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权利而斗争》读书笔记.doc_第1页
《为权利而斗争》读书笔记.doc_第2页
《为权利而斗争》读书笔记.doc_第3页
《为权利而斗争》读书笔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权利而斗争读书笔记2010,11,26为权利而斗争是1872年德国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在维也纳法学会上发表的传世演讲,这是一篇思想深邃、激情四溢的演讲。一直想好好读读这本书,却总以没时间为由迟迟未读。这学期老师让我们读一本书,然后写一篇读书笔记,我不加考虑就想到了要读为权利而斗争这本书,于是我去图书馆借来了为权利而斗争这本书,开始细细的品味。以前我从不知道权利是要靠我们每一个人斗争的,我只是片面的认为权利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一种权能,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维护或者放弃。然而,读完这本书我被书中那伟大的思想震撼了,我意识到了为权利而争的重要性,我开始对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权利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这本书中,耶林先生主要从“法的起源”、“斗争是法的生命”、“为权利而斗争是对自己的义务”、“主张权利是对社会的义务”、“为国民生活权利而斗争的重要性”、“现代罗马法与为权利而斗争”这六个方面来论证为权利而斗争的。这里我也将根据作者的思路从这六个方面来记录我在本书中所读到的作者的观点。 一、法的起源在这一章节中,作者首先摆明了自己的观点:“法的目标是和平,而实现和平的手段是斗争,法无斗争将无济于事。”从这一观点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耶林先生认为“法起源于斗争”。他认为无论是对于客观意义的法(国家适用的法原则的总体、生活的法秩序),还是对于主观意义的法(对抽象规则加以具体化而形成的个人的具体权利),法都将遇到必须克服的抵抗,法是在斗争中曲折前进的。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列举了法的历史上所应记载的很多伟大成果的例子,诸如奴隶农奴制的废止、土地所有、营业、信仰的自由等等,莫不经过跨世纪的斗争,始吿胜利。作者还通过论证法的制定和修缮也需要经过的斗争来说明这一观点,他指出法的制定和修缮必须以损害一部分阶级和人的利益为前提。法要想的到新生就必须和这些利益受损的人作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现存的法必须给新生的法让出位置,“现存的一切都是值得毁灭的”。作者反对法的自发形成,他对萨维尼-普夫达的观点“法的形成同语言的形成一样,是在无意识之中,自发自然形成的,既无任何角逐,亦无任何斗争,就连任何努力也不需要。”进行了反驳,他论证到,如果萨维尼的观点是正确的,法只靠法的信念力量就能够繁荣,或许就无需拳头和剑了。然而,虔诚的原始时代恰恰相反,带着诸如野蛮、残酷、非人道的特征,这一事实是对“斗争才是法的实践” 这一观点的最好说明。又如正义女神一手持有衡量权利的天平,另一只手握有为主张权利而准备的宝剑。无天平的宝剑是赤裸裸的暴力,无宝剑的天平则意味着法的软弱可欺。天平与宝剑相互依存,正义女神挥舞宝剑的力量与操作天平的技巧得以均衡之处,恰恰是健全的法律状态之所在。由此可知,法是经过斗争而来的,它的诞生和人的降生一样,一般都要伴随剧烈的疼痛,因此,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去主张权利,为权利而斗争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二、斗争是法的生命在本章中,作者认为由于权利人主张的利益常常与否定其利益主张的他人的利益相对抗,一切权利都有被侵害的可能性,因此为权利而斗争将存在于私法、公法、国际法等法的各个领域当中。在现实社会中,为权利而斗争不能仅靠国家制定法来加以保障,更多的是需要权利人自己的主张,当然,人各有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主张方式,如暴动、革命、决斗诉讼等。在各种各样的主张权利的斗争形式中,作者采取了通过诉讼形式为私权而进行的合法斗争加以阐述,因为他认为:“在这种形式的斗争中事物的真相更容易被法律工作者和行外人都毫无例外地误解。”显而易见,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而斗争是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但是在私法中,那些为利益相对微不足道的权利而斗争的人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则不能被大多数人理解,很多人认为为这种权利而争的人有诉讼癖。而作者认为,利益不是驱动我们为权利而斗争唯一的动机,人格才是权利灵魂,当我们的权利遭到侵犯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的人格遭到了鄙视!为了我们的人格我们必须为权利而斗争!所以那些为所有权的归属而争的人,所寻求的不单单是防备物的价值、金钱的损失,而是以权利和名誉为赌注通过物去主张人格本身。当权利被侵害时,任何人都不得不直面以下问题,即必须斗争,亦或为逃避斗争而对权利见死不救?对于这两个问题,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会伴随着牺牲,要么权利成为和平的牺牲者,要么和平成为权利的牺牲者,那么到底是要选择斗争还是放弃斗争呢?大多数人认为这要看权利人更容易容忍哪种牺牲了。例如,农民为了一片土地而不惜一切代价,与侵害其权利的人对簿公堂,就是因为土地是农民的根和名誉,对土地的侵害就是伤害了农民的法感情、人格、名誉和自尊,而这种侵害是农民所不能容忍的。与此相应,一个国家为一英里土地而争也是同样的道理。然而,从法的立场上看,作者并不赞同法将主张权利抑或放弃权利的选择权委诸权利人,因为法需要为自身生存与不法行为进行顽强的抵抗,相反,放弃权利,法将如一纸空文。三、为权利而斗争是对自己的义务在“为权利而斗争是对自己的义务”这一章中,作者认为主张自己的生存是一切生物的最高法则。人的生存不仅包括肉体的生存,精神的生存也至关重要。而精神生存的条件之一就是主张权利,因此主张权利是精神上自我保护的本能,放弃权利就等于精神上的自杀,只有当主张一种权利的义务与生命这一更高层次义务相冲突时,才能使放弃这种权利成为合理。尽管作者主张权利是不能放弃的,但作者却赞同“根据不法的侵害是主观的不法还是客观的不法,受害人主张权利的方式与态度可以截然不同”这个观点。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判断是非的法感情,法感情容易受到伤害,我们之所以不顾利益而为权利而斗争,就是因为我们的法感情受到了伤害。法的力量完全与恋爱的力量一样,在与感情之中,智慧和见识不能成为有欠缺的感情的填充物。法感情的健康程度取决于对不法侵害的感受性和对抵抗侵害的实行力。当法感情遭受侵害时,我们有保护法感情的义务。作者指出,虽然民众对于所有权,对人格的精神上的生存条件知之甚少,但就像人们对肾肝知之甚少却能感知肾肝的痛楚并以此判断机体遭遇的故障一样,民众也能够感知故意不法行为和恣意不法行为给自身带来的精神痛苦法感情受到了伤害,这种痛苦就是精神上自我保护的警告。根据这一观点: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是过失造成的,则受害人所主张的可能不是他的法感情、人格,而是纯粹的利益问题,此时,可以通过和解来解决,这与法也并不矛盾;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是故意的,则对受害人而言,就不是利益问题了,而是法感情、人格受到伤害的问题了,此时,当事人必须追回自己的权利,否则,就是放弃了法本身。例如,军人对于名誉侵害的感知,军人的这一特殊地位,要求他必须为名誉而斗争,如果他放弃了斗争,他将无法以军人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除此之外,作者在本章中所列举的农民对于所有权之争以及商人对于信誉之争所表现出的执着与坚定,也说明了法感情的重要性。所以,为权利而斗争,保护我们的法感情不受伤害,是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义务。我们要时刻准备着主张权利。四、主张权利是对社会的义务在“主张权利是对社会的义务”这一章中,作者通过论证“客观的法与主观的法的关系,即具体的权利只有在存在抽象的法规规定的条件下方能成立,具体权利作为权利,其生命由法规获得,同时,其获得物有返还给法规”来强调无论是客观的法还是主观的法都是经过斗争得来的,二者同等重要。作者之所以论证这一关系,是因为这一关系是“主张权利是对社会的义务”这一命题的重要根据。由这一关系可知,法是具有生命的,法是主张权利的保障,而主张权利又能完善法。利益关心和法感情是权利人主张权力的动机,我们不能没有法感情。没有法感情,我们将对纠纷厌恶、对诉讼缩手缩脚,我们当然就不会主张权利了,此时,法规就只是一纸空文。作者强调法与不法的斗争,需要万人团结一心的团体、国民共赴斗争。为了说服我们支持他的这一观点,他分析了战场上逃跑的士兵对战争结果的可能影响。在一场战争中,假如一方有一千个士兵,其中一个或几个士兵逃跑,对战争结果影响可能不大,但如果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人逃跑,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这时整个军队就可能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在此,逃跑者无论是谁,都是对共同事业犯下了背信弃义之罪。从士兵不负作战义务给军队所带来的损失的角度来想象我们不主张权利所要承担的风险,不难得出“主张权利是对社会的义务”的观点。的确,我们个人不主张权利于我们自己可能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大家都抱着这种想法而不主张权利,久而久之,社会上的权利就会形同虚设,因为如果我们不主张权利,就会导致社会上其他人对法律不信任,那么法律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因此,主张权利是对社会的义务,我们每个受法律庇护的人都应该像克莱斯特学习,尽其所能为保护法的威力和威信做出贡献,在社会利益上每个人都是为权利而斗争的天生的斗士。五、为国民生活权利而斗争的重要性所谓国民不过是所有个人的总和。“法是不断的努力。但这不单是国家权力的,而是所有国民的努力。”当我们为权利而斗争的同时我们履行了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义务。拒绝不法这正是国家赋予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的彰显!为了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大多数人生存的社会我们必须为权利而斗争!试问如果我们对个人的权利都麻木不仁,不敢斗争,那么当全民族的权利都受到损害时,我们还会站出来为全民族的权利而斗争吗? “一个在私权的低层领域中没有勇气进行公正斗争的民族,也没有勇气在关涉国家和国家的权利时进行斗争”,所以维护私人生活中的法情感,是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整体力量最终是从私人生活中的法情感中产生。六、现代罗马法与为权利而斗争这一章作者主要结合当时德国情况来呼吁“为权利而斗争”的。法感情对于为权利而斗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制定法应该维护这种法感情!耶林以当时德国的法律缺陷为演讲的话题,通过古罗马法的例子向我们说明了:立法的失误和缺陷无疑会给权利带来更普遍、致命的伤害,对恶法的斗争是“为权利而斗争”的高级形态,是更根本的。“国家权利乃所以保护人民的权利,而今人民的权利感情反为国家权力所侵害,则人民将放弃法律途径,这是事所必然!”因此,国家应该制定正确的法律保障人民的权利,人民亦应同非法、恶法作斗争以维护国家权利。最后,我将谈谈我对“为权利而斗争”的思考。读完为权利而斗争,我被作者感染了,我顿时拥有了一种强烈的“为权利而斗争”的冲动。我很赞同作者所主张的“为权利而斗争是对自己的义务”、“主张权利是对社会的义务”、“权利是需要斗争的”等观点,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觉得主张“为权利而斗争是对自己的义务”、“主张权利是对社会的义务”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在权利遭到较小侵害时,很少有人会去主张权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权利遭受侵害时为什么只有很少的人为权利而斗争呢?这是因为我们法感情的麻木,还是基于其他原因呢?就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情感是很薄弱的,这是由我国的法律现状决定的。我国法律制度经过修改,已基本完善。然而我国却没有一个很好的普法机制。在有些国家法条是不要钱的,公民人手一本,公民的法律意识当然较强,而我国法条需要我们公民自己购买,而且法条价格还较高,有些公民尤其是农民根本买不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连起码的法律意识都没有,又如何提高法感情呢!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执法不够严密,人们想为权利而斗争,却找不到合适的途径。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还缺乏一套完整的收集证据的体制,且很多证据我国也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来检验查证,如此,即使有人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的权利而争,最终也可能以无果而终。尽管我国要实现全面的法治受到很多限制,法律也没有强行要求我们要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但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国的法律应该为人民服务的。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