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一、生平: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因家乡有一道泉水,叫柳泉,所以,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今山东淄博)人。后世因他写了一部聊斋志异,称他“聊斋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虽“闭户读无释卷时”,仍科名不显,被迫经商,到他少年时家境渐衰,他从小热衷功名,19岁时连考县、府、道三个第一,受到山东学道、大诗人施润章的赞赏。此后虽昼夜苦读,仍屡试不中。由于生活所迫,应朋友孙蕙邀请,去宝应县做幕宾。整日与文字打交道,久违素志,第二年还乡。此后生活更加艰苦,41岁到富绅毕际友家当塾师,直到70岁才“撤帐归来”,不断应考,但还是个穷秀才。直到71岁才援例出贡,四年后离世。蒲松龄七十六岁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1、 读书进学(19岁以前)2、 十年尘土梦 (1930)3、 南游作幕 (31)4、 游学生涯 (3240)5、 毕家坐馆 (4171)6、 归老晚景 (7276)二、思想:由于长期在农村的贫寒生活和可考失意,使他能广泛接触底层民众和统治阶级中的下层人物,对现实的黑暗与科举的弊端认识深刻。他在与韩刺史樾依书中说:“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望然哭向南山而去。”蒲松龄的思想是复杂的:他体察同情人民的疾苦,怒斥“公道不漳”,但对最高统治者报有幻想;他讽刺科举不公,但又从未放弃过对功名的苦求;他批判封建迷信,却有宿命论和因果报应观点,信仰佛教;他赞美富于真情的爱情自由,又宣传一夫多妻,提倡妇女应忍辱顺从。这说明蒲松龄思想的超越与局限并存。蒲松龄的思想和为人:1、 积极入时的儒生。2、 接近农民的穷秀才。3、 信守孔孟之道的正直之士。4、 富于感情的文学家。5、 讲求实际的有神论者。三、创作:蒲松龄一生勤奋好学,创作颇丰。除小说、散文、戏曲、俚曲、词赋外,还有聊斋文集四卷和聊斋诗集六卷。他还写了日用俗字、农桑经、药崇书、历字文等为农民服务的书。成就最高的是传世佳作聊斋志异。四、版本:聊斋志异版本很多,可分:手稿本、抄本、刻本、评注本、三会本、全译本六类。主要版本有:1、 抄本:最早的抄本是乾隆十六年(1751)铸雪斋抄本;2、 刊刻本:最早的刊本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本,即一般通行的底本;3、 会评本:1962年中华书局的会校会注会评本最为完备,共采录作品491篇,后又陆续有佚文发现。第二节 狐鬼世界的建构(题材来源及特点)聊斋志异总共近五百篇,体式、题材、作法和风格多种多样,思想境界是不平衡的。一、文体:一书兼二体。其中有简约记述奇闻异事如六朝志怪小说的短章,也有故事委婉、记叙曲微如同唐人传奇的篇章。清代学者纪昀讥其“一书而建二体”,鲁迅称之为“拟晋唐小说”,都是指这种情况。二、题材:有采自当时社会传闻或直录友人笔记者,篇首或篇末往往注明某人言、某人记;2、也有就前人的记述加以改制、点染的,如种梨原本于搜神记中的种瓜,凤阳士人与唐人白行简的三梦记的基本情节相同,续黄梁显然脱胎于唐人传奇枕中记等;3、还有并没有口头传说或文字记载的依据,而是完全或基本上由作者虚构的狐鬼花妖故事,如婴宁、公孙九娘黄英等。应当说这后一类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足以代表聊斋的文学成就,体现了出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而胜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的创作特征。三、作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聊斋里绝大部分篇章叙写的是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境幻域,有的是异类化入人间,也有人、物互变的生活的篇章,如张诚、田七郎、王桂庵等,也往往添加些虚幻之笔,在现实人生的图画中涂抹上奇异的色彩。从这个角度说,它与六朝之怪小说同伦。由于其中许多篇章描写委曲,又有别于六朝志怪小说之粗陈梗概,而与“始有意为小说”的唐人传奇相类。所以,鲁迅称之“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四、特点:1、谈鬼说狐,大都有题旨,隐含意蕴,有所寄托。聊斋里的花妖狐魅故事,不仅在叙事模式上超越了六朝志怪小说,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志怪”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六朝志怪是将“怪异非常之事”当作曾经有过的事情,记述出来可供读者“游心娱目”,“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蒲松龄是有意识地结撰奇异故事,连同其中的神仙、狐鬼、花妖,都是出自他个人心灵的创造,个中便有所寄托、寓意。他可以假鬼狐故事以游戏,自然也要寄托严正的题旨。他在聊斋志异里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可见蒲松龄假虚拟花妖狐魅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已成为创作的主导意识,他期望读者的不是信以为真,而是能领会寄寓其中的意蕴。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怪异非常之事”是作品的内容,在聊斋志异里神仙狐鬼的怪异故事是作为小说思想内蕴的载体,也就带有了表现方法和形式的性质。2、借谈鬼说狐表现自我。与这个变化同时发生的还有更深层次的思维性质及其功用的变化。贯穿六朝之怪小说的神道观念及思维模式,诸如,灵魂不灭,人死为鬼;物老成精,能化人形;幽明相通,梦幻与现实世界互渗互补,都具有神秘性质。蒲松龄也因袭了这神秘的思维模式,结撰出诡谲奇丽的狐鬼花妖故事,从思维形态、方式上看并无二致,但却不完全是在原来迷信意义上的因袭,而是弃其内质而存其形态,作为文学幻想的审美方式和表现方法用于小说创作中,从而也就摆脱了神道意识的拘束,在这个领域里获得了自由,可以随意地藉以观照现实世界,抒写人生苦乐,抒发个人的内心隐秘。神幻只是作为故事的框架,可任意装入现实社会和作家个人心迹的映象,寓意明显,人鬼遇合是子虚乌有,而吐诉的却是真实的血泪,奇幻式的故事里装入的是现实政治主题。第三节 狐鬼世界的内涵(思想内容)聊斋志异题材来源广泛,包括作者的亲身经历,如跳神、地震;选取前代题材再创造,如莲花公主源于南柯太守传等;多数来自民间的故事传说。作者在聊斋志异中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洲,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物以好聚,所积益伙。”这部书寄托着蒲松龄全部的生活感受、社会认识与人生理想。他不直接写世态人情,而写鬼狐花妖,是为了避免清初严酷的文网,曲折地对黑暗腐败的社会进行揭露和嘲讽,并抒发自己内心的孤愤与不平。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广泛,内容丰富,暇瑜互见,提出了许多尖锐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作者以犀利的笔锋,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弊端,批判封建礼教,歌颂纯真美好的爱情,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揭露封建政治的腐败,谴责污吏和富绅地主欺掠人民的罪行,对被压迫的民寄予了人深深的同情,歌颂了他们的反抗斗争。1、揭露官场黑暗,王法积弊。 如,梦狼、红玉、席方平、梅女、商三官等。梦狼道出世上的贪官都是“牙齿堍堍”的老虎,衙门里到处都是吃人肉的狼,他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正如小说中所言:“窃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因为看中人家的妻子,便公开入室抢劫(红玉)。梅女中的典史为了三百钱的贿赂,诬人成奸,逼出人命。促织中的成名,因为皇帝喜斗蟋蟀,官吏们为媚上,四处征集蟋蟀,自己因为搜寻不着又买不起蟋蟀交差,受尽官府的毒打和折磨,几近一死,还得忍痛去捕。后来成名的儿子的魂魄化成一只善斗的蟋蟀,才挽救了一家人的性命。人命贱如虫,一只小小的蟋蟀可以使人受苦受难,可以给人荣华富贵。2、揭示了老百姓所受的苦难。席方平借冥府的故事揭示了封建官府黑暗、人民有冤难伸的现实。诚朴的席廉因得罪富豪羊某,被羊某死后买通狱吏榜掠而死。羊某“内外贿通”,使代父伸冤的席方平告到城隍、郡司、冥王那里,不仅冤屈未伸,反遭毒刑,正如二郎神在判词中所说的:“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在官府里哪有是非曲直,“有理五钱莫进来”。各级官府不过是掠夺人民、欺压人民的工具而已。窦氏写地主南三复诱骗农家女窦氏,生下孩子拒不承认,致使“女抱儿坐僵矣”的悲惨事实,表现了血淋淋的阶级压迫。3、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反抗。聊斋志异尤其可贵的是不仅写出了等级压迫的暴虐,更写出了人民顽强不屈的反抗斗争。席方平不畏强暴,抱着以死相拼的念头为父伸冤,在倍受“命笞二十”、“命置火床”,甚至“命以锯解其体”的酷刑后,仍不屈服,坚决表示“大冤未伸,寸心不死”,“必讼”!终于告到二郎神那里,才得以昭雪。鸦头写孤女鸦头,敢于反抗家长淫威。商三官写商三官父亲喝醉忤怒土豪被杀,两个哥哥出讼无结果,商三官女扮男装做优伶,借仇人诞辰之日,手刃了仇人,终于为父亲报了仇。二、抨击科举制度的不合理、不公正和科举制度对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毒害。由于蒲松龄一生多次科场失意,因此感受颇深,反映这类题材的作品,感情浓烈,如诉如泣,爱憎分明,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他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批判。1、 考官方面:对于科场上的不公正现象的原因,蒲松龄认为是考官所致(一是盲目,二是爱钱。)如司文郎写一位盲僧,能嗅出文章的好坏,在嗅过王平子的文章后说:“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中得”。嗅到余杭生之文,“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嗝,再焚,则作恶矣”。可榜放后,王生落第,余杭生竟高中。盲僧问讯后叹曰:“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考官们不过是些耳聋眼瞎,不学无术,昏聩无能之徒,人才怎能考中。而这种考官的眼睛,代代相传,造成科举考试的恶性循环,考中者自然代代陋劣。考弊司借阴间故事写考官初见考生要先割脾肉一块孝敬司主,但贿赂丰厚者可免割。考官不止眼睛,心也是黑的。这就揭示了在蒲松龄那个时代,考场中贪污受贿是尽人皆知的事,考中与否,等级高下,并不在于文章的好坏,而在于钱和势力。2、 考生方面:在读书人依赖科举成名的封建社会,人们自然对考取功名保有极大的热望和追求。它愚弄了求仕者,也毒害了求仕者。作者包含热泪,揭示了科举制给读书人带来得悲剧。叶生中的叶生,虽然“文章辞赋,冠绝当时”,却屡屡不中,苦不堪言,郁闷而死。王子安中借“异史氏曰”讲“当局者痛苦欲死”,难以摆脱科举的牢笼和诱惑。扬大洪写一个读书人在吃饭时听到榜上无名,便“嗒然自丧,咽食入鬲,遂成病块,噎阻甚苦”。科举制度的黑暗摧残了知识分子的灵魂和精神,人们在考场上苦苦挣扎、奋斗,难以自省。蒲松龄抨击科举制度的弊端,但没有认识到造成读书人悲惨命运的实质。王子安写王子安考试后,醉梦中被狐耍弄,以为自己高中了,便炫耀乡里,辱骂长班,丑态百出。如果说,科举不过是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需要服务,那么“陋劣幸进而英雄失志”便是一种必然。封建社会无数读书人就这样被科举制束缚着,被阉割了思想,被毒化了灵魂,被消磨了生命,成为毫无实际技能的呆痴妄想的行尸走肉。蒲松龄一辈子都没有忘情于科举,但科举对人的灵魂的残害,他是有切身体验的。三、真挚爱情的热烈颂歌。这是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的题材。1、描写不受封建礼教束缚,有着自由个性的理想女性。如,婴宁写一位美丽、天真、多情的少女婴宁,因在远离世俗的鬼母家长大,从小就爽朗直率,在山中初见王生,就前仰后合地大笑不止,结婚也因此未能进行。她劝丧夫的婆母再嫁,还极力撮合。敢于骑着马到街上去,完全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敢于自由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家对这一形象由衷地赞美。再如小翠中的小翠,同样是个无拘无束,不遵守闺范的少女。她的特点是“喜欢开玩笑”,什么玩笑都敢开,对于封建的“三从四德”根本不放在眼里,一任个性发展,充满浪漫主义的自由气息。作者对他们表示了由衷的喜爱和赞美。2、描写了青年男女生死不渝的真挚爱情,敢于突破门第观念,顽强地追求自由爱情。连城中的连城,爱上了乔生,父亲嫌弃乔生贫穷,连城却不掩饰自己的情感,“逢人辄称道”,又赠金以助乔生。当父亲逼迫她嫁给盐商之子王化成,她坚决反抗,最后以死徇情。死后她的灵魂向乔生表示:“不能许君今生,愿矢来世耳”。乔生为情所感,竟魂追地下,在阴间得到别人的帮助复生,终成眷属。还魂后的连城对父亲坚决表示:“如有变动,但仍一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不以容貌、地位钱财取人,而是把爱情建立在互为知己、互敬互爱的基础上,意义是全新的。3、赞美“真情、至情”,强调情的力量。香玉中的白牡丹爱上了胶洲黄生,后来她被别人迁走与黄生分离,便“日就萎悴”而死。黄生日夜凭吊,他的痴情感动了花神,使香玉复活。后来当黄生魂寄的牡丹花被小道士砍死,白牡丹就又憔悴而死,他的好友绛雪也殉情而死。作者歌颂了爱情的力量,也赞美了真情的伟大。蒲松龄感慨地说:“花以鬼从而人以魂寄,非其结于情者深耶?一去而两殉之,即非坚贞,亦为情死矣”。4、讴歌了在爱情中不以丑俊改变初衷的恋人,歌颂了这种超乎形骸的爱情。嘉平公子写一个美丽而又富有才华的女鬼爱上了“风仪秀美”的嘉平公子,得知这公子徒有漂亮仪表、肚里空空时,便气愤地说:“有婿如此,不如为娼”,愤然离去。吕无病通过孤苦贫穷、脸上“微黑而多麻”但性格温柔和善,吃苦耐劳的女鬼吕无病和漂亮、有钱有势,但却心如蛇蝎,骄横悍妒的孙天官女对比来写,让人们到事实中去取舍,得出应该坚决鄙弃徒有其容的外在美,去追求内在的心灵美的结论。四、对世俗民风的劝戒讽刺。(富有寓言意味的作品)如,崂山道士借王生学道的故事,告戒渴望求知的人,切不可好逸恶劳心存投机之想,否则会落得头破血流的可笑下场。画皮则用厉鬼披画皮扮美女蛊惑人的故事,说明人心叵测,不要被表象所蒙蔽,这样才能头脑清醒地去认识事物。由于作者思想局限,聊斋志异也有一部分篇幅宣扬了落后的思想。如对天子还抱有幻想,渴望有清官或侠士来主持公道、除暴安良;有的肯定愚孝、贞节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第四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聊斋志异中的小说从题材到情节都独具特色。蒲松龄在创作中学习了六朝志怪小说之法,吸取了传奇小说的传统,借鉴了古文、白话小说的精华,并有创造性的发展。作者用文言传奇之法志怪,表现了作者的孤愤之情,同时把文言小说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一、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高度结合。1、“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借幻想形式,抒孤愤之情。作者为表现对于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的向往,便让青年人化为鹦鹉飞到情人身旁。为强烈表现对试官的憎恨,可夸张地把他们幻化为恶鬼形象,令人见而生厌;当他有感于现实生活的压迫和剥削之苦,便创造了没有科敛捐税的袖里乾坤,用飘渺的仙境来寄托光明;特别是有感于人世间的冷漠和虚伪时,便塑造了许多女鬼和狐仙形象,以表达对于真善美,对于温暖人情的执着追求。2、为表达理想的追求,作者把幽冥仙境、异类世界高度社会化、人间化了。作品中许多虚幻的地方象人间一样,有等级、有压迫,既有温暖的人情,也有浸透了利己主义的冰凉世界。席方平中的阴间里,冥王、郡司、城隍,贪污受贿,残害良民,简直是人间封建司法系统的翻版。青凤虽然写的是狐狸世界的相互关系,但世态炎凉并不亚于人世。3、蒲松龄笔下的鬼狐人格化了。虽然他们具有生物的某些特点,也不乏超人的法术,但他们是作为人的形象存在的,蒲的想象还从特定的生活逻辑出发,符合现实生活的规定。如,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幻化的蟋蟀就是“短小、黑赤色”因为那是孩子变化的。白秋练中白秋练离开湖泊纵横的楚地来到河北,“女求载河水”“既归,每食必加少许,如用醯酱焉”。一次,由于“湖水将馨,久待不还,女遂病,日夜喘息”。“喘息数日,奄然待毙”,后来,湖水运来了,将她的身体浸在湖中,“一时许”白秋练渐渐活回来。这一切因为白秋练是鱼精,她不能须臾离开湖水。蒲松龄的浪漫主义是有现实主义作基础的。二、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作者常常借助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缘于现实,而又圄于现实的广阔艺术天地,展开奇异想象,表现作者的爱憎,让好人有好报,给恶人以恶果,这正是作者继承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的传统,加以创造性的发展的结果。鲁迅说:“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术,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中国小说史略)促织围绕着成名一家和促织的矛盾纠葛,迤俪展开。成名费尽力气去捉蟋蟀而未得,怎奈“宰严限追比”,无法交差,被打得“两股间脓血流离”,不能行走,“惟思自尽”,陷入绝境。故事至此为一曲折。接着笔锋一转,让成妻问卜,终于按图得虫,于是举家庆贺,情节由悲转喜。谁料他的幼子竟将捉到的蟋蟀弄死,更不想由于妻子的恐吓,孩子竟投井自杀,成名一家又陷入绝境,情节又生曲折。正当成名夫妇“相对默然”,痛不欲生之时,想不到儿子复苏,有听到“门外虫鸣”终于捉到了一只蟋蟀,故事又发生转机。以后“将献公堂”,又“惴惴恐不当意”,试斗时,又“蠢若木鸡”,令人惊吓。全篇情节曲折多变,波澜叠起,缓急交替,层出不穷,愈转愈曲。而且曲中有幻,幻中有曲,充分表现了中国短篇小说注重情节的民族风格。聊斋志异描写的许多离奇曲折的故事,并不是故弄玄虚,为曲折而曲折,而是围绕主题,为表现人物性格展开的。如,促织中成名一家的遭遇,是为深刻批判封建社会“天子偶用一物”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尽的灾难这一主题而设的。这在阿绣、张鸿渐、宦娘、胭脂等小说中也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三、聊斋志异的语言特点。1、叙述语言以精练简洁著称。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运用的是长期以来文人通用的所谓“古文”语言。文言也有多种语言风格,聊近五百篇的语言风格也不尽一致。总体来说,其语言特点是保持了文言体式的基本规范,适应小说叙事要求,采用了唐宋以来古文日趋平易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戏剧学硕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院导医面试考试题及答案
- 大一艺术史考试题及答案
- 环境设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 船舶公务员培训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 沙城二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6届山东省临清市刘垓子镇中学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课件上打字不显示问题
- 滴滴司机安全培训课件
- ARDS患者肺康复训练专家共识解读
- 中远海运(上海)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2022
- 癌痛及三阶梯止痛原则
- JJG 861-2007酶标分析仪
- 神经网络-课件
- 高管人员劳动合同书
- 被覆上皮课件
- 神经外科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课件整理
- 脊柱弯曲异常筛查结果记录表
- 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 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参考资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