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一、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 体温调节的过程2、重难点重点:体温调节的过程难点:体温调节的过程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1体温是哪来的?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主要细胞器是什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体温是机体代谢活动的结果,也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条件体温因年龄、性别、活动量等不同而变化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不超过一度体温会有个体差异,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状态下以肝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2散热的结构有哪些? 散热主要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完成3、分析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调节产热与散热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1)增加产热的生理活动有: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皮肤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2)减少散热的生理活动有: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以减少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减少热量散失4、体温调节机制是什么?是神经调节还是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调节中枢在哪里?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如下图体温的调节:(生理性调节)阐述:对体温调节的理解:(1)、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2)、人体产热:是物质氧化的结果由于代谢强度的不同,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产热多;安静时产热最多的是肝脏,运动时产热最多的是骨骼肌(3)、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分为直接散热(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散热直接散热:由皮肤毛细血管控制、舒张时血流量加大而增加散热,收缩时减少散热蒸发散热:由汗腺分泌汗液带走热和汗液蒸发带走热,发生在高温环境和剧烈运动时,蒸发散热是高温环境中主要散热途径立毛肌控制:收缩时,皮肤板结增厚,减少机体散热(4)、产热与散热相等则体温相对恒定,在整个产热与散热的生理活动中,是以神经调节为主,由神经和体液共同参与完成5、分析下列两个不等式:散热产热、散热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分析其中的利与弊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当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会引起体温降低;而在高温环境中过久,会因体内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6、体温过低与过高无论人还是动物,一旦体温出现过低或过高时,那肯定是生病了这是因为当人出现炎症、过敏、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时,人自身的新陈代谢发生变化,于是我们的体温升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烧发烧是我们肌体一种自然的防御反应(低热:37.3-38.0; 中热:38.1-39.0; 高热:39.1-41.0) 发热后体温一般不超过40 体温高于40 ,称为体温过高,体温高达445 而能生存的已是罕见一般认为人的最高致死体温大约是455 ,这可能与蛋白质在4550 之间开始变性有关体温在35度以下,那就是体温过低一般早产儿以及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才会出现体温过低的现象人体能够忍受的高温极限是44c,当体温上升到44c时人将失去意志而在零下10c至20c时,保暖不良的人体开始出现冻伤7、体温的正常变动 在一昼夜之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波动的幅值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周期(circadian rhythm) 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在排卵后体温升高,这种体温升高一直持续至下次月经开始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实验证明,这种变动性同血中孕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相吻合体温也与年龄有关一般说来,儿童的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发育还不完善,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所以他们的体温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动因此对新生儿应加强护理 肌肉活动时代谢加强,产热量因而增加,结果可导致体温升高所以,临床上应让病人安静一段时间以后再测体温测定小儿体温时应防止哭闹 此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对体温都会有影响;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体温也有影响;在测定体温时,就考虑到这些情况7体温恒定的意义: (1)体温相对恒定是指体温在一个范围内变动(2)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3)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代谢活动 (4)相对恒定的体温可以保证酶在最适温度下发挥催化作用四、达标检测1(2014平顶山期末)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短期内散热量与产热量相比()a基本相同b产热量多c散热量少 d不能确定【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即产热和散热基本相同。【答案】a2下面关于体温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的体温是保持相对稳定的b人体产热器官是内脏,散热器官是皮肤c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d发热原因很多,对人体都是有害的【解析】正常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一天波动范围在1 以内,a项正确。人体安静状态下,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运动状态下,产热的器官主要是骨骼肌;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b项错。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c项错。发热原因很多,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但如体温超过40 (小儿超过39 )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故d项错。【答案】a3(2014汕头高二期末)一个寒冷冬季,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走到室外,这时会出现的变化是()a毛细血管舒张b温觉感受器兴奋c人的体温明显下降d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解析】在产热调节中冷觉感受器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体温维持稳定。【答案】d4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d在d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解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皮肤毛细血管作为体温调节反射弧的效应器,是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的,a项正确;ab段温度由25 下降到15 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加强,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量,b项正确;当温度由35 上升到38 ,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增加散热量,c项错;d点以后在高温环境中由于汗腺分泌活动加强,体内散失水分和无机盐过多,需要补充水和无机盐,d项正确。【答案】c5冬季奥运会上,正在进行10 000米速滑的运动员与周围观看的人员比较,其生理状态是()a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体温高于正常值b产热过程小于散热过程,体温低于正常值c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都下降,体温正常d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都加快,体温正常【解析】本题考查体温稳定的原因,解题时尤其注意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在速滑过程中,产热过程将加快,由于正常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能在机体的调节下保持动态平衡,所以散热过程也加快,体温仍能维持正常。【答案】d五、依据考点,归纳总结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提示: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能力。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人体内的酶促反应就能稳定的进行,大大提高的人适应变化中的环境的能力。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提示:物体温度高低取决于吸热量和散热量。人的体温高低取决于产热量和散热量。3.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提示:产热结构增加产热,散热结构减少散热;炎热环境相反。4.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提示: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的。当环境温度持续长时间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就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增减衣物、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中、物理降温或取暖等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5.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提示:极地工作人员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肌肉、肝脏细胞代谢非常旺盛,汗腺分泌很少,毛细血管收缩。而在高温车间工作的人则正好相反。因为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极地工作的人员要穿很多保暖衣物,喝温水,作室内加热等措施。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多喝盐开水补充汗液中流失的水分和盐分,室内要通风,准备风扇、室内降温等措施。六、布置作业1.下列结构中,与体温调节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是()a.毛细血管、汗腺b.毛细血管、汗腺和温度感受器c.立毛肌、毛细血管、汗腺和温度感受器d.脂肪层、立毛肌、毛细血管、汗腺和温度感受器、甲状腺素【解析】脂肪层可保温,立毛肌、毛细血管、汗腺作相应的调整可以减少散热和增加散热,温度感受器感受温度变化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冲动,体温调节中枢控制骨骼肌收缩或调节甲状腺素等激素增加产热。【答案】d2.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解析】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温觉感受器兴奋,冷觉感受器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机体产热,所以在炎热环境中,甲状腺素分泌减少。【答案】d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项指标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包括温度、ph、血糖、水和无机盐。【答案】c4.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下丘脑b.骨髓c.大脑d.垂体【解析】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答案】a5.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认为位于脊髓。现给定四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作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步骤:(1)将四只小白鼠分别定为甲、乙、丙、丁。甲鼠不作任何处理。(2)乙鼠_。(3)丙鼠_。(4)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5)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6)预期结果:_。 【解析】此实验是对照实验,对照组是甲鼠,实验组是乙鼠、丙鼠、丁鼠。所以对乙鼠的处理是破坏下丘脑(或破坏脊髓);对丙鼠的处理是破坏脊髓(或破坏下丘脑)(应注意对乙鼠和丙鼠的处理应不同);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答案】(2)破坏下丘脑(3)破坏脊髓(6)若甲、丙能保持体温恒定,乙、丁不能保持体温恒定,则维持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若甲、乙能保持体温恒定,丙、丁不能保持体温恒定,则维持体温的中枢在脊髓6(2014安康测试)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该图是皮肤对_环境反应的示意图,判断的依据是_。(2)此时,体内的产热量将_,产生的热量增加部分主要来自_。(3)在此环境中,皮肤血管_,汗液_,以减少_。(4)写出在此条件下,皮肤血管产生变化的反射弧_。(5)参加该过程调节的激素有_和_,其生理作用为_。(6)综上所述,人体体温之所以恒定是_调节的结果。【解析】首先观察图,发现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少、皮肤血管收缩,可以判断处在寒冷环境中。此时,机体将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量,同时皮肤血管收缩、汗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