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试题(三)_第1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试题(三)_第2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试题(三)_第3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试题(三)_第4页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试题(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 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试题(三) 2012 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试题(三) 2012 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山西 ) 阅读论语 (节选 ),完成 7 11 题。 (10 分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 分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 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 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 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 (试卷上的除外 )。 (2 分 ) 7.wngdi 8.(2 分 )愉快学过 (旧 )的知识 9.B(2 分 ) 10.(2 分 )知道就是知道,不 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 分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 (陕西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20 题。 (12 分 )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 【注释】渴 (h)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麻 (xi),树荫。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 ) (1)民桥其上 (搭桥,架桥 )(2)逾石而往有石泓 (越过,经过 ) (2)北堕小谭 (落入 )(4)卷石底以出 (弯曲,翻卷 ) 评分标准:每词 1 分,计 4 分。共 4 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2 分 ) A.有泉幽幽然 B.其侧皆诡石怪木 然胡不已乎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 2 分。共 2 分。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 (1)其长可十许步。 【答案】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2 分 )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答案】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2 分 ) 评分标准:每句句意翻译准确通顺,得 2 分。共 4 分 。 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概括。 (2 分 ) 【答案】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评分标准:甲文乙文中水的特点答对,各得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上海 ) 阅读下文,完成第 9-11 题 (8 分 )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 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_(朝代 )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_。 (2 分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 分 ) 以我酌油知之 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3 分 )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9.北宋,醉翁亭记 10.(我 )凭借我倒油的经 验懂得 (知道 )这个道理。 11.C(本文中陈尧咨自大,卖油翁自信 ) (四川成都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 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问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 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名: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 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 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 D.醉能同其乐安陵君其许寡人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 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D(“乐”应解释为“以为乐” ) 5.B(均译为“在”。 A 项中的前“之”译为“的”,后“之”译为“这” ;C 项的前“而”表转接,译为“却”,后“而”表顺接,译为“就” ;D 项的前“其”译为“他们”,后“其”表加强语气,译为“可要” ) 6.C(“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错,应为“虽仕途不得意却仍有兼济天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 7.(4 分 ) 像那 (要说那 )太阳出来后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后山谷洞穴昏暗了, (这 )明暗交替变化的,是山中早晨和晚上 (的景象 )。 (大意正确计 2 分,落实“开” “归”“暝”“晦”的意义各计 0.5 分 ) (四川凉山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 B.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上 C.其间千二百里间,相距 D.清荣峻茂荣,茂盛 9.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B.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C.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 ;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 ;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冷。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 分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8.B9.A10.D11.3 分,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大意 1 分,“属”“异”各一分 ) (四 川眉山 )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 8 10 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A.今亡 (逃跑 )亦死无论 (不论 )魏晋 B.今或 (有时 )闻无罪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没有出路的境地 ) C.为天下唱 (通“倡”,首发 )便要 (通“邀”,邀请 )还家 D.楚人怜 (爱戴 )之 此中人语 (说 )云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陈胜、吴广乃谋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扶苏以数谏故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D.吴广以为然父利其然也 10.下面各句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 B.乙文中“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了桃源与外界隔绝久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体现了桃源民风淳朴。 C.甲文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乙文中桃源人来到桃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 D.甲文是纪传体,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乙文以叙述为主,是作者虚构的故事,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1.(1)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了。 (关键词“会、度”译错一个或两个,均扣 1 分,语意连贯 1 分 )(2)渔人把自己听到 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 (听罢 ),他们都感叹起来。 (关键词“具”译错,扣 1 分,语义连贯 1 分 ) 12.(1)又恐何似 (2)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 (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 ;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乐观旷达的情怀 (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 (浙江湖州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19 题。 (8 分 )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 分 ) (1)从流飘荡 (2)猛浪若奔 (3)互相轩邈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9.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 17.(1)从:顺、随。 (2)奔:飞奔的马。 (3)邈:向远处延伸 (答“远,这里作动词用”亦可 )。(3 分,每 小题 1 分。 ) 18.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 分,意思对即可。 ) 19.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3 分,意思对即可。 ) (浙江嘉兴 ) 隆中对 (节选 (12 分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