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人家》解说词.doc_第1页
《藏北人家》解说词.doc_第2页
《藏北人家》解说词.doc_第3页
《藏北人家》解说词.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的足迹,也许很晚才踏上地球之颠这块高高在上的土地。神秘的藏北有无数传说,但是谁也说不清楚最古老的祖先是谁.考古学家至今还没有在这里.发现比新石器文化更早的人类活动遗迹。很多迹象表明,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一样,藏族牧人的祖先很可能是从遥远的地方迁移进来的。谁也不知道生存手段极为弱小的原始部落,为什么选择了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作为自己的生存之地。 藏北草原的地理高度决定了它的自然条件极其险恶。然而,艰难的环境最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证明了:文明诞生的环境,是一个非常艰难的环境。而不是一个非常安逸的环境。他认为:优秀需要苦难,美,是艰难的。藏北牧人的祖先,正是在这个高寒缺氧、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游牧文明。令人注目的是,藏北草原的遥远和艰险筑成了一道厚重的屏障,将自己和外部世界远远隔开,使今天的藏北文明,得以保持同几千年前基本相似的形态。辽阔的藏北草原南部,是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主峰海拔高达7000多米。在主峰的北边,有一个湖叫纳木湖,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纳木湖海拔高达4718米,面积约1900多平方公里。当年到达湖边的蒙古骑兵称它为“腾格里海”,意思是天湖。纳木湖畔水草资源丰富,是藏北主要牧场之一。长年过着游牧生活的牧民,就在湖边搭起了一顶顶帐篷。一座帐篷就是一个家庭。 这里是牧人措达一家。措达今年28岁,他和比自己大一岁的妻子罗追结婚九年,已经有了3个孩子,女主人罗追的父亲索朗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罗追怀有8个月的身孕,因为行动不方便,她的妹妹白玛来到她的家,帮忙干些家务活儿。措达家有将近200只绵羊和山羊,40头耗牛和一匹马。这些财产属他们个人所有。措达的财产在藏北算中等水平。他一家人的衣、食、住,完全取自这些牲畜,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收入。在面积广大的藏北草原,几乎看不见一棵树。一年四季的大部分时间,这里都刮着寒冷的西风。夜间温度一般都在摄氏零度以下,帐篷,就成为牧人们抵御风雪严寒的遮蔽所。 和蒙古族的蒙古包不同,藏北牧人的帐篷一般是黑色的,用结实的耗牛毛和羊毛编织而成。每一顶帐篷上方都有一个通风口,下雨时可以盖上。 帐篷的面积约有十平方米,中间是一个火塘。里面正对着帐篷门口有一个简陋的神龛,供着佛象。帐篷的四角堆着装有粮食、衣物和毛皮的口袋。晚上,一家人就睡在这一个帐篷里。在措达家,老人和孩子睡在里面,措达和女人睡在靠外的地方.帐篷不仅仅用来睡觉。实际上,所有的牧民生活都以帐篷为中心,每天的生活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清晨5点,天还很黑,女人们就起来了。夏天的夜晚仍然很冷,地上有霜冻。罗追披着防寒的毛毡,开始给牦牛挤第一次奶。 挤奶需要一小时左右。挤完奶,罗追回到帐篷里,开始生火。 白玛则将发了酵的奶倒进酥油筒里,开始制做酥油。 草原上只有干牛粪可以充作燃料。点燃干牛粪很费力,这种羊皮风箱,在城市里只能放到博物馆里去,在这里它却必不可少.不过操作起来需要熟练的技巧。 罗追要在丈夫起来以前,将茶烧好。两个女人在不停地忙碌着 罗追虽然怀有八个月身孕,但她同藏北草原所有妇女一样,每天忙碌不停。据说,牧区的妇女即使生了孩子以后,也不休息,当天就要干活。这里的环境使他们具备了坚韧的意志和强壮的体格。 逆光中的白玛仍在用力捣奶措达在穿衣措达走出帐篷去找羊罗追蹲在地上祭神草原曙光中的祭神帐篷同围烤绕的轻烟 从发酵的牛奶中分离出酥油需要很长时间。在夏季产奶多的时候,妇女们几乎每天都要干这种又累又费时的活儿. 女人忙碌了两个小时以后,男人醒来了。罗追告诉丈夫,昨晚羊群跑了。措达不紧不慢穿上衣服,走出帐篷去找羊。 天边出现曙色。罗追来到帐篷的一角。这里是他们每天祭神的地方。在一个简易的香炉上,放上几块牛粪火,盖上柏枝,再撒上一点糌粑面,一种淡淡的香味就弥漫在草原清晨的空气中。这是藏北牧人特有的一种祭神仪式。他们用这种方式来祭奠自然和神,祈求这一天平平安安地过去.帐篷外,白玛忙碌着。她把新鲜的牛粪抛洒在周围的草地上,以便白天晒干后作为燃料。牧人们并不认为牛粪脏,晒干的牛粪烧起来没有怪味。姑娘有爱美的天性,虽然环境严酷,女人们仍然很注意修饰自己。他们追求一种自然的、纯净的美。十八岁的白玛是个能干勤快的姑娘,她和藏北所有妇女一样,身材结实,每天要干许多重体力活。 酥油是牧人们用来抵御恶劣气候的重要食品,又是祭祀和日用生活品。牧人们十分珍惜酥油,往往把储存酥油的多少看成财富的标志。措达家一年大约能生产五、六十公斤酥油,除了交售少量酥油给政府,其余归自己支配。这是牧人们普遍食用的一种食品,叫糌粑,它是用青稞炒熟后磨成粉,加上一点酥油和热茶做成的.吃法很特别。 糌粑营养丰富、热量高、食用方便,是生活在高寒地区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的吃法因人而异,老年人喜欢干吃。 全家人梳妆收拾父亲给孩子抹酥油孩子红润油光的小脸措达外出前的准备用“唐古”装干粮早饭已后,全家人开始收拾打扮. 牧人在生活中懂得,酥油是最好的护肤品。草原上风沙大,紫外线强烈.脸上抹一层酥油,皮肤又红又亮,能防风防晒。时候不早了,措达准备外出放牧. 这种皮口袋叫“唐古”,它是藏北牧,1.特有饭盒。里面装着一天放牧所需的干粮。在藏北,许多生活用品都取自牛羊的身上。这种羊皮做的口袋轻巧、实用,牧人外出时都带着它.措达放牧要走很远的路。他必须带足一天的干粮。在藏北草原、牧民的帐篷一般搭在靠近水又避风的地方,离牧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来到水草丰美的牧场,措达就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勤劳的藏北牧民是闲不住的,放羊时手里总少不了一个纺线锤。虽然一天只能纺几两羊毛,天长日久,纺出的线就足够编织。一家人的生活用品。 放牧生活是单调的,眼前是他每天都能见到的蓝色的湖。一年到头,他就围绕着湖边游牧,他熟悉这里的一切。 藏北草原是中国高山湖泊最多的地区,有大小湖泊370多个,永远与这些湖泊相伴的,是一系列雄伟的高山.蓝天下山峰的刚劲和湖水的柔美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然而,这湖光山色在牧人们看来,或许只是一种单调。措达安静地纺线,他几乎不去注意眼前的大自然美景。他已经看惯了这里的日出日落、云起云飞。大自然对他来说,只意味草青草黄。他所关心的,是不会有大风暴,或者大雪造成牛羊丢失和1死亡。在藏北,天地山川巨大的自然力压倒了一切。牧人们崇拜自然,他们每日向天、地、神祈祷,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又与自然保持着一种妥协和谐调的关系。当他们的生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候,他们的确难以象局外人那样去欣赏藏北草原的自然美景了。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不动。年复一年,人们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永远处于和他们的祖先一模一样的环境中。 藏北的牧民对自己的生活抱有一种宿命的观点。措达认为,生活中没有坏的事,他干的每一件事都是好事,所以他快乐,无忧无虑。他去过拉萨朝圣,拉萨的房子漂亮,但他更喜欢自己的帐篷,更喜欢藏北草原的宁静。措达不识字,除拉萨以外没有到过别的地方。他不知道外界是什么样.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悲哀.但是措达却认为自己很快乐。平静的生活、纯补单调的精神活动构成了他们快乐的基础。这是一种外人难以理解的快乐,牧人的快乐单纯得如同孩子们的笑容;纯洁得恰似藏北碧蓝的天空和晶莹的雪山。丈夫外出放牧,女人们就留在家中,干各种家务活。 这些牧羊犬十分凶猛,白天必须拴住以免伤人。牧人爱惜狗,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他们从不吃狗肉,狗老了,就让它自然死去。在藏北草原,妇女是家庭活动的中心,她们既操持家务,又掌管经济,是家里的主要劳动者。从早到晚,她们干着永远也干不完的家务活。从某种意义上说,藏北草原的妇女比男人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中午时分,还要给牛挤第二次奶.家中最轻松的是老人与孩子。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在家里受到尊敬,平时只干点轻活儿。 孩子们无忧无虑,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耍,到了上学的年龄也不上学。孩子们的学校,就是大人从事的生产劳动和各种家务事。措达和罗追认为,孩子们上学没有多少用处,他们耍学的是将来在劳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本领。牧区的孩子一般七、八岁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措达家的几个孩子现在还小,最小的儿子格桑旺堆,才3岁,大儿子坚参5岁,女儿叫才旦卓玛,3岁.他们现在主要是玩耍。白天的时光是漫长的。拉拉家常,捻捻毛线,一家人就这样等待着放牧的男人归来。在野外,措达一个人打发着漫长的时光。 这种抛石器叫“乌尔朵”,它用牛毛编成,既是一种装饰,又是实用的放牧工具。据说,一个好射手可以打中200米以外的野兽。措达孤独时,打几块石头,听听响声,也是一种消遣。 下午,措达把羊群赶到附近草场,自己回到家中。他今天要帮哥哥家剪羊毛,所以回来得早一点。在草原上,人们习惯几户人家一块儿居住.这样可以彼此照应。帐篷之间的距离约100米,以互相能大声呼应为准. 离措达最近的是他哥哥的帐篷。 剪羊毛劳动量很大,又怕雨淋,一户人家是忙不过来的。措达的哥哥把周围的邻居都请来帮忙。 牧人们剪羊毛用一种锋利的刀。这种刀剪羊毛很快的,但一不小心,会割破羊的皮肤8 草原上的小孩是没有什么玩具的,但他们会自找乐趣。 剪羊毛的活儿很累,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食物款待前来帮忙的人。 这是制作“血肠”。刚杀的羊胸腔里有很多血,人们把剁碎的肉和糌粉、盐放进羊血里搅拌,然后灌进洗净的羊肠内,就成了牧民喜欢吃的“血肠”。 收获是令人愉快的。牧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羊毛,他们的经济收入也主要来自羊毛。人们用卖羊毛的钱购买政府供应的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剪完羊毛,血肠也熟了。主人招待大家品尝这种味道鲜美的食品。 藏北牧人之间的相互帮忙是不计报酬的。他们需要的是在困难条件下共同生存的力量。主人对大家的感谢仅仅是一顿早饭。 这天天气好,罗追烧了热水,准备给措达洗头。 措达和罗追的结合是通过亲友介绍的。牧人们相信缘分和命,相信自己能得到的,就是上天的赐与,应该心平气和地接受。因而,牧人夫妇一般关系比较稳定,青年男女成家独立生活后会认识到,在生活和抚养后代中要彼此依赖。时间会加强牧人夫妇间的感情。离婚现象在草原上是罕见的。 牧人夫妇间的感情比较含蓄,平时两人之间难得有多余的话。但是他们的心总是相通的,他们相互间的思念和牵挂不必用过多的语言来表达,做妻子的甚至能够凭直觉准确地感应到放牧的丈夫什么时刻归来。牧人有自己的审美观。他们用多种办法装饰自己。这些妇女脸上搽的是一种在酥油里熬化的白糖,他们觉得这样很美。牧人有自己的娱乐方式。男人们闲暇时喜欢玩一种“掷骰子”的游戏。每人几根小棍,在围成一圈的小石头障碍上前进,以掷骰子的点子决定走几步,先到者为胜。 游戏充满情趣。牧人们相信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他们口中念念有词,祈望得到神的帮助,获得自己想要的点子。一天的日子在劳作和娱乐中度过。黄昏时分,女主人罗追又一次来到帐篷后面,举行简单朴素的祭神仪式。纳木湖畔的黄昏,彩霞绚丽辉煌,庄严雄伟的念青唐占拉雪山沐浴在夕阳余辉中,显示出一利神秘的宗教色彩。念青唐古拉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它和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起,组成了藏北高原上多姿多彩的风光。 在这块土地上,生命得以延续的环境极为艰难,坚韧耐寒的牦牛和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依靠。牧人的一生,与风雪为伴,以牛羊为生。他们一辈子在牛羊中转圈,对牛、羊倾注了很深的感情。他们甚至给每一只牛羊都取上了亲切有趣的名字。二女人挤奶随着暮色浓重,羊群回到了帐篷周围。罗追和白玛又忙着给归来的牛羊挤最后一次奶. 晚餐是藏北牧人一天中最主要的一餐。这里做的是一种叫“土巴”的食品,它是藏北牧人普遍爱吃的一种面食。 藏北草原的夜晚总是那么寒冷。吃上热腾腾的一碗土巴可以增加热量,驱逐寒冷。 吃完晚餐已经很晚,年轻的牧人有时会趁着夜色,聚集在帐篷附近跳“果谐”。牧民跳舞很注重脚步动作,象是一种“踢踏舞”,跳起节奏鲜明,豪迈活泼。小伙子和姑娘们都尽情地表现自己。 夜色中闪动着如同精灵般跳舞的牧人,欢快的舞步,敲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