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的预防方法有哪些.doc_第1页
中风后遗症的预防方法有哪些.doc_第2页
中风后遗症的预防方法有哪些.doc_第3页
中风后遗症的预防方法有哪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卒中防治知识什么是中风中风叫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表现为偏瘫、失语等,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等它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中风看起来是一瞬间的事,不可预料,实际上同许多疾病一样,中风也有一个明确的各种病理损害不断累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风发生是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遗传以及年龄增长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于脑血管引起的。中风病人多有高血压病史,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和控制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偏高就应服药控制。尽量减少出门,室内注意保温,必须出门时要十分注意衣着的保暖,以避免或减少寒冷对机体的刺激。如脾气暴躁,易于冲动,操劳过度,活动剧烈,睡眠过晚,酗酒等。常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纤维食物,增加优质蛋白质如,豆制品,牛奶的摄入,少吃油腻食物,控制食盐、食糖、不暴饮暴食,晚餐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如突发短暂的机体麻木、单侧肢体笨拙,言语含糊或表达困难、头痛剧烈,头昏、恶心、全身乏力等,是将要发生中风的警报。这些异常现象,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去医院诊治。怎样预防中风的发生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的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测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它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2、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施加以控制。3、有效的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4、注意气象因素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发,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发生。脑卒中的常见前兆症状有哪些1、面部或(和)肢体突然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肢体麻木和无力,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走路时虽未遇路障,却突然跌倒或者出现行走不稳症。2、一只眼或双眼突然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突然看东西重影或伴有眩晕。3、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4、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甚至不能说话。为什么高血压是中风的元凶? 高血压是中风病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的中风病人比没有高血压的中风病人多47倍。我国统计资料表明70%的中风病人都有高血压病史。特别是出血性中风,几乎100%都有高血压。因为:长期的高血压造成脑动脉内皮细胞损伤,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随着高血压血流的冲击,动脉管壁扩张,当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发生破裂出血;高血压病时,由于小动脉管壁扩张,血管壁的弹性降低,使薄弱部位向外隆起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微小动脉瘤破裂而造成脑出血。因此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止中风发生的有力措施。为什么说脑动脉硬化是中风发病的基础?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管壁增厚,质地变硬,内壁变得毛糙,管腔变成迂曲。它的病理基础是动脉内膜深层脂肪和胆固醇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向管腔内突出,使管腔狭窄闭塞。就像自来水管里面生锈,径变小,流速下降,最终形成堵塞。一旦血流变慢或血液粘稠增加,极易血栓形成而导致脑梗塞。硬化的小动脉经常承受血压的冲击形成微小的动脉瘤,一旦血压骤然升高,微小的动脉瘤发生破裂,则发生脑出血。动脉硬化发生率很高,医学家解剖时发现,20岁动脉硬化即可开始,30岁渐渐增多,40岁已经常见,50岁以后几乎恒定存在。男性动脉硬化比女性多。为什么糖尿病病人易发生中风? 糖尿病与中风的关系密切,糖尿病伴发高血压者高达28.4%54%。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提早1020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24倍。在中风死亡患者中,糖尿病患者为非糖尿病者的两倍多。 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中风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引起血管的损害,造成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正是中风发病的最为重要的基础。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作用减少,脂肪大量分解为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合成旺盛,血中胆固醇大量增加,促使动脉硬化形成。另外,糖尿病病人的血液常呈高凝状态,血液凝固性和黏度增高,这些都是易形成脑血栓的因素。为什么血压不高的老人也会发生中风? 中风的发病原因是复杂的,高血压、脑血管硬化、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血液成分的异常等都是中风发病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唯一的因素。大家知道,脑动脉硬化,有的由高血压引起,有的由其他原因引起。 另外,低血压也会引起脑供血不足,继而发生中风。尤其是那些降压过度的高血压病人,因此,高血压病人在使用降压药物时应当注意,剂量不宜过大,血压下降不宜过快。中风与遗传有关吗? 在中风患者中遗传因素比较明显。一些具有中风遗传素质的人常成为中风疾病的易患者,研究表明,这类患者的父母死于中风者比一般人高4倍,直系上代有中风者,其中风发生率要高25倍。在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家属中,高胆固醇血症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率较高,在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家族中,除高胆固醇血症以外,呈底凝状态的倾向较多见。上述资料说明有些中风患者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可见中风和高血压一样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在高血压和中风的病因研究中,环境因素作为外因,而遗传因素常作为内因已引起重视。因为在人们的不同“遗传易感性”。因此在预防中风的研究中,应重视遗传因素,同样环境条件下,有的人不发生中风,有的人则发生中风,这就涉及到探索和改善可能导致中风的遗传缺陷,为预防中风和降低中风的残废和病死率作出贡献。肥胖会不会引起中风?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即为肥胖,标准体重有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身高(cm)-100(35岁以下减105)=标准体重(千克)。多数研究认为肥胖与中风没有直接关系,但体重变化与血压变化有关,肥胖病易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冠心病等,即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因此肥胖被认为是中风的间接危险因素。血黏度与中风有什么关系? 血黏度有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血清黏度之分。血黏度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发展有相当关系。缺血性中风的病人,血黏度大多是增高的。这是因为血黏度越大,血液流动性越差,越易形成血栓,阻滞血流,造成缺血性中风。病情好转时,血黏度趋向正常。所以,当发现血黏度增高时,应及时给予治疗,有利于防治缺血性中风。中风会不会复发?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25%40%的中风病人在第一次发病后的25年内复发。复发时,中风的性质可以与第一次相同,均为脑出血或脑梗死,也可以是不同的,如果第一次是脑出血,另一次是脑梗塞。不同类型的中风,复发的机会不同。从多到少依次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中风后遗症的预防方法一、要做定期健康检查,可以提前发现。二、生活要有规律。均衡饮食:少盐、少糖、少油、定时定量、多吃蔬菜及补充水分、少吃动物性油脂与动物内脏;情绪稳定;减少饮酒,拒绝吸烟;规律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