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32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巩固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32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巩固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32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巩固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32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巩固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32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巩固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3-2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巩固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解析: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所以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4月。答案:d2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b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c工业以高能耗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主d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解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该流域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促进了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答案:b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经验对长江的综合开发有借鉴意义。完成34题。3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是()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长江径流量大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大a bc d4长江和田纳西河的共同点为()a河流补给都以大气降水为主,且水汽均来自太平洋b水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c流域内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d都实现了梯级开发,实现了对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解析:第3题,长江三峡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巫山山脉,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第4题,田纳西河大气降水补给来自大西洋,故a错。长江的水能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没有实现梯级开发及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故b、d错。答案:3.d4.c (2012年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56题。5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a地 b地c地 d地解析:由图b可知,甲水文站径流量汇集速度快于乙水文站,洪峰达到峰值的时间早于乙水文站,结合图a可知暴雨中心应更接近甲水文站。答案:d6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解析:由图a可知,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位于甲、乙之间湖泊调蓄洪水的作用。答案:c读“某国局部地形示意图”,完成78题。7关于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未来开发方向b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c流域的自然背景对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影响不大d流域的自然背景对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影响很大解析:流域的自然背景对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影响很大,而a、b叙述不全面。答案:d8图中阴影地区用地下水灌溉最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 b盐碱化c地面下沉 d海水倒灌解析:图中阴影区域为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为承压水,灌溉不合理会导致土地盐碱化。答案:b读下图,回答910题。9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a工程质量低 b设计不准确c人为破坏严重 d泥沙淤积严重10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解析:第9题,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经四川盆地,由于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库区淤积,致使库容减小,发电受限。第10题,甲河位于法国境内,其电力构成以核电为主,拆除水坝的原因是为了恢复原始生态环境。答案:9.d10.d读密西西比河流域水系图,完成1112题。11下列关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b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特点是由东、西、北向中部缓斜c河流注入大西洋d干流易出现凌汛现象12下列关于密西西比河的叙述错误的是()a其水系呈不对称的树枝状b西岸支流比东岸多而长c西岸支流流量大,东岸支流流量小d中、下游遇特大洪水容易泛滥成灾解析:密西西比河由高纬流向低纬不会出现凌汛;其东岸降水多,流量大,西岸降水少,流量小。答案:11.d12.c(2012年天津六校联考)读下表和图。完成1315题。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1978年55.0%19.8%4.9%15.4%4.9%2010年40.2%44.1%6.2%1.3%8.2%1319782010年r河流域()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b土壤层变薄c生物多样性增加 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14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b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c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d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15图示区域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a温度高 b成土母质含氮低c植被稀疏 d地势起伏大解析:第13题,19782010年r河流域随林地、草地面积的扩大,生物多样性也相应地增加。第14题,露天开采不会引发地面沉降且对水资源没有大的影响,黄铜矿冶炼过程中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会回收废气中的硫。第15题,图示区域自然土壤为红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气温高,降水多,淋溶作用强。答案:13.c14.d15.a二、综合题 16.读田纳西河沿河剖面图和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流域内小镇诺克斯维尔与帕迪尤卡之间河流落差约是_米,a处的地形是_,属_山脉。(2)从农业分布来看,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_带,长期高强度的种植造成_。(3)该地区早期开发中,植被破坏严重,分析其原因是什么?(4)该地区早期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原因是_,_造成的后果是_。(5)在河流的开发利用中:图中a是_,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_和_,因此应保护好它的_;图中b是流域开发重点部分,应注意水资源的_和_的保护;图中c是_,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_保护的重点。解析:本题重在考查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自然背景及早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由题干知:田纳西河上游的诺克斯维尔镇与下游的帕迪尤卡落差较大,有利于进行水能梯级开发。图中a地处河流上游,应加强植被保护;b是河流流域开发的主体,应注意水体的水质保护及合理分配;c是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地区,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田纳西河河流早期开发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三大方面。答案:(1)180(170210之间即正确)山地阿巴拉契亚(2)棉花土地退化(3)流域内人口激增,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获取炼铜用的木炭;矿山开采破坏地表植被。(4)炼铜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水体和土壤,许多生物绝迹(5)河流发源地水量水质植被生态合理分配水质河谷平原生态环境17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及tva制定的流域治理协调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2)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3)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田纳西河的开发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该区在气候、水文、地形及资源方面存在着优势,它与我国长江流域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开发的成功经验对长江流域的开发有很大借鉴意义,如水能的梯级开发、旅游、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答案:(1)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矿产资源。(或: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