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提要本文探讨周易的系统构成以及隐于其深处的直觉问题。周易以卦画与卦爻辞的基本结构形式,构成一个结论判断的硬件系统,以应对任何可能的疑问:它以特殊的卜筮操作规程作为软什系统,以保证将任何可能的疑问经由卦画导入结论系统。只是在这两者运行环境当中进行的判断运作过程中,周易才实现了自己的完型,它的完整内容也才得以展现。这个充型系统的突出特征亦即它的灵魂所在,恰恰又在于它判断过程的不充备、不完整。因为,假卜筮“叩而决”其“虚设”在那里的结论,问和断之间不存在使判断成立的任何依据。显然,由于疑问跟结论的对应靠得是几率,所以这个不完备不能用理性的方式而只能用非理性、用某种直觉的方式来填补。这表明,周易于现实的判断过程中展现它全部内容的同时,提供了开启直觉之门的方法,所以说,它的功能正是指向人的直觉作用。关键辞:功能,考查,系统,直觉,周易周易留给后人许多有益的东西。我感兴趣藏在它下面的那些东西,不论它们是否已经真正给人们带来过益处。因为,只要它存在着,它就是有用的。可从中启迪、获益。在周易下面藏着的东西中,有一个便是直觉(intuition)。周易下面的直觉,正是本文要考查探究的。这样的探究需要先搞清有关直觉本身的两个问题。其一,直觉究竟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学者从心理学的或哲学的角度虽进行了很有益的探讨,如精神分析在考察无意识时的研究,如伯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的形而上学式研究,但总得来讲,我们对它仍知之甚少,还不足以作出十分明确的界定。这里,我们依然沿用“直觉”的基本含义:“不诉诸理性(推理)的理解力”( the power of understanding something withoutreasoning);另一,研究、描述的可能性问题。按照理性的(rational,通常是指推理的reasoning)观点,直觉无法展开为一个过程,无法看到它的因果细节。事实上,这里暗含着一个悖论。一方面,直觉的非逻辑、非理性说明,逻辑或理性在它面前是苍白无力的,而另一方面,人们研究及叙述它又需要逻辑、需要理性。这多多少少说明了人类在自己的直觉面前的无奈。但,并不意味人类在直觉面前是无能的。我这样看,考查直觉不妨可以进到它的里面,充分感受它、体认它,而相应的研究则可以站到外面,在与正常理性(或分析)的比较当中阐释、描述它。(已有的研究也多是这样做的。)将论题定位为藏在周易其下,一层意思是说,直觉问题是周易所论中至为深刻的内容;另一层意思则在强调,周易是以其晦涩的、间接的方式来论直觉的。囚此,不清理研究的思路,很难深入进去、很难探出个所以然来。就此,想谈一谈跟这种探究相关的4个方法态度问题。头一个叫原易。呈于表层的较之蕴于深层的,必然在表现上变宽泛许多也丰富许多。周易那个下面或里面的东西,在表层上往往呈出表达上的多样化米。因此,为了走进里面,探及它的下面,需要检查核实它多样化的表面,需要还原周易本然;二一个叫全易。主要是处理周易学与术的关系。周易既是“至命之书”,又是“尽性之学”。为学亦为术,这是周易表面的东西。但它们又统一于同一的内里。学和术如果这样划分足以周延周易的话都需要检查、核实。遂其任一,不是不能走进它的里面、探及它的下面,然执一点、一面而进入、探及者,仅仅是一点之一点而非整体中的点,仅仅是一面之一面而非整体中的面,因而点非点面非面,似易而非易,不及周易之实际。周易学术,“不偏主一事”,即所谓全易;二一个叫参易。不论怎样,术跟学不同。术要身体力行,学则不尽其然。但既然学、术都是周易的面,透过它们才见得周易内里之本然,那么,今朝为学(研究),尤其是为直觉之学,就理当力尽其然。意即,要实证实修,进到里面,以真正体悟个中精蕴:最后一个叫观易。参易以防止只在“外面转”而“进不去”,但也很容易使人“进得去而出不来”。“不进去”或“不出来”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态度,不在这里赘述。需要指出的是,“进不去”定然不见易之全,“出不来”陷于易同样无法全易。两者都迷失了作为研究的“自我”主体。观易强调,在“进得去”的时候,还须“走得出来”,能“站在外面”,作理性的分析,从而把住研究的“自我”主体,以保证研究和叙述的整体性和客观性。总之,原易全易是还原现象寻找本然依据,属基本态度问题;参易观易则涉及观察和研究的方法问题。这,是本文考查周易直觉的基本出发点。二我们说,直觉是藏在周易下面的东西。要探索它,需要现象学式的还原,需要从基本的也是看上去最为简单的话题谈起。一个最基本的话题是:“周易是什么书”?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老话题。这里老话重提。因它毕竟是本过于特殊的书,人们不免有看走眼的时候。常常把不属于它的说成是它的,把本属于它的却摆在一边;因它毕竟是本那样特殊的书,需要先搞清它特殊的内容结构和范围,才好谈论像“们司易及其”之类的问题,包括本文探讨的周易直觉问题。那么,“周易是什么书”?虽然可以从多个角度回答,但最简单者莫过于把一本周易拿来、呈上。答:这本书就是周易;周易便是这本书。这时我们把眼光投向了它的细部、它的结构。是一部结构特殊的书。拆开周易的结构,里面有5种构成成分:卦画,卦名,卦辞,爻辞,爻辞,其中,卦辞爻辞皆文辞语句,卦名乃卦画之名故随其卦画,爻题乃卦之爻画名也随其卦画。将同类项予以合并,总其结构成分为辞与画两类。两者的结构安排也很明显:以画带辞,以辞系画。辞和画相对应,一定的辞总是对应于一定的画,且不容错位。既然存在这种确定的对应性,那么,对于对应的辞和画从而整体的辞和画来说,二者在实质上就势必存在某种一致性。由辞看起。辞,卦辞和爻辞,都是判断,是结论,是答案。简单者如“利贞”(大壮)、“悔亡”(咸九二)类是,复杂者如“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蹇)、“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晋初六),类是。很多辞句在进行判断时,加入了一些与画相干的内容描述。与卦画卦名相干者,如坎卦辞“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与爻画相干者,如乾卦当中的“潜龙”(初九)、“见龙再田”(九二)、“飞龙”(九五)、“亢龙”(上九)、“群龙无首”(用九),等。这些辞句虽是对相应的画的描述,但其中已内含了语句判断的吉凶结论,像“亢龙”本身就内含着“悔”那样。辞的这种叙述形式己经说明,它跟画之所以相关、相对应,乃因画本身也是一种判断方式。因此说,周易全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或辞或画,皆是答案、结论。由此也引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周易全书尽是答案、结论,那么,答案所针对的疑问在哪里?或者说,它们回答什么?继续看画与辞的关系。实际上,画与辞的对应性并不仅仅可以导出二者的一致性。常识告诉人们,如果画和辞都作为判断而且是等价的判断,两者中的任一判断形式就是多余的。也可这样来说:“若但如此,则圣人当时自可别作一书”,或单用其辞,或只使用其画。因此,画辞虽一体,但仍自有它们的不同所在。画本是画辞本是辞。这便是它们最明显的不同。所以,同作为判断,一个以辞(言)断,一个却以画(象)断;一个断得明了,一个断得隐晦。由于画在表达上凭借的是象(像)即象征的形式,所以除了可以象征表达尽管可能是不清晰地表达言辞昭示的那些内容而跟它们相对应外,还可以象征代表其他什么从而与之相对应。于是,其象征性将我们引向读解易画的一个去处:除表达判断外,画因其象征性可以象征从而链接人们的疑问。到此,是周易(经文)的全部,即我们面对拿来、呈上的那本周易所能看到的全部。它以卦画与卦爻辞的基本结构形式,构成一个结论判断的硬件系统。然而,这就足以说是周易内容的全部吗?显然不能,因为,周易的结论、答案是在那里预设着、虚设着;因为,我们知道,答案需要应对具体的疑问。有应对,周易的结论、答案、判断才有意义;在应对过程中,才实现周易体系的完型,展现它的完整内容。读解周易,也应该由这个过程着手。换句话说,它需要有也必须有它的软件程序系统,否则,周易本身只能是一个死的系统。这,是由周易本身的特殊结构决定了的。让我们回到前面提到的那个读解易画的去处:作为象征符号,它可以赖其象征性而象征并链接一定的疑问。在这一头,画跟疑问链接并成为疑问的象征;在那一头,在它的硬件系统中,画跟易辞本身就存在着对应而己然链接着。可见,周易硬件系统在提供应对具体的疑问的运行环境之时,也提供了相应的入口、链接点。画,即卦画,就是它的入口、它的链接点。经由卦画,具体疑问将会导入到答案体系中来,相应的判断开始运行。问题在于,一,一定的疑问要跟一定的易画链接、对应,怎样链接,又怎样对应?二,易画本身不可能提出疑问。疑问是一种现实行为,人的行为,需要有人来问。很明显,这样两道难题需要一个统一的程序来解决。这个程序即它的筮法程序。它适用于也只适用于周易自己的运行环境,它是提出和摄取疑问的运行规程系统。运行这个程序看到,在烦琐而平心静气的揲蓍过程中,人一步步地陷入到易的情节当中;随着一卦的筮得,贞问人的疑问跟特定的易画对应了起来;进而,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疑问(贞问)也跟设定的答案结论联系了起来。这时,贞问由于跟特定的画(卦爻画)的对应,链接到周易的答案结论体系中来;这时,那些虚设的答案结论才因“叩而决之”有了应对而不再为虚,保证和实现了整个周易的完型过程。应当说,周易的实质正是展现于这样一个在完型基础上发生的运作当中。参与进入到这个运作当中,才能说是来到了周易的内里,因而也才能够真正看清它的内里。四在周易的里面,引人注目的是一段十分明显的大空白。占筮方法的典型特征在于它的随机性。这导致了疑问跟卦画从而答案(卦爻辞)对应上的分散性和随意性,答案跟疑问的应对关系会山现种种在常规看来不相应对的情形。如,“一,答非所问。即,经卜筮而找到的相应卦爻辞结论与所提问题看上去不相干;二,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比如,对相同的问题,所起的卦中有两个以上动爻,且它们(卦爻辞)的结论相去甚远,甚至相互矛盾。如同人初九同人于门,无咎,六二同人于宗,吝;或如,不同时间问同一问题起不同卦,且结论不一。像此一卦言有终而被一卦谓有悔之类;三,与之相类,不同问题而同一答案,等等。”此等不应对情形表明,周易展开的判断(答问)过程是不充备、不完整的。说具体一些就是,假揲蓍而摄取的贞问跟周易预设的结论,二者之间看起来没有什么作为介质的存在,并不必然存在使判断成立的来自经验的或理性的依据。这是周易思维运作过程中的的一个盲点,纳入正常的思维程序比照说明它,它是一段判断依据上的“空白”。然而,这个空白却是有意义的。因为,如果不计判断的功利性如结论真假与否,而将周易的这种思维运作看作是一种真实的判断过程,将它看作是发生于人们身上的一种思维的实际情形,那么,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一个有效的、能够正常运行的思维程序会包含一个毫无意义的环节,何况是关涉运行结果的中介环节。反过来倒说明,它不仅应当是有效的,而且周易设计的深奥之义应当在于此,它的灵魂应当在于此。我们需要站到周易的外边,理性地看待、破解这段空白。没有判断依据,就需要找出判断的依据;是空白,就需要填补空白。关键是如何找、找怎样的依据,如何以及用什么来填补空白。由于是在人们运作周易时出现的思维上空白,所以,不能由调整周易的硬件系统改变运行环境来填补,而要由运作主体人的思维自身来填补;由于这个依据空白是在人们随机的“叩之”、 “决之”过程中形成的,所以,调整周易环境也不可能作出什么填补,而要由活生生的处于特定现实中的人来做即时的填补;由于答案与疑问的关系本来就违反理性的程序,即,属疑问对应答案而非答案针对疑问,所以人们不能用逻辑的、理性的方式而只能用非理性的方式来填补。这就是说,当周易留下这种空白时,它同时也给人们限定了或留下了藉以填补空白的方法;当人们运行周易而对这种空白之时,便激活了这种填补法。什么是这种填补法?不难发现,它跟发生直觉的一些要件是相吻合的。它们是:一,直觉是在人们面对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思维运作中发生的;二,直觉是在人们处理问题的临场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英语词汇专项训练卷7A版
- 智能家居商业计划书模板
- 网络庭审视频申请书格式模板
- 招标投标法规及企业内部管理手册
- 建筑工程成本预算编制范例
- 项目管理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指南
- 物业管理日常巡检与隐患排查方案
- 城市污水排放标准及监测方案
- 保洁岗位职责标准化管理手册
-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手册
- 最常用2000个英语单词-电子表格版
- 老年人常见疾病预防知识讲座
- 《解决方案营销》节选版
- 流感传染的预防与护理知识培训课件
- 秋季慢性病知识讲座
- 2024年全国高考体育单招考试语文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西方经济学》(下册)课程教案
- 小儿雾化吸入的健康宣教课件
-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分析和计算
- 法院送法进校园讲座
- 反比例函数 单元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