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感教育08蓝天杯论文.doc_第1页
幼儿情感教育08蓝天杯论文.doc_第2页
幼儿情感教育08蓝天杯论文.doc_第3页
幼儿情感教育08蓝天杯论文.doc_第4页
幼儿情感教育08蓝天杯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情感教育初探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对幼儿来讲,即将面临的是更为激烈、更需要合作、更具挑战性的竞争社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从小具有积极开朗的性格,富有爱心,懂得理解,充满自信,此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因而,在幼儿期建立以快乐-兴趣为主色调的情感教育,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能够为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正文“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你会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但就像小兔子和大兔子发现到的:爱,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情感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反应的一种原始动机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然先天性,由于它的先天遗传的性质决定了它比语言出现得更早,并更早地起作用。埃里克森在描述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中指出,个体基本的信任感产生在乳儿期,自主感产生在婴儿期,主动感产生在学前期,如果失去在特定时期的培养,幼儿的情感就不易得到良好的发展。从平时的感性经验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幼儿心理表象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他们对事物的知觉、想像、思考依赖情绪火花的点燃,受情绪的影响很大。幼儿期的自我中心实际上也就是以自我欲望为中心,以自我情绪为中心。由此可见,幼儿期主要是情感期而不是理智期,所以早期教育的起点始于情感培养是有其科学依据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对幼儿来讲,即将面临的是更为激烈、更需要合作、更具挑战性的竞争社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从小具有积极开朗的性格,富有爱心,懂得理解,充满自信,此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因而,在幼儿期建立以快乐-兴趣为主色调的情感教育,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能够为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一、幼儿园中的爱心传递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由于幼儿年龄小,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每日和教师长时间的相处中,教师自然而然就成了幼儿学习模仿的最好对象。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是儿童心目中的模特,他们以教师为榜样来塑造自己的。”可见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对孩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1、以身作则的模范效应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具权威的人物。他的话语、动作、处理问题等方式都受到每一个孩子的关注,要想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就必须做一个爱心大使,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每一个孩子。每天早晨例行的点名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机会,点名过后,谁当天没有来上幼儿园就一目了然了。每当这时,总有一些孩子喜欢问:“老师,今天为什么不来上幼儿园?”我会真实地告诉孩子们原因。对于个别因生病没来园的孩子,我和孩子们就组织一次讨论,话题是:你想对生病的说什么?作为老师,我先来说,并引导孩子也来关心祝福个别生病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孩子们对生病的小同伴特别的关心,等到生病的同伴来上幼儿园时,大家都会主动跑过去嘘寒问暖,有的还学着大人的模样下特别指示,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有一次,我身体不舒服,说话也有气无力的,几个观察力强的孩子见状就问:“老师,你怎么啦?”我轻轻地回答:“老师生病了。”一会工夫,老师生病了这个消息就在底下传开了,有的孩子跑过来帮我摸摸我的额头;有的孩子给我倒来一杯水;有的孩子则关切地问我:“老师,你是不是发烧了,我明天把美林带来给你,我发烧了妈妈都给我吃那个药的。”听着孩子们充满爱意的问候,我真的是很感动,觉得特别的欣慰。爱心教育,以身作则不是最好最有力的证明吗?2、关爱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外来民工的子女,他们有的在工地上玩耍,有的在马路边流浪,有的父母由于忙着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他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上学。与我们这里的孩子相比,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社会的关爱。其实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还很多,如:山区的孩子、因灾难家破人亡的孩子、残疾儿童对于这样一些人,我们更应该教育孩子要关爱他们。不仅从物质上,更应从精神上要关爱他们。园内每一次的捐款活动都开展地很成功,孩子们也很愿意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来帮助他们。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有的捐五毛,有的捐一块,这些小小的数目汇聚到一起就变成了一笔可观的大数目,给灾区孩子带去了光明和温暖。还有为农民工子女捐书的活动,孩子们把自己平时看的书带来送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够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动听的故事;了解各种动植物对于生活中的智残儿童,我们也教育孩子不能嘲笑他们, 而应该尽力去帮助他们。这对培养孩子的爱心也很有教育意义。二、改善师生关系,做幼儿的心理调节师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才能看到他们眼中的世界,从而有效的改善师幼关系,贴近幼儿生活,向他们心理距离逐渐靠拢。新纲要也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因此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成为核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教师把目光更多的停留在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处理和控制上,缺乏与幼儿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从而使教师的教育与幼儿的互动陷入消极和被动中,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1、创设一个安全、愉快、宽松的精神环境。如果在幼儿园中幼儿不想、不能,甚至不敢与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任何教育的都是枉费心机的。为了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我给自己定位了三个角色。生活中,我做孩子们的妈妈,用心照顾他们,当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会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抚慰他;学校时,我做孩子们的老师,努力引导他们,当孩子遇到困难感到焦急不安时,我会主动地走过去弯下腰或蹲下,轻轻拉住孩子的手,用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眼神与之交流、宽慰、缓解他不安的情绪,然后,共同想办法来解决问题。闲暇时,我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倾心交谈。当孩子伤心时,我会静静的坐在他身边,倾听他们的心声。建立了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使我体验到了愉快、默契的情感,也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得到了甘雨般的润泽。2、关注幼儿,及时把握幼儿的情感动态。我们知道幼儿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和易变性,它的产生与变化是随时随机的。只有关注幼儿,才能在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特点的基础上,寻找出情绪变化的原因;只有关注幼儿,让幼儿感受到亲情与抚爱,才能有效的缩短与幼儿的距离,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因而,关注幼儿意味着要以幼儿为主体,随时随机地追踪他们的日常情绪反应,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必需具备敏锐的调查力和分析能力。例:一天早上,小雪同往常一样来到幼儿园,在早餐时我发现她吃的很少,上课无精打采,总是两眼无神的盯着地板。户外活动和小伙伴玩了一会,就独自坐到一边的花坛上发呆。她性格沉默内向,一个安静的孩子的情绪波动是容易被忽略的,这一切被我捕捉到了。我猜她一定有什么心事藏在心里,就走过去,坐到她身边,和蔼地问:“小雪,怎么了?老师觉得你今天不太高兴。”她被我这么一问,眼圈立刻红了,哽咽地说:“老师,我养的小鸡今天早上死了?”然后,向我讲述了许多有关小鸡的事情。我仔细倾听着,并且不断抚慰着她。过后,虽然她还没有完全从小鸡死亡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但我看得出她的情绪有了好转,中午也能正常进餐了。因而,只有关注幼儿,及时把握他们的情绪动态,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懂他们内心的渴望。当然,做孩子的心理调节师,仅仅关注还是不够的,面对不同的孩子要因人施教,采取具体适宜的措施来对待。孩子的喜怒哀乐,常常溢于言表,我不会遏制和压抑,而是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情感。快乐时,让他们开怀大笑;伤心时,让他们放声大哭。否则,会造成孩子压抑、自闭、焦虑的负面情绪。(当然,在他们不顺心或感到不满时骂人或以破坏性行为发泄心中的不满是不可取的,应该及时阻止)。在短暂的情绪释放后,我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倾听他的心声,理解他的感受,进而根据孩子不同的情感需要去满足他。三、注重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开辟健康的心理空间。陈鹤年先生早在1927年就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的情感体验来自各方,家庭是其中重要的来源之一。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情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幼儿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快乐,感受到父母的呵护与照顾,但有些幼儿却得不到家庭的关爱。父母关系不和,教育方式不得当,都会使孩子的情感枯竭,心理压抑,最终导致性格扭曲。据某市一项儿童测试调查显示,20%的孩子有孤独倾向,他们不但缺少和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甚至连与父母共处的时间也少得可怜。专家指出,这极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可能导致孩子的孤独倾向和缺乏自信。因而,只有家园共同合作,互相沟通,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在幼儿的情感领域上达成共识,促成观念的整合,才能有的放矢,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一致的心理环境。为此,我们创设了多种沟通渠道。如:家访、电话联系、接送交谈、家长恳谈会、家长联系册、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首先,老师做调查研究,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状况。再根据幼儿每天的表现,填写家长联系册。如果幼儿来园情绪不稳定,出现了负面影响,就可以在接送时与家长交流。根据家长反馈的信息,结合幼儿家庭背景,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长期困扰幼儿的心理问题,则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家访,提出合理建议,与家长配合,对幼儿心理状况进行有效调节。我们不仅注重家园沟通,而且注重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