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与对策心得体会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提问设计得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情绪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来,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看到不少提问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就针对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作些粗浅的探讨。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主要现状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静观课堂的这些变化,师生互动更多地有其形式而无实质。纵观当前课堂,表现在教师提问上,就是无效提问现象较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有量无质,缺乏思考性。有些教师误认为新课程数学课堂,要形成师生互动、要充分调动学生,就要多问,采取了一问到底的策略。一问一答,看似热闹,虽然部分问题能带动学生积极思考,但数量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思考,有的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2不分对象,缺乏层次性。课堂上有的老师问题的提出过于直露浅显,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有的问题设计的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随心所欲,缺乏指向性。有的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大而空,目标指向不明确,缺乏思维导向性,少有示范借鉴作用。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没有找准角度,或者没有考虑铺设适当的梯度而失去了应有的效果。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学习低效,能力得不到提高。4流于形式,缺乏启发性。有的老师课堂提问时偏离了课前预设,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没有进行的引导启发,对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效地利用,只满足心中的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二、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小学数学课堂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真正诱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并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探求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呢?1.引入新课,提问要找准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例如,在“角的分类”这节课,我根据儿童的认知结构(学生已认识了角,认识了直角),调整了教材的认知结构。首先,认识直角。问:自己动手对折再对折,折成的角是什么角?三角板上哪个角是直角?用量角器量一下直角是多少度?再在投影仪上出示直角。接着,用直角认识锐角、钝角。最后,再用直角引导学生认识平角、周角。这样,就调整了教材先讲直角、锐角,再讲钝角,最后讲平角、周角的知识结构。在直角内以直角为标准讲锐角,在直角外平角内以直角、平角为标准讲钝角,这样做的好处是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形成清晰的各种角的概念。因此,教师抓住“分类”这一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问题,就能使新知识的教学水到渠成。2、引领探究,提问要把握新知关键点所谓关键点就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节课的教学难点,理解由圆转化的近似长方形与圆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则是教学关键所在。教学中,通过拼割法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后,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相等的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周长、半径的关系。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接着,教师就在知识的关键处引出问题:把这个圆继续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哪些部分有联系?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们在知识的连接点上,疏通了思路,引起了丰富的联想、猜想,以知识和方法的正向迁移,很快地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公式。因此,在规律的探求处引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3、巩固深化,提问要捕捉知识的思考点在课堂巩固和深化环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时间。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要善于设置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过去了,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看来大部分学生是遇到困难了。于是我开始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要求长方体的体积,按照常规的方式有几种求法?(生答:两种。V=abh或者是V=sh)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能直接求吗?(不能)、看一看第一个条件,你想说什么?再看第二个条件,你又能发现什么呢?(生: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厘米)表面积为什么增加了平方厘米呢?根据这个条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生:增加的每个长方形的面的面积是484=12(平方厘米)有了这个条件,你能求出原来长方体的体积了吗?动笔算一算吧!学生根据以上的分析,顺利地列出了算式:484=12(平方厘米)122=6(厘米) 66(6-2)=144(立方厘米)纵观这个教学过程,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为营。这样,有坡度地进行引导提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减缓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把一连串的问题能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4、梳理总结,提问要找出知识的生长点每节课结束时,教师通常都要让学生梳理总结学习过程,回顾学习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疑问。教师可以在学生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学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进行回顾整理,总结延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拓展性的问题,注意联系后续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探究心理。例如,在学习了三年级(下册)“吨的认识”之后,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挑战性问题:每人每月可回收废纸多少千克?全校同学一年回收废纸多少千克?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大约可以少砍17棵树,全校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可以少砍多少棵大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调查和收集信息,进行计算,能进一步培养环保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而“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以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挖掘机买卖合同15篇
- 个人土地承包合同(14篇)
- 个体户股份转让的协议书(10篇)
- 专科护士知识培训计划课件
- 安徽省蚌埠市经济开发区2026届数学八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数学九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北京市个人自行成交版房屋租赁合同
- 2025年二次转租房屋如何签订合同
- 2025南师大仙林校区茶苑住宅停车场汽车库使用权买卖合同
- 工商银行池州市青阳县2025秋招笔试会计学专练及答案
- 中医减肥合同协议书
-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 粉红税问题成因分析
- 知识产权转化与产权运作制度
- 中国冠心病康复循证实践指南(2024版)解读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检测卷(后附答案及解析)
- 《北京市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 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2023
-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 明股实债合作完整协议
- 2024年“蓉漂人才荟”四川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8人历年【重点基础提升】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