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艺术生精品提分秘籍 专题十六 种群与群落.doc_第1页
高考生物 艺术生精品提分秘籍 专题十六 种群与群落.doc_第2页
高考生物 艺术生精品提分秘籍 专题十六 种群与群落.doc_第3页
高考生物 艺术生精品提分秘籍 专题十六 种群与群落.doc_第4页
高考生物 艺术生精品提分秘籍 专题十六 种群与群落.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艺术生高考生物精品提分秘籍 专题十六 种群与群落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性比率也可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bc d2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统计有误的是()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4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下列现象体现该观点的是()a农业生产上,常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来减少害虫的危害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比率,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不捕获年龄较小的鱼d我国某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b体现了性比率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c体现了年龄结构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d体现了迁入率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5(2010海南生物)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6(2011浙江理综,5)下表是调查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7.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8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种群的增长量s1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应为2009右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ct1t2时间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10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曲线增长(如右图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曲线增长(如右图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对害虫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11(2012山东日照模拟)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12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点c.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 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13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晚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14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 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15(2011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16(2011海南生物)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17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和)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和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都为710岁b种群和都为110岁c种群为01岁,种群为67岁d种群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18(2011高考上海卷)某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与猎物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曲线,能反映这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比例与猎物种群密度关系的曲线是()abc d19(2012山东日照模拟)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 d20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a群落甲 b群落乙c群落丙 d群落丁21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在探究限制大草履虫种群k值的因素是生存空间还是食物条件的研究中,学生提出了4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在探究限制因素是生存空间的实验中,培养大草履虫的溶液量不同b实验中应检测大草履虫消耗营养物质的速率c实验中应保持环境温度、氧气浓度、大草履虫的起始数量等相同d在探究限制因素是食物条件的实验中,培养大草履虫的营养液浓度不同22(2010海南生物)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木2827263034藻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23(2010山东泰安模拟)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渔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24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25.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5个小题,共50分)26(10分)如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a和种群b未来个体数量的变化趋势是:a_,b_。(2)假如种群b是某种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特别保护哪一年龄段上的个体?_。对珍贵的野生生物资源,我们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_。(3)如果有一种外来生物入侵,并以种群c的幼体为食,这将使种群c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请在坐标图中用曲线表示这种变化。越少;种群c各个年龄阶段的个体数差别不大,种群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如果外来生物入侵并以种群c的幼体为食,则会使种群c的年龄结构变成衰退型。答案: 27(2011江苏生物,8分)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_。(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和用血球计算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28(14分)如图是某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后,某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曲线呈现出近似_的增长;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_有限,曲线呈现出_增长;最后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_。(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大约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3)该物种的进入可能会对当地其他生物的k值产生影响,说出一种影响并加以解释。(4)在生物圈中,人口的k值是有限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沉重的压力,为此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29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下图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 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 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30(8分)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性影响。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植物20072008200920102011a10.09.28.0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e3.22.81.71.30.5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用的方法是_,此方法的关键是_。(2)如果5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最可能是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地物种和环境造成危害,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