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doc_第1页
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doc_第2页
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doc_第3页
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doc_第4页
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前 言蒋庆编订宗旨 本诵本所选是中华文化经典中的必读精华。所谓中华文化经典,是指中国历史上长期公认的体现圣贤义理之学的诸经典,即六经、四书、诸大儒代表作以及具有深远影响的选本;所谓精华,是指诸经典中最能体现圣贤义理的核心价值,即最能体现常道常理所蕴涵的思想精髓;所谓必读,是指作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必须了解的最基本的经典内容,即不了解这些经典内容就不能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因此,本诵本编订的目的,是为了给所有的中国人提供一个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最基本的教程。在当今中国,正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今天中国的儿童,正是明天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担当者。因此,本诵本编订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给中国所有的儿童提供一个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最基础的教本。中国文化的复兴必须从娃娃抓起,儿童背诵中华文化经典,从小在心中埋下中国圣贤义理之学的种子,长大成人后自然会明白中国历代圣贤教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懂得内圣外王、成己成物、知性知天的道理,从而固守之、践履之、证成之,将圣贤的教诲融入自己生命成长的历程,积极地去参与历史文化的大创造,努力做到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如此,固是儿童将来之福,更是中华文化复兴之幸,亦是编订本诵本的期望所在。 诵本特色 本诵本具有以下特色: (一)本诵本具有传统上的正统性-本诵本所选,均为中国传统的圣贤义理之学,圣贤义理之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各种类型的学校中进行经典教育的正统内容,即传统私学、私塾、官学、书院中教授的都是圣贤义理之学。因此,圣贤义理之学具有中国历史长期公认的正统性,其它的杂学均不得列入传统经典教育之列,故本诵本只选传统上具有正统性的圣贤义理之学。 (二)本诵本具有内容上的完整性-本诵本所选,包含了中国传统圣贤义理之学中的完整内容,即包含了中国传统学术中的经学、子学、理学和心学。孝经、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经学,荀子、春秋繁露、中说是子学,濂洛关闽是理学,阳明学是心学。故诵读本诵本,可以全面地了解圣贤义理之学的完整内容。 (三)本诵本具有教材上的权威性-本诵本所选,均是中国古代学校中长期使用的教材,六经是春秋时孔子教授学生的教材,荀子、春秋繁露、中说是先秦、汉、隋末私学中教授学生的教材,四书是元以后官学中教授学生的教材,近思录、传习录则是宋明书院中教授学生的教材。这些教材在中国古代的经典教育中长期使用,没有哪一种教材能超过这类教材在中国教育史上长期形成的权威性,故本诵本所选的均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具权威性的教材。 (四)本诵本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本诵本不仅包含中国圣贤之学的完整内容,在时间上也大致从古到今按照历史进程进行编选。如果按照专家推算伏羲画卦至今约六千五百年,那么本诵本所选易经到明代传习录,时间跨度有六千年。儿童诵读完本诵本,就可以依时间顺序系统地感受六千年来的中华文化经典,长大后就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 (五)本诵本具有内容上的精选性-中华文化的正统经典多为古代圣贤所选,如诗经、书经、春秋经是孔子所选,论语是孔门后学所选,近思录是朱子、吕子所选,传习录是阳明大弟子所选,今人本没有资格在圣贤编选之中再选。但当今时代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儿童需要接受的知识大量增加,已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按照全本来诵读古代经典,这就需要对经典进行精选,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本诵本除孝经外,全部都是对中华文化经典所作的精选,如诗经在三百零五篇中选九十七篇,书经在五十八篇中选十五篇,礼记在四十七篇中(除开大学中庸)选六篇加部分粹言,易经在六十四卦中选二十七卦加易传三十四章,春秋经在二百四十二年中选五十九年;其余经典所选更少,如在朱子浩瀚的著述中只选一万余字,而程子张子只选几篇文章几十条语录。所举这些例子是要说明,本诵本所选可谓精中之精,已经包含了中华文化经典中的精华内容。本诵本加起来总共十万字,在中华文化浩如烟海的经典中只是一个很少的数目,但这十万字代表了中华文化经典中的精华,记住了这十万字,就记住了中华文化经典中的核心价值。这十万字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了解的十万字,也是每个中国儿童都必须熟背的十万字。 (六)本诵本具有道统上的传承性-按照中国传统的看法,圣贤是文化之本,文化由历代圣贤创造。中国的圣贤,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贤相外,孔子以后中国历代公认的大圣大贤不过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荀子、董子、文中子、周子、二程子、张子、朱子、陆子、阳明子十四人而已。本诵本所选,除颜子无著述外,均按时代先后精选上述圣贤的著述,故由此选编可以展现古代道统观下一脉相传的圣贤义理之学传统。古人云:尚友千古圣贤,手持本诵本而诵读之,正所谓尚友千古圣贤也。 总之,本诵本是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精华的系统教本,中华文化的宝藏尽在其中矣! 诵读类型 本诵本适合于三种诵读类型:胎教诵读类型、学龄前儿童诵读类型、小学生诵读类型。 (一)胎教诵读类型-怀胎母亲即可有选择地诵读本诵本,特别是有选择地反复聆听随本诵本捆绑发行的CD光盘课文朗读,让胎儿在生命的最初形成阶段就受到圣贤经典的熏陶,就感到圣贤声音的抚爱,从而对圣贤及经典产生亲和力与仰慕心,出生后诵读圣贤经典无难矣。怀胎母亲可选择孝经全文,诗经选中“周南”“召南”、“小雅”鹿鸣至南山有台、“大雅”文王至迥酌所谓“正风”“正雅”及“颂”反复诵读听读;亦可以选择礼记选中曲礼选、礼运选、学记选、乐记选以及论孟学庸选、张子西铭、朱子仁说、阳明大学问反复诵读听读。经典诵读的实践表明,从经典发出的声音本身就具有一种神圣的力量,其感人化人至巨至深,所以在生命形成的初期尤其需要经典的熏习与护持。 (二)学龄前儿童诵读类型-学龄前儿童指胎儿出生至读小学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又分两个年龄段:出生至会说话前的婴儿年龄段,会说话至读小学前的幼儿年龄段。对处于婴儿年龄段的儿童,因不会说话,须父母、长辈或保姆每天定时将本诵本读给婴儿听,或定时放本诵本朗读光盘给婴儿听,使婴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得到经典的熏习与护持。对处于幼儿年龄段的儿童,因开始学说话,父母、长辈或保姆须定时逐字逐句教幼儿看着本诵本诵读,让儿童一开始说话时说的就是经典的语言,一开始接触到文字时看到的就是圣贤的文字。幼儿年龄段的儿童至入小学,有五年的时间,这五年的时间非常宝贵,是记忆的最佳阶段,只要每天在父母、长辈、幼儿园教师和读经班教师的督促下坚持背一课,不到三年就可以将本诵本背完,然后反复复习,五年就可以将本诵本背得滚瓜烂熟。这样,从背诵的意义上来说,幼儿掌握中华文化经典的水平,会远远超过学文史的博士或教文史的大学教授,因为他们肯定背不熟背不完这些经典。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生活的主要时间都集中在家庭和幼儿园,所以父母、长辈和幼儿园教师的督促引导作用就非常重要。只要儿童父母、长辈和幼儿园老师明白了儿童诵读经典的意义与好处,坚持不懈地进行经典诵读的督促引导,儿童就一定会出成果。 (三)小学生诵读类型-本诵本设计为十二册,小学六年,十二个学期,每天诵读一课,每学期诵读一册,六年可将本诵本诵读完。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册:孝经、诗经选(上) (62课) 一年级下学期-第二册:诗经选(下) (62课) 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册:书经选 (74课) 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册:礼记选 (72课) 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册:易经选 (77课) 三年级下学期-第六册:春秋经选 (74课) 四年级上学期-第七册:论语选、大学选、中庸选 (70课) 四年级下学期-第八册:孟子选、荀子选 (79课) 五年级上学期-第九册:春秋繁露选、中说选 (73课) 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通书选、近思录选、二程遗书选、象山全集选(80课) 六年级上学期-第十一册:朱子语要、朱子全集选 (86课) 六年级下学期-第十二册:传习录选、阳明全集选 (89课) 六年课程加起来共898课,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每天安排半小时在校诵读,如果学校没有安排诵读,学生家长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每天安排半小时在家中诵读或在社区读经班诵读。当然,如果每天能安排一小时诵读,效果就会更好。 诵读方法 本诵本设计为日课诵本,每课一百字左右,根据课文自然段落或意群划分有时一课少至六、七十字,有时一课多至一百四、五十字,但多为一百字左右。根据儿童经典诵读的经验,儿童一般半小时反复诵读后可以记住。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社区读经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四种诵读法:系统日课诵读法、系统散课诵读法、自由选择诵读法、系统加速诵读法。 系统日课诵读法-此诵读法每日一课,从第一册开始诵读,按顺序一直诵读完十二册。此诵读法的好处是学龄前儿童可以在三年内系统地诵读完本诵本,有两年的时间反复复习,加强记忆;小学生则可以在六年的时间内按课程设置系统地诵读完本诵本。按顺序与课程设置系统地诵读完本诵本,可以在儿童记忆力最佳的十二岁前完整地记住中华文化经典中的精华,十二岁以后记忆力就逐渐下降了。这种诵读法的关键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系统散课诵读法-此诵读法也是从第一册开始诵读,按顺序诵读至十二册,但不是日课,或两日一课,或数日一课。这种诵读法可以减轻诵读的压力,亦可以因应时间的变动灵活安排诵读,但由于时间拖延的跨度大,学龄前儿童尚可在五年内诵读完本诵本,小学生则恐怕在六年内难以诵完。这种诵读法适应于因故不能安排日课的家庭、幼儿园、学校和读经班,其补救办法是一旦有条件安排日课马上安排日课,并且可以一日诵读两课或数课来补救。 自由选择诵读法-有些家长、教师有个人偏好,可以不按本诵本一至十二册的顺序指导儿童诵读,任意选择其中某册或某篇指导儿童诵读亦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自由选择诵读法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不按顺序但不减内容,一种是不按顺序且减内容。前一种自由选择诵读法虽不按系统但可以全部诵完本诵本,其效果与系统日课诵读法相差不远;后一种自由选择诵读法则不能全部诵完本诵本,因而不能完整地诵完中华文化经典中的精华。此种诵读法的好处是可以照顾到家长、教师的个人偏好和自由,不足之处是没有遵循本诵本的系统性。 系统加速诵读法-有些儿童记忆力超强,一日背两课不感到吃力,则可安排一日背两课。这样,按一至十二册系统地背诵完本诵本的时间就会提前,学龄前儿童不需三年,小学生不需六年,就可背诵完本诵本。但这种诵读法只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特殊方法,要由家长和教师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总之,在诵读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可以一日背两课,也可以两日背一课;可以按系统顺序诵读,也可以自由选择诵读。但编订者推荐第一种诵读法:系统日课诵读法。 事项说明 (一)本诵本除朱子语要是编订者从朱子语类和各种朱子语录选本中选出没有序言外,所选全部经典都有序言。在古代,序言非常重要。序言不仅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论说文,论述了经典的产生、源流、中心思想、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还是一篇结构严整、修辞精炼、词语对偶、神韵通贯的美文。因此,序言是了解经典义理的阶梯,也是感受语言美感的佳文。要了解经典,不可不读序言。本诵本在经典的许多序言中挑选了一篇最能表达经典义理与最具有语言美感的序言,要求诵读者与经典一道诵读。 (二)在汉语发音时,有些字会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和与之连接的字的声调不同,发生“音变”而形成“变调”现象,如“一”字“不”字等。但按照拼音规则,标音时一律标原调,儿童在诵读时要根据具体语音环境按“变调”来读。关于“变调”的读音,多听本诵本的标准普通话光盘即可掌握。 (三)古代经典的文字中有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本诵本假借字以本字之音读之并以本字注明之,古今字以今字注明之,异体字以正字注明之。凡注明之字均在经典文字右侧以字符底纹小字标出。上述三种文字中假借字最复杂,特别是诗经、书经中的假借字,不少字已聚讼两千年,至今仍无定说。对这类假借字,本诵本只能参考诸家之说择善而从,不敢以为定论。 (四)古代经典流传久远,各种版本中不免有异、衍、脱、讹等现象,造成对文义理解上的困难。本诵本参考各种校勘本,择善而从,务使诵本能文从字顺,易于诵读与理解,而所选择者不再注明。 (五)古代经典中有所谓“美恶不嫌同辞”现象,如“乱”有“治”义,意思正好相反,为避免产生歧义,本诵本在“乱”字下以字符底纹方式标出“治”义,特此说明。 (六)本诵本所选经典中有些文章较长,要分成好几课才能诵读完,这样难免对整篇文章会造成割裂的感觉,并且文势亦有所窒碍。因此,对分成几课来读的文章,读完最后一课后,要回过头来连贯诵读全文,直至全文背熟后再进入下一课。 (七)因本诵本是诵读本,有些文句过长不好背诵,需要分成短节才易于背诵,但语意连贯又不宜标点;或者为表示语意须稍作停顿才易于理解,但也不宜标点。针对这两种情况,本诵本以“ ”符号隔开,在诵读时稍作停顿又一气贯下,既有停顿的感觉又不完全断开,这需要诵读者慢慢体会。 (八)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有恒心,第三要反复不断地复习。有信心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发愿一定要把这十万字的中华文化经典背完;有恒心就会坚持不懈,直到取所背完十二册诵本的最后胜利;反复复习就会使记忆达到一定的深度强度,如同学会骑自行车或学会游泳永远不会忘记一样,熟背的经典也永远不会忘记。 (九)本诵本为“中华孔子学会”推荐教材,是进行全国“儿童读经评比活动”的统一定本。儿童读经评比活动分为三级:能流畅背完全诵本十万字的为第一级,能流畅背完六万字的为第二级,能流畅背完三万字的为第三级。儿童读经评比活动由“中华孔子学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定,达到级别者发给“中华文化经典背诵级别证书”,如同“奥数”和英语“考级”一样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结语 自从中国开展儿童读经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