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会考复习之古代史部分 必修一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试要求 a 识记 b 理解 c 分析 d 综合 1 分封制 封邦建国 目的 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 对象 同姓王族 异姓功臣 先代贵族 权利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用人权 行政权 财政权 军事权 义务 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作用 积极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消极 造成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 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社会动荡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2 宗法制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1 内容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 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3 宗法等级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4 影响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 神权与王权结合 2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A 等级关系B 政治关系C 臣属关系D 血缘关系2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A 周王 卿大夫 诸侯 士 的等级序列B 周王 诸侯 士 卿大夫 的等级序列C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的等级序列D 诸侯 周王 卿大夫 士 的等级序列3 在分封制下 诸侯对周王的义务主要包括 定期朝贡 提供军赋 提供力役 维护周礼 A B C D 4 宗法制度是 A 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的制度B 以姓别为基础来进行土地分配的制度C 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选拔官员的制度D 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分封诸侯的制度 练一练 考点2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秦的统一 1 灭六国 赵 韩 魏 楚 燕 齐 2 开疆土 北击匈奴 修长城南征岭南 凿灵渠管辖西南 五尺道 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1 郡县制 1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秦建立后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 把郡县制扩到全国 2 内容 郡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 不得世袭 3 特点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4 意义 郡县制的建立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2 皇帝制 1 产生 秦朝 2 特点 皇权至上 皇权独尊 皇位世袭 君臣关系的实质是主仆关系 3 弊端 在这种体制下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 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 立法 行政 司法 4 结束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1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 周之失 在于制 秦之失 在于政 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 制 分别是指 A 分封制和郡县制B 三公九卿 制和郡县制C 分封制和宗法制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 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诸侯 赖宗庙 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 求其宁息 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攻打匈奴D 修筑长城3 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 正确的有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A B C D 练一练 考点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览表 中 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 三省六部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 略 分割相权 提高行政效率 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制虚设 设 中书门下 行使宰相之权 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院 三司分割相权 略 废除三省 只设中书省 设行省制度 设省路府州县五级 重视对边远地区的管理 分割相权 削弱地方权力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两大基本矛盾一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两大趋势 一 相权日益分散削弱 君权日益加强 二 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 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1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这主要是因为 A 废除了丞相 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B 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C 三省相互牵制 有利于皇权的加强D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 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位中书令 接受唐太宗的指示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的诏令 接下来你该做的是 A 交唐太宗裁定B 交门下省封驳审议C 交兵部令其出兵D 交内阁处理3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地方监察制度 这个地方监察制度就是 A 州刺史制B 察举制C 郡国并行制D 郡县制4 为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元政府决定 A 确立册封制度B 设立三司 六部C 设置理藩院D 推行行省制度5 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是 A 以加强皇权为主旨B 重要机构没有变化C 皇帝称谓变化频繁D 宰相一职从有到无 练一练 考点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 内容 明朝 中央 废丞相 权分六部 该措施彻底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设内阁制 内阁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 清朝 继续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中央 设立军机处 强化君权 密折奏事 2 特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1 积极 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 消极 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束缚了人民思想的发展 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 适应军事需要B 加强中央集权C 剥夺朝中大将兵权D 加强地方军事力量2 下列对军机处这一机构职能的理解 正确的是 A 相当于唐代的三省合一机构B 是替代宰相职能的工作班子C 主要职能是监督各级大臣D 是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3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削弱地方 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 加强君权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B C D 4 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 这一变化表明 A 皇权日益强化B 皇权 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 皇权代替相权D 皇权与相权日益协调5 在我国古代 秦朝设丞相 明朝废丞相 下列对这种现象的分析 正确的是 A 都是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 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 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D 都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雅典 罗马 必修一专题6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人的法律 必修一专题六会考复习之考点一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 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他的改革开始的 他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 他对雅典选举体制和血缘团体作了较彻底的改革 亚里士多德说他的改革 比梭伦的改革要民主得多 恩格斯也认为他是雅典国家建立过程的完满结束 在他的领导之下 雅典民主政治达于极盛 因此 马克思说 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他所统治的时代 梭伦 克里斯提尼 伯里克利 雅典的民主历程 一 雅典民主形成的过程 1 经济 解负令 2 政治 按财产多寡分4等级 按4个部落选出四百人会议 设最高法院受理公民投诉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不作会考要求 1 扩大公民权利2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3 五百人会议4 发放工资和津贴 贵族权力大大削弱 奠基 黄金时期 确立 1 梭伦改革的经济措施是 A 颁布 解负令 解放债务奴隶B 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C 设 四百人会议 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D 设立雅典最高法院 陪审法院以受理公民投诉2 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 雅典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 民众法庭B 五百人会议 C元老院D 执政官3 雅典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的目的是 A 促使所有公民参加国家政治活动B 建立宽松自由的民主氛围C 提高所有雅典人的政治地位D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4 伯里克利时代 雅典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 A 五百人会议 B 十将军委员会 C 公民大会 D 首席将军 练一练 二 雅典民主制的得与失 思考 1 材料一公元前431年雅典居民人数约为40万 而享有公民权的只有4 2万 只占总人数的1 10左右 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 世界上古史纲 材料二苏格拉底说 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 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之手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 应克复 金太君 胡传胜 西方民主史 请回答 1 在当时的雅典 哪些人被排斥在民主的殿堂之外 2 材料二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什么缺陷 3 除此之外 古代希腊民主制度主要还有什么缺陷 奴隶 外邦人 妇女 抽签选举 轮流坐庄可能导致权力滥用或误用 原始的直接民主 适用于小国寡民 二 雅典民主制的得与失 必修一专题六会考复习之考点二 罗马人的法律 一 罗马法的演变发展历程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 债务家庭关系 财产继承权以及犯罪和刑罚等内容 适应范围 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形式 程序烦琐 缺乏灵活与变通 内容 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平民地位空前提高 激发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适用范围 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灵活性上 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具体内容 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主要是一种法学思想 法学理论 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1 十二铜表法 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 A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B 最早保护平民利益的法律C 最早限制贵族特权的法律D 内容最全面的法律2 从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 罗马产生的法律叫 A 自然法B 习惯法C 公民法D 万民法3 万民法的特点不包括 A 改变了原有的公民法体系B 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C 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D 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4 之所以说 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是因为它 A 用来管理所有的罗马B 在罗马帝国通用C 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D 适用于罗马帝国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5 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是 A 第一部成文法制定B 万民法体系形成C 公民法体系出现D 自然法的人类自然平等思想的提出 练一练 材料一 近代欧洲都以罗马法为基础 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 如 德国民法典 拿破仑法典 等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 现在世上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 律师制度 诉讼原则都渊源与罗马法 世上公认的法学理论 法制民主原则也均发端于罗马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原则也成了法治建设永恒的价值观了 材料二 1 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二 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 不可转让的权利 其中有生命 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 独立宣言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 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第三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自由民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三 2 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 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具有超越时间 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出现 汉代普及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1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水利工程发达 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3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 在我国农业的原始阶段 最基本的种植经营手段是 A 刀耕火种B 马耕C 牛耕D 使用铁器耕作2 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之一是 A 水利技术的进步B 手工业的发展C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 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3 便于牛耕普及和山地开垦的耕作形式是 A 刀耕火种B 二牛抬杠C 火耕水耨D 一牛挽犁4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A 以集体耕作为主的经营方式B 以简单协作为主的经营方式C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D 以庄园经济为主的经营方式5 下列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B 在某些历史时期 庄园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C 农耕技术出现多次革命性的进步D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 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 扣如哀玉锦城传 1 我国用煤炭冶铁始于 A 春秋B 战国C 汉代D 宋代2 在我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供风形式也不断发生着革新 下列各项中 最能体现供风形式革命性变化过程的是 A 自然通风一人力皮囊鼓风一畜力马排鼓风一水力鼓风B 自然通风一畜力马排鼓风一人力皮囊鼓风一水力鼓风C 自然通风一人力皮囊鼓风一水力鼓风一畜力马排鼓风D 自然通风一水力鼓风一畜力马排鼓风一人力皮囊鼓风3 唐代名句 夺得千峰翠色来 赞美的是 A 著名的 唐三彩 B 精湛的青铜铸造艺术C 精美的丝织印染品D 唐代越窑的精美青瓷4 江西景德镇是以下列哪样手工业品的制作而闻名天下的 A 绒线毯B 青铜器C 釉陶D 瓷器5 在冶铁业发展中 创造出借用水力鼓风冶铁的是 A 王景B 杜诗C 李冰D 崔寔6 中国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江南地区是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清 法律规定明码标价 专门管理机构 长安9市 草市形成 草市尉 草市普遍 夜市繁荣 突破了时空限制 商业街形成 草市有饮食服务 都市中的商业区繁华 放松限制 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 北宋汴京城 北宋时都城汴京 今河南开封 材料一至州桥投西大街 乃果子行 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 余皆卖纸画 花果铺席 御街一直南去 过州桥 两边皆居民 街东张家酒店 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 李家香铺子 材料二夜市至三更尽 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果去闹处 通晓不绝 冬月虽大风雪阴雨 亦有夜市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 据材料概括出当时北宋都城的商业状况 2 举出中国古代几个著名的商业都会 三个以上 市 没有固定的地点限制 分散于宅屋之间 城市繁荣 店铺林立 商品丰富 有繁华的夜市 长安 洛阳 扬州等 重农抑商 政策及其影响 发展农耕 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 目的 1 经济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2 政治 维护政治的稳定 巩固君主的地位 1 最早提出 2 含义 商鞅变法 战国 4 评价 积极 从目的角度考虑 消极 社会经济活力压抑 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得到抑制 经济 政治 稳定小农经济 促进农业的发展 保障国家安全 巩固封建统治 海禁 政策及其影响 1 含义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的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2 评价 积极 一种消极防御 暂时的稳定消极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阻碍了新经济因素产生 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1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不正确的是A 促进了历朝经济的发展B 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目的C 在封建社会前期起过积极的作用D 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 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 商人奸滑不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管理B 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 巩固统治C 统治者大多是农民出身D 古代中国自给自足 不需要商业经济3 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 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哪种情况A 在居住区开绸缎店B 在夜市里卖瓷器C 让手下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D 其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4 汉代的洛阳 唐代的广陵 清代的苏州 这几个城市的共同点是 A 都是政治中心B 都曾是商业都会C 都是由 草市 发展而成D 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兼经济中心5 古代的市突破商业区和住宅区的空间限制是在哪个朝代 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 必修三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 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 新儒学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中国古代三种治国思想 1 儒家推崇 人治 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 实行 仁政 是一种民本思想 2 法家主张 法治 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 道家主张 无为而治 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 顺应时势和民心 4 古代统治者实际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法家思想为辅助 兼采道家思想 孔子 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1 战国时期的一位杰出思想家提出了 天有常道 地有常数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 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该思想家是 A 孟子B 荀子C 庄子D 韩非子2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其理论来源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3 墨子在生活作风上 提倡俭朴实用的主张是 A 尚贤 尚同B 虚无 逍遥C 严刑峻法D 节葬 节用4 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孔子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是 A 克己复礼以为仁 B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C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D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5 汉初 反秦之弊 与民休息 采用 无为而治 的统治思想 这种统治思想源于 A 法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道家思想 汉武帝时期 采纳董仲舒主张 实行 政策 从而 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 倡导儒学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 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 汉武帝创立太学 使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 太学的建立 是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官立学校 格物致知 认识论 理 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观 理的社会伦理属性 存天理 灭人欲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发明本心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都承认理的存在 理学 都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维护封建统治 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理 是万物的本原 心 是万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理财公司理财协议书
- 公司蜡裂解及重合装置操作工设备安全技术规程
- 业务知识培训心得简短课件
- 非争议协议书
- 公司人造板制胶工工艺技术规程
-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中学2026届数学八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合同范本特许经营授权合同书示例
- 全面质量管理精髓
- 2025年国有企业租赁合同范本
- 专科知识培训-妇产科课件
- 西藏介绍课件
- 新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 会务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单元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 社会工作行政(第三版)课件全套 时立荣 第1-11章 社会服务机构- 社会工作行政的挑战、变革与数字化发展
- 慢性糜烂性胃炎护理
- 公共体育民族操舞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西科技大学
- 乒乓球培训机构教学管理制度
-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 初中英语单词全集(打印版)
- 2024年鑫源汽车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