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文综部分)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文综部分)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文综部分)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文综部分)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文综部分)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试卷综析】本份历史文综试题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以教材主干知识为主,题目难易适中,不偏不怪,符合现阶段历史高考复习的教学实践。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文】1“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统一思想”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统一思想”巩固了中央集权c“一种书”指儒家经典 d“利禄”指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知识点】o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科举制度【答案解析】d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即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依据所学可知abc正确,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是在隋唐之后的科举制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思路点拨】本问考查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思想文化专制政策,依据时间信息与思想文化专制的影响及科举制度时间判断即可。【题文】2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d 解析:题目中的“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轻则”“王公贵族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等信息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权力的滥用。故本题应选d项;a项中“遏止”、b项中“严密”、c项中“有效”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获取能力,解题时在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基础上排除相关错误选项即可。【题文】3中国的县级机构自唐之后数量一直变化不大,大抵在2000到2300个,可市镇数量却几何级增多,至清中期,全国已有约二三万个。市镇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 b专制制度的相对稳定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d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知识点】h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商业【答案解析】c 解析:唐宋以来,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逐渐放松,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到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b项错误,唐宋以来至明清专制制度不断加强;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解题时抓住唐宋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相关史实进行分析。【题文】4右图是漫画“文明人”的行径,此漫画揭露的罪行是a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b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c日俄争夺中国东北d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城【知识点】c1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解析】b 解析:通过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残迹是圆明园,而所谓“文明人”是指英法联军,因此答案为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图片信息解读能力,解题时抓住图片中的残迹为圆明园遗址进行判断即可。【题文】5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c“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d“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信息“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表明晚晴政府在西方列强侵略下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表明晚晴政府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中的暧昧态度。洋务运动迈开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中体西用思想以中国纲常伦理为本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技术,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洋务运动这个阶段的政治改革,力度很少,只是针对旧有的行政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从晚清政治改革的全过程看,洋务运动是政治改革的起步。故a项符合题干信息,本题选a。bc项未涉及政治改革内容,排除;d项强调政治改革的优先地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题文】6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a1911年 b1949年 c1978年 d1997年【知识点】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答案解析】c 解析:1911年发生了辛亥革命,清政府面临崩溃灭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主权重建;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从此开始依法治国的航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故答案为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直接答题。【题文】7罗马法的最后发展阶段出现在与其土生土长之地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立法活动在那里紧张地进行着,整个古老的生机和威力一直保持着其全部光彩。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a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 b万民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c 帝国的扩张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原因 d罗马法迅速向世界传播【知识点】a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答案解析】c 解析:题干信息“罗马法的最后发展阶段出现在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表明随着帝国扩张罗马法由共和国向帝国时期境内发展,a项与题干信息不符,b项错误,查士丁尼时汇编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d项错误,罗马法向帝国境内传播而不是向世界传播,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信息“最后发展阶段在罗马帝国的民族之中”。【题文】8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 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知识点】b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光荣革命【答案解析】b 解析:“光荣革命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表明其和平方式,“此后一步一步进行制度改革”表明英国代议制特点的渐进性,acd项俱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运用排除法将与题干信息不符的选项排除即可。【题文】9“俾斯麦运用全部权力和才能,旨在保证德国的连续优势和保持她的征服土地。”从根本上确保其征服土地的措施是a发动王朝战争 b颁布1871年宪法c确立议会制度 d建立德意志帝国【知识点】b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国1871年宪法【答案解析】b 解析:a项是德国统一的方式,与题干信息无关;b项以立法形式确保其征服的土地;议会是民主制度的主要特征,c项从属于b项,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题文】10弗洛姆认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直接造成19世纪“上帝死了”的主要原因是a达尔文的进化论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牛顿的力学 d文艺复兴【知识点】s1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破解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的进化论【答案解析】a 解析: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因此说“上帝死了”。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因此说“人死了”。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运用所学可直接答题。近代生物学成就经历了从创世神话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题文】11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在工业化时期,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主要是指a牺牲农业、农民的利益为工业提价粮食、资金和原料b余粮收集制c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供给制d大规模开荒,提高粮食产量【知识点】m2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苏联工业化【答案解析】a 解析: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高速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实行榨取农民、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的办法,工业化资金受惠于农业,农民负担过重。bc项为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内容,俱排除。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思路点拨】苏联工业化建设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题文】121981年1月,年已70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在最危难的时候带领美国走出“滞胀”泥潭,“里根经济学”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学说。下列经济措施最有可能属于“里根经济学”的是a增加福利投入 b发展混合经济c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奉行自由主义【知识点】m3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80年代美国经济【答案解析】b 解析:里根经济学以“供应学派”为基础,强调“供应创造自身的需求”,目的就是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创造就业。a项错误,里根政府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保障支出;c项错误,里根政府放松政府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d项错误,自由主义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里根时期政府采纳了供应学派主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思路点拨】资本主义经济在战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细心体会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但是,资本主义的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二、材料解析题【题文】o1 p1 p2 r1 13(26分)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转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出现于政治角逐场中。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三 欧洲是人类思想的福地。欧洲知识分子不仅有锐意进取,其中也有迷茫;不仅有孤独,还有抑郁但无论是非曲直,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尖锐的碰撞激越,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寻找思索碰撞的空间,并为此锲而不舍。(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谓欧洲知识分子(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6分)(2)结合维新变法思想,论述材料二中“全方位的变革姿态”的涵义。(6分)(3)列举15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的被广泛采纳的政治思想,指出欧洲知识分子的“迷茫”“孤独”“抑郁”在文学上的表现。(10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知识分子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的理解。(4分)【知识点】百家争鸣维新变法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答案解析】第一问,“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得出社会大裂变、宗法制崩溃的条件,由“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得出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再结合所学知识士阶层自身的优势回答。第二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回答。第三问,结合所学从15世纪以来的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及马克思主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问题“迷茫”“孤独”“抑郁”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角度回答。第四问,材料一表明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时期的作用,材料二晚晴时期先觉者诸如维新派等先进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亡率先进行制度探索,材料三面对时代变迁知识分子努力探索推动社会变革。参考答案:(1)历史条件:社会大裂变;宗法制的解体;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士阶层自身的优势。(6分,任答三点)(2)涵义:政治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君主立宪制;救亡图存。经济发展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思想文化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传播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6分)(3)政治思想: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6分)表现:现实主义文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现代主义文学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4分)(4)理解: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时势造英雄,知识分子是时代的产物;社会变革催生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推动着社会变革。(4分,任答两点,言之成理亦可)【思路点拨】本题以中西方不同时期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归纳等能力,答题时注意题型变化,第一问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概括,第二、三问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第四问注意结合三则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回答。【题文】c1 b1 b2 h1 h2 i1 i2 p1 p2 14(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公元1年960年1300年1700年中国450450600600欧洲550422576924(安格斯麦迪森制表,单位为国际元)这一觉睡到1840年,国门被枪炮打开,但在很长时间里还是没有清醒过来,要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打完,才说“一战而全民皆醒矣”。所以这一段时间,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要深刻反思的时期。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1)据材料,指出明清两朝“长期停滞”的表现,试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2)归纳五百年里中国与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展的不同特点。(6分)(3)从政策和技术的层面分析1300年到1800年欧洲人均gdp猛增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的影响。(8分)(4)你是否同意甲午“一战而全民皆醒矣”?说明理由(6分)【知识点】甲午战争的影响明清经济古代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特点的比较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答案解析】第一问,结合材料信息“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回答,第二小问经济原因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及人口增长角度回答。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专制与民主、经济上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专制与人文主义等角度对比分析。第三问,结合题干时间限制政策因素从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回答,技术因素从工业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