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基层统计工作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doc_第1页
搞好基层统计工作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doc_第2页
搞好基层统计工作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doc_第3页
搞好基层统计工作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doc_第4页
搞好基层统计工作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搞好基层统计工作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摘要: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整个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主要监测手段,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统计数据反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数据,是各级党委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做出科学、合理、正确决策的必要依据。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统计工作问题原因对策 1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统计工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1.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1.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1.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层统计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2.1基层统计工作薄弱,队伍不稳定由于基层统计员调换频繁,队伍不稳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是新的统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业务不熟,缺乏工作经验,法律意识不强。二是部分领导对基层统计工作重视不够。部分领导从思想上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三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太重。有的乡镇统计员仅有一人,但身兼数职,影响了统计信息的质量;四是基层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难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五是是在队伍建设方面,有的统计员业务刚熟悉就被调换掉了,有的是刚培训完又被调换掉,培训没有换的快,形成了年年培训年年新。 2.2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县乡财政主要依靠中央转移支付才能勉强保证工资的发放和机构运转,因而也就没有多余的财力来增加经费。因而基层统计经费只减不增,连一些必要统计调查都难以开展。每次机构改革对统计部门不是撤并机构就是减少编制,造成结构不合理,与其它部门相比统计队伍从数量到质量整体下降。多年来,由于经费紧张统计部门很少对下级进行业务培训,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极大的降低了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的发挥。 2.3行政干预太多,依法治统,依法兴统的法制化道路任重而道远近年来各种项目繁多的考核奖惩责任制,在肯定成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导致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的产生。使统计信息失真。 2.4对GDP的过分关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当前,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综合实力的最主要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由于社会上很多人,包括绝大部分领导缺乏对GDP的具体含义及其核算原理的认识,只强调比较其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其核算方法,这样就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目前对GDP的增幅及内涵的认识偏差、对统计数据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3解决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针对统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诸多矛盾,问题及原因。这即受客观原因(全国依法治国刚起步,经济体制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也受主观原因(统计理论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各社会阶层需要;统计队伍素质低,变化大;社会对统计重视不够,经费不足),当前必须在正视现实和矛盾的前提下,要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和方法来配套推进统计改革,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转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首先,领导者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要彻底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使用数字的领导是不会工作的领导,不重视统计的领导者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其次,统计人员应树立以统计服务质量求生存的观念。克服消极思想,不思进取、因循守旧、阻碍统计事业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所以必需下大力度,真正地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这样统计工作实施起来就有了基础。 3.2稳定队伍,增加统计经费首先,提高基层统计队伍。一是应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使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有声有色;二是用政策的方式规定哪一级统计人员应参加哪些生产、经营和决策活动,应享受那一级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从政治和物质上提高其地位;三是基层领导人员要支持统计人员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四是统计人员要树立信心,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用自己优秀的工作来提高地位,相信“有作为就一定会有地位”;五是认真抓好培训工作,特别是职称考试工作、计算机技术和英语学习鼓励统计人员全脱产和半脱产培训,使统计人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提高队伍素质,稳定队伍,增强动力;其次,增加经费投入。目前,在基层,特别是经济欠发地区,地方财力只能保工资发放,做好上述工作只有依靠中央增大统计业务、事业费来解决经费困难问题。因此必须,一是从上到下争取统计经费,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建立专项经费;三是积极向各部门筹措资金。这样,在开展统计工作中,就不会产生,经费紧张的状况,就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统计信息的质量。 3.3依法治统、依法兴统一是应加强统计法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活动,使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都能了解统计法;针对县、处级以上管统计的领导干部,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进行统计法的宣传教育;对各级统计工作人员,采取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以上的途径使大家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应加强执法检查,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乡镇企业产值,人口出生、计划生育、小康监测等指标要定期检查。统计也要打假“拧干数字水分”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要对违法案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从重从严从快查处,特别是对违法单位和单位领导查处后要在新闻界公开曝光;四是要成立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真正从组织上保证落实好。只有这样统计才能有了法律保障。 3.4完善统计制度及核算体制统计制度的滞后,已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对其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完善统计制度。一是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确立以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签署或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的制度,各级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计划,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进行奖励和惩罚等,如需要使用统计资料时,必须依照统计法规定,以各级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签署或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三是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制度,使社会各界能够及时收集到统计信息。四是建立健全统计保密制度,对国家、私家庭和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要保密。 4小结 总之,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基层统计工作必需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关于一种基于基因库和多重搜索策略求解TSP的遗传算法论文关键词:旅行商问题 遗传算法 基因库 多重搜索策略论文摘要:TSP是组合优化问题的典型代表,该文在分析了遗传算法的特点后,提出了一种新的遗传算法(GBMGA),该算法将基因库和多重搜索策略结合起来,利用基因库指导单亲遗传演化的进化方向,在多重搜索策略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交叉算子又增强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通过对国际TSP库中多个实例的测试,结果表明:算法(GBMGA)加快了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也加强了算法的寻优能力。TSP(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可以简述为:有n个城市1,2,n,一旅行商从某一城市出发,环游所有城市后回到原出发地,且各城市只能经过一次,要求找出一条最短路线。TSP的搜索空间是有限的,如果时间不受限制的话,在理论上这种问题终会找到最优解,但对于稍大规模的TSP,时间上的代价往往是无法接受的。这是一个典型的组合最优化问题,已被证明是NP难问题,即很可能不存在确定的算法能在多项式时间内求到问题的解1。由于TSP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货物运输、加工调度、网络通讯、电气布线、管道铺设等,因而吸引了众多领域的学者对它进行研究。TSP的求解方法种类繁多,主要有贪婪法、穷举法、免疫算法2、蚂蚁算法3、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等。遗传算法是一种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随机化搜索算法,其主要特点是群体搜索策略和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换,搜索不依赖于梯度信息4。遗传算法主要包括选择、交叉和变异3个操作算子,它是一种全局化搜索算法,尤其适用于传统搜索算法难于解决的复杂和非线性问题。遗传算法虽然不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优解,但随机地选择充分多个解验证后,错误的概率会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用遗传算法求解TSP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其收敛速度较慢,而且种群在交叉算子作用下,会陷入局部解。采用局部启发式搜索算法等,虽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小规模城市的高质量解,一旦城市规模稍大就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因此,为了能够加快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又能得到更好的近似最优解,该文采纳了文5中杨辉提出的基因库的想法,并结合文6中Cheng-Fa Tsai提出的多重搜索策略思想,使用单亲演化与群体演化相结合的方式来求解TSP问题。该文根据文7中最小生成树MST(minimum cost spanning tree)的应用,由MST建立TSP的基因库,保存有希望成为最优解的边,利用基因库提高初始群体的质量进行单亲演化,然后利用改进后的交叉算子和的多重搜索策略进行群体演化。1单亲演化过程现有的大多数演化算法在整个演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基因,大多来源于个体本身,个体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算法的全局性能,如果群体中初始个体的适应度都较差,肯定要影响算法的收敛速度,对于规模稍大的TSP尤其明显8。该文为了克服上述弱点,首先利用普里姆算法求出TSP中最小生成树,并将各个MST中的每一条边都保存在一个n*(n-1)方阵里面,就构成了一个基因库,在生成初始群体的时候尽量使用基因库中的基因片段,来提高整个初始群体的适应度,从而提高算法的效率。1.1TSP编码表示设n个城市编号为1,2,n,为一条可行路径,Pk=Vk1Vk2Vkn为一条可行路径,它是1,2,n的一个随机排列,其含意是第k条路径起点城市是Vk1,最后一个城市是Vkn,则第k条环路的总长度可以表示为:其中,d(Vki,Vkj)表示城市Vki与城市Vkj之间的距离。在算法中环路Pk的总长d(Pk)用来评价个体的好坏9。适应度函数取路径长度d(Pk)的倒数,f(Pk)=1/ d(Pk)。1.2构建TSP基因库对n个编号为1,2,n的城市,根据它们的坐标计算各城市之间的欧氏距离d(i,j),i,j=1,2,n,得到一个n*n的方阵D= d(i,j)。然后利用普里姆算法求得该TSP的一棵MST,并将这棵MST中的每一条边e(i,j)对应地存储在一个n*(n-1)的方阵M= e(i,j),即该文的基因库。由于一个TSP可能有多棵MST,操作可以重复多次,这样生成的基因库中的基因就更多,增强了初始群体的全局性。具体算法如下:Void MiniSpanTreePRIM(MGraph G,VertexTypeu)Struct VertexType adjvex;VRType lowcost;closedgeMAXVERTEXNUM;k=LocateVex(G,u);for(j=0;jG.vexnum;+j)if(j!=k)closedgej=u,G.arcskj.adj;closedgek.lowcost=0;for(i=0;iG.vexnum;+i)k=minimum(closedge);printf(closedgek.adjvex,G.vexsk);closedgek.lowcost=0;for(j=0;jG.vexnum;+j)if(G.arcs kj.adjac+bd则交换,否则就不交换。考虑到程序的运行效率,不可能对每对边都做检查,所以选取染色体中的一定数量的边进行比较。2-Opt搜索算子实际上进行的相当于变异操作,同时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变异,而是提高算法的局部搜索性能的变异操作。2.3选择机制和收敛准则为了限制种群的规模13,该文采用了联赛选择法的淘汰规则。联赛选择法就是以各染色体的适应度作为评定标准,从群体中任意选择一定数目的个体,称为联赛规模,其中适应度最高的个体保存到下一代。这个过程反复执行,直到保存到下一代的个体数达到预先设定的数目为止。这样做可能导致种群过早收敛,因此在收敛准则上要采取苛刻的要求来保证搜索的全局性。遗传算法求TSP问题如果不设定终止条件,其演化过程将会无限制地进行下去。终止条件也称收敛准则,因为多数最优化问题事先并不了解最优的目标函数值,故无法判断寻优的精度。该文采用如下两条收敛准则:在连续K1代不再出现更优的染色体;优化解的染色体占种群的个数达K2的比例以上。当两准则均满足时,则终止运算,输出优化结果和对应的目标函数值。由数值实验表明,添加第2条准则之后,全局最优解的出现频率将大为提高。2.4基于多重搜索策略的群体演化算法 由于基因库的引入,可能降低初始种群的多样性,为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因此在群体演化中采取多重搜索策略。由Cheng-Fa Tsai提出的多重搜索策略6,就是把染色体集中的染色体分成保守型和探索型两种不同类型的集合,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染色体集合根据不同的交叉、变异概率分别进行交叉变异操作,对保守型染色体集合就采用比较低的交叉变异概率,而对探索型染色体集合就采用比较高的交叉变异概率。这种策略对保守型染色体集合的操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父代的优秀基因片段,另一方面对探索型染色体集合的操作又尽可能地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为了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初始染色体集合该文采用了前面单亲演化的结果中的染色体集合,交叉算子则利用的是前面介绍的改进后的算子,改进后的多重搜索策略见下。3实验结果与分析该文的GBMGA算法由C#编程实现,所有的结果都是在P42.0G微机上完成,并进行通用的TSP库实验,选用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TSP实例,并把该算法和其他算法做了一个对比。为了减少计算量,程序中的数据经过四舍五入整数化处理,与实数解有一定的偏差,下面给出图Kroa100的示例。为了证明该文提出的GBMGA算法的有效性,将该文算法与典型的遗传算法GA、单亲遗传算法PGA以及文5中杨辉提出的GeGA(gene pool genetic algorithm)算法和文12中提出的MMGA(modified multiple-searching genetic algorithm)算法都进行了一个对比。实验结果证明,该文算法的求解质量要优于GA、PGA、MMGA算法,而求解速度方面则优于GeGA算法,特别是对于大规模城市的TSP问题求解效果尤其明显,具有快速收敛的特性。GeGA算法对于中等城市规模的TSP实例求解,其运算时间就大幅度增加,如果把该算法用于求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TSP问题,那么时间上的代价就让人无法忍受。而该文的GBMGA算法在单亲遗传演化中就使用了基因库中的优质基因,使得单个个体的进化速度大大提高,从而为进一步的演化提供了条件,群体演化过程的选择机制和收敛准则的恰当选取使得算法在注重了求解质量的同时兼顾了算法的效率。结束语该文在对TSP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局最优解和局部最优解中的边关系的分析发现,通过最小生成树的求解保存最有希望成为全局最优解的边,可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同时并不降低搜索的性能。在实验中发现,通过生成基因库快速提高种群质量,虽然可以快速收敛,但是TSP问题的求解质量并没有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因此在群体演化阶段中又加入了2-Opt局部搜索算子和多重搜索策略,对不同类型的染色体以不同几率进行选择交叉操作。用该算法测试TSP库中的典型实例,结果显示,对初始种群运用单亲遗传算法,并引入基因库方法是可行的,有效地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和收敛速度,在群体演化过程中引入多重搜索策略的方法,提高了算法的并行性和全局寻优性能,即使在较少的寻优步数也能得到适应度不错的局部优化解。GB-MGA算法在提高算法求解质量的同时兼顾了算法的效率, 但是其中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构建高质量的基因库,如何对现有基因库进行优化和扩充,以及算法中一些参数的选取问题等,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文献1 Bck T B,Hammel U,Schwefel H P.Evolutionary computation:Comments on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e J. l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1997,2(6):3172王磊,潘进,焦李成.免疫算法J.电子学报,2000,28(7):74783 Dorigo M,Gambardella L M.Ant Colony System:A CooperativeLearning Approach to the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J. IEEE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1997,2(8):53664 Holland J H. Adap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s M.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75.10155杨辉,康立山,陈毓屏.一种基于构建基因库求解TSP问题的遗传算法J.计算机学报,2003,26(12):175317586 Tsai Cheng-Fa, Tsai Chun-Wei, Yang Tzer. A Modified Multiple-Searching Method to Genetic Algorithms for Solving TravelingSalesman Problem 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Cybernetics,2002,3(10):6127 Baraglia R,Hidalgo J I, Perego R. A Hybrid Heuristic for the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J. 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2001,5(12):6136228 Tsai Cheng-Fa, Tsai Chun-Wei. A New Approach for SolvingLarge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Using Evolutionary Ant RulesC.In:Proc.of the 2002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on Neural Networks,Hawaiian:honolulu,20029 Jung S,Moon B R.Toward Minimal Restriction of Genetic Encoding and Crossovers for the Two-Dimensional Euclidean TSP J.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2002,6(12):55756510李茂军,童调生,罗隆诵.单亲遗传算法及其应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1998,25(6):565911陈国良,王煦法,庄镇泉,等.遗传算法及其应用M.徐修存,王晓丹.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758112 Watson J,Ross C,Eisele V,et al. The Traveling Salesrep Problem,Edge Assembly Crossover, and 2-opt C.Parallel ProblemSolving from Nature V,Netherlands: Amsterdam,199813 Burkowski F J.Proximity and priority: applying a gene expressionalgorithm to the Traveling Salesperson Problem J. ParallelComputing,2004,30(5-6):803816GDDS的主要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97年12月正式建立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其总体框架主要包括数据特征、公布数据的质量、公布数据的完整性和公众获取4个部分。一、数据特征:范围、频率和及时性1、统计范围GDDS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五大经济部门:实际部门、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对外部门和社会人口部门。对每一部门各选定一组能够反映其活动实绩和政策以及可以帮助理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的最为重要的数据类别。系统提出了五大部门综合框架和相关的数据类别以及指标编制和公布的目标,鼓励以适当的、反映成员国需要和能力的频率和及时性来开发和公布指标。选定的数据类别和指标分为规定的和受鼓励的两类。规定的数据类别包括:(1)来自综合框架中的核心部分,如实际部门的国民帐户总量、财政部门的中央政府预算总量、金融部门的广义货币和信贷总量、对外部门的国际收支总量;(2)追踪分析统计类目,如实际部门的各种生产指数、财政部门的中央政府财政收支和债务统计、金融部门的中央银行分析帐户、对外部门的国际储备和商品贸易统计;(3)与该部门相关的统计指标,如实际部门的劳动市场和价格指数统计;(4)社会人口数据,包括人口、保健、教育、卫生等方面统计。除规定的数据类别以外,GDDS鼓励成员国发布更多的统计信息,以增强成员国经济实绩和政策的透明度。如实际部门列出储蓄、国民总收入指标,财政部门列出利息支付和偿债预计数据等。GDDS认为,系统所包括的大多数数据类别都是由各国官方机构编制的。将私人部门编制的数据包括进去将更有助于观察经济的全貌,并使各国数据的范围更加一致。但是,将一些由私人机构编制的数据包括在系统内会增加工作的复杂性,比如由官方转发这些数据隐含着对这些数据质量的认可,官方必须对在公众获得、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方面的责任做出调整。2、公布频率公布频率是指统计数据编制发布的时间间隔。某项统计数据的公布频率需要根据调查、编制的工作难度和使用者的需要来决定。系统鼓励改进数据的公布频率。GDDS对列出的数据类别的公布频率作了统一规定。例如, GDDS要求国民帐户、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年公布,广义货币概览按月公布,汇率则每日公布。3、公布及时性公布及时性是指统计数据公布的速度。统计数据公布的及时性受多种因素制约,如资料整理和计算手续的繁简、数据公布的形式等。GDDS规定了间隔的最长时限,如按季度统计的GDP数据规定在下一季度内发布,按月度统计的生产指数规定在6周至3个月内公布。GDDS将选定的数据类别分为规定性和鼓励性两类,目的是给予参加国公布统计数据一定的灵活性。鼓励性一类是要成员国争取发布的,条件不具备的可以暂不发布。有些数据类别下构成要素后面注明“视具体情况”,即成员国认为该项统计不符合本国实际的,可以不编制发布。GDDS规定的发布周期和发布及时性也列出一些灵活处理和变通的办法。GDDS有关数据方面的内容及要求如下:GDDS的数据规范A、综合框架 核心框架范围、分类和分析框架受鼓励的扩展频率及时性国民帐户编制和公布全套的名义和实际国民帐户总量和平衡项目,得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消费、储蓄、资本形成、净贷款、净借款。编制和公布有关的部门帐户以及国家和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年度10-14个月中央政府操作编制和公布交易和债务的综合数据,需强调:1)包括所有的中央政府单位;2)使用适当的分析框架;3)建立一整套详细的分类标准(税收和非税收收入、经常性和资本性支出、国内及国外融资),并适当细分(根据债务持有人、债务工具和币种)。广义政府或公共部门操作数据,在那些地方政府或公共企业操作具有重要分析或政策意义的国家尤其鼓励。年度6-9个月广义货币概览编制和公布综合的数据,需强调:1)包括所有的存款公司(银行机构);2)使用适当的分析框架;3)建立对外资产和负债、按部门分类的国内信贷以及货币(流动性)和非货币债务构成的分类标准。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月度2-3个月国际收支编制和公布综合的国际收支主要总量数据和平衡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差额、收入和转移、经常项目差额、储备和其他金融交易、总余额,并适当进行细分。国际投资头寸和总体经济外债数据(如果这些数据具有重要的分析和政策意义)年度6-9个月GDDS的数据规范B、数据类别和指标 数据类别核心指标受鼓励的总量及构成频率及时性实际部门国民帐户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和实际)国民总收入、资本形成、储蓄年度(鼓励季度)6-9个月生产指数制造业或工业初级产品、农业或其他指标视具体情况月度视具体情况所有指标都为6周-3个月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月度1-2个月劳动力市场指标就业、失业,工资/收入,视具体情况年度6-9个月财政部门核心指标受鼓励的指标频率及时性中央政府预算总量收入、支出、差额和融资,视具体情况进行细分(根据债务持有人、债务工具和币种)利息支付季度1个季度中央政府债务内债和外债,视具体情况适当细分(按币种、期限、债务持有人和债务工具)政府担保债务年度(鼓励季度)1-2个季度金融部门核心指标受鼓励的指标频率及时性广义货币和信贷总量净对外头寸、国内信贷、广义或狭义货币月度1-3个月中央银行总量储备货币月度1-2个月利率短期和长期政府债券利率,政策可变利率货币或银行间市场利率及一套存贷款利率月度高频率(如月度)股票市场股票价格指数,视具体情况月度对外部门核心指标受鼓励的指标频率及时性国际收支总量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经常帐户差额、储备、总差额总体经济的外债和偿债数据,视具体情况年度(十分鼓励季度)6个月国际储备以美元标价的官方储备总额与储备有关的负债月度1-4周商品贸易总进口和总出口较长时间的主要商品的分类月度8周-3个月汇率即期汇率每日高频率(如月度)社会-人口数据核心指标频率人口人口;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农业人口;人口性别;人口的年龄构成各国公布频率会各不相同;及时性保健每个医生照顾人口数;预期寿命;婴儿/儿童/产妇死亡率也不尽相同教育成年人文盲率、学生-教师比率、小学/中学入学率贫困状况获得洁净水的情况、卫生;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收入分配;最低收入标准以下的家庭数二、公布数据的质量GDDS从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评估公布的统计数据质量,即:提供统计数据的文字说明和提供统计数据的交叉检验。统计数据质量是个难以界定、因而不易评估的概念。为了便于检查,GDDS选定两条规则作为评估统计数据质量的标准。一是参加国提供数据编制方法和数据来源方面的资料。资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公布数据时所附的概括性说明、单独出版物和可从编制者得到的有关说明。同时也鼓励成员国准备并公布重要的关于数据质量特征的说明(例如,数据可能存在的误差类型、不同时期数据之所以不可比的原因、数据调查的范围或调查数据的样本误差等)。二是提供统计类目核心指标的细项内容、及与其相关的统计数据的核对方法,以及支持数据交叉复核并保证合理性的统计框架。为了支持和鼓励使用者对数据进行核对和检验,规定在统计框架内公布有关总量数据的分项,公布有关数据的比较和核对。统计框架包括核算等式和统计关系。比较核对主要针对那些跨越不同框架的数据,例如,作为国民帐户一部分的进出口和作为国际收支一部分的进出口的交叉核对。与数据质量密不可分的是制定和公布改进数据的计划。所准备和公布的改进计划应包含所有数据不全的部门。统计当局应表明下述立场中的一个:(1)针对已发现不全的改进计划;(2)最近实施的改进措施;或(3)国家认定不需再改进。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三、数据公布的完整性为了实现向公众提供信息的目的,官方统计数据必须得到用户的信赖;同时,统计使用者对官方统计的信任感归根到底是对官方统计数据编制机构的客观性和专业性的信任。而统计机构的工作实践和程序的透明度是产生这种信任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监督统计数据的完整性,GDDS规定了4条检查规则:(1)参加国必须公布编制统计数据的条件和规定,特别是为信息提供人保密的规定。统计机构进行统计所依据的条件和规定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统计法、章程和行为规则,其中所包含的条件和规定可以针对统计单位与上级部门之间的关系,收集数据的法律权限,向公众发布所收集数据的要求等等。为信息提供人保密是形成使用者对官方统计客观性信任的关键所在,GDDS 、SDDS建议在国家的统计立法和统计主管官员权限中反映出来,或者明文规定官方必须为个人调查答卷保密。(2)关于数据公布前政府机构从内部获取数据的说明。GDDS要求开列数据编制机构以外的、可以在数据发布前获得数据信息的政府人员名单及职位。这种做法主要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或其他敏感性的数据。(3)政府部门在数据公布时的评述。列出数据发布后哪些政府部门有资格进行评论,因为政府部门的评述不一定象官方统计编制机构那样具有很高程度的客观性,政府部门对数据的评论往往带有政治偏见。这种做法的目的使公众了解这些评述的出处。(4)必须提供数据修正方面的信息并提前通知统计方法的重大修改。为了增加统计数据编制机构做法的透明度,本项规范要求提供关于过去所做的修正以及今后可能修正的主要原因的信息。关于统计修正的主要原因的信息包括进行修正所遵循的原则和以往修正数据的幅度;在公布修正原则和修正后的数据之前,应先制定修正原则,然后再相应地修改数据。在建立统计制度过程中,统计方法会发生变化。事先通知可采取多种形式,至少应该在最后一次公布未修改数据时做简短说明,这种说明应指出将要做出何种修改以及从那里可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四、公众获取GDDS规定要提前公布数据发布日期,并向各方同时发送。官方统计数据的公布是统计数据作为一项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之一,及时和机会均等地获得统计数据是公众的基本要求。GDDS对此制定了两项规划:一是参加国要预先公布各项统计的发布日历表。预先公布统计发布日程表既可方便使用者安排利用数据,又可显示统计工作管理完善和表明数据编制的透明度。GDDS规定对于以年度为频率公布的综合框架和指标,时间表表明不迟于某个既定时间;对于公布频率更高的数据,则可确定一个日期范围,如3-5天。鼓励成员国向公众公布发布最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的名称或地址。二是统计发布必须同时发送所有有关各方。由于数据是有价值的商品,因此GDDS规定应向所有有关方同时发布统计数据,以体现公平的原则。发布时可先提供概括性数据,然后再提供详细的数据,当局应至少提供一个公众知道并可以进入的地方,数据一经发布,公众就可以公平地获得。 统计年鉴与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有很多种算法,包括万分法、人口等分法、三角形面积法、弓形面积法、积分法、基尼平均法、城乡加权法等等,但很多算法都不适合利用统计年鉴来计算,有些算法虽然是根据统计年鉴来计算,但由于该算法所依据的数据,统计年鉴并没有进行规律性的公布,导致很难得到统一、连贯的基尼系数。例如,按照三角形面积法计算,虽然比较简便,而且也比较精确,但这种算法仅能计算2002年以后的基尼系数,2001年及以前的数据没有公布,因此也无法计算。在这些算法中,综合来看,五分法比较理想,虽然有一定的误差,但可以计算出统一、连贯的基尼系数,值得参考。一、公式推导这种算法根据的是基尼系数与洛伦茨曲线的相关性,利用收入分组五分法数据,得出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 ,即该公式即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所谓的五分法,即将收入组分为最低收入组、较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较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利用各收入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计算基尼系数。现假定五大组占总收入的5个比重 呈近似等差数列(记公差为D),有:上式中s是比较小的数(small),B是比较大的数(big),m是比s略大的介于s与B中间的数(middle)。根据收入五分法公式可得:由于公差D的设定,使得B与2m相差并不大,再被分母5除后相差更小,所以可以被谨慎的忽略,则有。其意义是:基尼系数近似等于五分法收入最高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与收入最低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之差。二、计算基尼系数从我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看,农村、城镇是分别统计的,而且各自的分组不一致,因此需要对分组数据进行加工。根据历年统计年鉴,将中国农村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年纯收入与城镇困难户(城镇最低收入组的5%)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可以发现,中国最低收入的20%的人群在农村;同理可以发现,中国最高收入的20%的人群在城镇。结合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我们可通过计算目标累积比重,来确定相对应的收入分组值。通过查阅累积比重对应的收入分组值,可以计算该收入分组值中的人均年纯收入M(或城镇相关组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N);另外,全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Q可以通过统计年鉴计算得出1,则有:下面以2005年为例加以说明。根据统计年鉴,可查得2005年的城镇人口为56212万人,农村人口为74544万人,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则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2.99%,农村人口为57.01%,城镇的目标累积比重为46.52%(20%42.99%),农村的为35.08%(20%57.01%)。通过农村的目标累积比重为35.08%,可以查得该目标累积比重对应的收入情况,如表1。表1 2005年中国最贫穷家庭的收入分布情况人均年收入分组在农村总收入中的比重累积比重100元以下0.650.65100-200元0.110.76200-3000.20.96300-4000.311.27400-5000.411.68500-6000.572.25600-8001.884.13800-10002.846.971000-12003.5310.501200-13001.9712.471300-15004.416.871500-17004.8921.761700-20007.6729.432000-22506.2535.68(注:最后一行的35.68是通过平均插值法得出的近似值)由上表可知, 2005年全国“最低收入组”分布于0-2250元这一收入分组中,通过取中值的方法,可以计算该组的人均年纯收入M=1489.88元。同理,通过城镇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分组情况,可计算出全国“最高收入组”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N=17814.72元。另外,通过统计年鉴数据可以算出全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Q=6366.58。则G =51.28。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计算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由于将不同收入分组假定为近似等差数列,因此,算出的结果是有误差的,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计算的基尼系数,比实际的基尼系数要略高。表2是根据五分法计算的历年基尼系数。表2 用简易公式计算出的中国历年基尼系数年份最低收入的20%最高收入的20%基尼系数(%)20074.4151.2946.8820064.5456.1351.5920054.6855.9651.2820044.6954.7750.0820035.6253.2847.6620024.8851.5846.7020015.1248.0742.9520005.4345.5640.1319995.9844.1838.2119986.1242.9636.84参考资料:1. 王祖祥,分组数据条件下基尼系数的有效估算方法,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8期。2.雍红月等,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与实证分析,载内蒙古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3.习 明等,基尼系数的一种简便计算方法,载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1期。4.胡祖光,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及其简易计算公式研究,载经济学研究,2004年第9期。5.胡祖光,基尼系数和统计数据以浙江省为例,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6.钱敏泽,中国现行统计方法基尼系数的推算及结果,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11期。7. 张建华,一种简便易用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载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卷(第3期)。1Q=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城镇人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人数)总人数费马定理费马在数学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早年主要研究概率论,对于数论和解析几何都有深入研究。他对微分思想的运用比牛顿和莱布尼兹还要早,在他所著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一书中,已对微分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他把直线平面坐标应用于几何学也早于笛卡儿,在其所著平面及空间位置理论的导言中,最早提出了一次方程代表直线,二次方程代表截线,对一次与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也进行了研究。费马还研究了对方程ax2+1=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