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短文两篇学案2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短文两篇学案2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短文两篇学案2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5 短文两篇学案2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短文两篇一、课前自学(一)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逐走:跑 、 饮于河:黄河 、欲得饮:想要 、大泽:大湖、未至:到达 、 化为邓林:(桃林)、为帝:当皇帝、触:撞击、绝:断10、不满:塌陷 11、潦:积水 12、尘埃:泥沙(二)知识积累1关于神话神话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是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作科学的解释,主要通过超自然的现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2关于山海经山海经18篇,作者不详。分为山经(五篇)和海经(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两个部分。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3关于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今存的有二十一篇。“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二、教学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理解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三、课时安排:课时四、教学活动第1 课时夸父逐日(一)课文感知1听录音,或由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3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4背诵竞赛。 (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重在语感的培养。本文比较简短,容易熟读成诵。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全文背诵出来,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二)自主学习,掌握内容 1四人一组,运用工具书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若有问题,记下来,全班解决。 2自主发问,互相帮助,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回答,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出示需重点讲解的词句。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4指名学生进行全文翻译,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课文比较简短,容易理解,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这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探究人物,品味文章 ( 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2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3 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4 这则神话的主题: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挑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五、课堂小结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第2课时共工怒触不周山(一)感知课文1四人一组,运用工具书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若有问题,记下来,全班解决。 2自主发问,互相帮助,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回答,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出示需重点讲解的词句。 为帝:当皇帝 触:撞击 维:绳子绝:断 倾:倾倒 移:移动 不满:塌陷 潦:积水尘埃:泥沙4指名学生进行全文翻译,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课文比较简短,容易理解,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这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二)四、探究人物,品味文章 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远古的人类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就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3、了解文章内容,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4、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三)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叙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大败发怒撞击不周山,使日、月、星辰移位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和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文章行文简洁,全文虽然不足一百字,但是情节完整,层次分明,想象丰富,气魄宏大。随堂抽测第1课时1补充文中空白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_,_;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日逐走( )河渭不足( ) 北饮大泽( ) 弃其杖( )3翻译下列句子。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未至,道渴而死 第2课时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北( ) 溺( ) 以( ) 河( )2.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原文回答)_3.翻译: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_4.此神话,表达了远古人怎样的精神?_参考答案 第1课时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2、(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