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概念.doc_第1页
微生物的概念.doc_第2页
微生物的概念.doc_第3页
微生物的概念.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 言一、微生物的概念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一类繁殖快、分布广、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清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种类根据形态结构及组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病毒八大类。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属此类最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无细胞结构,须在活细胞内增殖。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此类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属此类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 (三)微生物的特点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泛 (四)微生物的分布及其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1. 微生物的分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无论是高山平原、江河湖海、动植物体内外,乃至一般生物无法生存的臭氧层、海洋底和岩芯中,都有微生物存在。 2.微生物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有益: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是有益的,甚至是必需的。 有害:一小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 病原微生物的概念:能引起人和动植物发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二、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一)形态学时期 荷兰人 吕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1683年用自制显微镜清楚地观察并记录了微小生物。使微生物学进入了形态学时期。这个时期延续相当长久,从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将近200年,但研究仅限于形态学方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自然发生论”在当时占统治地位。自然发生论的核心是“生物可以无中生有,破布中可以生出老鼠来”。1861年,法国学者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用一个简单的曲颈瓶试验证明了自然发生论的荒谬。推动微生物学进入了生理学和免疫学时期。(二)生理学及免疫学时期 大约从1870年持续到1920年,在此时期,微生物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巴斯德做出了突出贡献:1.通过实验证明了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从而证明了各种微生物之间不仅存在形态上的差异,而且在生理特性上也各有不同;2.动物的炭疽、狂犬病等是由相应的微生物引起,微生物的毒力可以致弱以预防传染病之用,并做了微生物毒力致弱途径的示范性试验,如狂犬病疫苗就是病毒通过兔体致弱制成,这是现代多种弱毒疫苗研制的基础。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的主要奠基人。德国医生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创造了细菌的染色法、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实验性动物感染等,在微生物的研究技术上做出了很大贡献,可以说他是微生物研究方法的奠基者。1892年,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BaHoBCK,18641920)首先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从而为病毒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微生物生理学建立并发展的同时,免疫学开始兴起:我国明朝已应用人痘预防天花,这是世界上免疫学应用的首创。18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17491803)创制的牛痘苗和巴斯德创制的炭疽、狂犬病等疫苗为传染病的预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人们对于抗感染免疫本质的认识,是从19世纪开始的:俄国学者梅契尼可夫(.,18451916)为代表的学派,提出了细胞免疫学说德国学者欧立希(Paul Ehrlich,18541915)为代表的学派,提出了体液免疫学说到20世纪初完全确认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都是机体免疫的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共同发挥免疫作用的。(三)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时期大约从1920年起,近代微生物向细(分子生物学)、精(应用电镜、超离子技术、核磁共振仪、各种色谱仪)、快(物品的标准化、商品化、分析测试自动化、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深(基础理论深入、学科交叉如微生物与环保、新学科的出现如悉生生物学)及用(如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等五方面发展。具体地讲,在理论和技术上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成就:1、微生物遗传理论的研究大大发展,提示了遗传物质基础是DNA或RNA的奥秘,使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进入遗传工程时代。2、从微生物代谢途径出发,进行化学治疗药物和抗生素的研究,大大减少了人畜传染病的危害。3、组织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将人们带到对抗原识别,控制体内抗原抗体的境界,使得人类移植心脏、肾脏的外科手术成功。抗原抗体反应已扩展到普通病和生物学的领域。4、对抗体中的各类球蛋白的类型、形成以及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有了飞跃的认识,推动了免疫球蛋白及单克隆抗体在诊断及防治疾病上的应用。5、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使人们能观察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亚细胞结构与分子结构。6、标记抗原或标记抗体的应用,为疾病诊断及抗原抗体反应的理论研究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7、应用核磁共振仪,可测定溶液状态下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的排列与原子位置,将它应用于微生物,有助于了解微生物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与功能。8、细胞培养、空斑技术、蛋白质及核酸的提纯,大大方便了微生物特别是病毒的研究及实验操作。现代微生物学已成为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本身也延伸出不同的新的分支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各领域理论和技术的相互渗透。我国兽医微生物学随着各门科学的高度发展,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获得很大的进展,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小鹅温病毒、兔出血症病毒,并成功地研制了猪瘟等十几种疫苗,其中有些弱毒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