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真题)1专题一诗词鉴赏考项考能认知突破_第1页
(试题 试卷 真题)1专题一诗词鉴赏考项考能认知突破_第2页
(试题 试卷 真题)1专题一诗词鉴赏考项考能认知突破_第3页
(试题 试卷 真题)1专题一诗词鉴赏考项考能认知突破_第4页
(试题 试卷 真题)1专题一诗词鉴赏考项考能认知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诗词鉴赏考项考能认知突破& 考点考向突破一、考点梳理1感知诗、词、曲的艺术形象和意境2理解诗、词、曲的主旨与思想感情诗词鉴赏 3理解、鉴赏诗、词、曲名句4揣摩、品读诗、词、曲的语言5探究诗、词、曲的艺术技巧、创作手法二、题型归纳题型要求选择题型通过感悟、体验、品味,择选出最佳答案或赏析有误的一项等。1简答题型(1)古代诗、词、曲赏析简答抓住主旨句、关键句、名句或关键词进行品读赏析针对内容、主旨、结构、情感等方面设题考查赏析(2)现代诗歌整体赏析简答就内容、结构情感等方面设题,要求赏析作答2比较赏析题型(1)古代诗歌比较赏析在比较中感悟,寻找诗、词、曲的异同点,品味作品的精妙。(2)现代诗歌比较赏析(3)现代诗与古代诗歌比较赏析(4)同一首诗词中句与句比较赏析(5)诗、词、曲间比较赏析3选赏题型从给定的句、篇中,自选一句或一篇作探究和赏析。4仿写题型品读现代小诗,然后续写诗句或创作小诗。三、考向预测试题题型会略有变化,但不会很大,可能会出现:1考查考生从遣词用语、修辞方面来揣摩、推敲、理解诗词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的能力。2考查考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3选做欣赏题。从给定的词句中自选其一进行欣赏。4感知艺术形象,扩写、细化诗歌所描述的画面等试题。& 知识方法突破一、知识导图二、方法指南(一)炼字类的赏析方法。首先,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具体步骤:这个字(词)是什么意思,或看该字(词)有无运用修辞手法;该字(词)反映的事物情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用典化用句语言的赏析方法。对于这样的句子,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意,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答题大概步骤:指出用典或化用;指出来源或含意;结合具体句子语境回答含意或表达的情感。如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作一点赏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答案示例:词人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希望朝廷能像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三)对名句或重点句的赏析方法。名句是该词的主旨和情感的核心,因此,对名句赏析的考查往往是很重要的。答题步骤:先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具有表现力的词语等;结合具体的语句,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最后指出蕴涵的哲理,或创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四)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方法。首先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尤其要点明这种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五)对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赏析方法。先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然后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接着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最后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三、典例回放【典例(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答: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答: (2012年山东潍坊市中考题)【解析】第1题考查考生解读诗句内容的能力。抓住“漏水、轻云、秋逼暗虫”等来分析即可。第2题为归纳情感类,解答这类试题要弄清诗句的含义,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即理解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推断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1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典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答: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2012年江苏连云港市中考题)【解析】第1题考查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根据诗歌中“一位女子在荷塘中采莲”来分析“采莲女”的形象特点。第2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先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衬托),然后分析运用衬托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突出采莲女的采莲情景特点)。【答案】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典例(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阙 题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每:每当。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答: (2012年江苏南京市中考题)【解析】第1题较为容易,只要是写环境的字即可,原诗中也只有“幽”字明确而切题。第2题主要是知道感官包括哪些,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结合语句选出正确的角度并加以分析即可。【答案】1幽 2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典例(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 (2012年河南中考题)【解析】此题考查重点在情感分析和表达技巧上。第1题重点立足该诗句分析诗人所抒发的感情。第2题要抓住比喻、对偶等修辞来赏析诗句。【答案】1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意思对即可。)【典例(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登岳阳楼 望洞庭杜甫 刘禹锡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无风镜未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翠,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注:潭面:指湖面。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同: 异: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答: (2012年江苏盐城市中考题)【解析】第1题考查比较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对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来概括“洞庭湖的景象”,然后根据对内容的理解自选角度做简要分析即可。第2 题考查揣摩作者不同心境的能力。要从以下方面比较,体会作者的情感:诗歌的内容;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答案】1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丽。异: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 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2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典例(六)】阅读天净沙 秋思,回答问题。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请结合前三句的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答:_ (2010年河北邯郸市中考题)【解析】鉴赏名曲题。解答此题,要先抓住这首小令名作所运用的一组意象“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风”“马”“夕阳”“人”,从“枯”“老”“昏”“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