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doc_第1页
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doc_第2页
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doc_第3页
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近期,当一家家新报刊以超强姿态抢夺读者时,细心的人们发现,在这些媒体的背后有着坚强的后盾。这一方兴未艾的风潮昭示出报业正与资本市场联姻。 高额利益 报业吸引资本介入 被称为资本最后的暴利行业传媒产业,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新报刊的不断增多,其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尤为引人瞩目。报业在近期的火爆,是因为不断有巨资的投入,投资方磨刀霍霍,大有争相打造国内传媒巨头之势。资本市场上的财团们似乎一夜之间共同发现了报业的美好前景。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资本市场的介入? 早在1998年,就有人预计说:整个传媒市场的利润应在800亿至1000亿元之间,报业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2000年,广告额过亿元的报纸已有数十家,最多的一家已近10亿元。如此高额的利润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的确是吸引资本进入的一个首要条件。其实任何资本在进入一个产业的时候,可观的利润固然是一方面,但另一不可忽略的原因是风险因素。而报业的风险系数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还是比较低的。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文化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使其会有庞大的读者群。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传媒领域里将会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其拥有快捷、多的信息传递给读者。随着传媒领域的不断开拓创新,广告市场随之会有更广泛的需求和扩张力,不同的传媒会做不同的市场以迎合各界人士的需求。 主动出击 传媒搭借资本舞台 作为传统的纸介媒体,在证券市场上最早借助资本市场而声名雀起的当属博瑞传播。1999年四川省效益最好的成都商报,通过其控股的博瑞投资,受让四川电器27%股权,这就出现了中国报业首例间接控股上市公司个案,一时间在新闻界和证券界激起强烈反响。2000年3月16日,四川电器正式更名为“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博瑞传播”。2000年8月4日,博瑞传播以现金方式出资人民币204万元,占51%的股权与四川广播电视报社合作组建“四川博瑞广播电视传播有限公司”,共同经营四川广播电视报广告、发行及相关经营性业务。2000年9月7日,博瑞传播增资控股成都博瑞印务有限公司50的股权;控股成都博瑞广告有限公司41的股权。2000年11月30日,博瑞传播收购成都博瑞广告有限公司35%股权。成都商报间接控股上市公司仅一年的时间,通过增资扩股,印务、广告、投递三家经营实体的资产值将分别增至8000万元、1.4亿元和2820万元,合计2.48亿元,仅出让部分股权就可获得1亿多现金。 2000年10月30日,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简称CCID)以所拥有的中国计算机报51%股权,与ST港澳进行资产置换,改变了港澳实业主营业务,确定以IT媒体为新的主业方向。ST港澳用债权资产及部分现金共计15300万元人民币置换“CCID”所拥有的中国计算机报51的股权,以及相应比例的经营权、收益权,经营范围将以资讯媒体、文化传播、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管理等为主。2001年3月9日,ST港澳更改为“赛迪传媒”(全称为“北京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赛迪传媒在当年一举扭转公司前三年连续亏损的局面,以每股盈利9分钱的业绩实现成功转型。 审时度势 资本秋波暗送传媒 如果说博瑞传播主动出击借助资本市场而成功启航的话,那么今天的资本市场进一步看到了传媒产业的发展方向,于是纷纷向传媒产业暗送秋波。 上海强生以出租车业为主,近期却频频出资涉足传媒产业,就足以证明传媒业对其强大的吸引力。2001年2月6日,上海强生以300万元受让及增持新财经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20%股份共计240万股。新财经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750万元,由北京今日新财经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共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证券期货杂志社于2000年9月共同发起组建。该公司于2000年10月创刊财经类周刊,新财经杂志为国内首家公司制注册的媒体。上海强生股东会决议受让原股东之一上海共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新财经杂志社262.5万股中的120万股,受让价格为每股1.50元。同时上海强生用增资方式以每股1元价格认购120万股。经本次股权转让和增资后,新财经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200万元。2001年5月25日,上海强生在已投资新财经杂志和“理财周刊”两个项目后,决定投资发起组建“上海强生传媒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传媒的股权投资和经营,宽带网络的投资和经营,纸质媒体的发行,各种文化传播事业等。上海强生投资16000万元人民币占80%的股权,前期投资300万的新财经杂志20%股权和投资190万的“理财周刊”广告发行公司的20%的股权以股权形式投入,其余的15510万元人民币以现金出资,同时公司改名为“上海强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5月28日,被称为报业新贵的京华时报在京隆重登场。据称目前该报5000万的资金已经到位,年内投资额将达到9000万元。这份号称是中国启动资金最大的报纸之一的京华时报,依靠人民日报的背景,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经济实力北大青鸟(旗下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和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背后撑腰。京华时报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北大青鸟的投资也只是第一步,至于绩效如何,我们还得待以时日。 从报业与资本市场合作,到资本市场主动与报业联姻,究其原因是其诱人的利润。资本市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报业在计划经济下或更多行政色彩的笼罩下,追求的是传媒效果而忽略这个产业的经济价值。在今天这个条框逐渐松动的时候,报业忽然感觉到,传媒效应与经济应该是同步的。而此时资本运营商恰好瞄准了这个时机,频频与传媒产业接触,似有“抢新娘”之势。 优劣并存 资本打造焉知祸福 国内的媒体大战尤以四川火药味最浓,而四川当属成都为王。早在1995年,成都只有成都晚报一份报纸,至1995年元旦华西都市报诞生之后,媒体争夺战悄然拉开了序幕。随后成都商报、商务早报、蜀报等共计七家报纸公开争食市场份额。竞争的残酷和无情必有胜负之分,据称这七家当中有两家长期亏损,其中一家亏损千万。但对这种借助资本市场打造传媒产业的局面,事件和过程的本身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何况还有一些体制上的束缚。托普软件曾与蜀报、商务早报进行收购一事,但后被禁止直至被停。据透露,托普集团在短短两个月期间因此亏损至少在2000万元以上。这对于眼下传媒产业的炙手可热的局面,或许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作为传统媒体,必须维护媒体本身的公正性、独立性,必须把媒体的编辑权与经营权严格分开,这也是传媒与资本市场联姻时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新闻的道德准则与宗旨,另一方面,传媒的发展不仅仅需要资本的助推,更主要的还是自身的发展。当有更多的资本介入时,可能会与原有传媒的机制不相适应,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时,是否会在实际当中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果达不到强强联合的效果,又会出现什么格局? 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