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访谈录之莫言》阅读答案(2)_第1页
《名人访谈录之莫言》阅读答案(2)_第2页
《名人访谈录之莫言》阅读答案(2)_第3页
《名人访谈录之莫言》阅读答案(2)_第4页
《名人访谈录之莫言》阅读答案(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人访谈录之莫言阅读答案 (2) 名人访谈录之莫言阅读答案 (2) 名人访谈录之莫言 ( 2012 年 12 月 16 日,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接受名人访谈录洋洋专访) 洋洋:莫言老师,欢迎您来到名人访谈录。我也知道您这个时候特别忙,也特别累。 莫言:是很累,但接受采访已经成了我的义务,这都是诺贝尔文学奖惹的祸! 洋洋:那诺贝尔文学奖有错吗?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本身没有错,只是我们国人对待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错了。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与奥运比赛不一样,奥运会你得了奖,得了冠军,你就真的是世界第一了 !但是得了谱贝尔文学奖却不能说你就是最好的,你的作品就是最好的。有可能一个什么奖都没拿到的,他比你更是一个好的作家,他的作品也比你的更好,这都不一定。所以对待诺贝尔文学奖不必盲目地迷信。 洋洋:那您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了什么呢? 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说明这个作家是个好作家,作品也是值得一读的,仅此而已。 洋洋:在没有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您认为自己是个好作家吗? 莫言:那当然,我首先是个好作家,所以才有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当然,在中国好作家绝对不止我一人。我也不敢说自己就是最优秀的。 洋洋:莫言 老师,您太自谦了!按照功利主义的观点,人们每做一件事情必定是想要得到什么,如果一部文学作品读了它没有什么好处,也没有什么坏处,那文学作品到底能带给读者什么呢?读者又为什么去读呢? 莫言:我想这因人而异吧!阅读是不能用功利的思维去看,它可以不为什么而存在,就为事受阅读本身。一个人可能仅仅因为喜欢阅读所以就去阅读,一部作品可能会唤起读者对童年的美好记忆,也可能会勾起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还可能会让他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反省,或者对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再或者让他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所有这一切的感受与体验,都只 有在阅读之中才有,不可能是因为有这些感受与体验所以才去阅读的。它不像学习目的那么明确,为了考文凭、评职称、或者为了找份好工作,它就像是看场电影,消遣、娱乐、寻找精神的慰藉,看之前可能对影片一无所知,看之后才有了对影片的观感。 洋洋:我一直觉得中国人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得很极端,比如对历史人物好与坏的评价,或是传统文化的要与不要、再或是文学艺术的崇高与一文不值,真可谓要么捧上了天,要么踩在脚下,哪里还有理性可言? 莫言:纵观中国的历史,这些非理性的极端声音的确是存在的,而且甚至某段时期内,它会成为一个社会主 流的声音。但是不可否认,一个社会的全部声音里,一定有理性声音的存在,当然也会有非理性声音的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积累,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大众,我想最终一定会接受理性的声音。如果把非理性的极端思想比作是某个疾病,我们的祖父、父亲,加上我们自己,三代人有可能会得同一种疾病。虽然祖父的病已经治好了,父亲的病也已经活好了,但是我们还是有可能会得这个病。 洋洋:那人类的经验时后人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莫言:我们不能因为三代人得了同一个疾病,就否认经验的作用。我想历史经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面对历史经验的 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贤臣告诫君王以史为鉴,但贤臣被杀,君王残暴不仁,最后弄得国破家亡的例子不在少数,这难道是历史经验没有作用?这只能怪君王昏庸无知吧! 洋洋:可以与我分享一下您满意的事吗? 莫言:噢,比如我拿诺贝尔文学奖就很满意啊! 洋洋:是不是不管内心多么强大、多么坚定的人,都希望能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喝彩? 莫言:应该是的吧?一个内心足够强大自信的人,他可能会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执著地坚持自己,这个时候他可能不会去想要鲜花掌声,但是当鲜花掌声来了,他应该会高兴的。 洋洋:有没有拒绝 鲜花掌声的? 莫言:当然有,当鲜花掌声是糖衣炮弹,那就一定得小心,能拒绝就拒绝。 洋洋:这就是佛教中的大彻大悟吧?好的,莫言老师,谢谢您! 文章来自:学优网 名人访谈录之莫言 ( 2012 年 12 月 16 日,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接受名人访谈录洋洋专访) 洋洋:莫言老师,欢迎您来到名人访谈录。我也知道您这个时候特别忙,也特别累。 莫言:是很累,但接受采访已经成了我的义务,这都是诺贝尔文学奖惹的祸! 洋洋:那诺贝尔文学奖有错吗?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本身没有错,只是我们国人对待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错 了。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与奥运比赛不一样,奥运会你得了奖,得了冠军,你就真的是世界第一了!但是得了谱贝尔文学奖却不能说你就是最好的,你的作品就是最好的。有可能一个什么奖都没拿到的,他比你更是一个好的作家,他的作品也比你的更好,这都不一定。所以对待诺贝尔文学奖不必盲目地迷信。 洋洋:那您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了什么呢? 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说明这个作家是个好作家,作品也是值得一读的,仅此而已。 洋洋:在没有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您认为自己是个好作家吗? 莫言:那当然,我首先是个好作家,所以才有可能得诺贝 尔文学奖。当然,在中国好作家绝对不止我一人。我也不敢说自己就是最优秀的。 洋洋:莫言老师,您太自谦了!按照功利主义的观点,人们每做一件事情必定是想要得到什么,如果一部文学作品读了它没有什么好处,也没有什么坏处,那文学作品到底能带给读者什么呢?读者又为什么去读呢? 莫言:我想这因人而异吧!阅读是不能用功利的思维去看,它可以不为什么而存在,就为事受阅读本身。一个人可能仅仅因为喜欢阅读所以就去阅读,一部作品可能会唤起读者对童年的美好记忆,也可能会勾起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还可能会让他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反省, 或者对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再或者让他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所有这一切的感受与体验,都只有在阅读之中才有,不可能是因为有这些感受与体验所以才去阅读的。它不像学习目的那么明确,为了考文凭、评职称、或者为了找份好工作,它就像是看场电影,消遣、娱乐、寻找精神的慰藉,看之前可能对影片一无所知,看之后才有了对影片的观感。 洋洋:我一直觉得中国人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得很极端,比如对历史人物好与坏的评价,或是传统文化的要与不要、再或是文学艺术的崇高与一文不值,真可谓要么捧上了天,要么踩在脚下,哪里还有理性可言? 莫言:纵 观中国的历史,这些非理性的极端声音的确是存在的,而且甚至某段时期内,它会成为一个社会主流的声音。但是不可否认,一个社会的全部声音里,一定有理性声音的存在,当然也会有非理性声音的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积累,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大众,我想最终一定会接受理性的声音。如果把非理性的极端思想比作是某个疾病,我们的祖父、父亲,加上我们自己,三代人有可能会得同一种疾病。虽然祖父的病已经治好了,父亲的病也已经活好了,但是我们还是有可能会得这个病。 洋洋:那人类的经验时后人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莫言:我们不能因为三代人 得了同一个疾病,就否认经验的作用。我想历史经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面对历史经验的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贤臣告诫君王以史为鉴,但贤臣被杀,君王残暴不仁,最后弄得国破家亡的例子不在少数,这难道是历史经验没有作用?这只能怪君王昏庸无知吧! 洋洋:可以与我分享一下您满意的事吗? 莫言:噢,比如我拿诺贝尔文学奖就很满意啊! 洋洋:是不是不管内心多么强大、多么坚定的人,都希望能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喝彩? 莫言:应该是的吧?一个内心足够强大自信的人,他可能会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执著地坚持自己,这个 时候他可能不会去想要鲜花掌声,但是当鲜花掌声来了,他应该会高兴的。 洋洋:有没有拒绝鲜花掌声的? 莫言:当然有,当鲜花掌声是糖衣炮弹,那就一定得小心,能拒绝就拒绝。 洋洋:这就是佛教中的大彻大悟吧?好的,莫言老师,谢谢您! , 文章来自:学优网 名人访谈录之莫言 ( 2012 年 12 月 16 日,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接受名人访谈录洋洋专访) 洋洋:莫言老师,欢迎您来到名人访谈录。我也知道您这个时候特别忙,也特别累。 莫言:是很累,但接受采访已经成了我的义务,这都是诺贝尔文学奖惹的祸! 洋洋: 那诺贝尔文学奖有错吗?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本身没有错,只是我们国人对待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错了。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与奥运比赛不一样,奥运会你得了奖,得了冠军,你就真的是世界第一了!但是得了谱贝尔文学奖却不能说你就是最好的,你的作品就是最好的。有可能一个什么奖都没拿到的,他比你更是一个好的作家,他的作品也比你的更好,这都不一定。所以对待诺贝尔文学奖不必盲目地迷信。 洋洋:那您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了什么呢? 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说明这个作家是个好作家,作品也是值得一读的,仅此而已。 洋洋:在没有得诺贝 尔文学奖之前,您认为自己是个好作家吗? 莫言:那当然,我首先是个好作家,所以才有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当然,在中国好作家绝对不止我一人。我也不敢说自己就是最优秀的。 洋洋:莫言老师,您太自谦了!按照功利主义的观点,人们每做一件事情必定是想要得到什么,如果一部文学作品读了它没有什么好处,也没有什么坏处,那文学作品到底能带给读者什么呢?读者又为什么去读呢? 莫言:我想这因人而异吧!阅读是不能用功利的思维去看,它可以不为什么而存在,就为事受阅读本身。一个人可能仅仅因为喜欢阅读所以就去阅读,一部作品可能会唤起读 者对童年的美好记忆,也可能会勾起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还可能会让他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反省,或者对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再或者让他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所有这一切的感受与体验,都只有在阅读之中才有,不可能是因为有这些感受与体验所以才去阅读的。它不像学习目的那么明确,为了考文凭、评职称、或者为了找份好工作,它就像是看场电影,消遣、娱乐、寻找精神的慰藉,看之前可能对影片一无所知,看之后才有了对影片的观感。 洋洋:我一直觉得中国人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得很极端,比如对历史人物好与坏的评价,或是传统文化的要与不要、再或 是文学艺术的崇高与一文不值,真可谓要么捧上了天,要么踩在脚下,哪里还有理性可言? 莫言:纵观中国的历史,这些非理性的极端声音的确是存在的,而且甚至某段时期内,它会成为一个社会主流的声音。但是不可否认,一个社会的全部声音里,一定有理性声音的存在,当然也会有非理性声音的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积累,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大众,我想最终一定会接受理性的声音。如果把非理性的极端思想比作是某个疾病,我们的祖父、父亲,加上我们自己,三代人有可能会得同一种疾病。虽然祖父的病已经治好了,父亲的病也已经活好了,但是我们还是有可 能会得这个病。 洋洋:那人类的经验时后人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莫言:我们不能因为三代人得了同一个疾病,就否认经验的作用。我想历史经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面对历史经验的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贤臣告诫君王以史为鉴,但贤臣被杀,君王残暴不仁,最后弄得国破家亡的例子不在少数,这难道是历史经验没有作用?这只能怪君王昏庸无知吧! 洋洋:可以与我分享一下您满意的事吗? 莫言:噢,比如我拿诺贝尔文学奖就很满意啊! 洋洋:是不是不管内心多么强大、多么坚定的人,都希望能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喝彩? 莫言:应该是的吧?一个内心足够强大自信的人,他可能会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执著地坚持自己,这个时候他可能不会去想要鲜花掌声,但是当鲜花掌声来了,他应该会高兴的。 洋洋:有没有拒绝鲜花掌声的? 莫言:当然有,当鲜花掌声是糖衣炮弹,那就一定得小心,能拒绝就拒绝。 洋洋:这就是佛教中的大彻大悟吧?好的,莫言老师,谢谢您! 文章来自:学优网 19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4 分) 20莫言是一个怎样的作家?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 分) 21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文学作品瞬间成 了热销商品,许多人此时才认识了莫言更有人试图买断莫言的作品进行影视改编。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6 分) 参考答案:学优网整理 19【答案示例】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认识;对当前文学阅读的态度和看法;如何看待中国人对事情的极端态度;心灵感受的分享。(每点 1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解题思路】筛选信息时,注意记者提问时的关键词以及莫言回答问题时的主要观点,然后对其进行整合即可。如第点,抓住记者“诺贝尔文学奖有错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了什么?”这 样的提问不难归纳出访谈的内容: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认识。 20【答案示例】淡泊名利,对待奖项有正确的态度。认为国人不必盲目迷信诺贝尔文学奖。相信自己,但也谦虚,不轻视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作家,但在中国好作家不止自己一人。理性地对待文学。认为阅读不能用功利的思维去看。肯定经验的作用。认为历史经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信念坚定,拒绝诱惑。认为一个内心强大自信的人,会执著地坚持自己,并且要拒绝糖衣炮弹。( 5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莫言在回答记者的提问中,渗透着 做人、做事、对待文学的种种态度,间接地表达了莫言对自己的文学成就的态度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其加以分析,即可概括出莫言自身所具备的品质。如根据莫言的回答“那当然,我首先是个好作家,所以才有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当然,在中国好作家绝对不止我一人”可知,莫言相信自己,但也谦虚,不轻视别人。 21【答案示例】我认为这是一种很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