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文学贡献.doc_第1页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文学贡献.doc_第2页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文学贡献.doc_第3页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文学贡献.doc_第4页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文学贡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衡归田赋 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2祖冲之述异记古代小说集,总共有两种不同内容的版本。 一是南朝齐国的祖冲之(429500)撰。所记多是鬼异之事。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共有10卷。现已失传。鲁迅的古小说钩沉辑有佚文。唐宋类书引录述异记时往往不注明作者,因而易与任昉的述异记相混。如太平广记所引条文很多,一部分出于任昉本,现在只能以不见于任昉本的视为祖冲之作。鲁迅辑本中有一些故事如“梦口穴”、“历阳湖”、“园客”、“封邵”、“朱休之”等条, 出述异记亦见于任昉本,而文字详略不同,有待考订。3郦道元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随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淑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出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容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沈括梦溪笔谈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目录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作品研究 版本考究 古文载录 书摘翻译 市场图书编辑本段作品简介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例如,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释虹及陆龙卷、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石油诗沈括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5徐光启著作总览1603年毛诗六贴讲义4卷 1607年几何原本前6卷(与利玛窦合译)、测量法义(与利玛窦合译) 1608年测量异同、甘薯疏 1609年勾股义 1611年简平仪说 1612年泰西水法(与熊三拨合译) 1613年1618年农书草稿(北耕录) 1614年定法平方算数2卷、刻同文算指序 1619年考工记解、选练条格 1620年农遗杂疏5卷 1625年1628年农政全书60卷 1627年徐氏庖言5卷 1629年1633年崇祯历书137卷几何原本入中国前六卷的翻译工作 几何原本传人中国,首先应归功于明末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上海吴淞人。他在加强国防、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修改历法等方面都有相当的贡献,对引进西方数学和历法更是不遗余力。他认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之后,决定一起翻译西方科学著作。利玛窦主张先译天文历法书籍,以求得天子的赏识。但徐光启坚持按逻辑顺序,先译几何原本。 对徐光启而言,几何原本有严整的逻辑体系,其叙述方式和中国传统的九章算术完全不同。这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徐光启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他还充分认识到几何学的重要意义,他说“窃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 他们于1606年完成前6卷的翻译,1607年在北京印刷发行。 徐光启翻译中的重要贡献 徐光启和利玛窦几何原本中译本的一个伟大贡献在于确定了研究图形的这一学科中文名称为“几何”,并确定了几何学中一些基本术语的译名。“几何”的原文是“geometria”,徐光启和利玛窦在翻译时,取“geo”的音为“几何”,而“几何”二字中文原意又有“衡量大小”的意思。用“几何”译“geometria”,音义兼顾,确是神来之笔。几何学中最基本的一些术语,如点、线、直线、平行线、角、三角形和四边形等中文译名,都是这个译本定下来的。这些译名一直流传到今天,且东渡日本等国,影响深远。 后9卷的翻译工作 就在他们想继续把几何原本的后9卷翻译完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徐光启的父亲不幸去世了。徐父去世的准确日子是5月23日。当时徐光启尽管已经入教,但作为一名一直在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还做不到那么超脱,所以,他不得不开始忙于一系列繁杂的丧事。丧事差不多了,到了8月初,徐光启请了假,便扶柩回了上海。这一去就是三年。 此时利玛窦一直在北京,中间的确为几何原本的事情他们曾经联系过一次,但那次主要是让徐光启想办法在南方刊印。此后,他们再没联系。三年后,即1610年5月11日,利玛窦去世了。而徐光启到了12月15日才回到北京。此时利玛窦已于11月1日下葬。所以他们从1607年8月之后,再也未曾谋过面。 就因为这个意外,使几何原本的后9卷的翻译推迟了200多年,才由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伟烈亚力合作完成。 李善兰(18111882),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自幼喜欢数学。 李善兰1852年到上海后,李善兰与伟烈亚力相约,继续完成徐光启、利玛窦未完成的事业,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后9卷,并与1856年完成此项工作。农政全书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农政全书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目录简介 成书过程 作者介绍 内容评析 目录 前言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编辑本段简介农政全书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前者是全书的纲,后者是实现纲领的技术措施。所以在书中人们可以看到开垦、水利、荒政等等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并且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是其他的大型农书所鲜见的。以“荒政”为类,其他大型农书,如汉氾胜之书、北魏齐民要术,虽然亦偶尔谈及一二种备荒作物,甚至在元王祯农书“百谷谱”之末开始出现“备荒论”,但是却不足2000字,比不上农政全书。农政全书中,“荒政”作为一目,有18卷之多,为全书12目之冠。目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 编辑本段成书过程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至三十八年(1610年),徐光启在为他父亲居丧的3年期间,就在他家乡开辟双园、农庄别墅,进行农业试验,总结出许多农作物种植、引种、耕作的经验,写了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等农业著作。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秋至四十六年(1618年)闰四月,徐光启又来到天津垦殖,进行第二次农业试验。天启元年(1621年)又两次到天津,进行更大规模的农业试验,写出了北耕录、宜垦令和农遗杂疏等著作。这两段比较集中的时间里从事的农事试验与写作,为他日后编撰大型农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启二年(1622年),徐光启告病返乡,冠带闲住。此时他不顾年事已高,继续试种农作物,同时开始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农书,以实现他毕生的心愿。崇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官复原职,此时农书写作已初具规模,但由于上任后忙于负责修订历书,农书的最后定稿工作无暇顾及,直到死于任上。以后这部农书便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亦即徐光启死后的6年,刻板付印,并定名为农政全书。 整理之后的农政全书,“大约删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6宋应星天工开物简介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宋应星是中国17世纪明代著名的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