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人物与作品.doc_第1页
中外音乐人物与作品.doc_第2页
中外音乐人物与作品.doc_第3页
中外音乐人物与作品.doc_第4页
中外音乐人物与作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国音 乐 历 史 风 云 人 物 1. 李 叔 同(即 弘 一 大 师) 2. 肖 友 梅中 国 近 代 专 业 音 乐 教 育 奠 基 人, 创 办 上海 音 乐 院 3. 黎 锦 辉作 品 有 何 日 君 再 来、 夜 来 香 和 毛毛 雨 等 4. 王 光 祈中 国 近 代 音 乐 历 史 上 第 一 个 用 外 文 向 世界 各 国 介 绍 中 国 音 乐 的 学 者5. 梅 兰 芳中 国 戏 曲 大 师6. 刘 天 华集 中 国 民 族 器 乐 大 成 的 音 乐 大 师7. 贺 绿 汀著 有 多 首 抗 日 时 期 的 战 争 音 乐 作 品, 流传 极 广8. 黄 自代 表 作 有 清 唱 剧 长 恨 歌9. 聂 耳代 表 作 义 勇 军 进 行 曲 (中 国 国 歌) 及铁 蹄 下 的 歌10. 冼 星 海作 品 有 黄 河 大 合 唱 及 游 击 军11. 马 思 聪其 小 提 琴 曲 牧 歌 奠 定 了 中 国 现 代 小提 琴 音 乐 的 基 础12. 王 洛 宾作 品 掀 起 你 的 盖 头 来、 半 个 月 亮 爬上 来13. 朱 践 耳作 品 唱 支 山 歌 给 党 听 及 管 弦 乐 节 日序 曲, 在 交 响 乐 中 擅 长 将 欧 洲 传 统 技 法、西 方 现 代 技法 和 中 国 民 族 风 格 三 者 融 会 一 体14. 罗 中 榕作 品 有 春 江 花 月 夜、 十 里 长 街 送 总理15. 周 广 仁中 国 钢 琴 教 育 之 母16. 王 酩作 品 妹 妹 找 哥 泪 花 流 陈 冲、 刘 晓 庆 主演 的 电 影 小 花 插 曲), 中 国 当 代 流 行 音 乐 的 先 驱 者之 一17. 施 光 南代 表 作 打 起 手 鼓 唱 起 歌 及 在 希 望 的田 野 上18. 歌 剧 白 毛 女 创 作 集体, 作 曲 马 可 等 一 班 人19. 谭 盾目 前 国 际 乐 坛 最 活 跃 和 最 具 影 响 力 的 中国 作 曲 家 之 一20. 崔 健作 品 一 无 所 有 曾 在 中 国 被 禁舞剧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 ( 俄 国 ) (1)名家介绍: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他自幼便已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1862年,柴科夫斯基进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踏上接受真正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决定性道路。1866年就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历时十一年之久。他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柴科夫斯基是总结全欧洲音乐发展的整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世界规模的俄罗斯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响音乐体系,成为交响音乐方面登峰造极的人物之一。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了七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他的交响乐体裁的处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罗斯交响曲,其特征是着重于心理描写、充满爱国主义的抒情情调。这部交响曲也是人们理解他的交响乐作品的人门阶梯和“门径”。 (2)代表作品: 1866,他创作出最初的三部交响曲、交响诗弗兰契斯卡达利米尼、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等。这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18881889年他访问了德国、捷克、法国 和英国,与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诺、马斯涅等结下了友谊。 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他开始创作两部天才的作品-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在这期间,他除了创作叶甫根尼奥涅金、第四交响曲外,还创作了第五交响曲、 曼弗里德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舅人、胡桃夹子;还 有暴风雨、意大利随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以及各种器乐重奏、钢琴独奏、声乐浪漫曲等,几平涉及所有体裁。特别是他在1893年夏天写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绝笔之作。 天鹅湖天鹅湖(俄语: )原为柴科夫斯基于1875年-1876年间为莫斯科帝国歌剧院所作的芭蕾舞剧,于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之后作曲家将原作改编成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天鹅湖组曲,组曲出版于1900年11月。而整部芭蕾的作品编号为OP.20。天鹅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创作历史 柴可夫斯基发表天鹅湖的同时还带上了他的第一部芭蕾,其实早前还有两部作品,柴可夫斯基还没完成就放弃了,而这两部作品的音乐也没有流传下来。其中之一是儿童芭蕾舞剧天鹅湖,柴可夫斯基可能从中提取了主导动机,除此之外人们对这部作品就一无所知了。 当柴可夫斯基写天鹅湖的时候,已是一位职业作曲家了:那时他已写有三部交响曲和三部歌剧,其中之一是尤金奥涅金。 1875年莫斯科剧院经理委托柴可夫斯基写一部芭蕾舞曲,报酬是800卢布。柴可夫斯基从1875年8月开始写作,直到1876年4月10日完稿。直到作曲家从自己的歌剧里面拿出了两段加进来之前,天鹅湖一直是一部全新的作品。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1)名家介绍: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18441908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海的风景画”大师。但他首先是一位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特别是俄罗斯歌剧艺术的巨匠。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家庭音乐气氛的熏陶,六岁开始学钢琴,十一岁尝试写作音乐。186512月首演他的第一交响曲获得成功。1871年正式成为专业音乐家。他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年,学生都相当优秀,其中有:阿连斯基、阿萨菲耶夫、格拉祖诺夫、李亚多夫,伊波里托夫伊凡诺夫、朱亚斯科夫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等200多位著名音乐家。在他一生中最后的二十年间,他几乎没有采用过纯粹的交响音乐的形式来写作。他的交响音乐创作都具有标题性、叙事体和音画式的倾向,他的交响音乐作品的情节,同俄罗斯的壮士歌和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以及人民生活的场面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他的交响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东方色彩。他还著有和声学实用教程、管弦乐配器法以及传记我的音乐生活等。 (2)代表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剧十五部,包括音乐剧、史诗歌剧、神话歌剧、抒情喜歌剧和神怪歌舞剧等体裁,其中最著名的有普斯科夫姑娘、五月之夜、雪女郎、圣诞节前夜、萨特阔、沙皇的新娘、萨旦王的故事等。他的最后一部歌剧金鸡是一部尖刻的讽刺作品。 他的交响音乐作品数量不多,但非常精彩:六十年代的作品主要有第一交响曲、交响组曲安塔尔和交响音画萨特阔等;八十年代的作品则有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和第三交响曲等 乔治比才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 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他的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都德编剧;后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和卡门等九部歌剧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 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法国作曲家。是继法国作曲家古诺之后,打破意大利歌剧对法国的影响,使法国歌剧从浅薄、浮华中解放出来的杰出人物。 比才最为出色的歌剧卡门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最为人门喜爱的歌剧之一。著名的卡门序曲和其中的儿童合唱、哈巴涅拉舞曲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可是比才在歌剧创作中独特的探讨之路却充满了艰辛。他曾创作了不少歌剧,均在他的时代不受欢迎,卡门的首演也遭到了失败,因当代人对他的作品中“大胆的现实主义和赤裸的情感感到震惊和受到冒犯”。据说他曾为此整夜痛苦的在巴黎的街道上徘徊。而且只是因为被评论界攻击和嘲骂,卡门才连续上演了几个月。比才在卡门上演的同年去世才活了37岁,生前没有享受到他的卓越艺术带来的荣誉。但是这部歌剧却受到了国外音乐家的赏识和赞扬,预言“十年之后,卡门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部歌剧”。其实不到十年,五年之后卡门再度在巴黎上演时获得了极大成功。 比才的音乐之路是颇给人启示的,当他在重复前人走过的路时,以他的才华,19岁就获得了罗马大奖和奥劳巴斯一等奖,当他为法国歌剧开辟新路的时候,却一再承受失败。可见任何创新之路都不可避免要经受坎坷和考验。但历史最后总是公正的。比才留给人们的珍品还有为都德的话剧阿莱成姑娘写的音乐,后来编成组曲,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 卡门 歌剧卡门,法国作曲家比才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德彪西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1873年入巴黎音乐院,在十余年的学习中一直是才华出众的学生,并以大合 唱浪子获罗马奖。后与以马拉美为首的诗人与画家的小团体很接近,以他们的诗歌为歌词写作了不少声乐曲,并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还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他摆脱瓦格纳歌剧的影响,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手法。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画、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则是印象主义的精品。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中都有不少生动的篇章。月光 德彪西的月光(clair de lune)原属从1890年开始写作的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Suite Burgamasque)第三乐章,但作品实在太美了,以至人们常常将它单独抽出演奏,久而久之,便忘了其真正出处。 作为印象派音乐的鼻祖,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可称是名副其实的“音画”。人们对王维的诗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借用这一评价,德彪西的作品可以当之无愧地称“曲中有画,画中有曲”了。然而,要做到这一步又谈何容易:曲是流动的时空,画是凝固的瞬景。但大师毕竟是大师,他放弃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们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作为其表现手法,转而汲取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绘画派的技巧,并将之实践于自己的作品中,以朦胧的、有多重指向的旋律让听者进行音画重构。代表作中最典型地体现这一方式的便是月光。也正因为月光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以至于直到今天,现代派的作曲家们仍未能写出,至少未能写出广为流传的描摹月光之作。 德彪西处理月光的方式无疑是特别的。贝加摩组曲是作者的早期作品,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和巴斯比舞曲等四首小曲组成,直到1905年才出版,前后历时十五年,可见这一组曲的写作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推敲。这一组曲不但旋律优美,而且运用了色彩极其丰富的和声,显示出德彪西已逐渐走向他自己所创立的“印象派”。组曲的曲名来源于德彪西留学意大利时,对意大利北部贝加摩地区的深刻印象。这是德彪西那独特的个性逐渐进入成熟时期的过渡性作品。 月光是贝加摩组曲的第三曲,很有表情的行板,9/8拍子。这是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最为大众化的一首,美丽的旋律暗示了对月光的印象(片段1 ),甚弱和弦的反复更加深了这一印象(片段2 )。接着速度轻快的琶音描写了月光闪烁的皎洁色彩,仿佛置身于晴朗而幽静的深夜氛围之中(片段3 )。圣桑圣桑是技巧最圆熟的作曲家。他有许多作品目前还活跃在乐坛上,但是在法国以外的地方,其声誉却不见上扬。一般对圣桑音乐的批评是:处处都是技巧,却不见乐念,徒具形式;虽说高雅,却流于肤浅。他在某方面真可说是法国的孟德尔颂。 圣桑也像当时稍具野心的法国作曲家一样,著手撰写歌剧。他在经过两度尝试后,终于在1877年目睹参孙和达丽拉的成功。圣桑的其馀十二出歌剧在受人欢迎的程度上都未能超越它。虽然有些学者专家仍坚持阿士加尼奥(1890)品质更佳,但是至今仍然活跃于剧场的却是参孙。实际上尽管世人对他的音乐口碑不佳,但是其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乐曲数量令人讶然。世人百听不厌的有G小调钢琴协奏曲、c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五号F大调也时获青睐,其他还有C小调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以及天鹅原始出处动物狂欢节。供小提琴与管弦乐团演奏的序奏与回旋奇想曲也是世人耳熟能详的作品。交响诗中以骷髅之舞最为著名,温花儿的纺车也偶尔东山再起。 成绩的确不恶,显示圣桑的乐名未能充份反映其为最优秀作曲家的事实。他的音乐必定带有某种活力,才能在乐坛上立于不败之地。其音乐中的逻辑,井然的顺序,精炼、明晰的梗概,纯而不杂的专业风格,都在美学上达到了自成一家的境界。他的音乐跟植于古典传统,不论是否违异于正统形式,总是能够万变不离其宗,可称为有史以来第一位新古典主义者。他的音乐以古典高雅是尚。在当时所有法国作曲家中,以圣桑的音乐最为纯净,全然摒弃法朗克及其乐派甘美甜腻的弊端。或许G小调钢琴协奏曲或是管风琴交响曲的内涵并不是十分深刻,但是它们至少一扫当时陈腐俚俗与品味低落的通病。奇怪的是,圣-桑曾两次去争取罗马奖,但都遭到失败。他竟然输给了今天已几乎被人们全部忘记的一些音乐家。 青年时代的圣-桑,才华得到许多前辈的赏识。柏辽兹称赞他为“无所不知,缺少的不过是一点点 实际经验”;李斯特听过圣-桑在管风琴上的即兴演奏之后,竟称他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管风琴家”。不管是否有“言过其实”之嫌,但青年圣-桑超凡的才华是可以肯定的。 中年时代的圣-桑,十分支持新人、新作。他是当时法国音乐家中推崇瓦格纳歌剧的第一人,而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多诺夫的总谱,也是圣-桑最先从俄国带回法国的。可以说,印象主义音乐能产生在法国,圣-桑功不可没。 他那些甚少为人演奏的钢琴曲虽然近似沙龙式的轻音乐,但是却能以其特质与客观性而不至流为窠臼,反而颇具效果,尤以C小调触技曲(第五号钢琴协奏曲最后乐章的独奏版)为最。此曲的光芒可视为衔接李斯特与拉威尔乐风的一座桥梁。或许圣桑在今日乐坛的地位值得我们重新评价。 如果有一天人们的口味也随著时代递嬗而有所改变,突然惊觉圣桑出神入化的技巧,轻盈又不失典雅端庄的乐念竟是那么迷人,届时圣桑音乐的卷土重来就有望了。然而问题征结是,圣桑始终以次级作品最为人知-如参孙与达丽拉、天鹅、骷髅之舞-而非出色的钢琴、喇叭、弦乐七重奏、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以及降B大调钢琴四重奏。 伊沙克帕尔曼伊沙克帕尔曼,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废。自幼表现出酷爱音乐的天性,十岁上电台演奏,后进特拉维夫音乐学院学习。1958年曾赴美国参加“埃德.沙利文表演节”演出。移居美国后进朱利亚特音乐学校。1963年首次在卡内基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1964年起与美国、欧洲主要管弦乐队合作演出。其演奏准确灵巧,轻松自如,善于以变幻无穷的音色表现各个不同时代作曲家的特点和心理。他很注意音乐处理的逻辑性,控制得当,把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古典主义的匀称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位极有名望小提琴演奏大师。伊沙克帕尔曼(ItzhakPerlman)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生于以色列 的特拉维夫,5岁开始学琴,1958年,13岁的帕尔曼被选送到美国电视台演出,随后即移居美国。由于帕尔曼在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因而无法站立演奏,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困难,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移居美国不久,就受到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赏识,获得“以美基金会”奖学金,进入美国著名的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伊凡加拉米安和多罗西狄雷教授学琴。1964年,帕尔曼在美国列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一等奖,被人称作“小提琴王子”。帕尔曼演奏的最大特点,是把浪漫主义的热情洒脱和古典主义的和谐均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能驾驭各种音乐风格的作品,并试图用不同的音乐来表达不同的音乐内容。帕尔曼有一双令人羡慕的大手,但手指却十分伶俐,他的运弓饱满且极富倾诉力,他十分注意声音的歌唱性,其松弛的演奏,带给人们的是情感的波动,人们从他的演奏中感受到了力和美。帕尔曼擅长演奏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巴赫等人的作品,尽管他那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面对那些炫技性的段落完全驾轻就熟,但他对乐曲合乎逻辑的处理,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才是他演奏成功的基石。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美国当今最杰出的音乐指挥大师,1918年8月25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17岁考入哈佛大学学习音乐,他是一位集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其艺术造诣举世推崇。国际舆论认为,“他所留下的空白是难以填补的”。他的代表作西城故事、憨第德。伯恩施坦,1918年8月25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1935年入哈佛大学,师从W辟斯顿、E.B.希尔学习作曲,1939年毕业。后入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指挥。1941年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助理指挥。1943年任纽约爱乐乐团助理指挥,因该乐团首席指挥患病临时由他替代,指挥演出了舒曼、瓦格纳等人的作品获得成功,从而确立了他在美国一流乐队的指挥地位。1945-1948年任纽约市管弦乐团指挥,上演了大量古典及现代作品。他除了指挥过匹兹堡、波士顿等美国著名交响乐团外,还指挥过伦敦、维也纳、巴黎、米兰等欧洲最著名的交响乐团。1951年,他任布兰德斯大学教授,并在电视台主办音乐讲座节目,对儿童和音乐爱好者进行音乐普及教育。他自弹钢琴,分析曲式结构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