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版高中历史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时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a.缓和阶级矛盾 b.看中王安石的才能c.维护封建统治 d.发展经济2.(2012长春高二检测)北宋时期,有人作诗:“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这说明变法中哪一项成就显著(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3.王安石对某一变法措施的效能进行评价时说,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相关的变法措施应是( )a.均输法 b.保甲法 c.青苗法 d.募役法4.(2012济宁高二检测)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的“理财”措施的主要目标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大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5.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市易法a. b. c. d.6.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目的是为了(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7.王安石变法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 )擅长经义通过进士科的时务策考试部分专门人才有志于改革a. b.c. d.8.(2012潍坊高二检测)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赝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材料二 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半年纳,限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材料三 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移民以遂,国用足矣。”以上三则材料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社会现象?(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10.(2012北京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关于青苗法,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认为)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宋会要辑稿食货材料二 (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宋史司马光传材料三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界仍然有争议: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2)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理由。(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答案解析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b、c、d四项都是变法的原因,但a、d两项是c的具体表现。c是主要原因,b是个人因素。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万里耕桑富河淤开亿顷”可知是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农田水利法”。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农人有以赴时趋事”,就是不耽误农民的耕种时节;“广蓄积”就是增加政府收入;“兼并不得乘其急”就是限制高利贷的盘剥。综合以上因素,选c。4.【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理财”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从其措施如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方面看,主要是调整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故选a。5.【解析】选d。将兵法是治军的改革法,与题干中的理财不吻合,故排除;符合题干之意。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斗争。王安石说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息“寇乱”,即平定农民起义,所以选b。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是改革科举的内容,是整顿太学的内容,是惟才用人的标准,都可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8.【解析】选b。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分析各选项,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本题选b项。【规律方法】选拔人才的重要性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是保证变法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取士之法选拔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使一大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僚。另外,像重新编写教科书,剥夺了保守派对儒学的垄断,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这都有利于改革的顺利推行。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一中“多为兼并之家所困折阅(减价出售)失业”可知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牟取暴利。第(2)题从材料一最后一句话和材料二可知政府设置市易务,平抑物价。第(3)题从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囤积居奇现象,控制了市场物价,也增加了政府收入,但结果失败了。答案:(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贩、阻碍商品交换。(2)设置市易务。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3)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这些措施最终被废除。10.【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等信息可归纳出。第(2)题,从材料二中“恐其逋负”“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等信息归纳即可。第(3)题是开放性题目,从利民与否方面解答即可。答案:(1)变法派认为青苗法可以解决农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