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轨探伤漏检.doc_第1页
浅谈钢轨探伤漏检.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钢轨探伤漏检、误判的原因 1 探伤人员素质方面1.1 首先是探伤人员的文化水平。探伤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种,探伤人员不但要能熟练的操作仪器,而且还要掌握钢轨的结构以及探伤仪的波形变化情况,通过仪器荧光屏上的波形显示和报警来判断是否有伤损存在。现在为了探伤方便和提高探伤速度,钢轨探伤仪都没有螺孔反报警方门,孔波显示在方门内不报警,但门内出波报警。一些探伤人员就错误的认为只要出现伤波就会报警,看不看波形无所谓,以致造成螺孔较小的上斜裂纹漏检。另外,轨腰与螺孔相应的范围有伤损时,由于回波显示在螺孔反报警门内,所以也不产生报警。37探头通过接头时会产生颚部和轨端顶角反射波报警。如果接头两侧一孔有裂纹(到达下斜和到达水平裂纹)也会在探头移动到接头时报警,那么不看波形,光凭听报警声是区别不出伤波和正常回波,容易造成漏探。因此,探伤人员在作业中一定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慢检、细检,坚持“三看一听”(看接头状态,看波形显示,看探头位置,听报警声音),并且不断地积累经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荧光屏上各种回波的状态,及时的发现伤损,防止漏检,误判。1.2 其次是探伤人员的工作态度。在整个探伤作业过程中,要始终做到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钢轨探伤又是野外作业,环境条件很差,在大量非缺陷回波同时显示报警的条件下,去认真识别伤波,工作极其辛苦。特别对检查易产生裂纹的钢轨接头,因受到钢轨的结构设计限制和接头状态影响,既要看清荧光屏上的波形的显示情况,同时又要注意探头所在位置,稍不注意就会误将裂纹波判为螺孔波,造成误判。再者,钢轨检测过程中还要推稳仪器,防止仪器在钢轨上倾斜,注意轨道上是否有异物,防止踏空绊倒。由此可见,钢轨探伤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因此,不断培养探伤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操作能力、端正工作态度对有效防止漏检、误判是十分重要的。2 探伤设备方面 现在使用的超声波探伤仪虽然有穿透能力强、检出伤损率高等优点,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族之处。2.1 对于钢轨的核伤检查不能做到全方位检查,存在着盲区。超声波探伤仪采用50探头,用横波反射式探伤检测轨头范围内的钢轨核伤,为了增大其探测范围,把探头放在与钢轨纵向成20左右的偏角,充分利用一次波、二次波进行检测,但对于轨头仍然存在盲区,造成漏检。 此外,50探头的偏斜角度决定着探测范围的大小,经过辙叉和接头时,或上下道时对50探头造成一些碰撞,有时会改变其斜角但未及时发现,也可能造成漏检。另外钢轨底部区伤损探伤仪无法检测,造成漏检。2.2 现在探伤仪主要靠波形来判断伤损,因此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例如:对孔裂的判断,发现伤损后可拆开接头用肉眼来检查,但对于材料内部的缺陷用肉眼就无法判断了,只能凭经验和波形情况来观测,往往造成一些误判。对于锰钢辙叉,现有的探伤仪无法检测,用肉眼主观来判断,更易造成误判。 探头是探伤仪最主要的部件之一,它的灵敏度过低,易漏伤,灵敏度过高,易造成杂波,形成误判,还会干扰伤波的识别,造成漏检。仪器的性能不稳定或放大通道在接受强回波脉冲信号瞬间,由于阻塞作用引起灵敏度降低或失灵等原因也会造成漏检。3 其他因素方面3.1 钢轨接头的养护不良造成伤损加剧发展,使伤损发展周期缩短。如果不及时调整探伤周期,也会造成漏检。3.2探头与轨面间藕合不良。由于近些年的运量不断增加,速度不断提高,在长大坡道区段和小半径曲线地段,经常出现连续性的鱼鳞壮擦伤、掉块,以及轨面上有不洁的探测面或有异物覆盖现象,破坏了耦合层,使声速无法正常入射钢轨,影响了钢轨中的伤损检出,往往造成漏检和误判。另外,在曲线上作业时,若遇到钢轨上股磨耗、涂油或下股压溃会造成走行轮无法紧贴钢轨,探头随之偏离钢轨中心位置,在加上钢轨的倾斜,使主声束不能检测到正常部位,造成伤损反射能量下降,显示不出伤损波,在此状态下,漏检就会发生。3.3 有的钢轨和辙叉在生产过程中就存在白点、气孔或非金属杂质,使用后由于受到机车、车辆动荷载重复作用下,这些微小的伤损逐渐发展扩大,往往未能及时发现,从而造成漏检。3.4 天气对探伤仪及操作人员的影响。在冬季由于寒冷的气候造成探伤仪的灵敏度下降,零下20时作业,灵敏度下降20%左右,零下30时,探伤仪就无法正常工作了,而且探伤人员也会因为天气寒冷而不由自主地提高了行走速度影响检测质量,造成漏检。3.5 还有一些因素,如仪器状态不良、探头保护膜耦合不良、探头架压力不足、供水系统不畅、探头位置不正、缺陷取向不良等也会造成漏检,误判。由此可见,造成漏检、误判的原因很多,但人为因素还是占主要方面,所以探伤人员必须不断的努力学习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操作技能,总结实践经验,积累资料,掌握规律。在仪器使用方面,探伤检测之前,最好仪器灵敏度的调试,使之达到最佳状态。调整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