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及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doc_第1页
仔猪及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doc_第2页
仔猪及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doc_第3页
仔猪及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doc_第4页
仔猪及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仔猪及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一、哺乳仔猪的培育 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一般为3-5周龄,有的地方为45-60日龄。仔猪在胎儿期完全依靠母体供给各种营养物并排出废物,母体对胎儿来说是相对稳定的生长发育环境,与之相比,仔猪出生后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用肺呼吸2.直接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环境影响3.用消化道来消化食物中营养物质目标: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大小均匀、健康活泼、断奶体重大,为今后的生长发育打下基础。(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1、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3、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4、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一般初生体重为lkg左右,10日龄时体重达出生重的2倍以上,30日龄达56倍,60日龄达1013倍。初生仔猪的三个死亡高峰期: (1)初生期:从母体保护到体外独立生活,被冻死、饿死、压死的机率很大,尤其在生后三天内。(2)生后三周左右:母乳及母源抗体下降,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同时仔猪生长发育处于旺盛时期,营养需要增加,需从饲料中获得。(3)断奶前后:吃奶向吃料过渡、环境过渡、饲料类型过渡,而仔猪的消化机能尚不完善。分析原因:(1)与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2)与仔猪日龄有关。(3)与初生重有关。仔猪初生重与母猪妊娠后期的能量摄人直接相关。仔猪初生重受窝产仔数的影响比较大,随着窝产仔数的上升,仔猪初生重下降,分娩时仔猪死亡数上升。(4)与猪场饲养管理条件有关。(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强调“抓三食”“过三关”和“四防” “三察看” :三食:乳食、开食、旺食;三关:出生关、补料关、断奶关;四防:防冻、防饿、防压、防病;三察看:看粪便(是否健康);察看睡眠(温度);察看行为、叫声(固定乳头情况)。1、07日龄内的养育(1)及早吃足初乳作用:提供丰富营养物质 获得免疫抗体,增强适应能力 促进排胎便 有利于消化道活动因此,使仔猪尽快吃足初乳 ,最迟不超过2h,量吃足,4060g/头;若做乳前免疫,最少要在1h后才能吃初乳 (2)固定乳头为使全窝仔猪生长发育均匀健壮,提高成活率,应在仔猪生后23天内,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弱猪在前;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人工控制为辅;为了识别所固定乳头位置,可以用龙胆紫作记号。(3)仔猪保温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怕冷,糖原和脂肪等能源储备有限,一般在24h之内就要消耗殆尽,对低血糖极其敏感。仔猪的适宜温度因日龄长短而异,生后13日龄为3032,47日龄为28 30 ,1530日龄为2225,23月龄为22 。同时要求温度稳定,最忌忽高忽低和骤然变化设保温设施:在产栏一角设置仔猪保温箱,有木制、水泥制和玻璃钢制等多种。大小是:长100cm、高60cm、宽60cm,箱的上盖有1213为活动的,人可随时观察仔猪,在箱的一侧靠地面处留一个高30cm、宽20cm的小门,供仔猪自由出热源:红外线灯150-250w,离地40-50 ;白炽灯60-100w;保温板36-38。 产房大环境的防寒保温:保持产房清洁卫生、干燥,防贼风,加铺垫草,屋架下铺塑料布等,使产房环境温度最好保持在2223(哺乳母猪最适合的温度)。避免寒冷季节产仔,可采用35月及910月季节产仔制(4)防压:原因: 初生仔猪体质较弱,行动迟缓,对复杂的环境不适应,容易被母猪压踩致伤死亡。母猪产后疲劳,或因母猪肢蹄有病疼痛,起卧不方便,也有个别母猪母性差,不会哺育仔猪造成压踩仔猪。产房环境不良、管理不善造成压踩仔猪措施:(5)补充矿物质a.补铁补铁时间:3-4天补铁剂量:150-200/头b.补铜与体内正常的造血作用和神经细胞、骨骼、结缔组织及毛发的正常发育有关。缺乏铜同样会发生贫血。但在通常情况下不易缺乏。在生产中,高剂量铜作为生长促进剂。C.补硒缺硒仔猪可能发生缺硒性下痢、肝脏坏死和白肌病,宜于生后3d内注射0.1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每头0.5ml,10日龄补第二针。(6)仔猪补水哺乳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母猪奶的含脂率高,所需水量较大。2-3日龄内补水,水中可添加0.8%盐酸或抗生素或电解质、多维。注意水质卫生,定温综述:抓四补即出生后2-3天补牲血素、亚硒酸钠、维生素E各1ml,3天补水,7天补料2、8-35日龄培育重点:抓奶膘,提早补料,防止下痢(1)提早开食补料a、补料目的补充母乳不足促进胃肠道发育解消牙床发痒(6-7日龄长牙)防止下痢提高断奶窝重b.补料时间:应在生后57d。为什么要提早开食?因仔猪从吸食母乳到采食饲料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大约7d左右。c.补料的方法依据猪行为特点:探究行为、模仿行为牙床发痒生活习性:喜食香、甜、腥争食习性方法:人工饮料法、母教子法、大带小法、自由采食、人工强饲法每个哺乳母猪圈都装设仔猪补料栏,内设自动食槽和自动饮水器,强制补料时可短时间关闭限制仔猪的自由出入,平时仔猪可随意出入,日夜都能吃到饲料。饲料:全价饲料,必须满足适口性强、体积小、浓度高、所含营养物质适合仔猪消化系统的要求。最好制成颗粒饲料,具备松脆、香甜等良好特性。 每次投料要少,每天可多次投料,(2)预防仔猪下痢仔猪腹泻病是一个总称,包括了多种肠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有仔猪红痢、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多发于生后1周左右(因脱水而死)和20日龄前后(因消化不良)。最主要的是与母猪在妊娠期和泌乳期的营养是否全价、初生重的大小、母乳数量多少与质量的好坏、环境卫生条件、气候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红痢病: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多发生在生后3天以内;先拉灰黄或灰绿色稀使,后拉红色糊状粪便(最急性的病状不明显,不见拉稀即死亡)黄痢病: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多发生在生后3日龄左右;症状是仔猪突然拉稀,粪便稀薄如水,呈黄色或灰黄色,有气泡并带有腥臭味。白痢病: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胃肠炎,多发生在30日龄以内的仔猪,以生后10-20日龄发病最多;主要症状是下痢,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粥状或糨糊状,有腥臭味。传染性胃肠炎:由病毒引起,不限于仔猪,各种猪均易感染发病,只是仔猪死亡率高。症状是粪便很稀,严重时呈喷射状,伴有呕吐,脱水死亡。预防措施:养好母猪: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产出体重大、健康的仔猪,母猪产后有良好的泌乳性能。哺乳母猪饲料稳定,不吃发霉变质和有毒的饲料,保证乳汁的质量。保持猪舍清洁卫生产房最好采取全进全出;妊娠母猪进产房时对体表要进行喷淋刷洗消毒,临产前用o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乳房和外阴部,减少母体对仔猪的污染。产房的地面和网床上不能有粪便存留,随时清扫。保持良好的环境 产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控制有害气体的含量,使仔猪生活的舒服,体质健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可防止或减少仔猪的腹泻等疾病的发生采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口服药物预防治疗 仔猪生后在第一吃初乳前口腔滴服0.5ml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以后每天连续3天,或口腔滴服1万IU硫酸庆大霉素,以后每天连续3天。利用疫苗进行预防 在母猪妊娠后期注射菌毛抗原K88,K99,K987P等菌苗,母猪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可以通过初乳或者乳汁供给仔猪。注意补水:水中加补液盐(电解质)+抗菌药,多维;严重的要腹腔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按需稳定供给全价优质的仔猪料应添加复合酶、有机酸、乳清粉、油脂、乳香味的调味剂、促生长剂、抑菌抗菌剂、微生态制剂等添加剂。加强对仔猪的巡视与看护仔猪料的调制,应该是高能量、高蛋白、营养全价、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多采用细度适中的干粉料或颗粒料或生湿料。最好是自由采食,若顿喂,不低于5-6次/天,加喂夜餐。料槽、食槽要经常刷洗,保持饮水卫生,最好用自动饮水器。 20日龄前抓奶膘,20日龄后抓料膘(4)、去势阉公不阉母,过去一般多在30-35日龄,体重5-7时去势,研究表明,猪最适宜的去势时间是生后10日龄左右。(5)、免疫与驱虫最好据本场抗体监测结果,制定免疫程序,常用“2055”。体外主要为疥癣,体内主要为蛔虫,常用阿维菌素3、要防止僵猪的产生二、断奶仔猪的培育断奶仔猪是指仔猪从断奶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一)、断奶仔猪的生活条件变化因素第一是营养改变,饲料由吃温热的液体母奶变成吃固体的生干饲料第二是由依靠母猪到独立生存第三是生活环境的改变迁移,由产房转移到保育舍,并伴随着重新组群第四是最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患病(二)、断奶日龄及方法1、断奶日龄:采用21-35d断奶比较合适,有些地方45-60日龄断奶。2、断奶方法有一次断奶法、分批断奶法、逐渐断奶法。 (三)、断奶仔猪的培育生理特点:免疫力不高,消化机能尚未健全,胃酸少,消化酶活性低,皮下脂肪层薄,再加上断奶应激,发病率增加,形成僵猪,甚至死亡。常会出现断奶应激综合症。工作目标: “两维持”,即维持原圈管理和原饲料饲养“三过渡”,即饲养制度、饲料类型和环境的过渡1、过渡期管理(1)饲料类型的过渡刚断奶仔猪1-2 周内不能立即换用小猪料,用乳猪料在原栏饲养几天后 ,转往保育舍转料需有一个过程,一般在一周内转完,采取逐步更换的方法(每天20% 的替换率) 。在转料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停止转料,直到好转后才继续换料。 转料过程中注意提供洁净的饮水和电解质,注意添加药物。(2)饲喂方法的过渡在断奶后23d要适当控制给料量,不要让仔猪吃得过饱,每天可多次投料,防止消化不良而下痢,保证饮水充足、清洁,保持圈舍干燥、卫生。日粮组成以低蛋白质水平饲料为好(控制在19%以内),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腹泻,但要慎重,会影响长速。加入抗生素 ,同时加入抗过敏药物。注意饲料适口性,以颗粒或粗粉料为好。保证充足的饮水 ,断奶仔猪栏内应安装自动饮水器,保证随时供给仔猪清洁饮水。(3).生活环境过渡即不调离原圈,不混群并窝的“原圈培育法” 。2、网床培育网上养育,可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个体均匀度和饲料转化率,减少疾病的发生.首先是由于粪尿、污水能随时通过漏缝网格漏到网下,减少了仔猪接触污染的机会,床面清洁卫生、干燥,能有效地遏制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和传播。其次是仔猪离开地面,减少冬季地面传导散热的损失,提高饲养温度。第三是哺乳母猪饲养在产仔架内,减少了压踩仔猪的机会 3、合理分群并窝根据仔猪个体大小、性别、采食快慢等分群。原则:夜并昼不并、留弱不留强。4、创造良好环境条件(1).温度:保育舍内温度应控制在2225范围内。在刚断奶时温度要提高2-3 ,甚至可达30 (2).湿度控制在6575为宜(3).保持干燥卫生,经常打扫、消毒,预防传染病发生。(4).定期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5、三定点调教管理新断奶转群的仔猪吃食、卧位、饮水、排泄区尚未形成固定位置,所以,要加强调教训练,使其形成理想的睡卧和排泄区。这样既可保持栏内卫生,又便于清扫。训练的方法是:排泄区的粪便暂不清扫,诱导仔猪来排泄。其他区的粪便及时清除干净。当仔猪活动时对不到指定地点排泄的仔猪用小棍哄赶并加以训斥。当仔猪睡卧时,可定时哄赶到固定区排泄,经过一周的训练,可建立起定点睡卧和排泄的条件反射。6、防止咬耳咬尾原因:企图继续吮乳、饲料营养不合理(如高能量、粗纤维过少、动物蛋白严重不足的、钙过少或过多的、食盐过少或缺的、微量元素供给不当的日粮)、饲养环境不良(如密度过大、高温、空气污浊、食槽不够、供水不足等);此外“序列行为”和“争斗行为”也会引起。预防措施:(1)消除使猪不适因素(2)注意及时调整日粮结构,使之全价(3)为仔猪设立玩具,分散注意力。(4)断尾(5)慎用或不用有应激综合征的猪7、预防注射疫苗及驱虫8、饲养效果观察一看:饲槽中剩料即在第二餐投料时,食槽中还留有一点饲料,但量不多,说明上餐喂量适中,若槽中舔的精光,有湿唾液现象,则上餐喂量过少,要增喂,若明显过多剩料,下餐喂上餐1/2量。二看:仔猪动态 喂料前簇拥食槽前,叫声不断,应多喂,过56分钟,料已净,仍在槽前抬头张望,可再加一些饲料,有部分仔猪在喂料前虽走至食槽前,但叫声少而弱,这时少喂些饲料三看:粪便色泽和软硬程度 初生仔猪,黄褐色筒状,采食后,黑色粒状成串。(1)断奶后3天,粪便变细颜色变黑,这是正常。(2)粪便变软,色泽正常,喂料不加不减(3)粪便呈黄色,粪内有饲料细粒,说明喂量过剩,应减至上餐80%,下餐增至原喂量。(4)呈糊状,淡灰色,并有零星粪便呈黄色,内有饲料细粒,这是全窝下痢症状。要停为一餐,第二餐也只能喂第一餐定量50%,第三餐要根据粪便状况而定。9、减少断奶仔猪腹泻的措施仔猪腹泻产生原因:病毒性、细菌性、营养性、环境性等。这里跟大家讨论主要是非传染性腹泻。与仔猪生理特点有关:(1)饲粮蛋白抗原过敏(2)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消化酶谱不适应断奶后日粮组分(3)营养因子缺乏,如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等),矿物质或其它必需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等)而出现下痢,病仔猪排淡黄色、白色、灰绿色糨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4)应激因素,包括心理应激(母仔分离)、环境应激(猪舍变化、温湿度变化、重新组群等)和营养应激(母乳转为饲料)减少措施:a.加强母猪饲养:妊娠母猪喂全价料,保持营养平衡,防止维生素A、D、E、C及矿物质缺乏,以保持胎儿正常发育,后期加喂精料,特别注意能量供给,以增加初生重,同时在母猪料中加低分子脂肪酸,可提高母源抗体水平b.及时补料,抓旺食,逐渐适应断奶后所用饲料,并锻炼耐粗能力。3周龄,体重应大于5,并在哺乳期间已能每天采食200g固体饲料,至少600g是可能使仔猪建立免疫耐受的补饲量c. 做好“两维持“三过渡”d.完善仔猪饲料,促进快长应该是高能量、高蛋白、营养全价、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干粉料或颗粒料或生湿料。正确选择添加剂,注意加入抗生素(如硫酸抗敌素、喹乙醇等)、益生素、维生素E和硒合剂、砷制剂如阿散酸等药物来预防e. 注意及时清槽,防喂发霉变质饲料,注意补充电解质和三周后驱虫。 f. 断奶后10 日内不要注射疫苗,避免应激 三、育肥猪的培育仔猪培育阶段结束后进入生长育肥猪阶段。生长肥育猪是猪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和耗料量最大的阶段。在养猪生产中,饲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60%80%,主要在该阶段。猪活重达到20kg后,能上市的机会在98%以上,说明死亡率低,但说明不了效益,因为许多因素影响利润:价格;饲料成本;饲料利用率;增重速度;死亡损失;胴体质量。因此,要想获得适当的利润,这一阶段的效率是十分重要的。(一)、生长肥育猪的生长发育规律1、体重的增长在研究条件下,瘦肉型良种猪可以获得最大的生长速度为:体重510kg阶段的日增重400g,1020kg为700g,20100kg达1000g以上。2、猪体的化学组成随着猪体的组织及体重的生长,猪体的化学成分也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即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长,水分、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含量下降。蛋白质和矿物质份含量在体重45Kg阶段以后趋于稳定,而脂肪则迅速增长。同时,随着脂肪量的增加,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二)、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分为三部分,即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与肉质。饲养育肥猪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选好猪苗1.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不同品种或品系之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 ,是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有效措施。在我国,大多利用二元和三元 杂种猪育肥。瘦肉型猪种与兼用型猪种和脂肪型猪种相比较,其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更高,增重快,耗料省,瘦肉率高。通过杂交所得到的后代,生活力强,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三元杂交比二元杂交效果更为显著。最常见的杂交组合是杜长大 。2.体壮强大初生重和断奶重越大的仔猪,肥育期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因此,必须重视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仔猪的培育3.体型好肋骨开张,胸深大,管围粗和骨骼粗成正比。这样的猪饲料效率高,胸深的猪背膘薄而瘦肉多。4.健康无病健康无病的特征:两眼明亮有神,被毛光滑有光泽,站立平稳,呼吸均匀,反应灵敏,行动灵活,摇头摆尾或尾巴上卷,叫声清亮,鼻镜湿润,随群出入;粪软尿清,排便姿势正常;主动采食。二要有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饲养水平是指猪一昼夜采食的营养物质总量,采食的总量越多,则饲养水平越高。对猪肥育效果影响最大的是能量和蛋白质水平。1、能量水平在蛋白质、氨基酸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一定限度内,能量采食越多则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沉积脂肪越多,胴体瘦肉率越低。为了防止胴体过肥,在育肥后期要实行限制饲养2、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前期(2055)为1617,后期(5590 )为1416,同时要注意氨基酸含量。3、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不可不用,也不可多用。钙磷比例为1.5:1 ,食盐0.25%-0.5%4、粗纤维水平猪为单胃动物, 对粗纤维的利用效率低,一定条件下,适当提高可降低能量摄入,提高瘦肉率。粗纤维水平应控制在6一8三是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1.育肥方式和饲喂方法a.育肥方式(1). 直线育肥法按照猪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在整个生长育肥期间能量水平始终较高,且逐阶段上升,蛋白质水平也较高,以这种方式饲养的猪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这是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普遍采用的方式。(2).“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在育肥猪体重60kg以前,按直线育肥的饲养方式,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饲粮;在育肥猪体重达60kg后,适当降低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限制其每天采食的能量总量。 b饲喂方法一般分为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两种。限量饲喂又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对营养平衡的日粮在数量上予以控制, 即每次饲喂自由采食量的7080,或减少饲喂次数;二是降低日粮的能量浓度,把纤维含量高的粗饲料配合到日粮中去,以限制其对养分特别是能量的采食量。若要得到较高日增重,以自由采食为好;若只追求瘦肉多和脂肪少,则以限量饲喂为好。如果既要求增重快,又要求胴体瘦肉多,则以两种方法结合为好,即在育肥前期采取自由采食,让猪充分生长发育,而在育肥后期(5560kg后)采取限量饲喂,限制脂肪过多地沉积。2、饲料调制合理的调制,可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率,还可降低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3、饲喂次数从猪的食欲与时间的关系来看,猪的食欲以傍晚最盛,早晨次之,午间最弱,这种现象在夏季更趋明显。所以,对生长育肥猪可日喂3次,且早晨、午间、傍晚3次饲喂时的饲料量分别占日粮的35、25和40。试验表明,在20-90期间,日喂3次与日喂2次比较,前者并不能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因此,许多集约化猪场采取每天2次饲喂的方法是可行的4、饮水必须供给猪充足的清洁饮水,符合卫生标准,采用自动水器较好;如果饮水不足,会引起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使猪的生长速度减慢,严重者引起疾病。猪的饮水量随生理状态、环境温度、体重、饲料性质和采食量等而变化,一般在春秋季节其正常饮水量应为采食饲料风干重的4倍或体重的16%,夏季约为5倍或体重的23,冬季则为23倍或体重的10左右。猪饮水一般以安装自动饮水器较好,或在圈内单独设一水槽经常保持充足而清洁的饮水,让猪自由饮用。5、合理分群及调教(1)合理分群生长育肥猪一般采取群饲方法。分群时,除考虑性别外,应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情和采食习性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可采取“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分群,并加强新合群猪的管理、调教工作,如在猪体上喷洒少量来苏尔药液或酒精,使每头猪气味一致,避免或减少咬斗的发生,同时可吊挂铁链等小玩物来吸引猪的注意力,减少争斗。分群后要保持猪群相对稳定,除对个别患病、体重差别太大、体质过弱的个体进行适当调整外,不 要任意变动猪群。每群头数,应根据猪的年龄、设备、圈养密度和饲喂方式等 因素而定。(2)调教 猪在新合群或调入新圈时,要及时加以调教。重点要抓好两项工作,第一是防止强夺弱食。为保证每头猪都能吃到、吃饱,应备有足够的饲槽,对霸槽争食的猪要勤赶、勤教。第二是训练猪养成“三角定位”的习惯。使猪采食、睡觉、排泄地点固定在圈内三处,形成条件反射,以保持圈舍清洁、干燥,有利于猪生长。具体方法是猪调入新圈前,要预先把圈舍打扫干净,在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