70 71型常见病原体CoxA16EV71 病原体 EV71无脂质包膜 神经毒性仅次于脊髓灰质炎病毒 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强度大 EV71特点 EV71较强的传染性 爆发 流行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 病情加重突然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传染源 患者 流行期间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 破溃时病毒溢出 病后数周 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隐性感染者 传染源 本病的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健康携带者 或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 患者的糞便在數周內仍具傳染性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要途径 病毒可通过唾液 疱疹液 粪便等污染的手 毛巾 玩具 食具 奶具以及床上用品 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消化道传播 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 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 口和 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 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也可经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可通过唾液 疱疹液 粪便等污染 可通过咳嗽 喷嚏 谈话等造成经呼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尤以 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由于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免疫 可反复感染发病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易感人群和流行特征 本病无交叉免疫 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预防 还会再患别的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4 9月 3岁易感 流行特征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 无明显的地区性 四季均可发病 以夏秋季高发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流行期间 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家庭也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 该病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据国外文献报道 每隔2 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强度大 传播快 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流行特征 四季均可发病 常见于4 9月份 分布极广泛 无严格地区性 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流行期间 托 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2008年安徽阜阳 海南 广州 河北等 2009年河南 山东 等多地流行 民权79例实验室检查97 5 为EV71阳性 菏泽36例实验室检查100 为EV71阳性 EV71流行情况 历史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导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59年提出 手足口病 命名 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 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世界流行概况 1975年保加利亚以CNS为临床特征EV71感染 报告病例750例 其中149人致瘫 44人死亡 2000年日本EV71毒株与以往不同 我国疫情概况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发现本病 以后北京 河北 天津 福建 吉林 山东 湖北 广东等十几个省 市 均有报导2006年 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 男性8460例 占62 04 女性5177例 占37 96 死亡6例 男性4例 女性2例 除西藏自治区外 全国31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 我国流行概况 1998年 台湾流行EV71感染引起HFMD和疱疹性咽峡炎 129106个病例 重症病人405例 死亡78例 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 病理变化 CNS脑膜充血 出血 水肿 单核细胞浸润淋巴 单核细胞增生 血管套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软化灶 微脓肿胶质细胞增生 嗜神经现象梗死灶中性粒细胞增生 实验室检查 1 末梢血白细胞 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 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 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 AST CK MB升高 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3 脑脊液检查 外观清亮 压力增高 白细胞增多 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 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 糖和氯化物正常 4 病原学检查 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5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 物理学检查 1 胸片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 网格状 点片状 大片状阴影 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2 磁共振 以脑干 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3 脑电图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 少数可出现棘 尖 慢波 4 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 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ST T改变 临床诊断 在流行季节发病 常见于学龄前儿童 婴幼儿多见 一 诊断依据1 以发热 手 足 口 臀部出现斑丘疹 疱疹为主要表现 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 足 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3 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 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 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 脑电图 核磁共振 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临床诊断 二 确诊依据在临床诊断基础上 COX EV71核酸检测阳性 分离病毒或IgM抗体检测阳性 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 临床表现 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 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较早 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 周围有红晕 舌及两颊部 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 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 斑丘疹在5 左右由红变暗 然后消退 疱疹呈圆或椭圆形 扁平凸起 内有混浊液体 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 手 足 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临床表现 其它表现咳嗽 流涕乏力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及腹泻等高热惊厥 抽搐 肌痉挛 共济失调 双下肢无力 不能站立休克 昏迷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 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 周围有红晕 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 唇齿侧也常发生 因此引起的疼痛 常使患儿流涎或拒食 病原体 抵抗力病毒无脂质包膜适合在湿热环境生存与传播 对酒精 来苏 对乙醚 去氯胆酸不敏感 对紫外线 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 高锰酸钾 含氯消毒剂 甲醛 碘酒均可使之灭活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总结四不像 皮疹不像蚊虫咬 药物疹 口唇疱疹 水痘 四不 特征 不痛 不痒 不结痂 不结疤 病重儿童无皮疹或皮疹不典型占一半以上 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 发热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 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 疱疹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 流涕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头痛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预后良好 无后遗症 一周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 尤其是小于3岁者 在短期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心力衰竭等多器官功能损伤 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1 神经系统 精神差 嗜睡 头痛 呕吐 易惊 肢体抖动 无力或瘫痪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 昏迷 脑水肿 脑疝 2 呼吸系统 呼吸浅促 困难 呼吸节律改变 口唇紫绀 口吐白色 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 痰 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3 循环系统 面色苍白 心率增快或缓慢 脉搏浅速 减弱甚至消失 四肢发凉 指 趾 发绀 血压升高或下降 Shock 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1 年龄小于3岁 2 持续高热不退 3 末梢循环不良 4 呼吸 心率明显增快 闻及湿啰音 5 精神差 呕吐 抽搐 肢体抖动或无力 6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 高血糖 8 高血压或低血压 9 胸片异常在短期内明显加重 并发征 少数病例 尤其是小于3岁者 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 神经系统 精神差 嗜睡 头痛 呕吐 易惊 肢体抖动 无力或瘫痪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 昏迷 脑水肿 脑疝 呼吸系统 呼吸浅促 困难 呼吸节律改变 口唇紫绀 口吐白色 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 痰 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循环系统 面色苍白 心率增快或缓慢 脉搏浅速 减弱甚至消失 四肢发凉 指 趾 发绀 血压升高或下降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X线胸片 肺纹理增强 点片状 大片状 右侧多见 网格状神经源性肺水肿表现MRI 脑干 脊髓灰质损害严重 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开展必要的辅助检查 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重症病例 神经系统 出现以下情况要引起警觉持续高热头痛 呕吐精神萎靡 嗜睡及抽搐肢体无力或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严重脑干脑炎呼吸 循环衰竭 休克 昏迷 最终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呼吸心跳停止 重症病例 呼吸系统 神经源性肺水肿 早期表现 非特异性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胸部X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 重症病例 呼吸系统 神经源性肺水肿 晚期表现 可诊断 呼吸困难 发绀 双肺湿罗音 粉红色泡沫痰 严重低氧血症 胸部X线片见一侧或双肺大片浸润影 重症病例的主要死因 神经系统表现 PICU抢救病例全部累及 以脑炎和脑脊髓膜炎为主 呼吸循环系统 全部累及 主要死因为 肺水肿 出血 顽固性休克 脑疝 平均死亡年龄为1 5岁 诊断 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史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 确诊依据在临床诊断基础上 COX EV71核酸检测阳性 分离出COX EV71病毒COX 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 COX 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 鉴别诊断 水痘疱疹 单 带 幼儿急疹麻疹口蹄疫传单 关于普通病例的诊断 发热 手足口臀皮疹可诊断没有皮疹不宜诊断口腔溃疡可帮助诊断 但单纯口腔溃疡不宜诊断 多种病毒细菌感染可致 误诊率高 若有手足臀部任一处出现斑丘疹或疱疹 可诊断 伴发热 重症皮疹不典型 但一定要至少有一处有皮疹 有皮疹但又不能确诊且有争议时 注意揉搓小儿手足部 观察有无沙粒感 若有 诊断 若无 观察 重症病例 早识别 早治疗最为关键不谈虎色变 不轻言没事治疗要早 关键在脑三岁以下 四天以内超 天不重即安全 临床治疗 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 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 清淡饮食 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静滴或口服 干扰素外用 对症治疗 发热 呕吐 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 疱疹处局部用药 重症病人出现神经 呼吸 循环系统症状给予相应处理及静丙 激素 呼吸机 手足口病 EV71 脑膜脑炎 脑干脑炎 大量儿茶酚胺释放 血糖高 神经源性肺水肿 肺出血 心率快 手脚凉 血压高 呼吸快 精神差嗜睡呕吐 惊跳抽搐 瘫痪 治疗原则 出现低氧血症 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 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治疗休克 其他重症处理 如出现DIC 肺水肿 心力衰竭等 应给予相应处理 治疗原则 注意维持水 电解质 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 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治疗原则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尤其是脑 肺 心等重要脏器功能 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 血气分析 血糖及胸片 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做好口腔护理 神经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该阶段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如头痛 呕吐 精神差 易激惹 嗜睡 肢体无力 肌阵挛 抽搐 急性迟缓性麻痹 中枢性呼吸障碍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诊断 神经系统一旦累及即为重症脑膜脑炎 脑脊液异常 脑电图异常 尸检 脑脊髓炎 肢体瘫痪 脑脊液异常脑干脑炎 见后轻重差异大昏迷 脑水肿 脑疝 危重病例 神经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一 控制颅内高压1 脱水疗法 1 渗透性脱水剂 给予甘露醇0 5 1 0g kg 次 每4 8小时一次 20 30min静脉注射 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 2 利尿剂 常用速尿 每次1 2mg kg 每日2 3次 可迅速降低血容量 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与甘露醇合用可增加疗效 并减少各自用量 神经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3 液体疗法 限制液量 又应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原则 边脱边补 急性期每日液量应限制在40 60ml kg 总量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 液体张力以1 2 1 4张 以使患儿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为宜 眼窝稍凹 皮肤弹性好 体重减少5 神经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2 肾上腺皮质激素 首选地塞米松 每次0 5mg kg 静脉注射 每日3 6次 3 其他降低颅压的方法 过度通气 用呼吸机进行控制性人工通气 使PaO2维持于90 150mmHg PaCO2维持于25 30mmHg PaCO2降低10mmHg 脑血流量减少40 有条件的可采取头部亚低温疗法 头部体温控制在32 34 降低脑代谢缓解脑水肿 神经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二 丙种球蛋白可增加机体免疫力 有补充抗体和免疫调节作用 增加吞噬细胞杀菌能力 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具有较强的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1g kg 2 神经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三 糖皮质激素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抑制机体免疫反应减少炎性渗出 参考剂量 甲基强地松龙每日1 2mg kg 氢化可的松每日3 5mg kg 地塞米松每日0 2 0 5mg kg 分1 2次 重症病例可给予短期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冲击疗法 每日10 20mg kg 分1 2次 使用2 3d 应用冲击疗法时注意血糖 血压监测和防止胃溃疡发生 神经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四 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 镇静 止惊 安定 鲁米那钠 水合氯醛等 脑干脑炎时应用纳洛酮0 03 0 1mg kg 加入葡萄糖盐水中静滴 每日一次 应用3 5天 必要时可应用促进脑细胞恢复的药物 如神经节苷酯20mg d 静滴 呼吸循环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患儿表现为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高热 呼吸急促 面色苍白 发绀 出冷汗 心率快 吐白色或粉红色血性泡沫样痰 出现肺部罗音增多 血压短期内明显变化 频繁的肌阵挛 惊厥 意识障碍加重等以及高血糖 低氧血症 酸中毒 胸片异常明显加重或出现肺水肿 呼吸循环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一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呼吸道通畅对改善通气功能有重要作用 开放气道 保持头側位 由泡沫痰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常是造成或加重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 但有肺出血时负压吸引不能负压过高 呼吸循环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二 呼吸机应用机械通气是指用呼吸机产生间歇正压 将气体送入肺内的机械呼吸 呼吸机的治疗作用在于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减少呼吸肌的负担 也有利于呼吸道通畅的保持 呼吸循环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1 应用呼吸机的指征 明显呼吸困难 保守治疗效果不好 呼吸次数较正常明显减少 极微弱的呼吸 全肺范围的呼吸音减低 严重的中枢性呼吸衰竭 频繁的呼吸暂停 虽用高浓度氧亦难于缓解的紫绀 严重抽搐影响呼吸 呼吸循环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三 改善心功能1 强心甙 手足口病患者因心肌炎而发生心功能障碍 所以用强心甙剂量要减量 常规地高辛洋地黄化用量 大于2岁0 03 0 04mg kg 小于2岁0 05 0 06mg kg 西地兰洋地黄化用量 大于2岁0 02 0 03mg kg 小于2岁0 03 0 04mg kg 呼吸循环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2 利尿剂 利尿剂主要通过作用于肾小管不同部位 阻止钠和水的再吸收产生利尿作用 减轻水肿 减少血容量 减轻心脏前负荷 应用利尿剂应根据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根据病情轻重 及利尿剂的作用机制及效应力 合理选择或联合应用 呼吸循环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3 血管扩张剂 硝普钠 作用强 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 剂量为0 1 5g kg min静脉使用 酚妥拉明 0 07 0 1mg kg min 主要阻滞 1 2肾上腺素受体 扩张小动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ACEI对心衰时心肌的保护作用 卡托普利剂量为1个月 1岁为每次0 5 2mg kg q6h 口服 大于1岁者为每次0 5 1mg kg q12h口服 依那普利起始量0 1mg kg 10 14天内逐渐增加剂量 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0 5mg kg 呼吸循环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4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改善心肌细胞钙动力学 AR 激动剂 包括多巴胺 DP 和多巴酚丁胺 DOB 中等剂量对小儿较为适宜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PDEI 此类药物具有正性肌力及血管扩张作用 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不影响心率 也不增加心肌氧耗量 有氨力农 米力农 呼吸循环系统受累阶段的临床治疗 5 心肌代谢激活药 常用的ATP疗法 难以进入细胞内 因而治疗效果差 近年来多推荐下列药物 辅酶Q10 该药能增强线粒体功能 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 改善心肌的收缩力 1 6 二磷酸果糖 FDP FDP可增加心肌组织磷酸肌酸及ATP含量 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 减轻心衰所致的组织损伤 每次100 250mg kg 1 2次 d 静注 速度为10ml min 7 10为一疗程 生命体征稳定期的治疗 经抢救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 但仍有病人留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 做好呼吸道管理 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 2 支持疗法和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药物 复方氨基酸2 3g kg 脂肪乳剂2 3g kg 水溶维生素和脂溶维生素补充 3 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留观指征 3岁以下婴幼儿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留观 乡镇卫生院如发现符合留观指征患者 应立即将其转至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1 发热伴手 足 口腔 肛周皮疹 病程在4天以内 2 疱疹性咽峡炎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3 发热 精神差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住院 应立即将其转至指定医疗机构 1 精神差 嗜睡 易惊 烦躁不安 2 肢体抖动或无力 瘫痪 3 面色苍白 心率增快 末梢循环不良 4 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 肺炎 住院指征 出观指征 1 体温正常三天 皮疹基本消失 住院疗程约一周 2 血常规 血生化基本正常 生命体征稳定 預防 保持空氣流通 在流行季节要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游玩 教育孩子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到饭前 便后洗手 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 湿 搓 冲 捧 擦 对餐具 生活用品 玩具等应定期消毒 个人预防措施 4 本病流行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